曾幾何時,社會上有個說法,我想很多人都聽過,叫作:“出國鍍層金,回國拿高薪。”那時候“海歸”是個新鮮事物,一聽說誰是出國留過學的,是海歸,大家是既羨慕又敬仰。但是,在今天的中國,海外留學的人數比例大幅增長,國外畢業歸國留學生也與日俱增。與以前不同,海歸在職場上的競爭力不再會因為一紙洋文憑而具有優勢,甚至隨便找份工作的,在工作崗位上競爭力能力還不如本土人才,優勢不能發揮,發展受到限制。
Ben來的時候正是下雨天,外面陰沉沉的,顯的他的臉色更加難看。Ben是杭州人,寧波讀的大學,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后去了加拿大繼續深造,學的是經濟學,兩年后順利拿出了碩士學位。當初出國是為了有更強的競爭力來面對就業壓力,但是回國后,Ben發現就業形勢依然非常嚴峻,海歸的光環已經沒有以前那么顯眼了。找了三個月的工作,還是沒有合適的,Ben覺得再拖下去也不是辦法,不如先上班再找機會。之后,Ben去了一家服裝公司擔任總經理助理的職位,公司規模不大,總共只有一百多員工,老板是杭州人,給Ben開的待遇是稅后薪資三千。雖然薪資偏低,公司規模小,Ben還是去了,但是進入單位后發現內部管理制度混亂,完全是家族式的經營方式,重要的職能崗位上都是老板親戚。自己雖然是總經理助理,但是除了協助總經理處理一些瑣碎工作,陪總經理接待國外客戶做一些翻譯外,公司核心機密文件自己根本接觸不到,做了一年的工作,除了打雜,好象什么都沒有學到,自己不是來混日子的,想想以后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最近,自己也和一些國內大學同學聯系過,發現他們有些都爬上公司管理層了,有些也成了單位里的核心人才了,再看看自己,真是比他們還不如。父母知道自己不如意,整天在家也不敢過問自己工作的問題,想起家里為了自己拿出的幾十萬存款,自己不但不能回報還要他們擔心,心里很難受。不知情的同學們卻羨慕自己的海歸身份,以為自己是高薪高職,有大好的前景,真是諷刺。
目前,國內市場對“海歸”的需求越來越理性,海歸就業也漸漸陷入了國內大學應屆生的困局。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海歸人員增多,洋文憑的含金量總體有所下降,不再物以稀為貴。另外一方面,企業用人需求已經脫離只看文憑,不看個人能力的階段,而且國內高校培養的高級人才也越來越多,“海龜”和“土鱉” 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了相同層面的競爭對手。職業顧問認為,海歸們要走出這個困局,隨便找份工作是肯定不行的,必須要明確自己有哪些優勢特長可以在什么崗位企業上進行充分的發揮,是本土人才所不能比及的,只有被企業認可自己的能力,有了核心競爭力,才能在職場上走的更遠,才能在出國成本上有所回報。
Ben有他自己的優勢,只是因為對于國內職場需求的難以把握,加上所學專業是范疇比較廣的,所以不清楚怎么去整合自己的有效競爭力,找到自己的定位。Ben在國內時就過了英語六級,托福成績當時拿的也是高分,加上出去的兩年,身邊關系比較親密的同學大部分不是華人,平時都是需要英語對話,所以在語言方面絕對是有優勢的。加上他自身跨文化背景的知識結構,開闊的國際視野,熟悉國際運作慣例等優勢,恰恰是 “土鱉”所不具備的,只需要找到吻合自身職業氣質的企業平臺,審時度勢,積累經驗,提高職業競爭力,就能有良好的發展空間。Ben思維敏捷、反應快,做事穩重,考慮事情比較全面,能創造和開發新穎的解決方案來解決問題。根據Ben自身的個性適合度以及目前的綜合競爭力,我們機構建議他尋求合資或歐美獨資制造企業的商務代表崗位。一方面,合資或歐美獨資企業的企業文化以及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比較成熟以及人性化,個人晉升的主要因素還是工作能力。另外一方面,商務代表所涉及的合同訂單處理及執行,客戶談判及后續服務全程都是運用英語,崗位性質職責和Ben之前的工作中所積累的綜合素質也是吻合的。
這幾年每年出國留學的人員都在十幾萬,出國越來越容易,有些人還是抱著“出國鍍層金”的想法,選擇去一些不是很有競爭力的國家或是二三流的學校,幾年下來可能也沒學到什么真東西。而相對的則是,國內市場的越加理性。所以,海歸就業以及發展難的問題也漸漸引起了國內的注意。職業顧問建議,海歸想要更好的就業及發展,要做兩手準備。其一,明確自己的目標和定位,那么在校期間就要針對性的注重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以及英語溝通能力等“軟能力”,同時多參加一些商業圈子活動來擴大自己的人脈關系,更要積攢相應的工作經驗,可以是兼職、實習等方式進行。其二,回國后,針對國內職場需求提升自身的求職技巧,拿到職業通行證,順利進入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