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有的按周收,有的按月收,通常要先交若干周或若干月的房租,算訂金,若退租,必須提前若干周告訴房東。
住的情況,簡單說就是如此。
再說吃的情況。
同學們到了國外,不少人首先感到意外的是“家”里都是電炒灶,沒有天然氣(只有飯店才用天然氣,有些城市華人開的店里有小罐天然氣出售)。這真是讓聽懂慣中餐的中國學生很不習慣,電炒灶做西餐還湊合,做中餐實在太不給力了。
到超市一看,東西倒未必比想象的貴,但對吃慣中餐的同學來說,可選擇的食物實在有限,要吃中餐,還得去華人或東南亞裔人(越南人、泰國人等)開的小便利店,同學們會找到面條、速凍餃子、方便面甚至火鍋底料等,大城市,如悉尼的華人聚集區,會有華人開的大中型農貿超市,每天中國人來人往,都有點回到中國農貿市場的感覺了,每每都會滿載而歸。
赴澳大利亞讀書的李清曦同學,是這樣描述自己剛出國頭幾天的一日三餐的:
我這三天,一日三餐,全吃方便面,為了省錢,每次只吃一包,還打上一個雞蛋(澳洲的雞蛋比國內的個頭兒要小)。對在家里一頓飯能扒兩盤菜的我來說,這點飯哪能扛到下一頓?所以,盡管什么都沒干,但肚子很快就餓了。由于舍不得花錢的心理作祟,我只能咬牙抵抗著饑餓。
方便面實在吃膩了,便去街上吃一頓麥當勞。那頓麥當勞還是晚上麻煩一個同學和我一起去買的,因為我還不認識路。路上,我問了一些基本的單詞,比如說“廁所”一定要叫“Toilet”。我問是否可以叫WC時,她嘲笑道,那是很早以前的叫法了,而且你要是說WC的話,有人會認為是洗衣房之類的地方。吃麥當勞的時候我還是舍不得花錢,只要了一個small size big mac meal(小號的巨無霸套餐),說實話,根本吃不飽。
在國外,早餐通常是Toast(吐司面包)、Cheese(奶酪)、Bacon(培根)、Milk(牛奶),吃飯了一天不餓,午餐不少同學索性不吃,或是用飯盒帶點自做的飯菜到學校用微波爐熱一下。晚餐英語叫dinner,有“正餐”的意思,是一天中最正式的一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