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國的教育有很大的區別,在中國家長的眼中,孩子的名次是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名次越高,孩子越好。這種中國式的“名次思維”已經滲透到絕大多數家庭的教育里,然而對想申請名校的學生而言,懂得取舍,才能真正地融入名校的文化,領會到美國名校的精髓。
名校申請現狀
對大多數申請美國名校的學生而言,“排名”一直是申請階段最難以取舍的重點。很多學生在語言成績出來以后,開始登錄各種網站、收集大量的院校信息,為選校和專業作準備。
同時,家長會讓孩子盡可能選擇排名靠前的大學。
過度追求排名的后果
當學生在激烈競爭中險勝對手拿到Offer時候卻輕松不起來,因為真正的競爭才剛剛開始。等待學生的,是美國名校里高手如云的環境,在課業高壓下的學生不僅沒有精力參加校園活動,有的名校甚至出現了學生自殺的現象。
名校選擇要學會“舍得”
在學生申請美國名校時經常是將自己所有的優勢都加以提煉、升級,以最完美的一面申請名校。但是,這種包裝往往會讓名校高估了孩子的學習、抗壓能力,從而以更加嚴格的標準要求學生。兩者之間存在一個盲區,很多時候學生在達到名校錄取標準時就已經透支了。
如果學生長期接受挑戰性很強的課程不僅會抑制發展,甚至會對身心造成摧殘。
有學生問:“我想學工程專業,各項條件達到了全美排名第8的杜克大學的要求,但是優勢不是特別突出,有可能無法入讀工程專業;同時,工程專業很強的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我的各方面優勢比較明顯,但是兩者排名相差很大,我應該怎么選擇?”
專家回答:“那要看你更看重什么?比如:你是想去北大學化學還是去對外經貿學金融”。
學生在與家人權衡之后決定選擇全美排名44的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攻讀工程學本科,因為他的條件特別突出,多次在學校組織大型活動中擔任重要職位,還獲得過獎學金,畢業后就職于當地一家知名的設計公司。在去年的金融危機下,工作不滿一年的他是唯一一個沒有被裁掉的外籍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