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留學成本高,回本時間長”的報道層出不窮,有報道稱“8年方可回本”,也有報道稱“百年才能回本”。根據中國留學生歸國就業狀況的相關調查結果,49%的海歸需要5年及以上的時間方能收回留學成本。面對種種“數據”及“報道”,人們更想知道海歸的真實“留學成本”及“回本時間”是怎么樣的?他們如何看待報道中的“留學回本慢”這一說法?
花費有多有少
收回有快有慢
日前,我們就“留學成本問題”采訪了10多位海歸和留學生,他們曾經先后在英國、美國、法國、新西蘭、澳大利亞、俄羅斯、新加坡等國家留學和生活。他們在國外待的時間有長有短,少則一兩年,多則七八年。留學花銷的數目也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人民幣不等,甚至有人花費上百萬元。調查顯示,多數人的留學花銷大同小異,集中在學費、生活費、旅游和探親上。一些在留學期間學習成績優異,拿全額獎學金或是公費留學的海歸則省去了學費這一項開銷。
由于在留學期間的開銷和回國后的薪資水平不同,同時基于自己未來發展空間的評估的不同,關于“何時能收回留學成本”這一問題,海歸的答案也不盡相同:最多的10年,最少的2年,但也有海歸表示回不了本。
值得注意的是,采訪中的多數海歸在此前都沒有認真計算過何時能收回留學成本。當然,也有人表示因為家庭狀況的原因,曾經計算過留學的“投入”和“產出”。有位曾留學法國的海歸表示:“(留學)有很多無形資產,不是錢能買到的。人的價值應該用不同的指標衡量,但現在大多用錢來衡量,因為錢可以量化。但是對于普通家庭,出國前應該判斷好投入這個錢值得不值得。”
投資是短期的
回報是長期的
在采訪中,一些海歸認為,“留學回本慢”是正常的,但留學的價值不完全體現在畢業后的收入上。
鐘文澤在美國留學期間拿著全額獎學金。他并沒有用金錢來計算過留學的投入和產出,而是把留學作為未來職業發展的準備。鐘文澤認為,在留學期間的人生經歷、多文化的熏陶以及獨立生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未來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的軟財富。同時,他相信海歸回國盡管短期并沒有顯著的優勢,但從長期的發展來看,肯定是更有后勁的。
今年32歲的閆磊曾在國外留學7年,花費上百萬元。如今回國7年,曾任中國500強企業高管、2015年春節前后開始創業的他表示,現在已經“回本”。但閆磊也表示,出國留學得到的無形財富太多了,不是金錢能夠計算的。“個人認為不能簡單地用金錢來衡量,無形的收益無法計算。所以不認為簡單計算投資回報是正確的。再說,投資是短期的,回報是長期的。”閆磊說。
曾在新西蘭留學、回國后和志同道合的海歸朋友們共同創業、經營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王濱說:“留學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他認為,海歸的職業起步比較慢,但薪酬增長會較快。因為留學經歷帶給他的是處理問題的不同思路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
同時,也有一些海歸認為,留學根本回不了本。前幾日剛到西雅圖留學的扁扁(化名)預計接下來的兩年留學生活要花費近70萬元。“也許根本回不了本。”扁扁說。但因為她的專業能在美國發展得更好些,她想感受一下不同的理念,因此選擇留學。“也想逼自己一把,看看自己的潛力和能力有多大。”她說。
或啃老無所謂
或感悟有心得
對于“留學成本高,回本時間慢”的現象,目前在北京做出國留學教育培訓及咨詢顧問的卓小姐認為,每個人的留學成本都不一樣,有的同學出國留學揮霍金錢,連畢業證都拿不到,所以留學“回本”快慢和個人有關。
卓小姐曾經在澳大利亞留學一年。“在國外接觸過很多新的東西和他們的教育理念以后,會得到一些新的感悟,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卓小姐說,“出國回來以后,自己身上的很多東西都會發生變化,比如思維方式、對待工作和問題的態度等。”因此,盡管在澳大利亞留學一年就花費了近25萬元人民幣,她仍然認為出國留學在未來職業發展中創造的價值不能用金錢去衡量。同時,她也建議她的學生到國外去體驗,去學習。
專家點評——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常務副總裁周成剛認為,留學并不等于幸福、成功和財富。留學只是學生走向未來職業發展的一個臺階。“一方面,接受過中西方的教育、體驗過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的人成為復合型人才的概率可能更大,而這種跨界的復合型人才更加符合21世紀全球化環境下的精英人才需求。另一方面,現在大家過于把成功定義為財富的創造,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這種現象不是很正常。個人的能力體現在不同方面、不同階段,對成功的定義應該是多元化的。”周成剛說,“實際上,個人的成就取決于自己的努力和判斷,取決于潛力和市場的需求,而不是取決于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