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萬花筒”欄目,將不定期呈現留學生活的豐富側面,從多元的角度探秘知名海外院校,挖掘實用的留學策略,展現真實的留學生日記。世界那么大,得去看看!
我是一名曾經的美國陪讀媽媽,經歷了在美國找中學,申請中學,幫孩子適應中學生活和申請美國大學的各個階段。
每次在微信上、網上看到很多家長孩子對留學美國中學既向往,又舉棋不定,不知道孩子是否應該去美國讀中學、什么時候去更好、應該選擇什么樣的中學、孩子會遇到什么困難、成績對申請大學有多重要、怎樣準備美國大學申請……于是我萌生了把自己這幾年的對美國中學教育的了解,以及我和孩子的親身經歷分享出來,希望能給各位有疑惑的家長和孩子一些參考。
A 你為什么要送孩子去美國讀書?
孩子是否應該去美國讀中學呢?這是100個孩子有100種情況,但答案只有兩個的問題:適合去或者不適合去。
這個問題想要有個清楚明確的答案,其實很困難。首先要想清楚的是,什么是合適?被心目中理想的大學錄取是合適,孩子健康快樂地學習生活是合適,孩子獨立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增強了是合適,還是孩子的興趣愛好得到發展是合適,當然能兼顧幾項甚至全部都有那一定是合適的。
所以家長在考慮是否送孩子去美國讀書前,要考慮為什么送孩子去美國讀書。
孩子的情況千差萬別,作為家長要為孩子拿主意是否去美國讀高中,唯有多了解各方面的情況,包括中美教育的差異、美國中學和大學的情況、當地的生活情況等等。
B 了解中美教育差異化
中美教育的差異,我覺得最明顯的是美國的多樣化和中國的標準化。
課程的多樣化
有的高中有10門藝術課 有的有26門體育課
美國的中學有私立,公立,還有以藝術為方向的高中教育。美國的課程通常分為:語言,藝術,體育,科學(生物、物理,化學等)、數學、社會知識(歷史、經濟、政府等)。不論是私立還是公立,學校的規模、教學內容的編排、教學的難易程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差別都很大,這和國內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迥然不同。
比如舊金山市有90所高中,舊金山菲利克斯學院(San Francisco Flex Academy)是個只有115人的公立學校,開6種語言課程:中文(廣東話)、法語、德語、日語、拉丁語、西班牙語;4門藝術類課程,體育類課程12門。舊金山大學高中(San Francisco University High School)是個有400名學生400的私立學校,4門語言課:中文(普通話)、法語、拉丁語,西班牙語;10門藝術課,包括合唱、爵士、陶藝、素描、油畫、樂器、音樂理論、攝影、戲劇、室內音樂;體育類課程13門。菲力蒙市的全美前50的密新圣何塞中學(Mission San Jose High School),是個有2200多名學生的公立學校,亞裔學生比例達87%,SAT平均成績1990分以上,ACT平均成績30分,學校開設語言課程4門,藝術課程3門,但體育課程分男生、女生共有26門,除常見球類外,還有水球、越野、高爾夫、摔跤、體操、拉拉隊等課程。
“沒有統一安排課程 學生根據情況和能力選課”
在美國中學,學生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課。通常會滿足學校規定的高中畢業需要修滿的學時,如果學生以后要申請大學,選課時就要提前了解這個大學某個專業需要修哪些特定課程。比如加州大學規定申請的高中畢業生要學三年數學、兩年藝術課程、一年的第二外語,兩年的體育。
根據學校的不同,學生一學期可以選6-7門課,大多數學校某個學生每天的課表都一樣,但這個年級學生的課程都會有很多種,以至于某一課堂上很可能是不同年級的孩子在上課。至于數學具體修哪幾門,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很多學生只選修基礎的數學,比如代數1,代數2,幾何。有能力的孩子可以直接修AP課程(大學課程的前置),比如微積分、線性代數。我的一個同學的孩子上的頂尖私立高中,她的數學特別優秀,高中畢業時已經修到大學三年級的一些數學課程。
對中國來留學的孩子來說,如何選課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初來的孩子既要考慮知識銜接,還要考慮語言環境的適應。美國學校通常有幫助學生選課和升學指導的專職顧問,但顧問很難了解到新學生的情況,而且一個顧問服務的學生很多,不會花很多時間在一個學生身上,選課對初來的中國孩子是個挑戰,尤其是10年級以后才來的孩子,還要考慮畢業需要修的學時,也要考慮申請大學的需要。
評價標準的多樣化
評價標準的多樣化涉及的范圍很廣,我先介紹成績的評價標準、學習成績好的標準、好學生的標準。這些中美的差異都比較大。
“期末考只占成績小部分 平時努力很重要”
總得來說,中國學生的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很小的一部分,美國卻不是這樣。
美國各個學校的總評成績組成差異很大,有的學校由任課老師自己定。比如我孩子的美國歷史課,成績比例是:作業20%,課堂參與20%,平時測驗20%,課題和寫作30%,期末考試10%?梢娖綍r努力很重要,作業如果遲交一天,只能拿這次分數的90%,遲交2天就80%。期末考試對孩子來說沒有什么壓力,如果平時成績89分,孩子才對期末考試比較緊張,希望能拉上1分變成A?傮w來說,考試對總評成績的影響不大。
美國的總評成績更多考慮了孩子的努力、參與情況,尤其是文科,除了單詞和事件需要記憶,更多的是啟發孩子獨立思考。課題和寫作就要求孩子組成小組,查閱資料、討論、寫報告。這些對國內怕死記硬背的孩子來說是有利的。我孩子在國內每次考試都被政治、語文拉低總分。到美國的第一學期,英語和世界歷史都能拿A,慢慢地他也不認為自己文科差了。
美國大多數學校的總評成績是4分制,即A=4,B=3,C=2,D=1,F=0。這種粗分法,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解壓,學通學透的基本都能拿A,不用擔心哪里粗心被扣了2分。而且美國大學錄取也不是按分數排名來錄取。我一個同學的孩子SAT2380,ACT36,考了7門SAT2滿分(800分),13門大學準備課程(AP)5分(滿分),但沒有被心儀的哈佛大學錄取,他父母分析原因時說,因為這些成績都是學術方面,而社會活動的成就不夠亮。
“好學生不等于成績好的學生”
國內好學生經常是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緊密聯系的,如果一個孩子考試成績在班上處于中下水平,基本和三好學生無緣。美國孩子不一樣,我孩子的學校有個學生,學習成績有時連B也拿不到,但他喜歡音樂,經常在臺上領唱,他臉上充滿自信。
我參加過孩子學校的期末表彰會,五花八門的獎項,幾乎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上臺領獎,學習優秀獎只是其中一部分。這種評價體系對孩子的價值觀影響很大。
如果孩子去美國讀書早,很可能會改變他在中國形成的以學習成績判斷是否是好學生的價值觀,這對期望孩子進名校的家長來說可能會有點無奈。
“要得到美國名校青睞并不容易”
其實,在美國中學這樣寬松的氣氛中,孩子要靠自己攢勁去準備各項大學考試,也是不容易的。
美國名校通常青睞什么樣的學生?自主自立、有責任心的學生,有求知好奇心的學生,有豐富經歷、獨特經歷的學生,有具體愛好、充滿熱情激情的學生,真正有成就的學生(而不是自認為有成就的學生)。這和中國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類似的方向,但卻有更豐富的內涵和外延,讓美國中學生的整體課外活動要比中國中學生多姿多彩,這也是美國很多高中生不比中國高中生輕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