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撬動世界留學版圖,來華留學規模穩步增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報道內容,歡迎閱讀!
“如‘柒’而遇、‘零’聽記憶”,這個聽起來頗有網絡語言風格的表述(“柒”和“零”取“70年代”之意),是近日在北京大學舉行的一場文化沙龍的主題。沙龍的主人公包括巴勒斯坦前駐華大使穆斯塔法·薩法日尼、冰島駐華公使鮑德松、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大中國區主任韓誠、CNN前北京分社社長吉米等,他們有個共同的身份——上世紀70年代北京大學留學生。
3小時的沙龍,他們暢談起多年前初來中國的美好記憶,講述他們因留學而與中國一生結緣的故事,交流作為中國留學政策發展進步見證者的諸多感受。
2010年我國教育部發布《留學中國計劃》,提出“到2020年使我國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家”之后,外國學生來華留學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和中國高等教育的長足發展,“留學,到中國去!”正逐漸成為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學生的選擇。在中國,他們不僅收獲了豐富的知識,也經歷了精彩的人生。
來自美國的留學生在山東省聊城市中醫院學習中醫。
規模穩步增長,結構不斷優化
藍斐歷,美國留學生,正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于美國以高質量本科教育聞名的卡爾頓學院。本科畢業后,他立志徒步走遍世界各地,在行走中用心體察不同國度的文明。確定了這個目標后,他以歐洲為起點,從法國到西班牙,再到拉美的巴西與阿根廷,藍斐歷走過了許多地方,腳步一直未曾停下,直到2013年來到中國,在遼寧師范大學進行了將近一年的中文學習后,藍斐歷沒有再次啟程,而是選擇了留下。他說,“小時候,我看著李小龍的功夫電影長大。上學后,進一步了解到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來到中國后,我開始了解太極、茶藝、書法……我發覺這里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用幾年時間都還不夠。”
樂濤來自瑞典,高中時,因為一次三個月的旅行,他愛上了中國這個“人熱情、飯好吃、環境好”的國家,于是來中國的北京語言大學學習了兩年中文。其間,他被瑞典一所很好的大學錄取。“回國在那個大學上了一段時間課后,我發現我更適應在中國的生活,又迫不及待地回來了。”
現在,樂濤已經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本科二年級的學生。“聽老師用中文講課,有一定難度,但在中國學習學有所值,我會克服困難。”樂濤有一位中國女友,給他生活和學習提供了很多鼓勵和支持,現在樂濤正計劃畢業后一起跟女友回云南老家找工作。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文化輻射力日益增強,越來越多外國學生選擇到中國留學。
據教育部提供的數據,2015年來華留學生規模穩步增長,同時生源結構也不斷優化。各類外國留學人員比2014年增加20581人,增幅達到了5.46%。
另外,生源國覆蓋范圍穩定。2015年留學生生源國家和地區數為202個,與2014年的203個相比基本持平。前10位生源國依次為韓國、美國、泰國、印度、俄羅斯、巴基斯坦、日本、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和法國。其中,韓國、印度、巴基斯坦和哈薩克斯坦4國生源數均有增長。
尤為喜人的是,2015年來華留學生學歷生比例明顯增加,達到46.47%。研究生比例也從12.73%增加到13.47%,學生層次有較為明顯提高,結構不斷優化。
北京語言大學來華留學生招生辦公室主任周鑫介紹,隨著生源結構不斷優化,除了傳統的漢語外,體現中國特色的“漢語+專業”型課程大熱,經貿漢語、漢外翻譯、文學+經濟學等專業方向深受歡迎。
教育部國際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為了學習語言來到中國,到為了學習專業來到中國,學歷生和研究生比例的增加,說明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的顯著提升,逐漸為世界各國所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