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美中國學生大轉變 中產階層取代富裕家庭
蔣只是眾多赴美尋求大學教育的新一代中國留學生中的一員。美國學校的聲望和難得的海外經歷,讓2011年赴美的中國大學生達到57000名,而這一數字在2007年只有10000名。
“5到10年前,出國留學 (微博) 的只是那些富裕家庭孩子,而現在,出國更多的是精明的中產階層的選擇,”北大附中(Peking University High School)國際部前主管蔣學琴(Xueqin Jiang,音譯)說,“這在中國已經形成了巨大的趨勢。”
這種趨勢目前仍在加速,蔣學琴說,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很多學生高中就赴美讀書,為將來進入大學做準備,有的孩子甚至初中就到美國了。
中國學生不喜英文名字 無共同成長經歷阻礙與美國學生溝通
中國學生最先需要面對的是如何跟上課堂節奏,尤其是面對語速快的地道英語,還有,與美國同學的溝通。不同的音樂、不一樣的電視節目、差異巨大的體育項目、不同的兒時游戲以及在中國根本不流行的青少年飲酒,都是橫亙在中美學生之間的巨大屏障。還有,因為美國人不懂中國的音調發聲,中國學生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中文名字,取一個英文名字以適應在美的生活。
“我想念我的中文名字,”西北大學大二學生何宇清(Yuqing He,音譯)說,在美國,何的名字不叫宇清,而叫安德里亞。
中國學生適應性強
令人欣慰的是,超過半數的被采訪者表示,西北大學的中國學生已經完全適應了在美國的生活,包括課堂上用英語表達想法,拿到夢想的實習機會以及獲得科學研究的機會,這些在中國應試教育的體系下是難以想象的。還有一些學生更是離開校園,融入到當地的社會生活中,例如何宇清是一個聯誼會的成員,蔣子鵬是一名很受歡迎的嘻哈舞者。
“這種適應性和主動性在中國學生中很典型,”非營利組織國際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高級顧問佩吉·布魯門薩爾(Peggy Blumenthal)說,“他們都很出色,能獨自在外學習的孩子都是很優秀的學生。對他們來說,國外的生活充滿驚險,但他們都克服了。”
學生糟糕經歷會影響招生率
當然也有潛在的問題,例如中國家長抱怨,學生申請獎學金難、需要支付全額學費以及學校盲目擴招等。對此,佩吉·布魯門薩爾指出,“美國的院校需要算筆賬,可能短期收益上來說,他們會收入頗豐,但是長期看,這樣是有風險的。”布魯門薩爾舉例說,如果一個中國學生在某個學校的經歷或者感受不好,他們會告訴家人、朋友,這將會使該學校的名聲下降,無疑會影響未來的招生,是很不劃算的。
赴美中國學生群體轉變 從富裕家庭到中產階層
發布時間:2017-11-20編輯: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