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學校通常中午一點半放學,下課后孩子都被保姆接送到補習班,繼續學習。“首先我們還是華人社會,大學都希望孩子學有所成,第二在新加坡生活壓力很大,爸爸媽媽忙著做工的話,根本沒有時間管孩子,即使請了保姆,她們也只會管孩子吃飯,至于學習多半荒廢掉了。所以干脆報個補習班,你至少還放心一點。” 對于新加坡人為什么熱衷于給孩子報補習班,我的朋友如是說。
另外,假期各種體育類的培訓班也照樣火熱。新加坡學校的體育課程多半和該國的體育競技項目掛鉤,比如小學體育課涉及有體操、籃球、游泳、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如果你有某個體育特長,升學考試都能加分,有的特別優秀的甚至可以走特招。”這是我從一位在新加坡某小學教羽毛球的教師那里獲得的消息。
兩代同校“優先入學”
“你們班今天到校的學生多了兩個人?”新加坡的學校每天都必須清點到校人數,有意思的是,7、8這兩個月各個學校,尤其是名校的到校人數通常會增加,因為 “他們回來了”。他們是誰?是那些擁有新加坡籍、但不在新加坡學校讀書的未成年人。那“回來了”又是什么意思?是指這些不在新加坡讀中小學的未成年人回到新加坡過暑假。而新加坡的學校每學年的三、四學期從7月開始,通常持續到11月中旬左右。
按照新加坡教育部的規定,這些擁有新加坡國籍、在國外學校讀書、但同時在新加坡學校注冊的孩子,在假期里回到新加坡,都可以隨時享有入學讀書的權利。即使那些沒有在新加坡學校注冊的孩子,如果他們想利用假期在新加坡中小學讀書,教育部會根據他們居住地就近選擇學校滿足他們的讀書要求。
保留學籍這在新加坡是個習慣。“每年我們交一點注冊費,這樣學籍就可以一直保留,即使我的孩子不回新加坡讀書,但將來他們的孩子萬一要選擇在新加坡讀書,至少可以有優先入學的條件。”我的朋友現在生活在澳大利亞,他先生是地道的新加坡人,他們每年都給兒子在新加坡的學校注冊,考慮到將來孫子的讀書,現在每個假期里他們偶爾會把孩子送回到新加坡讀兩個月的書。“我們也擔心將來新加坡小學新生入學的政策會變呀,如果我們只是注冊,都沒有實際上過一天,不曉得在將來他們的孩子要讀書時,還能否以爸媽曾是校友的身份入讀?”
“校友原則”是新加坡小學新生入學的一個主要原則,在每年長達兩個月的新生注冊報道中,這個原則排在第一、第二位。
在小學新生注冊的法定日子里,那些在讀學生的弟妹優先取得入學資格,接下來便是父母曾就讀該學校的。按照新加坡教育部的規定,在新加坡,父母都需要保留自己的學校成績單,畢業證書、小學會考成績單等來證明自己曾就讀該校,為其子女的順利入學提供充足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