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醫藥領域是德國工業中的強勢項目,制藥業的營業額在德國工業營業額中排名第二,拜爾醫藥列歐洲醫藥企業的第4位。
如今的醫藥行業西方國家普遍技能人才短缺,薪水較高,就業形勢較好。相較于白領的高語言要求,德國等西方國家更傾向于向外籍人士打開技能特色很強的就業市場,如:烹飪、機械、醫護人員等。這些職業需要很強的技能特色,而且往往又不能在短期內完成培訓,優秀從業人員的年薪大多比辦公室白領職員的薪水高。
目前德國執業醫生的平均年齡已經達到50歲,醫院醫生平均年齡為40歲。預計2015年退休的醫生人數會達到74500名。而新畢業的醫學學生并不能彌補此前醫療護理人員的空缺。德國是最早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自1883年頒布《疾病保險法》至今,其醫保體系歷經百余年發展日臻完善。老年化的社會結構,對于老年人護理陪護等醫療人員的需求更是有增無減。
目前,德國政府一方面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創辦醫療機構,另一方面對醫療行業及其從業人員提供政策支持。按照歐盟和德國的有關規定,歐盟范圍內醫師在德從業,只要符合從業條件,具備和德國醫師同等水平的醫師素質,即可不受限制地在德行醫。外籍醫師在德從業必須獲得官方許可,行醫期限和性質一般都受到限制。對于中國醫師來德,可按德國《聯邦醫師條例》頒發從業許可,但條件是必須有可從事醫師職業的學歷證明,且要通過德方考試。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提供的數據,德國2008年共有醫師421686人,比去年增加1.9%。但實際從事醫師職業者為319687人,比去年多出 1.5%(4785人)。08年在德外籍醫師總計21784人,外籍醫師72.2%來自歐洲,19.1%來自亞洲,4.2%來自非洲,3.3%來自美洲地區。中國有大約160人在德國從事相關行業,且人數在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