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哲理小故事
勵志哲理小故事1
有一次,一個老強盜帶著徒弟去搶劫銀行,被警方追捕。兩人狂逃,差點兒連褲子都跑掉了。好不容易甩掉了警察,兩人上氣不接下氣,癱倒在地上。
良久,驚魂稍定,徒弟說:“師父啊師父,要是這個世界上沒有警察,該有多么美好啊!”師父罵道:“放屁!要是沒有警察,我們還有飯吃嗎?!”徒弟大惑不解。師父“語重心長”地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你想想,如果沒有了警察,是不是大家都敢去偷、去搶了?正因為有了這些警察,把那些能人擋住了,我們才有生存空間啊!和他們相比,我們算什么東西?有什么本事啊?我們不就是僅僅憑著一顆賊膽,敢干他們不敢干的事,才混得一口飯吃嗎?有了警察,才有我們啊!沒有警察,哪里有我們的'好日子過啊!”
你看成功人士多么風光,但是,你只看到一面,沒有看到另外一面,你“只看到賊吃肉,沒有看到賊挨打”,沒有看到他們為成功所流的汗水、淚水,甚至鮮血!即使,你看到了“賊挨打”,你也只愿意做“只吃肉不挨打的賊”。天下哪里有這樣便宜的好事!上面那個老強盜的經驗,我們是可以好好借用一下的。只要有一點點勇氣、自信,就足夠用來突破生理和心理的障礙。
勵志哲理小故事2
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么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
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曉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勵志哲理小故事3
小狗湯姆到處找工作,忙碌了好多天,卻毫無所獲。他垂頭喪氣地向媽媽訴苦說:“我真是個一無是處的廢物,沒有一家公司肯要我! 媽媽奇怪地問:“那么,蜜蜂、蜘蛛、百靈鳥和貓呢?”
湯姆說:“蜜蜂當了空姐,蜘蛛在搞網絡,百靈鳥是音樂學院畢業的,所以當了歌星,貓是警官學校畢業的,所以當了保安。和他們不一樣,我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經歷和文憑!
媽媽繼續問道:“還有馬、綿羊、母牛和母雞呢?”
湯姆說:“馬能拉車,綿羊的毛是紡織服裝的原材料,母?梢援a奶,母雞會下蛋。和他們不一樣,我是什么能力也沒有!
媽媽想了想,說:“你的確不是一匹拉著戰車飛奔的'馬,也不是一只會下蛋的雞,可你不是廢物,你是一只忠誠的狗。雖然你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本領也不大,可是,一顆誠摯的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里,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
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勵志哲理小故事4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
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于是乎每周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高尚的人也腐敗了。
然后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但他們常;ハ喙,扯皮下來,粥吃到嘴里全是涼的。
最后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制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制訂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勵志哲理小故事5
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墒沁@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
怎么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后掉進了肚子,什么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于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勵志哲理小故事】相關文章:
勵志小故事、小哲理05-04
勵志哲理小故事精選11-28
經典勵志的哲理小故事12-15
哲理勵志小故事10-08
勵志哲理小故事10-16
勵志的哲理小故事04-13
職場勵志經典哲理小故事09-23
職場勵志哲理小故事09-23
職場勵志哲理小故事「精選」12-09
職場勵志哲理小故事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