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馬云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

        時間:2023-02-11 17:04:36 梓薇 勵志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馬云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

          提起馬云,大家應該都很熟悉。現在的馬云無疑是成功的,但是成功往往都是來之不易的。提起馬云所經歷的挫折,往往說起來就是一番勵志的故事。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馬云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馬云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

          馬云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 篇1

          馬云,男,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原嵊縣)谷來鎮, 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日本軟銀董事、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主席兼全球董事會成員、華誼兄弟董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董事。

          1984年,第3次高考的馬云,在前2次失敗之后,做過秘書、搬運工,給雜志社蹬三輪,白天上班,晚上讀夜校。歷經辛苦的馬云終于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師范大學外語系——他的成績是?品謹担x本科線還差5分,但恰好本科沒招滿人,馬云就這樣幸運地上了本科,并憑著滿腔熱情和一身俠氣,當選學生會主席。畢業后進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當英語老師。雖然經歷坎坷,但當時馬云練就的英語能力,機緣巧合之中,為他的創業提供了幫助。

          大學畢業后,馬云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結果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譏諷。在大家動搖的時候,馬云堅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他一個人背著個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翻譯社開始賣禮品、鮮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買賣來維持運轉。兩年間,馬云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同時還成了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如今,正如馬云當年所愿,海博已經成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譯社。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里老是錢的話,一定不可能賺錢的!背醮蜗潞5慕洑v,給馬云留下了深刻的體會。

          1994年底,馬云首次聽說互聯網;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國,首次接觸到互聯網。對電腦一竅不通的馬云,在朋友的幫助和介紹下開始認識互聯網。當時網上沒有任何關于中國的資料,出于好奇的馬云請人做了一個自己翻譯社的網頁,沒想到,3個小時就收到了4封郵件。

          敏感的馬云意識到:互聯網必將改變世界!

          隨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要做一個網站,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發布!

          此時,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馬云已經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師,校長還許諾他外辦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獨行的馬云揮揮手,放棄了在學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時,互聯網對于絕大部分中國人還是非常陌生的東西;即使在全球范圍內,互聯網也剛剛開始發展:大洋彼岸,尼葛洛龐帝剛剛寫就《數字化生存》、楊致遠創建雅虎還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教授錢華林剛剛用一根光纖接通美國互聯網,收發了第一封電子郵件。

          在這樣的情形下,遠在尚未開通撥號上網業務的杭州,馬云就已經夢想著要用互聯網來開公司、下海、盈利。這個想法立即遭到了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

          “我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我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得稀里糊涂,我也講得糊里糊涂。最后說到底怎么樣?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只有一個人說你可以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干,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干!

          “其實最大的決心并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無論失敗與成功,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

          時隔多年,回憶起當年力排眾議的情形,馬云依然為自己的選擇而叫好。

          1995年4月,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個朋友,湊了兩萬塊錢,專門給企業做主頁的“海博網絡”公司就這樣開張了,網站取名“中國黃頁”,成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3個月后,臨近杭州的上海正式開通互聯網,馬云的業務量激增。在各企業紛紛忙著建立自己主頁的'時候,馬云的先見之明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當時,制作一張主頁,中英文對照的2000字內容、一張彩照,開價就是2萬元人民幣。不到3年,馬云就輕輕松松賺了500萬元利潤,并在國內打開了知名度。

          1997年,在國家外經貿部的邀請下,馬云帶著自己的創業班子揮師北上,建立了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

          這段經歷對馬云彌足珍貴。他告訴記者:“在這之前,我只是一個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經貿部的工作經歷,我知道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學會了從宏觀上思考問題,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開闊了宏觀視野的馬云返回杭州,進行二次創業,他決定介入電子商務領域。  采用什么模式?當時全球互聯網所做的電子商務,基本上是為全球頂尖的15%大企業服務。但馬云生長在私營中小企業發達的浙江,從最底層的市場滾打過來,深知中小企業的困境。他毅然作出決斷———“棄鯨魚而抓蝦米,放棄那15%大企業,只做85%中小企業的生意!

          “如果把企業也分成富人窮人,那么互聯網就是窮人的世界。因為大企業有自己專門的信息渠道,有巨額廣告費,小企業什么都沒有,他們才是最需要互聯網的人。而我就是要領導窮人起來鬧革命。” 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這樣的一個平臺,將全球中小企業的進出口信息匯集起來———“中小企業好比沙灘上一顆顆石子,但通過互聯網可以把一顆顆石子全粘起來。用水泥粘起來的石子們威力無窮,可以與大石頭抗衡。而互聯網經濟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這樣,1999年9月,馬云的阿里巴巴網站橫空出世,立志成為中小企業敲開財富之門的引路人。當時國內正是互聯網熱潮涌動的時刻,但無論是投資商還是公眾,注意力始終放在門戶網站上。馬云在這個時候建立電子商務網站,在國內是一個逆勢而為的舉動,在整個互聯網界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模式,被國際媒體稱為繼雅虎、亞馬遜、易貝之后的第四種互聯網模式。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獨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國,也難覓一個成功范例。

          網站注冊成立一個月后,由高盛牽頭的500萬美元風險資金便立即到賬。馬云用這筆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從香港和美國引進大量的外部人才。這個時期,也正是馬云對外宣稱“創業人員只能夠擔任連長及以下的職位,團長級以上全部由MBA擔任”的時候。彼時,12個人的高管團隊中除了馬云自己,全部來自海外。

          1999年底,馬云以6分鐘的講述獲得有“網絡風向標”之稱的軟銀老總孫正義的賞識。兩人進行了3分鐘的單獨談判后,馬云獲得了孫正義3500萬美元的投資。 軟銀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只對其中70家公司投資,而孫正義只對其中一家親自談判。

          事實證明,無論是高盛還是孫正義,對馬云的判斷都是準確的。在電子商務領域,馬云顯示了自己的獨特視角和預見性:創業當年,阿里巴巴的會員就達到8.9萬個;2000年達到50萬;在2001年互聯網的嚴冬季節,依然實現了百萬會員的目標,并成為全球首家超過百萬會員的商務網站;目前的會員總數已經超過350萬之巨。

          在互聯網最寒冷的冬天里,阿里巴巴成為最早宣布贏利的網站之一,并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學院選為案例,連續4年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佳電子商務站點第一名。

          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可謂來之不易,可能花費了別人幾倍的心血。但是成功往往都是那些勤奮,并且能夠抓住機遇的人,F在看起來,馬云的成功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

          2016年10月27日,2016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公布,馬云以282億美元財富,排名第二位。

          馬云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 篇2

          一、至少有2次求職因為外貌被拒

          幾乎所有人看到馬云都會印象深刻,因為像外星人ET唄,F在任何人包括馬云都可以以調侃他的外貌為樂。

          但回到20多年前,馬云沒少為外貌發愁。且不說高考考了3次,第一次高考落榜之后,他的夢想是去酒店做服務員,也夢想做警察,統統因為外貌特征被拒絕,說白了就是:丑!

          問題是,長成什么樣,馬云決定不了啊。

          世界就是這樣:至少他永遠失去了進入酒店行業這個夢想。

          對了,他后來找到一份零工,去踩三輪車給人送雜志去了。

          二、翻譯社靠賣襪子來補貼

          和朋友一起創辦的海博翻譯社是馬云最初的創業。這家杭州第一家翻譯社一開始就面臨窘境。

          第一個月收入700元,而房租是2400元。

          怎么辦?為了讓事業撐下去,馬云只能把翻譯社的一半店面出租給別人。

          自己開啟第二兼職,背著麻袋去義烏批發鮮花、手電筒、內衣、襪子、工藝品來賣--這看起來還算是個老板。

          但后來他就不得不上門推銷商品,對象包括醫院、赤腳醫生。

          英語班的學生也幫他到百貨大樓門口發傳單、拉橫幅、做宣傳。受盡了路人白眼,完全沒有高大上的翻譯公司范兒。

          往好了說,馬云可能通過這個過程很早地了解了小商販和銷售的艱辛,對今后創辦電商平臺準備了經驗。

          但客觀的說,創業的事情真不適合玻璃心的人來干。

          對了,馬云當時還是杭州電子工學院全校課程最多的老師之一,上面說的都是他的業余工作。

          三、怎么證明別人都沒見過的互聯網--說說說做做做

          "中國黃頁"的業務是把國內單位的資料放到互聯網上去,讓老外能找到他。

          但那時候國內還沒有互聯網,誰也看不到摸不著,屬于"信則有,不信則無"的范疇。

          創業團隊在收到客戶資料后翻譯成英文,然后快遞給美國合作方做成網頁--要為看不到的東西心甘情愿付錢,換成哪個老板都不會信啊。

          因此,馬云團隊不但要證明客戶資料已經上網,還首先得證明世界上有互聯網這種東西。

          馬云不懂技術,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地說,他每天出門對人講互聯網的神奇,還在大排檔跟人神侃瞎吹。

          老板不相信,除了打印網頁之外,還請老板打免費越洋電話,問在美國的親戚朋友,讓美國人上網查證。

          1995年上海終于開通互聯網,"中國黃頁"團隊還提供額外服務--長途電話到上海再接入互聯網,花3個半小時才看互聯網上的照片,焦躁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的馬云欣喜若狂,委屈的淚水稀里嘩啦地掉了下來。

          而在很多沒有互聯網的城市,馬云則一律被稱為"騙子"。這也是"馬云是騙子一說"最初的來源。

          四、"這個事情你應該先約"

          馬云現在是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局主席,但當年也不過是一個"推銷員"。

          央視紀錄片《書生馬云》里,瘦小的馬云梳著八分頭,背著一個黑色單肩包,敲門找人,逢人便講,"我是來推銷中國黃頁的。"

          一臉迷茫又不耐煩的人們將他"請"出門外。

          有個編導干脆跟記者說,這人不像好人!

          1996年,馬云在北京到國家某委推銷,說"中國黃頁是給國家某委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做宣傳,把中國全部放到電腦里去,讓世界了解中國"。

          得到的答復很不耐煩:"這個事情你應該先約,你要是不約呢,我很難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

          馬云的樣貌和大街上任何一個推銷員完全一樣,但吃的閉門羹和白眼不但沒有改變他對互聯網的相信,還成為阿里巴巴事業發展的精神動力,這可能是最大的差異。

          即便后來創立阿里巴巴之后,員工去企業上門推銷業務,被狗追,被保安趕也都是家常便飯。

          五、南歸前痛哭

          連續4次創業失敗

          阿里巴巴團隊曾在北京干過一段政府項目,最后馬云決定南下杭州再次創業。

          在北京的14個月,馬云從沒帶團隊一起去游玩,最后一天他們決定去長城。

          晚上,在一個不知名的小飯店,天下著大雪,眾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起抱頭痛哭,最后唱起了《真心英雄》,唱完《真心英雄》就唱老歌,一首接一首,這群走南闖北的漢子們都回避著"離別"這個對他們來說太過沉重的詞語。

          許多人都不記得那天晚上馬云到底說了些什么,也不知道第二天開始將要面對怎樣的生活,但是那個晚上,酒是熱的,心是熱的,歌是熱的。

          大家就記得唱了一個晚上的《真心英雄》。

          這也意味著此時已經是馬云30歲以來第4次連續創業失敗。

          六、沒有人看好

          最少時銀行里只有200元

          在外界流傳的關于阿里巴巴接到投資的只字片語中,都瀟灑地提到6分鐘搞定孫正義的2000萬美元和雅虎后來的10億美元,實際上更多的苦痛不為人知。

          沒有豪華的團隊配置,也沒有美國成功模式可參考,與北京、上海、也廣州等地的同行相比,阿里巴巴一度是互聯網行業的丑小鴨。

          互聯網素來以燒錢著稱,阿里巴巴創辦后也面臨資金壓力,最為窘迫的時候銀行里只有200元。

          有一次馬云去見上海的投資商,對方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

          馬云不滿意但不免猶豫,于是溜出去問管財務的同事,得到的消息是:賬上已經沒錢了。

          回去之后馬云還是咬著牙放棄了這筆投資。

          他不說,沒有人知道當時他的內心有多么煎熬。

          在時隔15年之后的紐約IPO路演會上,馬云才以玩笑的形式一吐當年窘境:"15年前我為融資200萬美元,我來紐約,失敗而歸,15年來我就沒放棄,這次來紐約就是想多要點錢回去。"

          七、公司差點因"非典"崩潰

          盡管阿里巴巴經常說非典讓大家真正關注到不需要出門的電子商務。但非典幾乎讓阿里巴巴崩潰。

          因員工去廣州參加廣交會染上非典,這讓整個杭州如臨大敵,實施了最大規模的隔離:

          超過500人被隔離,杭州市長前一天剛來視察過,結果市長及隨從人員也因此被隔離。

          同樓的其他公司員工紛紛帶著電話機、傳真機、電腦象逃難一樣跑,隔壁公司有人沖進阿里巴巴砸東西泄憤。

          那時的阿里巴巴在杭州一舉"成名",但員工上街根本不敢說自己在阿里巴巴上班,就像見到了老虎一樣恐懼。

          一直到隔離結束以后走到街上,都會遭到不正常的待遇,人們還會指指點點。

          這期間員工全部回家,換一些公司可能就此解散。但工作并未停止,員工將工作電話轉移到家中,甚至家里的老人都養成習慣,拿起電話第一句話:"你好,阿里巴巴。"

          受到影響的還有當時還處于保密期的淘寶網。

          5月10日,淘寶網成功上線,但因為非典隔離,場面極為寒酸,甚至凄涼--沒有鮮花,沒有大餐,沒有鎂光燈,沒有歡快的音樂,沒有涌動的人群。

          "在略顯沉寂的臥室里,躺在床上的馬云面對著天花板,慢慢地舉起了酒杯,虔誠而默默地念叨著:保佑淘寶一路順風。不過,馬云絕不是孤獨者,因為他知道,那一刻,同樣的儀式將在散落于杭州市的十余處居民住宅里同時進行。"

          也因此,5月10日被阿里巴巴定為"阿里日",回顧非典的磨難,感恩員工家屬一并參與。

          馬云也總不忘在每年給員工的春節郵件中提醒大家,"大年三十晚上,八點老習慣,我們對空敬酒感恩,祝福。"

          八、被大象全面封殺

          在淘寶網創立之初,國內的c2c市場就已經有霸主eBay。

          2003年,eBay和易趣(合并為一家)的市場份額達到了90%以上。

          無論是技術、資金、人才、占有率還是品牌,eBay易趣是全面占優的。

          并放出豪言說:淘寶只能存活18個月!

          淘寶網不僅僅全面落后,更慘的是被eBay全面封堵。

          eBay買下了搜索引擎中關于"淘寶"的關鍵詞廣告,搜索淘寶就出現"要淘寶,到易趣"的廣告,還在自己的主頁上打出了"淘寶貝,開店鋪,生活好享受"的宣傳語,這正是廣告封殺。

          接著,eBay易趣與各大主流網站簽署了一年的排他性廣告合同。

          合同注明,一旦發現這些網站與eBay易趣的競爭對手如淘寶網產生任何有關宣傳和推廣的合作,就要支付高額的罰款。

          甚至在淘寶的辦公室對面,豎起了ebay易趣的廣告牌。

          淘寶網只能投中小網站,更有意思的是,只要其在一家網站上投放廣告沒幾天,eBay易趣就會用兩三倍的價格獨家買斷該網站所有關于在線交易的廣告。

          走"投"無路的淘寶網只好將廣告投放在公交車、電梯和地鐵列車上。

          現在,淘寶網已經是全球訪問量最大的'電商網站。

          九、汶川捐4744.7萬被污只捐1元錢

          時值汶川大地震,眾多企業宣布為災區發起捐助。

          此時一篇《馬云為汶川捐款1元,冷靜得讓人脊背發涼》的文章在天涯、網易論壇地處散播,并通過QQ群大量散發。

          文章說,"馬云只捐了一元錢......一元錢也足夠表達態度......在逃避責任......置災區人命于絕境,與間接施暴何異?"

          在舉國哀悼的時刻,被宣布"只捐1元錢,不捐有理",很快引發了網友們的憤慨,論壇上充斥著"馬云滾出"、"從此再不上淘寶"等字眼。

          而這一切竟然是徹徹底底的謠言。彼時,馬云正在國外,聽到消息就立刻捐出100萬,隨后整個公司、員工、用戶等一起行動,最終匯成4744.7萬元的善款。

          此時被污"只捐1元錢",顛倒黑白,讓有心的競爭對手大發"災難財"。

          除了直接捐贈之外,阿里巴巴隨后還對口援建青川災區,利用電商平臺優勢為青川人民搭建平臺。并發起"阿里志愿者行動",此后數年,都有員工利用各方面力量駐扎援建青川。

          做"授人以漁"的長期事業。

          現在跟阿里集團密切相關的有2支公益基金,一是起始資金5000萬元的集團公益基金,每年按年收入的0.3%補充擴大,是國內互聯網企業首家環境保護基金。

          而馬云和蔡崇信一起捐出自己的部分股票成立專項個人公益基金,該基金規模約為阿里巴巴集團市值的2%,估計在20億美元到40億美元之間,也是國內最大的個人公益基金。

          十、"偷走支付寶"鬧劇

          關于馬云偷走了支付寶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雅虎對外披露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支付寶已經剝離出去,這一消息引發各界的關注。

          不少評論人士指責馬云只顧私利強行轉讓支付寶給自己名下,著名的財經出版人則認為馬云"偷天換日......沒有遵守契約......違法商業原則......錯在違背了支撐市場經濟的契約原則,其后果不可小視......可能直接影響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信任,形成大范圍的"支付寶折扣"。

          還有人忿忿不平于廣泛存在互聯網行業的VIE架構曝光于天下,甚至將因造假導致中概股暴跌也算在馬云頭上。

          隨著事件的逐步明朗,人們才發現,所謂的"偷"并不成立,管理層就轉讓一事已經多次在董事會內討論,各方均知情。

          其次轉讓的原因也出于符合央行的規定并可持續支撐淘寶等業務的發展的需求。

          而即便轉讓后股東方們就補償也一直展開透明協商。

          最終,雅虎、軟銀、阿里集團達成完整協議,雅虎和軟銀盛贊,"將會維護淘寶的價值,并讓各方分享支付寶的利潤,同時確保阿里巴巴集團能在支付寶上市時得到價值兌現"、"建立在阿里巴巴集團、軟銀及雅虎長期深厚的合作關系以及互相信任的基礎。"

          馬云在支付寶占的股份跟在阿里巴巴集團一樣,都是不到8%。

          粉碎了馬云強取豪奪支付寶的傳聞。

          "男人的胸懷是委屈撐大的",馬云自己這么說。

          在看到阿里巴巴和馬云的成就時,不可不知成就也建立在苦難之上。

          馬云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 篇3

          立春日,東風解凍,魚陟負冰。

          也是這一天,“馬云2000萬美元獎學金回報當年200澳元”的新聞,引爆網絡。這段故事,為阿里巴巴與馬云這一勵志的故事的藍本,又增加了一份溫情的人文色彩,以及全球化標簽——設立Ma-Morley獎學金之外,馬云首倡的eWTP(全球電子商務平臺)也得到了認可。

          事實上,2016年G20峰會期間,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與馬云,便鑒證了阿里巴巴與澳大利亞貿易投資委員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與澳大利亞兩個普通家庭的跨國友誼,有了更多的內涵。

          這個故事,豈止勵志。

          長話短說,這個感恩故事,很簡單:1980年,Morley一家來華旅游,結識了16歲的馬云。此后他們便保持通信,Ken在每次回信中為馬云細心的修改英文,甚至專門提醒馬云“來信把行距留大點”,他好寫下修改意見。Ken沒有上過大學,但經常與馬云談起紐卡斯爾大學。Ken也曾經為在杭州師范學院讀書的馬云提供支持,他每隔6個月給馬云寄一張支票,兩年多時間里總共寄了大概兩百澳元。

          再后來,馬云第三次高考,21歲那年考入杭州師范學院,馬云收到Ken Morley先生的邀請,在那年暑假來到了紐卡斯爾。那時候的馬云從沒想過可以到中國以外的國家看看——畢竟,那時拿到護照是一件稀奇的事,是Morley先生鼓勵馬云:“試試看,說不定你能拿到護照”。

          于是,有了馬云的第一次跨國之行!鞍拇罄麃喼谜嬲馗淖兞宋!瘪R云說,“沒有那29天我永遠不會像今天這樣思考”。

          事實上,收到邀請之后,申請簽證也是一次考驗。

          馬云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時間才拿到護照,他以為拿到護照之后就可以去澳大利亞,但他們又告訴我,你還需要有簽證。馬云又去了上海澳大利亞領事館,使館官員說,你需要到北京去簽發簽證,盡管那時候去北京的費用對馬云而言,非常昂貴,但他還是要去試試。

          再后來,馬云去了北京,住在一個地下賓館,在7次申請簽證都遭到拒絕后,他開始了第八次申請。馬云對當時面試我的使館官員說:“這是我最后一次機會,我已經在這里待了一個禮拜,已經嘗試了7次都被拒絕, 我希望這次能申請到簽證”。

          馬云回憶說,那個使館官員問我:你為什么要去澳大利亞?我說我的朋友邀請我去,他說不能發這樣的簽證給我,我們只能簽發給探親或是由政府派你出差去的或者是留學等性質的簽證。當時是沒有旅游簽證的。我跟他講了我是如何遇到Ken 和大衛的。Ken找了一些新南威爾士的朋友幫忙,并向澳大利亞駐中國大使館發了一個電報。當時那個使館的人就說, ‘你真的想要這個簽證嗎?’我說當然想要,他就說我能5分鐘后給你。這樣終于拿到我的簽證。

          領取簽證,與馬云的高考,練習英語一樣,也是個永不放棄的勵志故事。

          此前的200澳元以及幾十年的友誼,最終發酵,有了2000萬美元的Ma-Morley獎學金。但數字與金錢,無法成為友誼與世間好美的丈量。友誼的唯一刻度,是時間。

          Ken Morley先生已經作古,代表Morley家族的David Morley說,“如果我父親仍在世,看到馬云在這里為紐卡斯爾大學做捐助,他應該會非常驕傲和感動。我父親沒有上過大學。他是一個貿易商和電工,在經濟大蕭條前出生。他并沒有時間入大學念書。但父親有著洞察未來和社會發展的視野。他對于中國的興趣便是他對未來洞察能力的`最好證明”。

          作為合格的商人,馬云在感恩,報答Morley家族友誼的時候,也極力為阿里巴巴eWTP概念推銷。阿里巴巴,實現了中國制造的行銷全球,淘寶、天貓、天貓國際正試圖將更多的澳大利亞商品,兜售給中國消費者,乃至全球。

          一天后,也就是2月4日,阿里宣布,集團在澳大利亞墨爾本開設面向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市場的總部,進一步推進其全球化戰略。

          中澳互通,貿易往來,是國際友誼的具象與具體。也是兩個普通家庭的友誼升華。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曾經的蝴蝶振翅,最終有了成就了阿里巴巴與馬云。這一切,源自馬云的執著,遭遇了Ken、David等Morley家庭的善意,并且,他們又都是那么的努力。因緣際會,有了今時今日。

          David Morley謙遜地說,“我們相信不管馬云是否遇到父親, 他都可以實現他的夢想的”,但我們相信,不止是馬云與Ken、David,周云、張云與John或是edmund,他們的善意、執著與努力,也能成就一段段傳奇與美好。

          一念三千,善意應先。

        【馬云創業成功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馬云創業成功的原因08-11

        馬云的勵志故事06-26

        馬云勵志的故事11-13

        馬云的勵志故事02-21

        馬云創業成功的三大秘訣03-14

        馬云創業成功秘訣是什么?06-14

        馬云談創業的勵志語錄06-30

        馬云的夢想勵志故事04-14

        馬云勵志故事簡短06-1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