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張衡的故事

        時間:2024-04-08 10:09:01 進利 勵志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張衡的故事

          我們在小學語文課本里學習過“數星星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是我國古代科學家張衡。張衡的故事家喻戶曉,他的成就世人皆知。如下為小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張衡的故事,供大家參考。

        張衡的故事

          張衡是中國古代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他發明了“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架測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儀器。他還發明了“渾天儀”、“候風儀”等儀器。

          張衡觀天察地

          張衡是東漢時候杰出的科學家。他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

          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里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著頭,呆呆地看著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燙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很興奮又問:“那么,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線上,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著,多次起來看北斗。夜深人靜,當他看到那閃爍而明亮的北斗星時,果然倒掛著,他感到多么高興啊!他想:這北斗為什么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于是,他帶著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后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眾,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歷法的事情。

          為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秘,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里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臺上觀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種儀器,能夠上觀天,下察地,預報自然界將要發生的情況,這對人們預防災害,揭穿那些荒誕的迷信鬼話,該是多么好啊!

          于是,張衡把從書本中和觀察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開始了試制“觀天察地”儀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寫成一本書,叫做《靈憲》。在這本書里,他告訴人們:天是球型的,像個雞蛋,天就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黃,就叫做“渾天說”。

          接著,張衡根據這種“渾天說”的理論,開始設計、制造儀器了。不知經過多少個風雨晨昏,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渾天儀誕生了。這個大銅球很像今天的地球儀,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準確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張衡說:“天上的星星,能見的共有二千五百顆,但我們經常能看到的卻只有一百二十顆!

          后來,張衡經過努力鉆研,又發明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預報地震的儀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也是鋼鑄造的,形狀像個酒壇子,四周鑄著八條龍,每條龍口里含著一個小銅球。只要哪一條龍口中的銅球吐了出來,就預示著那個方向發生地震了。測試非常靈驗,沒有一次不準。

          張衡在科學上的創造發明是偉大的,這是由于他從小就愛科學,勤奮地學習鉆研和不懈地觀察實驗,而且能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通過自己刻苦研究、創造才獲得的。

          張衡人物生平

          博通經籍

          張衡的家族世代為當地的大姓。他的祖父張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稱為圣童,曾把家傳余財數百萬讓給他的侄子。光武帝劉秀登基后張堪被任命為蜀郡太守,隨大司馬吳漢討伐割據益州的公孫述,立有大功。 其后又領兵抗擊匈奴有功,被拜為漁陽太守。曾以數千騎兵擊破匈奴來犯的一萬騎兵。此后在他的任期內匈奴再也沒有敢來侵擾。他又教人民耕種,開稻田八千頃,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謠歌頌他說:“張君為政,樂不可支!睆埧盀楣偾辶。伐蜀時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對公孫述留下的堆積如山的珍寶毫無所取。蜀郡號稱天府,但張堪在奉調離蜀郡太守任時乘的是一輛破車,攜帶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張衡像他的祖父一樣,自小刻苦向學,少年時便會做文章。16歲以后曾離開家鄉到外地游學。他先到了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三輔(今陜西省西安市一帶)地區。這一地區壯麗的山河和宏偉的秦漢古都遺址給他提供了豐富的文學創作素材。以后又到了東漢都城洛陽。在那兒,他進過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結識了后來著名的學者崔瑗,與他結為摯友。張衡興趣廣泛,自學《五經》,貫通了六藝的道理,而且還喜歡研究算學、天文、地理和機械制造等。但在青年時期,他的志趣大半還在詩歌、辭賦、散文上,盡管他才高于世,卻沒有驕傲之情。平常從容淡泊,不喜歡與俗人相交。

          步入仕途

          漢和帝永元(89年—105年)年間,張衡被推舉為孝廉,但他沒有接受,公府幾次征召也不到。當時,國家太平日久,自王侯以下,沒有不奢侈過度的。張衡于是仿照班固的《兩都賦》,殫精竭思十年,才作成《二京賦》,用以諷諫朝廷。大將軍鄧騭欣賞張衡的才華,多次征召他,張衡都不應命。

          公元100年(永元十二年),張衡應南陽太守鮑德之請,作了他的主簿,掌管文書工作。八年后,鮑德調任京師,張衡即辭官居家。

          職掌太史

          張衡擅長機械,特別用心于天文、陰陽、歷算。平常喜愛揚雄的《太玄經》,對崔瑗說:“我看《太玄》,才知道子云(揚雄字)妙極道數,可與《五經》相比,不僅僅是傳記一類,使人論辯陰陽之事,漢朝得天下二百年來的書啊。再二百年,《太玄經》就會衰微嗎?因為作者的命運必顯一世,這是當然之符驗。漢朝四百年之際,《玄》學還要興起來的呢。”漢安帝早就聽說張衡善術學,公元111年(永初五年),張衡被朝廷公車特征進京,被拜為郎中,再升任太史令。于是研究陰陽,精通天文歷法,制作渾天儀,著有《靈憲》、《算罔論》,寫得較為詳細明白。雖然在漢順帝即位初年再調動它職,但后來又任太史令,張衡任此職前后達14年之久。他許多重大的科學研究工作都是在這一階段里完成的。

          張衡不慕當世的功名富貴,擔任官職,往往多年都不得遷升。自從離開史官的職務五年后,又回到原職。于是設客問體,作《應問》來表明自己的心跡。當時,政事漸衰,宦官干政。張衡于是上疏陳事,勸諫順帝。

          外出國相

          公元133年(陽嘉二年),張衡升任侍中,順帝任用他在自己身邊對國家的政事提出意見。順帝曾詢問張衡天下所痛恨的人;鹿賯兒ε滤f自己的壞話,都用眼睛瞪著他,張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話回答后出來了。但宦官還是擔心張衡以后會成為他們的禍害,于是群起毀謗張衡。張衡常想著如何立身行事。認為吉兇禍福,幽暗深微,不易明白,于是作《思玄賦》,以表達和寄托自己的情志。

          公元136年(永和元年),張衡被外調任河間王劉政的國相。 劉政驕奢淫逸,不遵法紀;又有不少豪強之徒,糾集在一起做亂。張衡到任后,嚴整法紀,打擊豪強,暗中探得奸黨名姓,一時收捕,上下肅然,他為政以清廉著稱。任職三年后,張衡上書請求辭職歸家,被征召拜為尚書。

          張衡勤奮好學的故事賞析

          據史書記載,他10歲時就能五經貫六藝,過目成誦。他興趣很廣泛,經常涉獵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而且寫得一手好辭賦。

          一天,張衡從一本詩集里讀到四句詩,描述了北斗星在各個季節傍晚時的變化: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覺得這太有趣了。天上的繁星閃爍,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們的運行義各有怎樣的規律呢?這簡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張衡根據詩的內容又參考別的書籍畫成了天象圖,每夜只要是沒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對著天象圖仔細觀察著夜空。廣漠的星空有多少難解之謎呀,他觀察著、記錄著、思考著,他的腦袋里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充滿了五顏六色的幻想。后來,他終于確認那四句詩里描述得不夠準確,事實上斗柄早春指東北,暮春卻指東南。

          少年時代對日月星辰的觀察,激發了張衡努力探索天文奧秘的決心。后來他兩度出任中央政府專管天文的太史令,在這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據《辭!匪洠核状握_解釋月食是由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觀測和記錄了中原地區能看到的2500顆星星,并且繪制了我國第一幅較完備的星圖;他創制了世界上第一臺候風地動儀;創造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和能飛行數里的木鳥。

          渴求知識的張衡總是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不滿17歲時,他辭別父母獨身一人到外地訪師求學。在古都長安,他游覽了當地的名勝古跡,考察了周圍的山川形勢、物產風俗和世態人情。在當時的京都洛陽,他結識了不少有學問的朋友,其中有一個叫崔瑗,精通天文、數學、歷法,還是很有名氣的書法家。張衡登門向他求教。正是由于他這種虛心好學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獲益匪淺。除了在天文學方面有杰出成就外,在地震學的研究上也是舉世矚目的,他創制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相類似的儀器問世早1700多年。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他寫的《二京賦》精思博會,十年乃成,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張衡小時候的故事

          拒絕學習古文的叛逆少年

          公元78年,張衡出生在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的南陽西鄂(現在的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夏村)。少年時期,由于父親的早逝,家里的生活十分清苦。貧困的生活,不僅沒有影響他的求知欲望,反而更加激勵他刻苦忘我地學習。

          張衡十多歲的時候,就讀了很多書,寫一手好文章,在遠近已經小有名氣。

          好學多聞的名氣傳到地方官那兒,地方官找來張衡說:“我看你才學出眾,想推薦你去做‘孝廉’‘博士子弟’,怎么樣?”17歲的張衡,拒絕了地方官的推薦。他認為不能成天待在家鄉讀那些古文經傳,更不能去追求做官發財,他要到實踐中去探求科學的真理。

          于是,張衡收拾好行裝,離開家鄉,踏上了游覽名都大城、訪師求學、探索科學真理的征途。

          驪山腳下的不朽名篇

          公元94年,張衡來到關中觀覽西京(長安)名勝,游覽了西漢時最高學府所在地三輔(現在的陜西中部地域,包括今陜西省西安市往東到華陰、藍田一帶,加上長安臨近的“左馮翊”和“右扶風”,合稱三輔)。他跋山涉水,往來游息于坦蕩肥沃的渭河平原上,觀覽了巍峨青翠的終南山和奇險峻峭的華山,接觸了關隘和城鎮,考察關中的民間風俗習慣、土質和物產以及古代的遺跡、當代的事物,尤其對長安城郊的宮闕規模、市井制度,遠近商賈財貨的集散,富豪、游俠、王侯的故事等等,都有較深切的認識。通過這次游覽,張衡積累了豐富、新鮮的文學素材,為他后來寫作《二京賦》奠定了堅實基礎。

          公元95年,張衡游罷秦始皇陵,在驪山腳下寫下了不朽名篇《溫泉賦》,描寫了驪山“湯谷”的優美,春水的清新。他那字字句句的吟哦,散發著無盡的才思,抒發了他熱愛祖國山川,熱愛生活的胸臆。這是他留傳至今最早的文學作品。

          豐富的游學經歷

          公元95年,18歲的張衡,來到了繁華的洛陽城。張衡在游學長安、洛陽期間,為了增長科學文化知識,他不辭辛苦,求師訪友,結識了許多著名學者和優秀青年:有擅長辭賦文學、彈琴吹笛的音樂家馬融;有謙虛勤樸、名聞當世的賢士竇章;有學識淵博、潛研時務、著有30多篇政論名著的王符;有學習過天文、數學、歷數等學問、豪俠英俊的青年崔瑗……這些有為青年對張衡都有著很好的影響和幫助。特別是崔瑗,他與張衡的友情較深,經常在一起研究問題,交換心得。后來張衡進一步研究天文、物理等科學,也是受了崔瑗的很大影響。

          張衡不停地走,不停地看,不停地積累,他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志趣也越來越高漲,5年來的游學生活使這個少年才子終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張衡的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張衡的小故事07-26

        張衡制造地動儀的名人故事02-05

        《張衡傳》教學反思11-28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張衡傳教學反思07-10

        瓦特的故事名人故事02-10

        勵志故事:大魚的故事01-27

        兒童故事勵志故事09-22

        故事大全-達爾文的故事03-10

        職場勵志故事:兔子的故事12-10

        職場勵志故事-動物的故事07-2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