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音樂的勵志故事(通用12則)
故事是一種側重于事情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跌宕起伏的文學體裁。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音樂的勵志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的勵志故事 1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是歐洲音樂史上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他1770年出生在德國的波恩,在貝多芬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對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莫扎特式的音樂神童。在貝多芬才4歲的時候,父親便把一堆的曲譜放在貝多芬面前讓他彈奏,有時候貝多芬把小手都練腫了還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鐘聲都已經敲了12下了,貝多芬還在練習,他必須等到父親回來檢查他的曲子才能睡覺,母親看著眼睛瞇成一條縫的貝多芬,垂憐的對他說:“孩子,都12點了,先去睡覺吧!
“不行,爸爸等會回來看見我沒有練琴,會打我的!
媽媽對這個酒徒的丈夫也沒有辦法,只好抱著貝多芬在琴邊流淚,很快,貝多芬在母親的懷抱睡著了,媽媽便把他抱上了床。
當鐘聲再次敲響的時候,貝多芬的酒徒父親回來了,“那個小兔崽子呢,怎么不練琴了?”
“你不看看都幾點了,還讓孩子練琴,你要把他弄死才肯罷休?”
對,你說的對”貝多芬父親一邊說著,一邊來到貝多芬床邊,把貝多芬提了起來,母親怎么攔也攔不住。
貝多芬迷迷糊糊的在琴上一邊彈,一邊閉著眼睛,盡管如此,貝多芬的琴聲還是十分流暢自然。
“行,這還有點莫扎特的樣子。”父親在一邊高興的說。
“用痛苦帶來歡樂!睕]錯!這個人就是音樂巨人——貝多芬!
音樂的勵志故事 2
郎朗出生于遼寧沈陽,從小就喜歡音樂,并且在這方面很有天賦。9歲那年,為了讓他的愛好有所發展,父親放棄了自己熱愛的工作,陪他來到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習鋼琴。盡管他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但他非常懂事,也非常刻苦,除了學習文化課外,他每天都堅持練琴八小時以上。一段時間下來,他已能熟練地彈奏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和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而這兩首曲子的難度都相當高。
正當他沉浸在進步的喜悅中時,一天晚上,居委會的大媽氣沖沖地敲開了他家的門。為了表達鄰居們的憤慨,那位大媽毫不客氣地對他說:“你不要再彈琴了,你的琴聲實在嚇人,吵得大家都無法休息。你以為你是誰呀!貝多芬,克萊德曼?趁早收起那份心吧,學琴的人多的是,你看有幾個人能真正出名呢?”
不僅如此,在學校里,許多同學都看不起他,嘲笑他是東北的土包子,嘲笑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更令他難受的是,一位鋼琴老師也潑他的冷水說:“你還是趕緊回沈陽去吧,以你這樣的資質,再過一百年,也不可能成為一位鋼琴家!”他心灰意冷地回到租住的筒子樓里,哭著對父親說:“我討厭北京,討厭鋼琴,討厭這里的一切,咱們回老家去吧,我再也不學琴了!
父親聽后,沒有像往常那樣安慰他,而是將他帶到公園的`一片樹林前,父親指著其中的一棵樹說:“孩子,之前,曾有不少路人對它指指點點,有人說,這棵樹平淡無奇,沒有什么觀賞價值;有人說,這棵樹不久就會枯死,根本不會有長大的機會;有人說,從來沒見過這么丑陋的樹,簡直是影響市容;也有人說,干脆把這棵樹挖走,重新再栽一棵,免得它礙眼。對于人們的評頭論足,這棵樹一直保持著沉默,它只管自顧自地生長著,每天照樣吸收陽光雨露,照樣從土壤里吸取營養。你看現在,它長得枝繁葉茂,郁郁蔥蔥,還開出了奇香無比的花!备赣H頓了頓,接著說:“孩子,做人就應該像樹那樣,不要在乎別人說什么,也不要抱怨命運的不公,你只管自己生長,當有一天你芬芳馥郁時,別人自然就理解你了!甭犃烁赣H的話說,他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從那以后,他一心一意地練習鋼琴,不管別人怎樣打擊他、諷刺他,他始終緊持自己心中的夢想,數十年如一日。八年后,誰也沒有想到,當初這棵毫不起眼的小樹苗,長成了一棵參天巨樹,年僅17歲就享譽全球,萬眾矚目。
他就是被譽為“當今世界最年輕的鋼琴大師”“一部鋼琴的發電機”“中國的莫扎特”的著名鋼琴家郎朗,他創造了無數個世界第一,曾先后參加過2006年世界杯足球賽開幕式,2008年諾貝爾頒獎音樂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式等,還曾在美國白宮舉辦過專場獨奏會,被稱贊為“世界和平的使者”。如今,郎朗已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成為世界音樂的一張名片。
郎朗之所以能取得這樣卓越的成就,可以說那棵樹幫了他很大的忙。做一棵只管成長的樹,這既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智慧。
音樂的勵志故事 3
行家們說,鋼琴大師克迪是最權威的莫扎特詮釋者之一。他在上海的演奏是排在一個美妙的晚上。他的那份專注神情,就像在精心挑選珠寶。他的手指在劃動“珠寶”時,發出了那么悅耳的聲音。當他從座位上站起來,向鼓掌的觀眾行禮時,觀眾早已瘋了。他們拼命鼓掌,希望再一次將他拖入加彈。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彬彬有禮的克迪還會獻出他更好的音樂。然而,他一次次返回臺上,一次次立于鋼琴旁邊,一次次行禮。他以最有禮貌的溫柔方式,沒有加彈任何一個曲目。觀眾費解了。這是迄今為止,惟一的一位不肯加彈的鋼琴大師。
不媚俗,堅持音樂精神,堅持高品質的純粹的追求,構成了克迪的獨特的音樂品位和精神高度。即使是加彈,他也不肯!
翻閱1975年的《加拿大表演藝術》雜志,可以看到一篇題為《安東·克迪挑戰名聲》的評論文章。今天,他已經贏得了這種挑戰:不管媒體如何冷嘲熱諷,他就是不與大牌的唱片公司簽約。并且,他寧可在加拿大北方的小型音樂節演奏,也不愿去薩爾斯堡或者英國的“Proms”音樂節。他就是如此清高,如此超然而脫俗。
他還有更絕的細節。他常常去一個叫做曼尼托巴的`小鎮上演出。那個小鎮在加拿大最偏遠的地區,交通也不便利,也不會有專門的車來拉鋼琴。但是,他卻寧肯將鋼琴裝到運貨的粗糙大卡車上,在彎曲的山路上一搖一晃,逶迤而行。那個小鎮才1500人,而出席他的音樂會的卻有750人。他翻山越嶺不辭辛苦只為了尊重這750人。他是為音樂為真音樂而生的。
據載,他有一次專程去了一個地方演出,那里是查羅德皇后島。他去那里演奏僅僅是為了一個人——一個老太太。這個老太太聽過他的錄音,便給他寫信,希望他能夠來她的小鎮演出。而老太太以為他這么知名的鋼琴家不會來的,永遠不會來的。但是,她想不到他一接到她的信,就真的來了。這個老太太面對他的演奏,很久不敢相信眼前的真實。
音樂的勵志故事 4
伊芙琳。格蘭妮出生在英國蘇格蘭東北部的農場。從小酷愛音樂的她,8歲時開始練習鋼琴,并顯露出了特殊的天賦。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小格蘭妮的聽力在漸漸下降,醫生斷定12歲時她將徹底失聰。失去聽力,這對學音樂的人來說,將是多么大的痛苦!但是格蘭妮并沒有因此減弱對音樂的熱情和追求。
為了能更好的'“聆聽”音樂,她嘗試著使用各種辦法。她幾乎用她所有的感官來感受著整個聲音世界。
她決心做一名打擊樂獨奏家,于是向倫敦著名的皇家音樂學院提出了申請。該校從未招收過耳聾的學生,但是她的演奏讓所有的老師折服,因此能夠破例入學。
畢業后,她一直從事打擊樂獨奏的譜寫和改編工作,成為第一位專職的打擊樂獨奏家。格蘭妮曾這樣說過:“從一開始我就決定——一定不要讓其他人的觀點阻擋我成為一名音樂家的熱情!彼嘈抛约阂欢〞晒Γ聦嵶C明她做到了,而且很優秀。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無論你選擇什么樣的目標,從一開始就要有必勝的信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放棄。
音樂的勵志故事 5
貝多芬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是一個經常酣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個女仆。
艱苦的童年生活沒有讓貝多芬像莫扎特兒時那樣享受過家庭的溫情。一開始。人生對于他來說,一切都是那么悲慘而殘暴。父親想發掘他的音樂天斌,把他當做神童一般炫耀。未滿四歲,貝多芬就被要求整天釘在鋼琴前面;蛘吆吞崆俦魂P在家里,幼小的他幾乎被繁重的練習壓垮。貝多芬也曾一度厭倦了音樂,父親不得不用暴力來迫使他學習。
少年時代,貝多芬過早地擔當起了生活的重擔,開始操心經濟問題,打算如何掙取每天的面包。十一歲時,貝多芬加人戲院樂隊,領取每月徽薄的工資來補貼家庭生活的開支。
十七歲那年,他失去了他熱愛的母親。母親是因肺病而死的。貝多芬自以為也感染同樣的病癥。他常常感到痛楚,在他心里也因此留下了比病魔更殘酷的優郁。這一年。貝多芬成了一家之主。經常酗酒的父親喪失了主持門戶的能力。同時,也揮祖盡了家里的積蓄,人們只好把父親的養老金交給貝多芬管理。這些可悲的事實給貝多芬的心靈留下了深深的創傷。
童年的貝多芬是如此的悲慘,青年的貝多芬更是痛苦萬分。二十五歲以后,疾病的.惡魔就開始叩問貝多芬了,并且像鬼魂附體一樣纏在他身上不再退隱。1796年至1800年間,耳病開始顯現出來。貝多芬感到耳朵日夜作響,他的內心也受到劇烈痛楚的折磨。聽覺越來越衰退,最后他的雙耳完全失聰。
這給貝多芬的生活、愛情已經音樂創作生活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好幾年,他躲著不與人見面,獨自守著耳朵失聰這個可怕的密碼,隱忍著巨大的精神與身體的雙重痛苦折磨。
晚年時,他仍然孤苦伶仃一人。這期間,他沒有經濟來源,被逼得四處向好友求援,已解決生計問題。按他自己的話說:“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
音樂的勵志故事 6
一次,貝多芬走進一家長館就餐,剛坐下來就聚精會神地構思他的樂章。他構思完畢以后,高興地把服務員喊來說:
“算賬。多少錢?”
服務員先是一愣,接著撲的一聲笑了,說:“先生。您還沒有吃東西呢,怎么就要付錢呢!”
1812年,德國文藝界的兩位巨人貝多芬和歐德在波希米亞人的浴場相遇。貝多芬是歌德的崇拜者,他曾說:“歌德的詩使我幸福!爆F在第一次見面,他希望能從這位大詩人的智慧和詩才中進一步探索他的.靈魂,從中吸取人格力量。
正當他們熱烈敘談時,皇后、太子和一群侍臣從他們身邊走過。貝多芬從來就對這類人深惡痛絕,因此,當太向他脫帽致敬,皇后也向他點頭招呼時,貝多芬卻把頭一昂,裝作什么也沒有看見一樣。然而歌德就不同了,他趕忙抖抖身上的灰塵,整整衣領,把帽子脫下在手中,迎上前去,向皇后、太子彎腰致敬。
這時,貝多芬只覺得先前心目中這,位詩人的高大形象頓時土崩瓦解。當那辭皇族浩浩蕩蕩地走過去了以后,貝多芬幾乎用吵架的聲調對歌德說:“你不是我想像中的《葛茲》《浮士德》的作者,而是一個庸俗的人!睆拇耍麄冊僖矝]有見過一面。
音樂的勵志故事 7
在當今樂壇,祖賓梅塔是指揮大師之一。
今年3月,他帶領維也納愛樂樂隊來到中國國家大劇院,攜手鋼琴家郎朗為觀眾們獻上一場音樂盛宴。當最后一個音符結束時,整個大廳掌聲如雷。
祖賓梅塔的父親是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和指揮家,也是孟買交響樂團創辦人之一及樂團常任指揮。父親對音樂的癡迷,使祖賓梅塔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中,音樂就像食物和水一樣,成為他生活的必需。1954年,學了兩年醫科的祖賓梅塔,赴奧地利留學,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跟隨世界著名指揮教育家斯瓦洛夫斯基學習指揮。
18歲的他像海綿吸水一樣,吸收著音樂的養分。除指揮外,還學鋼琴、作曲和低音提琴。他不放過向任何一位前輩大師學習的機會。1958年,22歲的梅塔獲得了英國利物浦國際指揮比賽大獎,轟動了樂壇。此后,許多歐洲樂團都向他發來邀請。25歲的祖賓梅塔,成為了維也納頂級愛樂樂團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指揮。同時還擔任洛杉磯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的常任指揮。
在祖賓梅塔合作的樂團中,他與以色列愛樂樂團有著最深的感情。在以色列愛樂樂團工作的許多年,他親眼目睹了民族宗教問題所帶來的隔閡,也親身感受到了戰爭與沖突給普通人帶來的創傷。他開始思考:是否能用音樂的力量為這個紛爭的世界彌合裂痕?他覺得音樂無國界,無論作為對現實的逃避或者是療傷藥,都能洗滌戰爭的陰影,撫慰受傷的靈魂。然而,他美好的想法卻并非人人都能接受。
1981年,他指揮以色列愛樂樂團演奏瓦格納的歌劇時,現場有一位觀眾異常激動地走到臺前,掀開襯衫露出了身上烙下的納粹集中營編號。全場一片嘩然,演出不得不終止。因為,瓦格納是納粹惡魔希特勒最喜歡的音樂家之一。在長達12年的納粹時期,他的作品成為了納粹黨和沖鋒隊的黨歌、隊曲,并且在納粹集中營里播放。他的音樂一度是納粹殘暴統治的符號。二戰以后,以色列一直禁演瓦格納的作品。
盡管瓦格納已去世50年,祖賓梅塔演奏他的音樂,事先得到樂隊的許可,但卻無法得到依然處在戰爭恐怖中民眾的諒解。瓦格納的音樂,揭開了他們流血的瘡疤。祖賓梅塔承認自己大意了,欲速則不達。后來,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和循序漸進的溝通、交流,1990年4月18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市的費雷德曼音樂廳,祖賓梅塔指揮柏林愛樂樂團與以色列愛樂樂團,聯合舉行了一場音樂會。這是古典音樂乃至整個文明世界的重大事件。他象征了60年前,走向對立的兩種文化又融合在了一起。
以色列樂團穿著傳統的白色西服,德國樂隊穿著表示哀悼和懺悔的黑色西服,同臺演奏《貝多芬第六交響曲》,兩個不同國家的小提琴師,共用一個譜架,演奏同樣的音符,同樣的`樂譜。黑白相間、天衣無縫。在2000名觀眾眼里,他們恍若一組流淌著美妙音樂的完整的鋼琴鍵。祖賓梅塔的指揮棒緩緩垂下時,觀眾不約而同地全體起立,梅塔看到了他們激動的內心和盈眶的淚水。而兩個樂團的樂師彼此成為了朋友,用電話和伊妹兒互通友誼。音樂,拂去了戰爭的陰影,偉大的貝多芬,洗滌了心靈。當時的特拉維夫市市長拉哈特說:“在柏林和特拉維夫之間曾經有一道深淵。雖然一場音樂會不能夠一下子填平它,但卻證明我們可以架設一道跨越深淵的橋梁!贝撕,由祖賓梅塔“牽線搭橋”,德國各市的樂隊,不斷來到以色列的城市,交流訪問,雙方合作。
1994年6月,在被戰爭破壞了的薩拉熱窩圖書館,祖賓梅塔指揮薩拉熱窩交響樂團演出莫扎特的《安魂曲》,向世界26個城市直播,為聯合國難民基金會籌款。他說:“音樂和舞臺的意義,就是聯合世界的人們。”1999年,聯合國給祖賓梅塔頒發了“和平與寬容終身成就獎”。在中國演出期間,他得知汶川地震后,組織了一場義演,募捐2萬美元。
如今,祖賓梅塔正在做阿拉伯和猶太人之間的“療傷天使”。雖然這很難,但他會堅持,春天來了,堅冰總會消融。
音樂的勵志故事 8
一個人斜抱著吉他坐在沙發上,右手熟練地撥弄琴弦,彈出流暢的旋律,嘴里隨之輕輕哼著曲調。在休息的時候,夏忠財經常這樣一個人坐在工作室里練琴。源于對音樂的熱愛,我校2015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夏忠財創辦了零聚點音樂工作室,這里也成為了音樂愛好者的好去處。
“因為喜歡音樂,所以想更好地去享受音樂。”夏忠財說道,“比起盈利,我更想自由地‘玩’音樂!
剛上大學,夏忠財就與幾個好友一起組建樂團,但由于音樂設備簡陋,無法很好地練習。何不自己開個工作室?平時賣樂器,教人彈吉他,既能盡情彈吉他又能補貼家用。
說做就做,籌集啟動資金、尋找合伙人、物色辦公室,夏忠財果斷地開始自己的計劃,“初生牛犢不怕虎嘛,想的越多包袱就越多!毕闹邑斝χf。
懷著一腔熱血,卻沒想到剛邁出一步,就被潑了一盆冷水。2012年7月,夏忠財拿著啟動資金與校外人士一同合辦起琴行,不久因產生分歧,琴行被迫關門,自己也虧損了不少資金!澳清X就是幾個月的生活費,我沒敢和家里說。當時我手上資金也所剩不多,但并不想就這么放棄!毕闹邑斖种械募f道。
夏忠財轉向輔導員余江濤求助,尋找學校閑置地點成立工作室,可偌大的校園,哪里可以利用?他考察學府超市二樓,也去過一號教學樓“一米陽光”工作室,最后將目光鎖定在二號教學樓樓梯旁的小房間。房間里堆積著廢棄衣物,空氣中滿是灰塵,打掃衛生便成了一項“大工程”。接近三十攝氏度的天氣,即使帶著口罩仍覺鼻口干澀,衣服更是濕淋淋……終于,音樂工作室初步成型。但資金不足,樂器過少,這讓夏忠財犯了難。“工作室幾乎是空的,就只有幾把破吉他!毕闹邑敾貞浀,“知名度不高,地理位置不好,加上附近的琴行多,競爭力很大,可不知道為什么,我就是信心滿滿。”既然物質上無法改變,那么就要在宣傳上下功夫。
課間、午休、放學,夏忠財利用所有課余時間在學校擺招生點。抱著一沓沓宣傳單,守在路邊,看見學生便立即上前介紹,一守就是一整天,直到夜深路上無人才結束?匆娪腥藦街北荛_自己,宣傳單被接過卻轉身落入垃圾桶,夏忠財意識到只靠發宣傳單是遠遠不夠的。他開始在招生點現場表演,哼民樂,唱搖滾,彈吉他,越來越多的人主動上前了解工作室。
漸漸地,音樂工作室步入正軌。夏忠財又開始思考該如何高質高效地教學生彈琴。為此,夏忠財利用暑假研究相關教科書,在重點地方做標記,并結合自己彈吉他的感受總結經驗,整理出一本80多頁的書。夏忠財說:“這本書很多章節都是我自己編寫,再尋找合適的配圖,有時一做就到了凌晨。這也許聽起來很辛苦,可每當我聽見有學生稱贊我的書時,就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是因為音樂夢開始創業,我也希望能努力讓學生真正學到東西,用我的優勢去幫助同樣喜歡音樂的人!毕闹邑斠恢北种约旱膭摌I初衷。每次上課前他都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計劃。對于理解能力稍弱的學生,講樂理時要通俗些;而對于理解能力好的'學生,上課時則要側重練習!白约簭椀靡皇趾眉,教學的時候也很用心。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音樂的熱愛!毕闹邑數膶W生這樣評價他。
招生數量由30名發展為80名,夏忠財所指導的樂隊,也是各院元旦晚會的常駐嘉賓。這個因夢而生的工作室,也朝著他夢想的方向,一步步走去……
音樂的勵志故事 9
莫扎特被人們稱為“音樂神童”。3歲起顯露音樂才能,4歲跟父親學習鋼琴,5歲作曲,6歲又隨父親學小提琴,8歲創作了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11歲寫了第1部歌劇。他僅僅活了36歲。繁重的創作、演出和貧困的生活損害了他的健康,使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
他1756年出生在奧地利,他的父親是宮廷樂團里的小提琴手,也是一名作曲家。由于父親是佚名音樂家,家里的孩子都受到父親的培養和熏陶,在莫扎特3歲的時候,有一天,爸爸正在琴房教姐姐彈鋼琴,莫扎特搬來一個小凳子在一邊觀看,他開始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那以后,每當爸爸教姐姐彈琴的時候,他都在一邊聽,莫扎特的記憶力個性好,只要是他聽過的曲子,他都記得,每當姐姐彈錯音樂的時候他都能準確的指出來。
在莫扎特的指指點點中,父親發現了兒子的天才,于是當莫扎特4歲的'時候,父親便開始教他彈琴了,莫扎特年級雖小,許多技巧復雜難度大的協奏曲他都背誦下來,還彈的很好。
4歲的小莫扎便常常向家人展示他的音樂才華,每當家人吃晚飯的時候,他都要獻上一曲給大家消遣消遣。個性是家里有客人來的時候,他更是喜歡變現自我,他常常不管你允許不允許,便跑到鋼琴邊上彈了起來,凡是聽他彈過的客人,都會對他豎起大拇指。
5歲的時候,剛上一年級的小摸著特便會自我創作各種曲子了,這個城市里的人們都明白他們家出了一個音樂小天才。
在家里,經常有爸爸的2位朋友來練小提琴,這2個朋友是和爸爸一齊同臺演出的小提琴手,有一天,莫扎特在聽見爸爸和朋友們在客廳里演奏3重奏的小提琴曲,于是他自我也拿著小提琴來到客廳,平時摸著特主要是跟爸爸學鋼琴,爸爸教他小提琴純粹是為了調節。
“爸爸,我來擔任你們的第2小提琴手,行嗎?”
“不行,這個曲子你還沒有練習過”
“我能夠看著譜”
“行行,就讓我們的小天才試試吧”,在一旁的第二小提琴手發言了。
就這樣,莫扎特跟著爸爸和另一位叔叔一塊演奏了小提琴3重奏,演奏結束了,三個大人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了,大家都看著小莫扎特,為他的才華目瞪口呆。
“天啊,你這小家伙真是一個天才”
莫扎特的父親發現自我的兒子的確在音樂方面具有才華,為了讓孩子們開闊眼界,父親便帶著孩子們到外地去演出,6歲的莫扎特和姐姐一齊到維也納、荷
蘭、慕尼黑等各地演奏,他們的表演獲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尤其是莫扎特的表演,聽眾經常要莫扎特加演好多曲子。
在莫扎特14歲那年,他遇到了音樂大師巴赫,巴赫十分喜歡這位音樂天才,于是親自指導他的演奏和作曲。莫扎特一聲創作的音樂領域有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等。莫扎特還寫了超多的嬉游曲小夜曲、舞曲等。在這些風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采用了民間音樂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間音樂的聯系。
總的說來,莫扎特的創作成就遍及各個音樂領域。它們反映了18世紀末,處在被壓迫地位的德奧知識分子擺脫封建專制主義的羈絆,對完美社會和光明、正義人的尊嚴的追求。他的音樂風格具有誠摯、細膩、通俗優雅、輕靈、流麗的特征,大都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
音樂的勵志故事 10
1982年出生于中國沈陽的郎朗生性活潑,從小就愛唱愛跳,有很強的表現欲。父親朗國任是部隊文工團的二胡演員,母親是一名普通的公職人員。郎爸爸對兒子有一個夢想,因此在郎朗3歲時便引導他學習鋼琴,使郎朗從此踏上了立志成為音樂大師的追夢之旅。
郎朗很有音樂天賦,他4歲師從朱雅芬教授;5歲和7歲時,連續兩次獲沈陽鋼琴比賽桂冠;9歲考入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并獲全國星海鋼琴比賽第一名;11歲贏得德國第四屆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及杰出藝術成就獎;13歲獲第二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青年音樂家比賽第一名,并在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建團演出音樂會上與該團合作演出;14歲考入著名的美國科蒂斯音樂學院,師從學院院長、著名鋼琴大師格拉夫曼;3個月后,與國際著名的IMG演出經紀公司簽約,走向職業演奏家的道路。兩年后又簽約世界著名的德國DG唱片公司,成為最受重視的藝術家。
而郎朗真正讓世人矚目的時候則是在1999年,當17歲的他代替身體不適的安德列?瓦茨出現在拉維尼亞“世紀慶典”音樂節上,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和著名指揮埃森巴赫合作,成功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的時候。由此,國際樂壇上刮起了一股“郎朗旋風”,從此,世界各國的音樂大廳向他敞開了大門。
無論是在紐約卡耐基音樂廳、柏林愛樂大廳、維也納金色大廳、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海大劇院……還是在BBC音樂節、世界杯足球賽開幕式、薩爾茨堡音樂節、澳門音樂節、《紀念冼星海誕辰100周年》大型音樂會,郎朗都是最受矚目的鋼琴演奏家。如今,他和世界一流交響樂團都有合作,每年全球巡演約150場。他的獨奏音樂會,全部被安排在最重要的音樂廳的最重要的音樂活動中的最重要場次里。他的音樂會在歐美票房排名第一,并創下公開售票20分鐘之后一掃而空的奇跡。他已先后灌制了八張CD和兩張DVD,銷售量在美國、德國、維也納等地位列榜首。
郎朗,一顆耀眼的音樂之星,璀璨奪目。
國際頂級鋼琴品牌施坦威對他青睞有加,在2002年施坦威公司150周年慶典上,郎朗獲得公司頒發的首枚藝術金牌,并成為施坦威藝術家。4年后,施坦威更全新推出了5款郎朗系列的立式和三角鋼琴,這是施坦威歷史上首度與國際著名音樂家聯袂,并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鋼琴。
2002年第一個倫納德?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也由郎朗獲得,這項大獎旨在獎勵全世界“對藝術最有貢獻的藝術家”,他是該年唯一享此殊榮的藝術家。此外,他還是2004年度德國留聲機音樂先生,美國賓西法尼亞州2004年度音樂先生。2005年他應美國總統邀請到白宮舉行個人專場獨奏會,成為第一位到白宮演出的中國藝術家,布什總統授予他“世界和平使者”的稱號。
美國著名的朱麗亞音樂學院邀請他開辦鋼琴大師班講座,使他成為該校有史以來上大師課的最年輕的鋼琴家。此外,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漢堡音樂學院等也邀請他開設大師課,深得師生好評。
在2003年美國著名的青少年雜志《人物》(TeenPeople)評選出的“20位將改變世界的年輕人”中,郎朗是唯一的藝術家。他2004年被委任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2006年被授予“成都大熊貓國際文化大使”稱號,并認養了一只國寶大熊貓,2006年被授予“昆明形象大使”稱號。
世界各大知名傳媒也對郎朗爭相報道,除平面媒體外,2002年CNN電臺的三個節目分別播出了對他的個人專訪。2004年美國CNN國際電視臺在全球播出五套郎朗的專題報道。美國CBS電視臺新聞60分鐘播出郎朗的專題報道,該欄目曾經報道過的唯一一位中國人是領袖人物鄧小平,所有美國最著名的POPSHOW都做過郎朗的節目,著名的英國BBC也曾多次專題報道郎朗。
此外,陽光、健康、大氣、特具藝術氣質的郎朗還分別被奧迪、勞力士、飛利浦、松下、雅培、深圳觀瀾高爾夫國際球會和深圳招商銀行等多家世界知名品牌簽約為其形象大使和品牌代言。
郎朗有很深的中國情結,一直認為自己代表的不僅是他個人,而是中國人。他希望通過自己和其他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來進一步宣傳中國的音樂,傳播中國的文化。在2004年郎朗首張卡內基音樂廳獨奏會現場實況專輯中,就收錄了譚盾創作的《八幅水彩畫的回憶》以及自己與父親合作演奏的中國音樂《賽馬》。2006年9月,他的中國專輯《黃河之子》出版,同年11月,由鳳凰衛視拍攝,旨在宣傳奧運的大型音樂影視藝術片《郎朗的`歌獻給2008》在北京故宮午門開機……
音樂,無疑是郎朗的畢生追求。
郎朗認為彈奏樂曲其實就是一個探索、尋找人生的過程,音樂是高級的語言交流。“必須在不失傳統和靈魂的情況下加入新的見解,音樂才會有生命力!彼刻於荚谔剿鬟@個世界,嘗試從新的角度看待同樣的事情,他到各國去演出,把他的所感所思都融入到他的琴聲中去。他的每一次演奏都充滿激情,富于想象力。
探索人生、詮釋音樂是沒有止境的,目前郎朗在柏林師從巴倫博依姆,還定期去巴黎向埃森巴赫求教。他說:“我練琴時,會把今天所想的東西包括所有的內容彈進去,把自己融化在其中,這需要非常仔細和投入,完全按照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出時的標準在練琴!薄鞍阉懈星槎純A注到琴鍵上,你就能讓音樂很自然地流入觀眾的心中!彼嘈,成功的秘訣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去體會它,熱愛它。
音樂的勵志故事 11
他出生于一個音樂世家,祖父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長,父親是宮廷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個傭人。父親渴望他能夠像莫扎特一樣,成為音樂界的驕子,就逼著他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
在他八歲的一天,父親布置完功課,便去宮廷演唱了。隨后,他拿著小提琴到屋后的僻靜處演練。那時,陽光明媚,從樹椏間照射下來,落在他的臉上,幾只鳥兒唧唧喳喳地叫著,在他頭頂盤旋。他不禁看得癡了,一時忘記了練琴。
晚上,父親回來,開始檢查他的作業。由于他沒有練習,所以演奏得很生疏,父親很生氣,呵斥他對照樂譜再練。他有些緊張,甚至連指法也亂了。父親劈手拿過小提琴摔在地上,喝道:“你這個樣子,什么時候能變成莫扎特!”他說:“我本不是莫扎特,為什么要成為他。”如果不頂撞,興許父親還會饒恕他,但是那天,父親在宮廷里因心情不好,演唱時放不開,被王子稱為三流歌手。父親很憋氣,不自覺間便增加了對兒子的渴望,這時又見兒子沒有完成作業,怒火便難以控制地發泄出來,一腳把他踢翻了。
父親那一腳幾乎把他的肋條踢折了,他一直在床上躺了半個月才爬起來。在這半個月里,他的內心產生了矛盾。有時聽到從窗口傳來的鳥聲,便渴望過一種自由和爛漫的生活;有時摸著肋部,又覺得對不起父親。
父親也深為自己的魯莽而后悔,不止一次地坐在兒子床邊,想向他道歉,卻張不開口。母親說:“你就去認個錯吧,他畢竟還是個孩子,貪玩也是情理中的事!备赣H點點頭,來到兒子面前,沉默了半晌,正要開口,他突然說:“爸爸,你教我吧,我一定好好學。”父親從兒子的目光中看到了一種亮亮的東西,知道兒子已經有了遠大的目標。父親很興奮,一時忘記了自己是來向兒子道歉的,便高興地抱著兒子說:“好,好,這才是我的好兒子,你要時刻想想我的處境,想想你母親的生活,為了你父親不再被人歧視,你母親不再做下人的工作,你一定要成為人人崇敬的音樂大師!
他深深地點點頭,走下床來,輕輕撫摸那把摔壞的小提琴。
父親以為是上帝開導了兒子,使他突然插上了夢想的翅膀,卻不知道,其實,這幾天他的傷已經好了。他曾經到屋后散步,聽到了幾個鄰居的.嘲笑。那幾個鄰居素來不和他家來往,看到他時,撇著嘴說:“聽說這孩子差點被那個三流歌手踹死,這樣的歌手還期望兒子成為莫扎特,真是癡人說夢!彼园l憤要在音樂界有所建樹,正是因為這句話。由此,他懂得了父親為什么對他充滿了渴望。
從此,他每天都按照父親所教的知識學習,不但不會偷懶,還會在父親給的任務上,再增加一倍的練習量。慢慢地,他的音樂技能提高了,而且開始嘗試上臺表演和作曲,但是,父親的音樂知識是有限的,而且,很多演奏技能連父親都不懂。父親只是將自己接觸到的一些東西教給了他,這些東西并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
十二歲時,父親將他送到管風琴師聶費的身邊,正式學習音樂。聶費是個天才音樂家,掌握各種樂器的演奏技巧,熟悉多種音樂教材,一些古典音樂在他的演奏下,像擁有了生命一樣,讓人浮想聯翩,熱血沸騰。從此,他才真正暢游在音樂的海洋里,短短幾年時間,他的音樂才華已可以和聶費比肩了。1787年,聶費介紹他到維也納,他終于見到了崇拜已久的音樂大師莫扎特。莫扎特是個愛才的人,并不因為他的冒失到來而拒絕他,而是放下手頭的創作,認真地聽他演奏。一曲聽過,又讓他即興譜曲。盡管當時他的音樂才華在莫扎特眼里,還顯得稚嫩,但是,這已經使莫扎特驚喜不已。因為,莫扎特從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種廣闊的音樂空間,那是連自己也未必有的。于是,莫扎特細心地傳授了他一些演奏上的技巧,并鼓勵他將音樂當成生命,永遠不要放棄。
幾年后,他終于贏得“維也納最卓越的演奏家”之稱。他用音樂追求正義和個性自由,抒發對封建專制和壓迫的憎恨之情,創作了《月光》鋼琴奏鳴曲、《悲愴》鋼琴奏鳴曲等震撼人心的作品。他的音樂像一聲聲吶喊,訴說著人民的痛苦和歡樂,激勵著人民的斗志。他的第三、第四鋼琴協奏曲、第五《命運》交響曲和第六《田園》交響曲等成為音樂史上的幾座高峰,他被世人尊稱為“樂圣”。
他就是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
人無遠志,必有近憂。成功往往屬于那些樹立了遠大理想,并不斷追求的人。
音樂的勵志故事 12
竇靖童,1997年出生于北京。其父是竇唯,其母是王菲。2011年,竇靖童組建了自己的樂隊并擔任主唱,正式踏入歌壇,時至今日,業績斐然。
“其他的開心都是緩緩的,只有音樂會讓開心‘嘩’一下上來。”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竇靖童不怕。她的世界有音樂,有氣味相投的朋友,有創作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間。一切很好,只缺煩惱。
活在既有的世界之內
曾經有兩雙眼睛,一直盤繞在竇靖童孩提時的夢境里。
睡著,夢里是同一片沙漠,她躺在幾塊日式榻榻米上,蒙眬里看到眼前不遠處有一棵枯了的樹干,上面坐著一尊黑色的東西,兩只猩紅的眼睛盯著她。她起身就跑,一直跑到家里,終于知道自己安全了,推門進去發現沒有人,夢結束。
另外一雙眼睛則一次次出現在北京家里的落地窗外,“巨大的眼睛,好像是恐龍,恐龍來城里吃人了”。她到處躲也沒有用,“恐龍最后只找到我,就把我給吃了,接著就醒了”。黑夜中,蜷在被子里的竇靖童起初總是害怕的,哭沒哭不記得了,醒了,怕一會兒,繼續睡。
她和夢境的關系,到后來變得有點像捉迷藏,她漸漸能在睡前選擇晚上進入哪一個夢境。很久以后她才知道,這種對夢境的控制,實則是一種能力,很多人曾運用種種辦法企圖錘煉、訓導自己,竇靖童似乎天然而成。
現在,她已經很久不再做那種夢了,也很久不再意識到自己身在夢中。她挺想念的。夢境能提供很多現實生活中不多見的場景,或者把本來熟悉的人、事、物以新的方式重組,這是創作靈感的一種來源,竇靖童不愿失去。
這個從小習慣了獨自在夢里“打怪”的小姑娘,倏忽間長成了20歲的模樣,短發細細碎碎垂在額頭上鬢角邊,瘦,善談友好,時而天馬行空時而嚴謹務實。我以為她會“飛”,會不切實際,她卻說:“我們畢竟活在同一個世界里面,即使現實庸俗,你也逃不掉啊,想跟這個世界一點關系都沒有是不可能的!
她并不準備活在既有的世界之外,也不想做那些所謂的別人沒有做過的音樂!拔也皇峭庑侨,也不是神,我和其他所有人一起活在這個世界里。音樂是一個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進入的門,他們進去了,最終會再走到圓的另一邊!彼@個圓,而不是非要在圓旁邊做出一個方塊,“我不會想要這樣,因為你這樣的時候,真的沒有人會聽懂你在說什么唱什么,甚至你自己可能都聽不懂!
夢是夢,現實是現實,竇靖童分得清。
心想事成,并非易事,她懂,但還是想盡力戳破些什么,比如,自己周圍那些虛妄的泡泡。這份職業有時候會制造一個假象,讓人輕易以為自己活在一個幻想的世界里,與他人隔著,但音樂和創作不能孤立存在,生活終歸是重要的,還有朋友,還有一餐一飯的日常。
在音樂里享受不安
她需要用音樂和這個世界交流,尋找同伴、知音。
竇靖童說起在錄音棚里的快樂。棚就在家里,一個不大的.空間。
她自小就喜歡小空間。小時候最常待的地方就是家里的廁所。“我記得當時住香港,會天天拿著音箱跑到廁所,把門鎖上,然后就放音樂,能在里面待一天。坐一會兒,聽一些慢歌想事情……因為里面有好多鏡子,我感覺像蹦迪一樣,開的燈很暗,然后就在那跳。他們都知道我在里面,也不會來敲門。我通常不需要什么大空間,小空間反而比較舒服,有安全感!
她才21歲,已經可以把自己卡在窄窄的皮椅子里,繞著手指說:“沒有一個人活下來有足夠的安全感。你對任何事情都是沒有控制的,你這一秒怎么想,下一秒又會怎么想,根本沒有辦法預知,更沒有辦法預知別人下一秒的心思。所有的東西,都是被各種外部內部的條件和環境控制著的。”
在音樂里,你會比較安全嗎?
“不,我在音樂里面是享受這種不安的!碧貏e確鑿的一個答案,她一秒鐘的思考和猶疑都沒有,“你不知道今天會寫出什么樣的一首歌。大部分時間我沒有寫好,就直接進棚,在那兒寫,這個對我來說很刺激。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我覺得這很好。除非我被糾纏到一些不好的情緒里面,或者是害怕的時候,我才會忘掉,我其實是很享受不安的!
世界和我永遠在變
時隔一年半,第二張專輯在2017年9月出爐,竇靖童心里挺忐忑的。她說職業生涯的“困境”估計要來了:“要么就是大家接受它,要么就是很少人接受它,這個時候我要決定怎么辦!彼荒樜从昃I繆的理智。
已經聽過的朋友說,第二張專輯比第一張還要“再偏一點點”——“說它是冷門也好,獨立也好,就是有點怪”。這并不是竇靖童僅憑感覺和沖動做出的選擇,她相信自己創作的音樂,她覺得這就是她應該做的事、唱的歌。
在聽到別人說“你的音樂太怪了”的時候,她也會“稍微有點難受”,但她終究是相信自己的音樂的,也相信自己。就連新專輯的封面,也是她自己做的。她覺得很能代表自己的音樂和自己的態度,雖然仍有很多人看了覺得很奇怪!皩,這就是我。”竇靖童特別堅定。她決意,任憑別人說什么,也不會逃,不會改。
客觀世界給她的一切所謂便利和賞賜,確實在生活層面上讓她體會到安全和無慮。還有職業的平臺,她也天然擁有,她可以去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她不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意味著萬事順遂。她遇到的最大的阻力來自自己,自小吸收的一切信息,回到她身體里,都有可能成為桎梏。
“童童,你到底想要干嗎呢?”這個問題,她從懂事起就開始問自己,“你要做音樂,那么做音樂是為了什么?為了你自己,還是其他的什么?如果因為做這個會失去一些其他的東西,你還能不能堅持?”一連串的問題,像不間斷的夏日煙火,砰砰砰,漸次在海平面上炸裂,瞬時消散了,卻會一直留在人的意識里,留在她的世界里。
竇靖童才21歲,一切都來得及。世界過早地在她眼前鋪展開或猙獰或善意的面孔,她睜大眼睛與其對望著,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嗅到什么,都裝進身體,等到合適的時間里,吐出音符,抖落在琴弦上。好像自己是個調味盤,盛滿了各種各樣的味道和旋律,寫歌的時候,從潛意識里抽取出來,“再加上靈魂里面的一些東西,全部黏起來,就是我的音樂”。
【音樂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音樂名人的勵志故事03-14
周杰倫:從音樂天才成為明星的勵志故事09-29
經典勵志的青春奮斗故事_勵志故事12-23
兒童故事勵志故事09-22
勵志故事小故事11-14
勵志故事經典02-17
勵志的故事11-04
經典勵志故事09-24
勵志故事11-01
勵志音樂介紹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