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無悔勵志演講稿
生命是什么?人應該怎樣度過這短短的一生?相信每個人都想過這樣的問題,對于生命,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感悟。我曾經是一名醫學生和醫生,在醫院里,每天看到的是生與死,病痛與掙扎,每一個生命的離去或降生都曾經深深地震撼過我,人的生命是多么脆弱、多么寶貴而短暫。
而今,我已在這美麗的校園當了7年的教師,每天看到的是莘莘學子們燦爛的笑容、朝氣蓬勃的身影,校園里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讓人禁不住感嘆:年輕真好。是的,年輕意味著擁有青春,在我們寶貴的生命中,青春稍縱即逝,但卻是最美好、最可寶貴的,我曾經有一位非常優秀的學生,不幸身染重病,生命之花過早的凋零了,他的離去令我非常難過,然而更令我難過的是有幾位學生竟然因為考試的失敗或失戀等原因而輕生,親手結束了自己青春的生命。每每想到這里,我便想對所有的人說:“青春和生命只有一次,請好好珍惜!”
古語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珍惜生命的傳統,然而應該怎樣去珍惜?我們的青春將要在校園中度過,我們究竟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在這樣一個地方教書和讀書呢?我想起這樣一個故事,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學大提琴的年輕人去向本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討教: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面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意味深長地回答:先成為優秀而大寫的人,然后成為一名優秀和大寫的音樂人,再然后就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老人的回答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詮釋了這樣一個道理:無論學什么,做什么,要先學會做人,人格是最重要的。先做人,后做學問!要“堂堂正正做人”,然后再“認認真真求知”!專業技能并不是大學生的全部。一個大學的責任,是全面地提高大學生的品質。
人的品質,由四方面來展現:道德的、健康的、文化的和專業的。道德品質并非與生俱來,要靠接受教育,要靠理性的力量,更靠大學生本人的身體力行。既然當大學生,就應該下決心用幾年時間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F代意義的健康品質,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身體,它還包括心理,更包括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夠與別人共同相處、和諧生活。既然當大學生,就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做到我們中國人說的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文化品質是指一個人接受繼承人類文明成果的廣度和深度。幾千年來,人類科學的、技術的、哲學的、文學的、藝術的成就浩翰如大海,既然當大學生,就應該如饑似渴汲取文化營養,充實自己的人生。專業品質常常是人們用以求職謀生的,F在大家追求學歷,選擇專業、大多就是希望掌握一身專門的學問和技能,F今考試制度的負面影響,是讓人產生學好專業就是一切的錯覺。既然當大學生,就要追求道德的、健康的、文化的和專業的諸品質全面提高。在母校七十周年校慶之際,在我們回顧母校輝煌業績的時候,不應該僅僅看到校舍、環境、網絡等硬件設施的改善,而更多的應去關注我們在學術界、醫療界所取得的驕人成績,關注老一輩醫大人所留下來的愛國之心、高深的學問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并且思考,如何在自己還年輕的時候,便能吸取優秀醫大人身上所具有的種種優秀品質。
哈佛大學有句名言: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質量。說一所大學好,是說校舍好、設備、網絡、圖書資料好。但這些還不全,最主要的',還是要說師資好、學生的品質好。那么,每個醫大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完善自己,去詮釋自己,去施展才華,去綻放青春,去燃燒生命!
在這美麗、歡慶的日子里,漫步在這美麗的校園,我常常會想起刻在校園墻壁上的醫學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當我步入了神圣的醫學學府時,謹莊嚴宣誓,我志愿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善,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身。”想起宣讀誓言時那莊嚴的一刻,我想,那誓言應該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上,那是我們青春和生命的誓言。人民的好醫生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的趙雪芬醫生說過:“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一生奮斗的準則。”人生苦短,有誰不珍視自己的生命?在傷病之中,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白衣戰士,那片寧靜的潔白便是他們心中希望的燈,那么請用我們的青春來點燃著盞希望的燈,給病重的人們帶來光明和溫暖,請用我們辛勤的勞動,在今后平凡的日子里,去守護人類這一片生命的原野,讓人們的生命之花開得更加燦爛、美麗。那么,在多年以后,當我們回首往事時,我們便可以驕傲地說:青春無悔!
【青春無悔勵志演講稿】相關文章:
青春無悔勵志歌曲10-12
關于青春無悔名言警句04-14
【精華】青春無悔演講稿范文合集八篇01-10
有關青春無悔的演講稿范文4篇12-21
無悔地譜寫絢麗的青春演講稿怎么寫11-30
青春勵志演講稿12-18
【推薦】青春勵志演講稿01-12
青春勵志演講稿【熱】01-10
【精】青春勵志演講稿01-09
青春勵志課前演講稿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