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自駕游26個中國最美小鎮

        時間:2023-09-26 19:11:00 禧雯 自駕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自駕游推薦26個中國最美小鎮

          各位車友們如果打算去自駕游,那就千萬不要錯過這26個迷人小鎮,能讓你流連忘返!

          【周莊】夜臥周莊聽秋雨

          主要景點

          雙橋

          雙橋,俗稱鑰匙橋,由一座石拱橋——世德橋和一座石梁橋——永安橋組成。世德橋長十六米,寬三米,跨度五點九米;永安橋長十三點三米,寬二點四米,跨度三點五米。雙橋中,石拱橋橫跨南北市河,橋東端有石階引橋,伸入街巷;石梁橋平架在銀子浜口,橋洞僅能容小船通過,橋欄由麻條石建成。

          沈廳

          沈廳由沈萬三后裔沈本仁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占地2900多平方米,坐東朝西,七進五門樓,共有大小房屋100余間。

          張廳

          張廳是江南民居中比較典型的前廳后堂格局,是周莊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建筑,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張廳占地面積1800多平方米,大小房間60余間,前后分為六進,還有一個私家后花園。

          富安橋

          富安橋位于中市街東端,橫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相傳橋旁有總管廟,所以它原名總管橋。橋的四個角上都有一座樓房,而且樓房一、二樓之間是沒有樓梯的,必須走到外面橋階上繞上去,橋上有五塊江南一帶罕見的武康石。

          全福寺

          南湖園全福寺分為三個部門,東西兩個為花園,分別是為了紀念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陸龜蒙和西晉文學家張季鷹而建,中間即是全福講寺。

          迷樓

          迷樓依橋傍水始建于清末,明崇禎年間的建筑。這幢小樓是93年政府出資重建,已成為昆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周莊博物館

          周莊博物館有一千多平方米。館內主要展示了民間的生活用具、農具等,還有當地出土的一些中國有名的黑皮陶器。

          周莊舫

          周莊舫是一艘古樸優雅的固定式畫舫,泊于周莊云海度假村內的白蜆湖畔,為2001年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組織(APEC)貿易部長非正式會議而建,長49.71米,寬15.68米,鋼質船體,樓屋房宇。

          澄虛道院

          澄虛道院是周莊的一個道教圣地,道教始創于東漢,由張陵創立,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追求修身養性,長生不老。

          財神居

          財神居位于周莊鎮東垞,是周莊富貴園根據歷史資料和歷史原貌,在原址設計、修建、布置的仿明式建筑。

          【同里】清搖同里憶水聲

          主要景點

          明清街

          古鎮商業街之一。1996年建,長160余米,為明清建筑風格,較完整保留了江南特有的上街、下街兩街道平行的格局。入口“清明遺風”四字由費孝通題書。

          耕樂堂

          位于西柳圩,陸家埭中段,朝東面河,系明代處士朱祥所建,由時任南京國子監學正、里人莫旦撰文作記。朱祥,字廷瑞,號耕樂。堂名取其號。

          同里濕地公園

          位于鎮東北部,東南與江南水鄉古鎮周莊為鄰,北依澄湖,南鄰白蜆湖,是同里與周莊旅游線路的必經之地。園內已初步建成水杉林、池杉林、枇杷園、香樟園、銀杏園、桃園、藥草園、翠梨園、竹林園、苗圃、魚塘等。

          王紹鏊紀念館

          在富觀街35號,建筑面積500平方米,布展面積400平方米,以弘揚王紹鏊精神為主題,以王紹鏊革命戰斗的一生為主線,通過實物、繪畫、圖片等手段再現王紹鏊同志的光輝業績。其中,一樓為專館,陳列有文獻、實物、圖片、文字等,內容共分十二個部分,分別展示了王紹鏊同志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歷。

          松石悟園

          簡稱“悟園”,即“松屏石展館”所在地,在石皮弄中,鄰近吉利、太平、長慶三橋,與珍珠塔景區一墻之隔,由富觀橋南行百步即抵。

          占地1600平方米。園名出于收藏者的詩:石皮弄中石破石皮呈天書,吾心靜處吾悟吾心得菩提。以破譯天書、感悟人生為展館之旨,故謂“悟園”。

          陳去病故居

          是一處古樸的清代民居,占地1364平方米,門楣上方原有“孝友舊業”匾額,進門有半亭、家祠舊跡,百尺樓、浩歌堂等建筑。浩歌堂面闊三間,1920年此屋落成時,陳去病適閱香山的“浩歌行”,欣然神會,取名“浩歌堂”,是會客之所,堂中原懸有“女宗共仰”及“浩歌堂”橫匾!芭诠惭觥必蚁祵O中山先生褒揚陳去病之母倪老夫人“鞠育教誨,以致于成”而親筆所題。百尺樓藏書和寫作的地方,一樓一底,十分簡樸。所著《百尺樓叢書》,即以此樓定名。

          羅星洲

          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位于鎮東,是同里湖的一個小島,須乘小船前往。

          南園茶社

          位于古鎮區南端歷史上著名的前八景之一——“南市曉煙”景致之中,與陳去病故居隔河相望。初名“福安茶社”,建于清末,四開間,傳統磚木結構,清代風格木雕裝飾,上下兩層,總面積約400平方米。

          崇本堂

          位于富觀街長慶橋北堍,坐北朝南,面水而筑,東南與嘉蔭堂隔河相望,西與長慶橋等三橋相望。錢幼琴,同里人,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購買顧氏“西宅別業”部分舊宅翻建,有門廳、正廳、前樓、后樓、廚房等五進。雖不足一畝,建筑體量不大,但非常緊湊和精致。

          嘉蔭堂

          位于竹行街尤家弄口,建于民國11年(1922),四進,門窗梁棟雕刻精美。房主柳炳南,北厙人,先于蘆墟開設油坊,發跡后遷于同里營建宅第,共耗白銀兩萬兩。與詩人柳亞子同宗。

          主建筑仿明代結構,俗稱“紗帽廳”。因梁頭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故名。該庭院高大寬敞,肅穆莊重。五架梁兩側中心刻有“八駿圖”,梁兩端刻有“鳳穿牡丹”。梁底則刻有“稱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圖案。“紗帽翅”(即梁頭棹木)上刻有《三國演義》中的“古城會、三英戰呂布”等八幅戲文透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這組透雕被《中國戲曲志·蘇州分卷》收錄。

          三橋

          指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太平橋,跨于東柳、漆字兩圩,梁式。吉利橋跨漆字、秵兩圩,處太平橋、長慶橋中間,拱形橋,橋之南北兩側都有橋聯。長慶橋,俗名謝家橋,跨東柳、秵兩圩,舊名福建橋,又稱廣利橋。

          退思園

          建于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亭、臺、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以池為中心,諸建筑如浮水上。

          內宅建有南北兩幢樓(總共十樓十底),以園主字名為畹薌樓,是園主與家眷起居之處。兩樓之間由“走馬樓”回廊貫通,南北一式落地長窗,五樓底掛落欄檻,檐廊相接,典雅明敞。復廊東西兩側各設樓梯,雨天不走水路,晴天又可遮陽,又為主仆上下時避讓。畹薌樓下另設下房數間,供侍者居用。內宅為園主居住及藏寶重地,因此內宅兩側石庫門均用清水方磚砌成,以防火防盜。磚木結構的封火門,據說在同里的明清建筑中,僅此兩扇尚屬原物,其馀都為近世復制。

          【西塘】體驗西塘悠閑生活

          主要景點

          倪宅:位于燒香港南,是已故上海市副市長倪天增的祖居。

          西塘西園:西塘西園舊址在西街計家弄內,1990年3月,在鎮西善興建了總面積16.6畝的公園,為紀念柳亞子來西園,名為“西園”。

          廊棚:西塘臨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是一種連接河道與店鋪又可遮陽避雨的水鄉特有建筑,西塘至今保存著1300多米長的廊棚。

          石皮弄:石皮弄在西塘鎮下西街,種福堂西首,是夾在兩幢住宅之間的露天弄堂,建于明末清初。

          種福堂:種福堂位于古鎮西塘石皮弄的東側,是王家的宅第。

          環秀橋:環秀橋建于1581年(明代萬歷九年),跨當年的小桐、北翠兩圩,是西塘鎮上最早的高橋。

          街道:西街是西塘東西走向的主要街道,分上下兩段,古時候以東為上,西為下,所以有上西街和下西街之分。西街上景點較多自西向東的景點有:石皮弄、種福堂(王宅)、西園、中國鈕扣博物館、江南瓦當陳列館。塘東街是民國至解放時期西塘最為繁華的街道之一。

          燒香港:有倪天增祖居紀念館、五福橋、圣堂、明清木雕館等。

          塔灣街因西面原有一寺廟名雁塔禪院,又地處市河轉彎處而得名。

          【烏鎮】午夜夢回是烏鎮

          風景名勝

          東柵景區

          2001年正式對外開放,一期景區面積約0.46平方公里,保護建筑面積近6萬平方米,游程2公里,由東柵老街、觀前街、河邊水閣、廊棚組成。工程全部完工后,占地面積約1.98平方公里,有十多個景點。

          西柵景區

          位于西大街,毗鄰京杭大運河,有公路直通江蘇蘇州和桐鄉市區,交通便利。與東柵以旅游觀光為主不同,西柵以商務旅游、休閑度假為主。占地4.92平方公里,河道9000多米,古橋72座,河道密度和石橋數均為中國古鎮之最。有明清建筑25萬平方米,西柵老街長1.8公里,兩岸臨河水閣綿延1.8公里。北部是五萬多平方米的天然濕地。

          江南百床館

          是中國第一家專門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館,坐落在東大街210號,又稱趙家廳,面積約1200平方米,收藏展出數十張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第一展廳陳列有:明·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等,采用木架構造形式,強調家具形體的線條形象;第二展廳有清·拔步千工床,用料為黃楊木,長217公分,深366公分,高292公分,前后共有三疊,歷時3年雕成,用工千余,故名。

          江浙分府

          明代稱浙直分署,是烏鎮鎮歷史上特有的政府機關。職掌巡鹽捕盜,兼理地方詞訟,俗稱二府衙門。自明朝嘉靖間設立,至民國初撤銷,幾經革復,數易其址,歷時三百七十余年

          江南民俗館

          展示晚清至民國時期烏鎮鎮民間有關壽慶禮儀、婚育習俗和歲時節令等民俗。蠟像塑出婚慶嫁娶的活劇。衣俗廳以實物、蠟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百余年前江南民間穿著習俗。節俗廳通過一年不同節氣中烏鎮鎮人不同的生活習俗,比如春節拜年、元宵走橋、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龍大會、天貺曬蟲、中元河燈、中秋賞月、重陽登高、冬至祭祖等,展示江南水鄉節俗;樗讖d以喜堂拜堂為中心,通過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轎、嫁妝等實物展示婚慶的熱鬧場景。壽俗廳以老人祝壽為主題,展示廳堂的吉慶實景和字畫、壽幛、壽桃、壽面等做壽物品。

          江南木雕陳列館

          原是東柵徐家宅,又名百花廳,以木雕精美聞名。正室偏屋陳列中國古代木雕精品器件。木雕取材豐富,有“八仙過海”、“郭子儀祝壽”等民間傳說,有“打漁”、“斗蟋蟀”、“敲鑼打鼓”等生活場景,也有“龍鳳呈祥”、“松鼠吃葡萄”、“梅蘭竹菊”等傳統圖樣,刻畫出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

          余榴梁錢幣館

          余榴梁,土生土長的烏鎮鎮人,錢幣收藏大家,著有《中國花錢》、《中國鑒賞與收藏》、《錢幣》、《錢幣漫談》、《錢幣學綱要》、《世界流通鑄幣》等十多部學術專著。集藏四十年,擁有世界上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歷代錢幣26000余種,其中有金屬流通貨幣、紙幣、花錢等,材質有金、銀、銅、鐵、錫、鋁、鉛、銻、陶、鎳、紙、竹、骨、琉璃、塑料等15種,上起夏商,下至現代。

          文昌閣

          立志書院門前河埠上一幢樓閣,名文昌閣。書院與閣之間,隔一條不寬的觀前街。舊時讀書人到文昌閣,一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前來。小船就泊在閣下的河埠邊,讀書人上樓,下人就在過道兩旁的長凳上坐著等候。

          修真觀

          在烏鎮鎮中市。北宋咸平元年(998年),道士張洞明在此結廬,修真得道,創建“修真觀”。與蘇州玄妙觀、濮院翔云觀并稱江南三大道觀,地位極為崇高。修真觀共設三進,一進為山門,二進是東岳大殿,三進為玉皇閣;兩邊分設十殿閻王、瘟元帥、財神等配殿;山門前廣場開闊宏暢。山門正上方掛有一特大算盤,下方書對聯一副:“人有千算,天則一算”,極具警世意味。

          茅盾故居

          是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市河東側的觀前街17號,四開間兩進,兩層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約450平方米。分東西兩個單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兩次購買。包括臥室、書房、餐廳等,家具與布置仍是茅盾當初居住時的樣子。

          古戲臺

          修真觀戲臺是道觀的附屬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與修真觀一樣屢遭毀損。現存為1919年修繕,占地204平方米,北隔觀前街與修真觀相對,南臨東市河,東倚興華橋。臺為兩層,歇山式屋頂。底層用磚石圍砌,有邊門和前門。邊門通河埠。底層后部有小梯通樓臺,亦可通過翻板門從河埠下到船里。樓臺分前后兩部分:后部是化妝室;前部是戲臺,正對廣場。

          匯源當鋪

          在應家橋和南花橋之間,五開間門面,樓上樓下,1.8米高柜臺。據《烏青鎮志》記載,烏鎮鎮典當行最多時達13家,到了1931年,只有匯源當1家還在支撐。當鋪四周有高墻圍護,靠外墻腳均用一人頭高的條石筑就,使盜賊無法翻墻、掘洞,更有高出屋頂的更樓有人日夜瞭望。大門用不易著火的厚實的銀杏木制成,外包鐵皮,內有堅實的門閂、落地閂。進門有關帝堂,以示忠義為本,兼有驅除邪惡的企求。頭埭為店廳,是收兌典物的交易場所,高柜臺、木柵欄。典物者遞上衣物,聽憑當里朝奉居高臨下吆喝開價,低人一頭。后埭是庫房。為防火,埭與埭的舍房各不相連,庭院中放滿水的七石缸,稱“太平缸”。匯源當鋪是徐東號第九世孫徐煥藻(茗香)創辦于道光年間。

          木心美術館

          歷時4年建造,由木心的學生、畫家陳丹青出任館長。美術館陳列著木心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及手稿,并辟有小型影視館。木心身后,遺留繪畫作品600余件,文學手稿數千份。經慎重挑選,陳列畫作100件左右,手稿50份左右。

          【南潯】南潯書香脈脈

          景區景點

          小蓮莊

          小蓮莊位于南潯鎮西南萬古橋西,為晚清南潯俗稱“四象”之首富劉鏞所筑的私家花園,始建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占地27畝,因慕元末湖州籍大書畫家趙孟頫所建蓮花莊之名,故稱小蓮莊。小蓮莊與嘉業藏書樓毗鄰,園外為鷓鴣溪。

          嘉業堂藏書樓

          嘉業堂藏書樓位于南潯鎮鷓鴣溪畔,東面緊鄰劉家的私人園林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為中西合璧園林式布局,口字型回廊式廳堂建筑,所有木窗都鏤空雕刻著篆字“嘉業堂藏書樓”字樣,樓外是大片花園、池塘、假山。1949年以后,嘉業堂藏書樓已經成為浙江圖書館的一部分。

          張石銘舊宅

          張石銘舊宅,又名懿德堂。前臨古潯溪,坐西朝東,占地面積6500平方米,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有五落四進和中、西式各式樓房150間。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樓群的經典建筑。

          劉氏梯號

          劉氏梯號為面西的西式建筑,人稱“紅房子”,主人劉安,號梯青,正廳名為崇德堂,故又稱劉氏梯號。

          百間樓

          百間樓位于南潯古鎮東百間樓河兩岸。百間樓河東起東吊橋,北至柵樁橋。百間樓沿河蜿蜒而建,長約400米,為明代萬歷(1573—1620)禮部尚書,南潯人董份所建。百間樓因兩岸傍河建樓百間,又架長板石橋連接兩岸故稱為“百間樓”。

          張靜江故居

          張靜江故居位于南潯鎮東大街,又名尊德堂,故居保持清代傳統三進五間式古建筑風格,一進有一廳五室,每進之間各有天開,每進一堂便遞高一級。每進連有防火用的直式火巷。二廳、三廳里陳列著張靜江生平事跡的各種照片、書札、任命狀等,其中頗多名人遺物。

          求恕里

          求恕里是嘉業堂藏書樓主人劉承干于1930年所建別墅。1920年劉承干建嘉業堂藏書樓,為了適應藏書樓管理的需要,擴建求恕里,作為他和家屬回潯小住和藏書樓管理之所。求恕里屬于典型中西合璧的建筑,整個結構由門房、甬道、西洋門樓、卷門、庭院和獨立的樓廳組成。

          南潯文園

          南潯文園位于南潯風景名勝區,四周有河流,中間有湖泊,北面靠近江南水鄉一條街,又與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等名勝靠近。南潯文園整體建筑分南北兩部分,由天橋相連,南園主要為江南園林,周圍建有兒童樂園、大型樹樁盆景園、名人詩廊等;北園以湖心文昌閣為中心,周圍布有名人詩廊、紅軍長征紀念館、吳壽谷藝術館、徐遲紀念館、明代石獅等景點。

          輯里湖絲館

          南潯輯里湖絲館是進中西合璧式建筑,占地950平方米。歷史上為南潯商會,由南潯商會會長梅屐中等人于1926年發起建造,解放后一直是南潯鎮政府所在地,1998年10月鎮政府搬遷,作為南潯史館。2010年上半年改建為南潯輯里湖絲館。該館共分五個展廳,是一個集歷史記實、人文體驗、科普教育、產品展銷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展館。

          【紹興】紹興——越地的天堂水城

          提起紹興,就會想起魯迅筆下那濃香的紹興酒、古樸的烏篷船、熱鬧的社戲臺、身著長衫賒酒喝的孔乙己、以及住在土谷祠里的阿Q…如今走進紹興,吸引人們的將不止是這些,還有那悠悠鑒湖水、濃濃古越情以及紹興那濃厚的文化氛圍和悠久的歷史。

          紹興位于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東北部,錢塘江西岸,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素以人文景觀豐富、水鄉風光秀麗風土人情誘人而著稱于世。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的足跡,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東巡到苗山,會集諸侯,計功行賞,將苗山更名為會稽山(即會計之意)。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在此建立都城,臥薪嘗膽,復國興邦,一度成為中國東部政治文化中心。南宋時越州兩次成為臨時都城。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趙構取“紹祚中興”之意,升越州為紹興府,并于次年改元為紹興元年,紹興由此而得名。

          紹興

          紹興之美,美在柔水。境內河道密布,湖泊眾多,境內有大小河流1900千米,主要有曹娥江、浦陽江、鑒湖水系等,向以“水鄉澤國”享譽海內外,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小城。紹興整個城市布局以河為骨架,隨河就街,形成一河一路,一河兩路、有河無路的獨特格局。

          “河是路的一種,橋為路的延續”,密集的河網造就了紹興形態各異、風格奇特的橋梁萬余座,有著“橋鄉”的美譽,最著名的當屬八字橋以及古纖道。八字橋是宋代石橋,造型優美,雖歷經800多年的風雨侵蝕,橋身依然堅實,是我國古代橋梁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實物例證。古纖道是古人行舟背纖的通道,它自東而西穿越紹興全境。它臥伏于西興運河,是蕭紹運河上的一大奇觀,堪稱江南水鄉一絕。古纖道長約5千米,多姿多態的數十座石橋橫跨其上,形成獨特風情。

          “江南文化看紹興”。紹興以文化之邦著稱,歷代名人輩出,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以及科學家。有立國始祖大禹、越王勾踐、哲學家王充、書法家王羲之、著名詩人陸游、巾幗英雄秋瑾、文化泰斗蔡元培、文學巨匠魯迅、一代偉人周恩來等。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400多位著名詩人也都曾來此,留下了眾多贊美稽山鑒水的絢麗詩篇。

          八字橋

          紹興素有“江南十分美,紹興九分九”之說。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500年建城史使得紹興每寸土地都內涵豐富,被人們稱為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在中國藝術史上,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所寫的《蘭亭集序》的故事被傳為佳話,其中的蘭亭就坐落在紹興城西南約12千米的蘭渚山下。由于歷史的變遷,亭址幾經遷移。現在的蘭亭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是一座幽雅別致的江南園林,已成為歷代書法家朝圣之地。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這就是陸游的《釵頭鳳》,800多年來,一直是膾炙人口的,它最早被題刻在紹興沈園的墻上。據說,陸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愛,卻得不到陸母的歡心。陸游被迫與唐琬分離,十余年后的一天,他們春游沈回,邂近相遇。傷感之余,不禁往事重憶,陸游百感交集,就在園壁題了著名的《釵頭風》詞,此次邂逅不久唐琬便憂郁而死,陸游為此哀痛至甚。沈園位于紹興市區東南隅的洋河弄內,是宋代著名的園林之一,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假山疊石,景色極美。

          魯迅故居

          提起紹興,魯迅是個不得不提的人物。魯。迅故居地處紹興市東昌坊口,1881年9月25日魯迅就出生在這里,并在此生活了18個春秋,后來去南京求學,回故鄉任教后也大多居住此地。故居是江南特有的深宅大院,現按魯迅在世時的原樣陳列。故居后面便是著名的百草園,是魯迅少年時代常玩的地方。附近還有著名的三味書屋,魯迅12歲至17歲在此求學。書屋的東北角陳列著魯迅當年用過的書桌。故居東側建有魯迅紀念館。

          紹興之美,不僅美在古跡眾多,更擁有一種風情之美。紹興擁有越劇、紹劇、調腔、蓮花落等豐富多彩的地方戲曲劇種。紹興黃酒,色澤黃澄透徹,味道醇厚芳香,遠近聞名,南北朝時期已經成為貢品。

          山、水、路、橋、園林、古跡以及烏篷船、社戲等巧妙地融為一體,構成紹興水鄉特有的優雅與恬靜。來到這里,你可以坐上烏篷船,去領略水城風光;你可以邁進咸亨酒店,去嘗嘗正宗的紹興黃酒;你也可以回到鄉間,去看一場傳統的社戲。總之,漫步水城,時間似乎都慢了下來。

          【芙蓉村】守住芙蓉村的那朵花兒

          風景名勝

          陳氏大宗祠

          陳氏大宗祠坐落在東門內如意街的北側是禮制建筑,因而格局嚴謹,形制完備;是芙蓉古村建筑中的精華之一。陳氏大宗祠建筑坐西朝東,前面有一個大院子,院的南北各有一門,南門叫"光宗門",北門叫"耀祖門"。院的前方開有一方小池,叫"相承池",池的東岸有一照壁,照壁上雕有"八仙乘槎圖"。陳氏大宗祠的主體建筑為七開間,兩進建筑,正廳左右為寬敞的廊間,與享堂正對著的是宗祠中最為精美的大戲臺,它向院內凸出,三面開敞臨空,便于觀眾于三個方向看戲,戲臺的屋頂為歇山頂,檐口高,翼角飛揚,木結構上有雕成神仙人物的斜撐,精美的花籃柱,覆蓮式的梢子,雕工非常精美,像這樣的建筑,在全國也屬罕見。宗祠的正廳上方高懸著許多功名牌匾,享堂的柱上寫有許多楹聯。其中有一對柱上寫著:"地枕三崖,崖吐名花明昭萬古;門臨四水,水生秀氣榮蔭千秋",說的就是美蓉村的鼎盛文風和好風水之間的關系。

          三星祠

          又名宗瑚宗祠,位于芙蓉村東南角,始建于明萬歷丁酉年 (1598) ,是陳氏第二十八世祖宗瑚公所建。它是-座四合院式的平房木構建筑,總占地面積 1728 平方米,平面布局工整對稱,前廳與后祠面為七開間,兩廂面為三開間,設前后道坦,梁架結構為抬梁與穿斗混合結構,屋面成懸山頂,建筑用材粗壯,結構嚴密,梁架搭置自如,造型古樸簡潔。

          如意街

          當地村民出叫長塘街。如意街東頭連接東溪門,西頭直對芙蓉峰,伸向村中心,全長 220 米,村內其他街道的街面都是卵石鋪面,唯有如意街的街心用青磚鋪地,兩邊鋪以石條。這顯然是后入重新修建過,但從那經磨損而高低不平的青磚來看,很可能系明末清初時修的。如意街是全村最為繁華的地方,是村民閑暇時聚集閑逛的好地方,當地有首民謠這么說:"天上天堂,地上芙蓉,有吃沒吃,長塘街逛逛。"

          芙蓉亭

          該亭就建在池中偏東的地方,是一座兩層樓閣式歇山頂的方亭,亭子飛檐翹角,空透玲瓏,像是一朵盛開的芙蓉花。亭內設有美人靠,人們通過南北二條長長的石板橋進入亭內,這里成了老人們聚集閑聊的好地方,尤其是夏、秋天的晚上,村民們早早地來到這里納涼、憩歇、聊天。

          明倫堂

          坐落在村中央,北靠如意街,東臨芙蓉池,是一座封閉的內院式建筑,整座書院格局正統,形制規整,由東向西,依次排列著泮池、儀門、杏壇、明倫堂和講堂。儀門前有旗桿一對,明倫堂前有 3.2米寬, 6.4米長的長方形杏壇。明倫堂和講堂都是三開間,進深 9 米。明倫堂后壁中央有供奉孔子的神龕,兩側掛有孔子的一些語錄,講堂后壁開有二扇窗子,通過后面一個很狹的采光天井來透光,以方便學子們學習。書院的南側有三開間的山長住宅,宅前有一個寬約 12 、長約 50 米的大花園,園內修竹茂密,假山起伏,-條蜿蜒的石徑和水溪從中而過,花園有-道小門同講堂相通。所以這里也是學子們休息或嬉鬧的好去處。

          將軍屋

          該屋建于清道光年間,取名將軍屋是因此屋是國民黨第五軍少將參謀長陳毓秀的故居。將軍屋四面高墻,庭院較大,全由卵石鋪砌。主建筑是一座規模宏敞的三合院式建筑,九間二橫軒,前后二進,前橫軒十間,后橫軒六間,二層閣樓,重檐懸山屋頂,上覆灰色的鴛鴦瓦。整座建筑匠心別具,技藝精湛,鏤空雕花,格窗工藝精致,檐廊上的南瓜垂柱使整座建筑空脫飄逸,融藝術性與實用性于一體。將軍屋不僅建筑豪華氣派,就連門臺也精美無比,門臺為重檐歇山式屋脊,飾有吻鳳,磚雕細膩精致,門庭上有一副青石打制的楹聯:"禮門義路家規矩;智水仁山古畫圖。"橫批是:"鴻禧燕賀"。

          南寨門

          這是一座楠溪江常見的石券門,全部用原石砌筑,非常厚重。寨墻下有水渠通過,水從西方來,這門外的水渠是村婦們洗衣、洗菜的好地方,田為這里的水流量大、水清,因此,一天到晚好不熱鬧,正對寨門的是一座小巧玲瓏的譙亭,亭內供奉著天官 ( 堯 ) 、地官 ( 舜 ) 、水官 ( 禹 ) 的神像,所以人們稱它為"三官亭"。亭內還設有美人靠供仁歇息,尤其是遇到下雨時,可供洗衣的婦女和跟在身邊的孩子們避雨,輕盈小巧而具有人情味的譙亭與粗獷厚重的寨墻、南門形成強烈的對比,也充分流露出楠溪江建筑的特色。

          司馬第大屋遺址(司馬宅)

          清乾隆十五年(1750)當地富戶陳士鸞所建,位于村西北角。3座四合院并肩組合而成,總面寬達70米,有15個中堂、6個天井、24個道壇、58間房屋,兼有花園、池塘、水井,占地6400平方米。仍住著陳氏家族36戶人家。3座四合院各有自己的門,院子間有夾道連通,從正門到屋子階前寬18米,劃分為幾個大院落。整個住宅顯得開敞、親切。

          位于芙蓉村的西北角,建于清康熙年間,共 36 個整間,仿佛是由完全相同的三幢二進四合院組成,沿中軸線人內,分別是照壁、大門、庭院、廳堂。廳堂分主次,主庭居前,每個廳堂辟一小庭分幅,大屋結構采用傳統六架三柱帶檐抬梁式木構架,屋面為懸山頂,所用木料考究,以梓木為主,顯得凝重堅實,很少使用油漆,以表露木質特有的紋理自然美,裝飾藝術精美,像青條石門楣和柱礎上石雕,及梁枋、雀替、椽頭、門窗格扇上木雕,都有干刻萬鏤傳神之作。司馬第大屋第一進的院墻和牌樓均毀于二戰時期,并一直未能恢復,只留下殘破的空斗墻和精美的磚漏花窗供人聯想昔日的輝煌。

          陳虞之紀念館

          陳虞之(1225-1278) ,字云翁、號止所,芙蓉村人。他出身農家,家境貧寒,由于勤耕苦讀,于南宋度宗咸淳元年 (1265) 登進士第,善畫、工墨竹。歷任揚州府學教授、淮東帥干、兩浙漕干、刑工二部架閣文字、廣王府記室參軍、秘書省和國史院校勘等職。宋景炎元年 (1276) 二月,元軍攻陷臨安,南宋恭帝趙顯被俘,元兵長驅而下,進犯溫州。為響應右丞相文天祥號召抗元,陳虞之率領族人鄉眾千余人趕赴溫州抗元,但因敵眾我寡,陳虞之率眾邊戰邊退,到楠溪江中下游的綠嶂垟和九丈時,與元兵展開了激烈的鏖戰,終因寡不敵眾,一直退到家鄉芙蓉村后的芙蓉崖,堅守陣地,與元軍持續抗戰達三年之久。最后終因彈盡糧絕,陳虞之策馬從千仞之高的南崖上跳下,以身殉國,族眾余下七、八百人也緊隨其后,全部跳崖犧牲,后人為紀念陳虞之的英雄事跡,將二房祠堂改為陳虞之紀念館,供人參觀瞻仰。

          十八金帶

          芙蓉村人素尚禮教,民情淳樸,耕讀風盛!盾饺仃愂献谧V》載,族人中考中進士、舉人、生員的34名,歷代在京任職有18人,世稱"十八金帶",今珍藏"十八金帶"容圖、玉笏、朝服及祭品、圣旨、金瓶、匾額等。

          【宏村】中國畫里的鄉村——宏村

          主要景點

          綜述

          宏村現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點有:月沼、南湖、南湖書院、承志堂、宏村水圳、古樹、樹人堂、明代祠堂、樂敘堂等。

          2001年6月25日,宏村古建筑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月沼

          月沼,又稱月塘,位于宏村中心部位,建于明永樂年間。當時宏村人汪思齊三次聘請海陽縣(今休寧)的風水先生何可達,并族內高輩能人,“遍閱山川,詳審脈絡”,制訂擴大宏村基址及村落全面規劃牛形水系藍圖,引西溪水繞村屋,其牛腸水圳九曲十彎,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處建月沼池塘,以蓄條內陽水,供防火、飲用等。后經再次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形成了“月沼”。

          南湖

          南湖位于宏村南端,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宏村將村南百畝良田,鑿深數丈,周圍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樣,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層,上層寬4米。南湖歷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畫橋”可東西劃舟。

          宏村水圳

          宏村水圳,建于明永樂年間,總長1200多米。宏村人的祖先在宏村的上首浥溪河上攔河建石壩,用石塊砌成的數米寬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勢落差,引水入村。水圳九曲十彎,穿堂過屋,經月沼,最后注入南湖,出南湖,灌農田,澆果木,重新流入濉溪。水圳是古代村落的“自來水”,當年汪氏祖先曾立下規矩,每天早上8點之前,“牛腸”里的水為飲用之水,過了8點之后,村民才能在這里洗滌。水圳是宏村營建智慧的體現,與村民的生活緊密結合。

          古樹

          宏村村口有兩個古樹,一棵叫楓楊樹,當地叫紅楊樹;一棵叫銀杏樹,當地叫白果樹。北側的紅楊樹高19米,圍6米,需4、5個人才能合抱,樹冠形狀像一把巨傘,把這村口數畝地籠罩在綠蔭之中。南側的白果樹高20米,形如利劍,這棵銀杏有500多年的樹齡,所以大家把這棵銀杏稱為村口“瑰寶”。這兩棵大樹是這牛形村的“牛角”,宏村的“風水樹”,也是一種吉祥的象征。按照這里過去的風俗,村中老百姓辦喜事,新娘的花轎要繞著紅楊樹轉個大圈,這預示著新人百年好合,紅福齊天;高壽老翁辭世辦喪事,要抬著壽棺繞著白果樹轉個大圈,寓示著子孫滿堂,高福高壽。

          承志堂

          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豐五年(1855年)。整棟建筑為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總占地面積約21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

          承志堂位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住宅。全宅有9個天井,大小房間60間,圍繞著九個天井分別布置。136根木柱,大小門窗60個。全屋分內院、外院、前堂、后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等。另有保鏢房、男、女傭人房。屋內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南湖書院

          南湖書院位于南湖北畔。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所私塾,又稱“依湖六院”。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此六院被合并重建為“以文家塾”,即“南湖書院”。南湖書院是皖南保存最完整的宗族書院。

          樂敘堂

          樂敘堂位于月沼北畔正中,為汪氏宗祠,建于15世紀初。前進門樓基本保持原貌,梁架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月梁、叉手、雀替、平盤斗等建筑構件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 樂敘堂(汪氏宗祠)與月沼組成宏村八景之一“月沼風荷”。

          樂敘堂整個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闊24.40米,進深32.70米,脊高10.20米。正廳七開間,中有天井,前有圍廊,門旁有抱鼓石。全飼布柱70根,屬“滿堂柱”建造。正廳四根前檐柱粗大厚實,呈棱形。明間金柱也為梭形。前檐柱及廊柱均有“柱斗科”,柱頭科之間有"平身科",均為二跳斗拱。前檐斗拱比廊檐斗拱粗大,柱頭科16朵,平身科18朵,轉角鋪作"小拱頭"。曲梁與柱子銜接處均有丁頭拱承托,拱眼如單幅云。斗拱、梁架、梭柱等鏤刻精細。

          德義堂

          德義堂是典型徽派庭院式民居,建于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系二樓三開間建筑,廳堂前有十六扇半幢蓮花門,室內外通道,堂前一水塘,內有暗溝與水圳相通,水塘周圍,設四時盆景,院內繁花疏木、綠陰叢叢,可稱“露天花廳”。東側墻上攀著一株皖南彌猴桃藤,院東西二個花園,一明一隱,內植果木繁花,魚缸、水榭、一池碧水邊倚。德義堂為徽派私家園林的典型代表。

          敬德堂

          敬德堂位于宏村牛腸水圳下游轉彎處,建于清初順治年間(1646年),為H型民居。為三進院落,前有庭院,核心為三間張,前后天井。 整幢建筑裝飾簡樸,屋柱為方形,是宏村明末清初民居的代表作,可以了解普通商人的生活情況和徽州明、清建筑的格局。廳堂背向排列,前后廳均有天井,采光性能好,兩側為廂房,南側為前院,北側為廚房,廚房里還有一個小天井,東側還有一座面西朝東的小偏廳和大花園。

          敬德堂正廳東西兩側各有六扇蓮花門,中間攔板上雕刻有蝙蝠,而且都是五只,稱之為“五蝠奉壽、萬福萬行”之意。東西廂房是主人休息的臥房,廂房窗子上樓空雕刻銅錢圖案,窗下欄板上雕刻的萬字圖案,意為多財多福。

          敬修堂

          敬修堂是宏村典型的清代民居,坐落在月沼北側西首,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占地面積286平方米,建筑面積452平方米,屋基高出“月沼”近1米,整個房子坐北朝南,正廳前為庭院。與其它民居不同是院門外留有10平方米的空地,俗稱廳坦,是夏日納涼、冬天曬太陽及小憩聚會之處。

          樹人堂

          樹人堂為清刺授奉政大夫誥贈朝儀大夫汪星聚于同治元年(1862年)所建。樹人堂也稱民藝收藏館,是房主汪升九十五代孫汪森強的私人收藏館,為弘揚徽州的歷史文化,主人多年來從民間及博物館收集了明清民間時期老作坊機械,石制器具、徽州版畫、民俗用品、徽商書信用具、宏村族譜等,再現了當年徽州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面。

          樹人堂全屋宅基呈六邊形,取六合大順之意。正廳偏廳背靠水圳,坐北朝南。天花彩繪,飛金走彩。廳堂東邊利用有限空地,建一小水塘,活水長流。外門為八字門樓內置懸坊欄板。

          桃園居

          桃園居建于清咸豐十年(1860年),因房東曾于院內植一稀有品種的桃樹而得名。門樓上的磚雕刻得精細,而且層次比較多,清獅白象等動物形象生動,尤為獨特的是門樓上部用水磨磚砌一弧形門額,類似室內廳堂上方前部的冬瓜梁,門額中間鑲嵌一塊大形弧形磚雕,這是一般古民居所少見的。

          桃園居大廳門、窗主圖案為寶鼎、寶瓶,窗戶開口為掛絡式,兩邊窗戶上方各有兩個守窗“童子”,窗欄板上的四只喜鵲、六只麒麟猶如活的一般,寓為“四喜六順”,房門上部為“藤結花”,每扇門上的“花心板”上的人物均為歷史典故,其中東房門里扇“花心板”上為“羲之戲鵝”,其他典故有待考證,另外兩廂的葡萄掛絡,雙獅雀替均屬珍品,掛絡中的飛馬寓“飛黃騰達”之意。

          桃園居四扇門的上半部從上而下為“蝙蝠奉壽”、“八駿馬”和“人間仙境”(或稱“世外桃源”)雕板,大片雕花為“松鼠葡萄”,四扇門的腰板上分別雕有“岳飛刺字”、“王祥求鯉”(又稱“臥冰求魚”)、“季子掛劍”和“孔融讓梨”四個歷史典故,這四個典故又因此表現“忠、孝、節、義”四種意義。

          【唐!吭谔颇:炔杪爲

          旅游景點

          〖同胞翰林坊〗

          徽州古牌坊,被譽為為“古建三絕”之一,它與徽州古民居、古祠堂一樣,為徽州的歷史文化書寫下了瑰麗多采的華采樂章。“天下牌坊數徽州,徽州牌坊一座半”,一個是指歙縣的許國八角牌樓,規格最高,半個便是指唐模的“同胞翰林坊”。它建于清代康熙年間,是康熙皇帝為表彰唐模的兩同胞兄弟而恩準建造的。這兩同胞兄弟為唐模許氏家族許承宣、許承家,他們分別于康熙十五年和康熙二十四年考中進士,被康熙皇帝欽點為翰林,這在當時兄弟兩同時考中進士十分罕見。牌坊為三間三樓四柱式,規格比較高。它高16米,寬9.6米。最上方有“恩榮”二字,是皇上恩賜榮耀的意思,它與有的牌坊上的“御旨”二字有區別,御旨是皇上不僅給造牌坊的權力,還給資金;而恩榮是皇上恩準建造一定規模的牌坊但得自己出錢?梢娺@牌坊是許氏兄弟自己出錢建的了。下有“圣朝都諌”四個字,圣指圣上,圣祖皇帝康熙;都為官級,翰林相當與現在的科學院院士,為都級官員;諌(讀董音)就是諫的意思,只是用法上諫用于下級對上級,官員對皇上,而諌用于皇上對臣子,F在我們來看看它的雕刻,整個牌坊幾乎都布滿了精美的石雕。石柱之間刻有梅花,取“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意思,表示同胞二人十年苦讀考中進士的艱辛;四根石柱上刻有仙鶴祥云,意味著鶴嘯九天、凌云壯志;下面橫梁上分別刻有表示麒麟送子、鯉魚跳龍門、喜鵲報喜的圖案。兩只獅子,其中雄師戲珠、雌獅與小獅嬉戲,極為傳神,戲舞之狀栩栩如生。

          翰林院:朝廷掌管秘書、著作等辦事機構,是為國家儲備人才的最高官方部門;

          庶吉士:在翰林院里優于文學、善于書法的進士;

          修撰:掌管編修國史、皇帝實錄的工作,作為考取狀元的例授官職,相當于現在的副廳級領導干部。編修:工作性質同修撰,級別相當于現在的正縣級領導干部。

          〖檀干園〗

          唐模村的主要特色為水口和園林景觀,檀干園便是園林景色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建于清初,里面的亭臺、水榭均根據杭州西湖的構造而建,所以又稱“小西湖”。相傳清初,唐模村有個有個叫許以誠的人,在全國擁有36家典當鋪,非常富裕。他的70多歲老母親一心向往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杭州西湖。但苦于山水阻隔、路途遙遠,加上年老體衰,不能前往。許以誠便不惜出巨資,在這里挖塘筑壩、修亭造橋,模擬杭州西湖景致造出了小西湖,供母親養老,遂了老母心愿,真是孝心可鑒,故而小西湖又有“孝子湖”的美譽。我們外面的檀干溪對應杭州的錢塘江,那邊湖堤為蘇堤的位置,鏡亭對應湖心亭,到鏡亭的小橋和堤表示玉帶橋和白堤,真可謂是西湖的拷貝縮印版。據史料記載,原來鏡亭北周圍的坡上栽有許多高大的梅樹和松樹,南面山上更是有神祠和“列秀亭”等建筑,都在咸豐、同治年間被毀了。現存的只有原來的一半左右了。但這現在能見的建筑以及周圍的山水、花木足以表現出唐模村獨有的園林景色特點。也曾經有許多文人在此游覽并留下佳句詩篇。

          〖沙堤亭〗

          沙堤亭造型獨特,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八個角,故又名八角亭。此亭建于康熙年間,現屬于省重點保護文物。它上下共三層,中空,上有回廊。因為它是一種鎮風水的標志性建筑,不是用來攀高游玩的,所以沒有上樓的樓梯。站在東面進村的路上可以看見“沙堤”二字出村時的西面可以看見“云路”二字,這都是分別蘊涵深意的:古時候唐模村有許多人在外經商、為官,逢年過節都衣錦還鄉,村人為表示歡迎,往往在這亭前路上鋪上一層黃沙,相當于現在隆重場合的紅地毯。這條路又在溪邊堤上,故名“沙堤”;出村離開時,踏在我們腳下的青石板路上,抬頭望亭,便見“云路”二字,寄托從此將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沙堤亭的獨特造型可謂舉世無雙,全國原樣就這一座。年,安徽省發生特大洪水,為感謝全國人民的無私捐助,特復制了此亭于北京陶然公元,取名“風雨同舟亭”,意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團結精神。步出沙堤亭,有一條青石板路,它是一種采自浙江的上乘石料—— “茶源石”鋪筑而成。從這里一直到村西頭的主街,都是采用這種石料鋪路,共有天,這也寓意著唐模村學子經十年苦讀,一朝中榜,走出村去,從此平步青云。如此精細嚴謹的建筑構思和建筑體系的完成,也可以反映出當時唐模村經濟的繁榮、財力的富足和建造的艱辛。

          〖老作坊楊柳依依〗

          徽州老作坊是新近開辟的一個景點,緊臨許承堯先生故居。它匯集了古徽州地區一些集體和家庭式作坊,如油坊、豆腐坊布鞋坊。以及文房四寶的制造坊、茶葉加工坊等作坊,還有少數古樸的商鋪。作坊內的所有加工設備都是按照古時候的相關模式和原理添置,制作工藝也是徽州傳統手工工藝。

          徽州老作坊在整體建筑上有著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典雅的造型。主體建筑以木制結構為主,充分利用了青磚、古木和盆景、垂柳的搭配。它匯集了徽州建筑的精華,體現了深刻的徽州文化內涵,更是對徽州一些傳統手工工藝的充分挖掘和展示。走在這樣一條仿古街道上,看著人們加工忙碌著,似乎又看見徽商前期創業的艱辛。

          老作坊內經營的業主,都是經過地方旅游管理部門嚴格考核管理的,在相關制作行業中可謂是行家里手,有著一定的手工工藝或專業技藝,甚至堪稱“絕活”。

          這樣一個旅游景點落戶唐模其實也是對歷史的再現和延續。清末以前,唐模曾是聯結徽州府東南部(現在的歙縣)、屯溪及西邊地區、黃山區的交通要道之一,來往行人較多,加上唐模就有許多在外的徽商,有商業傳統,故而唐模以前本來就是一個商業村鎮,F在從水街的古商店、酒肆就可見一斑。

          旅游小提示:該景點規模較大,有很好的參與性和可觀性,如有愛好還可以自己動手制作黃山毛峰茶之類的東東帶回家。

          〖水街〗

          高陽橋連同建于其上的廊房現已改建成茶室,置身橋上,沖一盅黃山毛峰,邊細細品茗,邊瀏覽水街的景色,邊欣賞旅游部門組織的歌舞或戲曲演唱,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水街兩岸分布著近百幢徽派民居和夾溪而建的街道市井。街上雜貨店、百貨店、油坊一應俱全,杏旗飄揚,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色彩。沿街筑有40余米長的避雨長廊,廊下臨河設有“美人靠”,供人來往歇息聊天。映入眼簾的還有衣袖上卷在溪埠浣洗的村姑的倩影,以及聲聲入耳的搗衣槌聲和她們相互用當地方言交談的喁喁細語!扒чT萬戶搗衣聲”的意境,于今已十分難尋,聞之真如置身明清街市之中,頓惑古韻悠悠,鄉情淳濃。這種平靜祥和、樸素恬淡的生活給人以極大的安定感和無限的憧憬。

          〖槐蔭樹〗

          檀干園邊有一棵已有400多年的古樹。樹端下部中空,猶如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在張口凝目,電視劇《天仙配》中為七仙女和董永開口做媒的槐蔭樹就是在此拍攝的。離樹不遠有一座“沙堤亭”,建于清康熙年間。此亭形式獨特,亭分上下兩層,上層中空,四邊有虛閣,八個角的飛檐上各懸鐵馬飛鈴,微風吹動,叮當作響。從不同角度看,每個平面均為八角,故又名“八角亭”。由“沙堤亭”前行便是同胞翰林石坊,為紀念清康熙欽點許承宣、許承家兄弟倆同入翰林而建,因其工麗典雅,雕刻精美,被譽為唐模的門戶和象征。

          【桃花潭】醉飲桃花潭

          文物景觀

          桃花潭,潭東岸,有東園古渡,系汪倫踏歌送別李白處,明代建踏歌岸閣,后幾經修繕,如今古貌依然。登閣眺望,桃花潭勝景盡收眼底。西岸有壘玉墩、書板石、彩虹崗、謫仙樓、釣隱臺、懷仙閣、汪倫墓等景點。下游東岸有建于清乾隆年間的文昌閣,閣重檐飛角,方圓八面,氣宇軒昂,昔日為文人興會之所,游人登閣極目之處。

          【理坑】春光里的陶醉——理坑

          景點詳解

          理坑處于婺源縣東北面的山旮旯里面,一條小路彎彎曲曲載著當地鄉親和外地游客進出。歷史上,婺源也隸屬于古徽州,理坑與黟縣就隔著那道山。理坑的建筑等自然也就是徽派的建筑風格了。然而山這邊的宏村、西遞可謂開發的紅紅火火、甚至進入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名錄。然而仔細對比起來,理坑自有她的那份野趣與雅致。也就是這一點,吸引著一批一批的人一次一次的前去,尋找那種曾經的家園的感覺。 而且細細看來,與西遞相比較,理坑買東西的少,務“正業”的多;西遞小草稀,墻皮剝落的少。雖然理坑相對沒有很好的街道格局,但是與周邊山水的融合卻比西遞更高一籌(以前對風水有“一定研究”),在理坑,無論從水口的廊橋、村口的如同手臂的小山,背后的靠山,在遠方的高山都讓人感到是一片寶地,也許正是這種“護”使得理坑沒有像西遞那樣遭受太多的外來的沖擊,而避免了家園感覺的失去。整個村落最精致的就算是那條山溪和沿河的黛瓦灰墻、馬頭墻重重的建筑群了,山溪在當地稱為“坑”,這也是理坑得“坑”的來歷,而“理“字則是指理坑原來是“理源”顧名思義,理學淵源之地,素有“山中鄒魯“之美譽。山溪自東北向西南流動,水清澈而具有活力,但是從水流的速度、曲折性來看,似乎有點快和直……為了彌補這種缺憾,當地人于是作了一定“手腳”來“補拙”:在村口水去的地方,建了一座橋

          理坑

          (風水意義上為水口了),在水口和村落中間的河床上,布了一些木條和石碣,以此似乎打算減緩水流的速度,從而達到水“含情默默,一步三回頭”的納氣效果。

          【鳳凰】神秘的湘西,最美的鳳凰

          旅游信息

          門票價格

          1、鳳凰古城核心九景:門票128元。(沈從文故居、沱江泛舟、萬壽宮、熊希齡故居、楊家祠堂、虹橋、崇德堂、古城博物館、東門城樓)。

          2、沱江夜游:門票80元

          3、邊城大型森林實景演出:

          VIP區580元;A區260元;B區220元;學生優惠票:A區150元;B區130元。

          4、南方長城:門票45元5;奇梁洞:門票55元。

          交通指引

          高速線路

          吉鳳高速、鳳大高速經過鳳凰古城附近,距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52千米,懷化市92千米;距銅仁鳳凰機場27千米,懷化芷江機場57千米,張家界荷花機場280千米。

          高鐵線路

          鳳凰古城站,抵達后需再換乘汽車到達鳳凰古城。

          機場線路

          銅仁鳳凰機場、芷江機場、張家界荷花機場,抵達后需再換乘汽車到達鳳凰古城。

          鐵路線路

          新鳳凰站、懷化站、銅仁站、吉首站,抵達后需再換乘汽車到達鳳凰古城。

          汽車線路

          鳳凰汽車北站、鳳凰汽車客運總站、沱田汽車站,然后轉乘到鳳凰古城。

          公交線路

          在鳳凰縣城乘坐乘坐公交車1路、3路至華南門站下車,即可到達鳳凰古城區。

          開放時間

          1、鳳凰古城全年全天開放。

          2、鳳凰八景(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東門城樓、虹橋、楊家祠堂、古城博物館、萬壽宮、崇德堂)開放時間為8:00—18:00。

          3、沱江泛舟全年開放,開放時間為08:00—23:00;日游沱江為8:00—18:00,夜游沱江為18:00—23:00。

          【德夯】美麗峽谷中的德夯苗寨

          旅游小貼士

          景區門票

          1、A票:矮寨奇觀旅游區通票280元/人,含矮寨大橋景區、懸崖棧道、吉斗苗寨(天問臺)、德夯峽谷景區(德夯苗寨)及所有景區旅游接駁車、電瓶車票。

          2、B票:矮寨大橋景區聯票180元/人,含矮寨大橋、懸崖棧道、吉斗苗寨(天問臺)。

          3、C票:矮寨大橋景點票(送吉斗苗寨、天問臺)115元/人,懸崖棧道景點票78元/人,德夯峽谷景區門票(含吉斗苗寨、天問臺)80元/人。

          4、D票:旅游接駁車票25元/人(往返),吉斗寨游客中心——矮寨大橋游客中心——德夯峽谷景區入口。

          5、D票:矮寨大橋景區電瓶車票10元/人(往返),德夯玉泉溪峽谷電瓶車票12元/人(往返),德夯九龍溪峽谷電瓶車票18元/人(往返)。

          優惠政策

          1、14周歲(不含14周歲)以下的兒童,和65周歲(不含65周歲)以下的老年人,憑身份證享受門票免費。

          2、殘疾人、現役軍人、軍隊離退休干部憑有效證件享受門票免費。

          3、14周歲(含14周歲)至以上18周歲(不含18周歲)的未成年人,和60周歲(不含60周歲)65周歲(含65周歲)的老年人,憑身份證享受門票半票優惠。

          4、全日制大學及以下學歷的在校學生憑有效證件享受門票半價優惠。

          5、景區交通接駁車和電瓶車不實行優惠政策。

          推進游覽線路(自駕)

          1、矮寨高速互通下高速——吉斗寨游客中心(參觀吉斗苗寨、天問臺)——矮寨大橋景區(懸崖棧道、矮寨大橋觀光通道)——車覽矮寨公路奇觀——德夯峽谷景區(德夯苗寨、玉泉溪峽谷(玉泉門)、九龍溪瀑布(流紗瀑布))——走G209/319國道沿峒河風光帶到吉首市區

          2、上述路線反向游覽

          【洪江】洪江,一座明清古商城

          風景名勝

          黔陽古城

          黔陽古城,位于洪江市治所在地,是中國整體風貌和街巷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以侗族首領楊再思、詩家天子王昌齡、民國特務頭領戴笠為代表的官道文化極具旅游價值。黔陽古城跨清水江、舞水、沅水三江六岸,山水之雄勝甲于湘西。大黔陽古城包括明清黔陽府城、大唐敘州侗王城、秦漢鐔城衛城、芙蓉樓園林、犁頭嘴稻米古道碑、炮坡界古城堡、水口山東關門等景城一體化景點相互呼應。

          沅神灣旅游度假區

          沅神灣旅游度假區,位于湖南省洪江市沅河鎮。距懷化市64千米,是集瀏覽、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旅游度假區。200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回鄉探親觀看沅神灣美景后為度假區題名,2001年經洪江市人民政府批準建立。度假區總面積12.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占30%。

          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洪江市東部,總面積4025.9公頃。公園地處雪峰山主脈,為侵蝕剝蝕構造中山地貌,平均海拔1150米,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12座,森林覆蓋率達90%,平均每立方厘米含負氧離子1—2萬個,被譽為“雪峰第一避暑勝地”、“天然生態氧吧”。

          安江農校紀念園,

          安江農校紀念園,是中國雜交水稻發源地即原湖南省安江農校,紀念園位于洪江市安江鎮大畬坪,坐落在雪峰山下、沅水之濱、有神秘的”物種變異天堂”之稱的洪江市安江盆地。著名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在安江農校工作和生活了37年,成功研究出雜交水稻,在中國乃至世界科技發展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三江】做客三江侗寨

          三江大侗寨景區屬于AAAA級景區,位于廣西柳州。

          名優特產

          禾花魚

          侗族

          侗族

          “禾花鯉”即在稻田里混養,不放任何合成飼料喂養的鯉魚,魚肉鮮嫩香甜而得名。主要產地以良口鄉曬江村和洋溪鄉信侗村為中心的榕江河一帶。

          三江竹筍

          “三江竹筍”產在有“廣西竹鄉”之稱的三江縣。所產的各類竹筍脆嫩、味美、多汁。

          歸東野葡萄

          “歸東野葡萄”,因出產于三江縣同樂鄉歸東村而得名,成熟期為每年8月下旬,熟后留其樹上桂果1到2個月。果子不落、不裂、不爛,果皮藍黑色,易著色,成熟一致,顏色美觀,品質優良!皻w東野葡萄”籽少肉多,可食率在90%以上。

          其他特產

          三江侗族自治縣其他特產有:竹制品、肉牛、山茶油、三江大糯、丹洲蜜柚、梅林夏橙、百合、羅漢果等。

          【黃姚】黃姚,夢里的家園

          主要景點

          廣西省工委舊址

          廣西省工委舊址位于古鎮寶珠觀內。1944年冬,日本侵入廣西,桂林淪陷(桂林是當時省工委所在地),廣西省工委在錢興的領導下遷至黃姚,以寶珠觀做隱蔽地開展工作。當時隨省工委疏散到黃姚的還有何香凝、歐陽予倩、千家駒、張錫昌等大批知名人士。為紀念這一段歷史,廣西省人民政府把寶珠觀定為廣西省工委舊址,并于1990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古戲臺

          古戲臺位于姚江邊,寶珠觀東側。 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也就是1524年的黃姚古戲臺。它屬單檐歇山木石磚瓦結構,整座戲臺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帶后臺、廂臺、邊欄的亭閣式戲臺。

          鯉魚街

          鯉魚街位于古鎮東面的鯉魚街路中。 古時候,工匠們在鋪砌石板街時,遇到了一塊突起的天然巖石,于是他們將這塊石稍加修飾,鑿成了這條長約2尺的鯉魚,稱之為“盤道石魚”。這條街也叫“鯉魚街”。

          仙人古井

          仙人古井距離源頭雞公山約兩三公里,占地約50平方米,有1米多深,分為5口。 古鎮上的人把這井的水稱為神仙水。第一口井是專供居民飲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農具用的。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為“取水節”,那天的中午十二點鐘以前,鎮上的群眾都來這里上香取水。

          安樂寺

          安樂寺在黃姚安樂街。 明朝萬歷26年(1573年),土人為排斥到這里謀生的漢人,經常出來搶掠錢財,于是他們以鳥羽檄(急文)呈上,請知事和府臺知府派官來治理,當時知府派千戶李道清率官兵討平了土民之亂。為了感激平定叛亂之有功官兵,黃姚民眾集資建了這個寺,起名“安樂寺”,立寺公神像(李道清)永遠紀念。當時是清朝初年(1644年),至今已有360多年歷史了。

          錢興烈士像

          錢興烈士塑像矗立在黃姚鎮寶珠觀中共廣西省工委紀念館前的小廣場上,塑像高3米,玻璃鋼塑造。塑像基座高2.6米,寬1.5米,臺基邊長1.1米,臺下階梯三級總高0.5米,為花崗巖結構。 這一尊塑像是為了紀念中共廣西省第一任工委書記錢興于1986年興建的。

          守望樓

          守望樓在龍畔仙山祠下。 這座城樓是黃姚古鎮的一個關鍵城樓,這城樓的作用就是守關、遼望。每逢初一、十五,都有人到此處來上香,祈求平安。

          司馬第

          司馬第位于龍畔街52—53號。這里的“司馬”不是姓氏,而是官職!八抉R”有幾種解釋:一是兵部尚書的別稱;二是府州通判的別稱;三是同知的俗稱。據史料記載,這戶人家姓莫,明朝時當的“司馬”官,即是府州通判。

          龍爪榕

          龍爪榕,常綠喬木,有氣根,因其氣根形似龍爪而得名,已有500多年樹齡。

          【陽朔】陽朔在左,心情向右

          風景名勝

          天籟·蝴蝶泉

          天籟·蝴蝶泉是國家AAA級景區,位于陽朔十里畫廊精華地段。以山、水、石、洞,懸空吊橋,泉水瀑布及原汁原味原生態的侗、苗風情而得名,在景區里可與著名的101侗寨寨主及苗王的后裔親密接觸,與侗哥苗妹歡聚一堂,還可以親身體會做寨主苗王的滋味。傾聽傳承千年并于2009年10月榮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天籟之音——《多情的侗族大歌》。

          圖騰古道

          圖騰古道位于陽朔著名的“十里畫廊”中的位置。距離桂林不算遠,景區展出的有石器、陶器、自然圖騰柱、古老的弓弩、讓人聽不懂念念有詞充滿野性誘惑的肢體語言等原始生活場景,再現了12000~~~7000年前桂林先民居住、生活、宗教、狩獵和甑皮文化的歷史風貌。

          月亮山

          月亮山位于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縣十里畫廊景區末端。山頭上有一個天然的大石拱,兩面貫通,遠看酷似天上明月高掛。從不同的角度變換觀看,此洞形狀也不斷變化。如果是開著車賞月山,那個石拱的形狀會從彎彎的上弦月,逐漸變成半月、圓月,繼而又變成下弦月。

          月亮山有天下名山、仙山、靈山之美譽,山上有大理石鋪就的800級登山道可達月宮。月宮高、寬均約50米,內多乳石,狀如嫦娥、玉免,與廣寒宮神話相合。

          世外桃源景區

          世外桃源景區是根據晉代陶淵明所著的《桃花源記》中描繪的意境,結合當地的田園山水風光開發建設的首批國家AAAA景區,是世界旅游組織推薦旅游目的地,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

          景區的游覽方式主要分水上游覽和徒步觀賞。水上的游覽乘輕舟環繞湖光山色,園村舍,過綠樹叢林,又穿山而出,沿途可經原始形態的迎賓、祭祀、狩獵,又可欣賞到民族特色的狂歌勁舞、邊寨風情;徒步觀賞的民寨群是桂北各少數民族建筑的一個縮影,鼓樓、風雨橋、對歌臺、花樓、長廊、圖騰。

          楊堤

          楊堤位于陽朔縣北部,屬于典型的“喀斯特”溶巖地貌區,境內群山聳立,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田園青山倒影花兒香鳥兒鳴蜂而忙人兒悠,山與水人與物融為一體,一派南國風光。

          陽朔楊堤漓江景區主要以坐竹筏游漓江為主,從楊堤漂到興坪,途經鯉魚掛壁、童子拜觀音、神筆峰、浪石風光、雄獅爬五指山、老人守蘋蘋果、八仙過江、九馬畫山、終點20元人民幣背景圖案處。

          【西關】西關,讓我怎能不愛你

          旅游景點

          粵劇藝術博物館

          粵劇藝術博物館是一座具有嶺南園林特色的博物館,沿荔枝灣涌三期分為南北兩岸。南岸為主館及仿古園林建筑,主要承載展覽、演出、教育、研究、公共活動等功能,北岸為文物修復、粵劇藝術的傳承與保護等配套區域。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1.7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2.17萬平方米。南岸由基本陳列展廳、主題展廳、劇場、園林景區等部分組成。其中,基本陳列展廳面積1900平方米,展線長約318米,包含“源遠流長”“紅豆飄香”“紅船溢彩”“藝海揚帆”四部分,集中展現粵劇的發展歷程、粵劇的藝術特色、粵劇的組織結構、粵劇在海內外的重要影響力。

          園林景區由嶺南園林風格的仿古建筑群組成,以“三雕二塑”(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工藝代表傳承人作品為亮點。園林建筑環繞中心晚沙湖,由錯落別院聲歌、普天樂、梨園鐘聲、鑾輿載樂、吉慶別館、瓊花堂六組院落空間組成,院院相連又相對獨立,與廣福戲臺及主景假山共同形成一曲起承轉合的山水合音。

          十三行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位于廣州文化公園展覽中心,2016年9月30日正式對外放。經專家論證,文化公園地塊是十三行貿易核心區,分別為商館區和行外商人聚集區;新的博物館幾乎是原址重建。博物館的設計理念是隨著一艘遠航的商船駛入廣州十三行而緩緩的進入展館的每一部分。該博物館現館藏文物近1600件(套),常設展覽有清代廣州十三行歷史展和十三行時期文物陳列展。館中廣州彩瓷、通草畫、廣繡、象牙器、外銷扇、五常家具以及銀器、琺瑯器、玻璃畫、水彩畫、油畫、漆器等1500多件(套),涵蓋了清代廣州的主要外銷工藝品,其中上百件五常酸枝家具是目前國內少有的專項收藏,六百多件從清康熙到現代的廣彩瓷器種類齊全。

          沙面

          沙面以歐式建筑群聞名于世,位于廣州市西南部,南瀕珠江白鵝潭,北隔沙基涌,與六二三路相望的一個小島。 沙面在宋、元、明、清時期為中國國內外通商要津和游覽地。鴉片戰爭后,在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后淪為英、法租界。 0.3平方公里的鵝蛋形小島上有大小街巷八條,匯集了上百座集新古典、新巴洛克、券廊式和哥特式風格及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筑群,較完整地保留了19世紀英法租界歐陸風情風貌。沙面是廣州重要商埠,歷經百年,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沙面設立領事館,九家外國銀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經營,粵海關會所、廣州俱樂部等在沙面相繼成立。沙面見證了廣州近代史的變遷,留下了孫中山先生、周恩來總理等偉人的足跡,沙面已成為我國近代史與租界史的縮影,島上歐陸風情建筑形成了獨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館”。

          華林寺

          華林寺位于現今下九路,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歷史故舊的禪林寶寺,其前身便是“西來第一人”天竺高僧達摩結草為廬,傳經授寶的棲身之地“西來庵”,始建于公元527年,時逢中國佛教鼎盛的南朝時期。到清朝順治12年,歷經千年的禪院早已殘破不堪,一位云游至廣州的宗符禪師與著名詩人梁佩蘭、陳恭尹、程可則等人募款重修寺院,定名華林寺。此后嗣法弟子離行和尚持續了十年的擴展工作,當時范圍北起興華大街、南臨下九路、東至新勝街、西靠毓桂坊,占地3萬多平方米。庭院、寺廟、禪房、僧房等遍布西來初地一帶,極為壯觀。及至道光年新修五百羅漢堂以及同治時藏經樓收藏1.3萬卷御賜佛經《龍藏》等盛事,更把華林寺推向廣州佛教“四大叢林”的地位。

          荔枝灣

          荔枝灣涌古稱為“西溪”,是流經西關地區的溪流,歷史上因遍種荔枝而聞名,“一灣春水綠,兩岸荔枝紅”成了代代流傳的詩句。五代時期是南漢國御苑“昌華苑”的所在地,清代時期是富豪的私家園林聚集地,先后出現過“聽松園”、“杏林莊”、“海山仙館”、“彭園”、”荔香園”、“靜園”、“小畫舫齋”等園林 。在近現代,荔枝灣更是名人匯聚之地,現存的名人故居有詹天佑故居、李小龍故居、李文田的泰華樓、蔣光鼐故居、陳廉伯公館等。

          西關古玩城

          廣州人玩古玩歷史悠久,清末華林寺附近廣場就出現了古董、字畫、古籍的“天光圩”,直到1938年廣州淪陷時,才逐漸走向衰落。上世紀90年代以來,廣州人玩古玩、集古玩日漸成風,古玩市場也由古老變得時興,規模不斷擴大,由原先中山八路附近的“天光圩”遷至清平路,后又遷到源勝街。1997年在政府有關部門的關注下,在荔枝灣路建成了西關古玩城。2001年時,市有關部門整頓古玩市場,西關古玩城成了當時為數不多保留下來的古玩市場。時至今日,由于原來的古玩市場帶河路一帶已轉化為工藝品批發市場,西關古玩城就成了廣州唯一的大型古玩市場。目前是全國十大古玩市場之一,海外文物回流基地、南中國古董集散地。這里既有商彝周鼎,漢簡宋瓷,也有石器木雕、歷代錢幣、翡翠玉石、錦盒金石等民間工藝品。

          泮溪酒家

          泮溪酒家是具有嶺南園林特色的粵菜酒家,是廣州最大的園林酒家,坐落于荔灣區泮塘(現荔灣湖公園旁),因地處泮塘,附近有五條小溪,其中一條叫泮溪,因此而得名。1947年,泮溪酒家由李文倫、李聲鏗父子創辦,當時父子倆用竹松皮搭大棚寮蓋于荷塘之上,將酒家營造出濃濃的水鄉郊野風情,再加上出品的菜肴口碑甚佳,20世紀50年代初即頗具知名度。泮溪酒家的名菜頗多,有金牌燒乳豬、八寶冬瓜盅、像生大拼盤、泮溪茭筍皇、脆皮炸蟹鉗、牡丹鮮蝦仁、園林香液雞、瓦罉焗水魚“八大名菜”,有綠茵白兔餃、像生雪梨果、鵪鶉千層酥、蜂巢蛋黃角、生炸灌湯包、晶瑩明蝦脯、泮塘馬蹄糕、清香蘋葉角“八大名點”。90年代起,將經營特色調整到創新方面,成功創新“滿漢精選宴”“八仙宴”“九如獻瑞宴”“花仙宴”“田園土風宴”“像型點心宴”“西關風情宴”等,并獲國家特級酒家稱號。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長汀】美麗的長汀,追根客家之魂

          風景名勝

          汀江母親園

          長汀紅色旅游線路被列入國家30條精品旅游線路之一,省蘇維埃舊址等7個景點被列入國家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獲得了“中國客家菜之鄉”稱號。

          2012年1月1日,參加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中央電視臺等單位聯合舉辦的首屆《鄉土盛典》活動評選。長汀和云南麗江古城、湖南鳳凰古城等10個古城古鎮同列榜中,同獲“中國十大最具人文底蘊古城古鎮”稱號。

          景點

          長汀縣博物館

          1995年,長汀縣博物館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內設有“汀州客家博物館陳列展覽”、“長汀革命歷史陳列”、“瞿秋白被囚處”、“汀州試院舊址”和唐代古柏等參觀游覽內容。汀州客家博物館整個展館占地700平方米,共分四個展室,展覽分為五個部份,第一部份“享譽中華的客家首府”;第二部份“燦爛繽紛的人文景觀”;“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世界客屬一家親”;“崛起奮進的長汀”。

          汀州試院

          汀州試院始建于宋代,庭院式結構,占地面積萬余平方米,由門樓、空坪、大堂、后廳、廂房和數幢平房相接組成。該址宋代為汀州禁軍署地,元代為汀州衛署址,明、清兩代辟為試院,是汀屬八縣八邑科舉應試秀才的場所。清代著名大學者、《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曾來汀主考下榻于此。院內兩棵珍稀罕見的唐代雙柏,參天繁茂,蔚為奇觀。汀州試院,設有《汀州客家歷史陳列》、《福建蘇區首府—長汀革命歷史陳列》、《瞿秋白光輝業績陳列》等固定陳列,還適時舉辦各種專題展覽。

          云驤閣

          客家人創建了汀州,也創造了獨特的客家文化。走進長汀,只要留意一下這里的建筑、飲食、民風,就不難感受以它獨特的魅力。

          云驤閣,是典型的南方古代樓閣建筑。它建于唐大歷年間,集奇山、碧水、古木、橋梁、樓閣于一體,充分體現了當時汀州先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藝術。

          類似這樣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在長汀幾乎抬眼就見,隨處可及。唐、宋、明、清的古城門,氣勢恢宏的文廟,雕梁畫棟的天后宮,金碧輝煌的廟宇,奇特的雙陰塔,唐宋古街區。

          汀州古城墻

          始建于唐大歷四年,至明清時期,汀州古城墻總長為5000多米,設有12個城門,“枕山臨溪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掛珠”的獨特格局。高超的建筑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 。保存完好的城墻近3000米,將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一起。1996年汀州城墻被列為第四批省級文保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墻已有1200多年歷史,始建于唐大歷四年。保留下來的城墻將古城門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一起,全長一千五百多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元閣

          廣儲門又名三元閣,建于唐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城墻基礎由花崗石所砌筑,青磚斗拱,三重遞進,總長8.55米,拱門高3.4米,遺有唐代八角復盆式礎柱。

          孔廟

          汀州府文廟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汀州府文廟建于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占地1550平方米。大成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抬梁穿斗,明間為龍鳳藻井,次間為井口天花,屋頂為桔黃琉璃瓦封蓋,地面鋪方形青磚。

          朝斗巖風景區

          朝斗巖

          朝斗巖風景區位于縣城南郊,與臥龍山遙遙相對。山上大雄寶殿內塑有罕見的反坐面壁菩薩,兩邊對聯為:“問菩薩為何反坐,笑世人不肯回頭”。是汀州八景之一“朝斗煙霞”。1933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大雄寶殿召開第四次反“圍剿”緊急會議。1961年該址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

          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大會通過了一系列重要決議和宣言,宣告成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張鼎丞任主席,政府機關設于此。省蘇的成立,標志著福建蘇區建設進入了全盛時期。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周恩來舊居)1932年春,中共閩粵贛省委(福建省委)機關設在這里,內設組織、宣傳、婦女等部。羅明、劉曉、陳潭秋、劉少奇等先后任省委書記。周恩來同志來到長汀后居住在這里。4月初,毛澤東、周恩來等在這里召開攻打漳州軍事會議。該址原為中華基督教會,由禮拜堂、后樓房組成,磚木結構,座西向東,建筑面積644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音醫院

          中央紅色醫院前身——福音醫院舊址福音醫院原為英國教會醫院。由門房、禮拜堂、病房、醫療室、手術室等六幢平房組成,土木結構,占地面積1655平方米!鞍艘弧蹦喜鹆x后,福音醫院院長傅連暲為南昌起義軍和紅軍醫治傷病員。毛澤東、陳賡、徐特立、周以粟、伍修權、賀子珍等曾在福音醫院休養所治病療養。1933年醫院遷往瑞金,正式命名為中央紅色醫院。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職工聯合會舊址

          福建省職工聯合會舊址——張家祠(劉少奇舊居)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福建省總工會在此設立。劉少奇同志到長汀視察工作時住在這里,陳云同志在此召開過工人大會。該址由前廳、后廳及后樓組成,土木結構,建筑面積537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位于縣城羅漢嶺。1935年春,瞿秋白在轉移中經長汀水口小逕村遭敵包圍不幸被捕,被囚于汀州試院。同年6月18日秋白在中山公園涼亭(秋白亭)里飲酒后,從容走向刑場,英勇就義于羅漢嶺。1953年在羅漢嶺立瞿秋白紀念碑。1985年修碑時,陸定一為紀念碑題字:“瞿秋白烈士紀念碑”;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為紀念碑立碑文。1985年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公布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下梅】尋找下梅村

          古村景觀

          鄒氏家祠

          是下梅鄒氏在與晉商經營武夷茶葉獲得巨大利潤后,耗巨資建成的創業豐碑。也是雄踞于村落中心的標志性建筑。鄒氏原籍江西南豐,公元1694年,鄒元老帶著他的兒子們入閩,來到下梅村擇居創業。經歷了幾代人的艱苦創業,鄒氏才發展為閩北有名的商賈。地方史料載,下梅鄒氏與晉商合作每年獲利百余萬兩銀子,取得成功后,建豪宅七十余座,修當溪建碼頭,立家祠設文昌閣,大興土木,傳教化,重教育。鄒氏家祠是下梅村標志性古建筑,也是武夷山境內保存得最完善的一座祠堂建筑。祠堂門樓氣勢宏闊,磚雕圖案豐富多彩。門兩側的“木本”、“水源”,是兩幅篆刻橫披。意思是說一個家族的繁榮昌盛,如樹木一樣,有賴于深深遍布在鄉土中的根;又如江河之水,有賴于源頭的涓涓細流,揭示了鄒氏追思祖先,不能忘本的理念。我們看門樓左右兩側圓形磚雕圖,分別刻著“文丞”、“武尉”的象征意義,希望子孫后代能文能武,人才輩出。家祠的門礎上,立著一對抱鼓石,構成了“戶對”,門楣的上方原來是四只半尺左右長的雕花石柱,叫“門當(或門簪)”,門當戶對是建筑部件,起著鎮宅求安的作用。

          大廳正堂原有二十四孝木雕鎏金門四扇,雕刻著我國傳統孝道的二十四個經典故事。神壇上供著祖先靈位和鄒氏艱苦創業時的扁擔麻繩。每至清明祭祖時,都要供奉扁擔麻繩,借此激勵后人要知道創業的艱辛,不忘祖先功德。

          家祠下廳是用于搭建臨時戲臺的場所。頂上構建是藻井,兩側是廂樓,供聽戲時用。鄒氏家祠每年舉行春秋兩祭(春祀秋報)活動,活動期間除祭祖飲胙外,還請戲班在家祠內唱大戲。一切費用開支,皆由祖宗公產照田的年田租提供。管理照田事務按房輪值。鄒氏照田很多,不僅下梅有,還在曹墩等地購置田產,并設莊收取田租,用于家族公共開支。

          鄒氏大夫第

          鄒氏大夫第是鄒氏祖房,是為慶祝鄒英章60大壽而建,因鄒英章獲朝廷誥封“中憲大夫”而得名。當時同時并排建筑了6棟房子,大夫第是主人居住,實際建筑面積3200多平方,全場116米,最寬處40多米,其余幾棟為書房,客房,偏房等。鄒氏大夫第在1997年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萬里茶路輝煌歷史的見證。

          宅第大門口地面由青石鋪設,兩旁的拴馬石和旗桿石仍保存完好。大門面壁全部用磚雕裝飾,題材豐富,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氣息,手法以浮雕和透雕相結合,層次分明,構圖得體。兩廂的隔窗均飾以木雕,分別雕刻蝙蝠、花卉、幾何圖形等,把屋宇烘托得富麗堂皇。

          特別是后花園小樊川的一堵雙面鏤空雕刻花墻,為中國建筑史上最為精美,保持最為完整的,也是面積最大的磚雕結構。

          達理巷

          在下梅村,有一條很特別的巷子,叫達理巷,它與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座巷子緊挨著方氏參軍第的巷子,原來有一段曲折感人禮讓故事:鄒氏與晉商經營中,學到不少為人處事的美德。鄒氏深知禮讓是美德,雖然當時為村中首富,但富而且仁。

          鄒氏建豪宅于方宅參軍第南面,兩戶人家后墻緊貼,都無法開后門。因門第觀念互不相讓,甚至還發生過多次爭執吵鬧。方參軍在新疆伊梨鎮守邊關,在戰場上犧牲了,因此方氏是忠烈門第。但是方氏經濟不景氣,家眷處于貧困之中,一時拿不出錢共同修巷子,鄒氏不忘扶貧濟困,就出錢幫助方氏度過生活中的困難,方氏也十分感激,不計較以前兩家人的恩怨,馬上作出讓出封火墻的決定,鄒氏主動承擔了修建巷子的全部費用。鄒氏的后門開通了,方氏與鄒氏又成為友好的鄰居,所以這條巷子就叫做“達理巷”,意思是兩家人在處理鄰里之間的利益關系時都能通達理。

          當溪

          從源頭算起全長2000多米,當溪原是一條自然過水坑,發源于蘆峰南脈大元崗,穿過下梅村,將村莊一分為二,因流經村落之中,故宋時下梅稱當坑坊,后更名為當溪。一些勘輿家認為:當溪是下梅村落的“中軸線”。

          當溪流至下梅匯入梅溪,全長900多米。在上游的坑頭,建有提水工程,灌溉著八仙堂、雞公垅等400多畝農田,并建有水碓,用于碾米。今水碓已廢棄,遺址尚存。中游建有烏龍壩、壩灘頭等蓄水工程,灌溉著曬谷巖、中坂、龍對仔、方坂等1500多畝農田。

          至宋代時,下梅首富江、張二姓,掌握著當坑坊三分之二的土地,為減輕洪澇災害,江、張二姓開始疏浚當溪河床,為增強當溪排泄山洪的功能,合力投資壘砌岸陂。至明代,洪水多次將當溪岸陂沖毀,周、王、李、方四姓家,再次集資將當溪下游加寬、加深,疏浚支流瓦河溪,增大排洪量,并用石塊壘砌岸陂。同時在上游、中游建坑頭提水工程和烏龍壩、壩灘頭等蓄水工程,使下梅2000多畝農田的水旱災害基本得到解決。

          清康熙年間,下梅鄒氏出巨資對當溪進行全面改造,除將當溪南北岸陂改造成街路外,還在當溪各段修筑埠頭,共有九處。使之更適合發展水運。人們將它稱為“小運河”。商販們就是用竹筏這一水上交通工具,載著茶米油鹽、布匹五金,進入當溪進行交易的。此時,下梅己形成武夷山重要的茶葉集散地“日行竹筏300艘,轉運不絕!蔽湟纳讲枞~等貨物流通,自下梅集運,過梅溪水路,匯入崇陽溪,經閩江下福州入海,運往廣東遠銷東南亞。

          當溪為下梅營造了水鄉風貌,與梅溪構成和諧的水運環境,促進了下梅街市的發展,兩岸店鋪林立。清初至民國,下梅成為有名的商業集鎮。數百年來,當溪承載過多少財富?只有南北兩街上那七十余棟規模宏闊的古民居知道。如今,由于商業集市轉移,當溪水位下降,失去昔日的輝煌,但當溪在排洪、灌溉和方便村民生活方面,仍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梅溪

          是武夷山東部有名的溪流。因它發源于梅嶺,因此叫梅溪。梅溪全長50多公里,它的上游叫上梅,下梅村位于梅溪下游,故名。梅溪兩岸有許多村落以梅命名:如梅嶺、上梅、下梅、梅溪村。理學家朱熹當年常往返于上梅、下梅,過梅嶺時,觀村野農家、山岡田塍梅香飄逸,留下了“曉登初移屐,寒香欲滿襟”贊美梅香的詩句。梅溪它不僅養育過北宋著名詞人柳永、南宋理學家朱熹,還涵養了清代繁榮的茶市下梅。下梅村四面群山環抱,梅溪擁護著下梅整個村落,與村中的人工小運河當溪交匯,形成丁字形水網。如棋盤布局的下梅村,就安臥在山環水抱中。梅溪在清代中晚期,發揮了重要的商貿水運作用。清代下梅村是武夷山茶市!冻绨部h志》載:“康熙19年,武夷巖茶茶市集崇安下梅,每日行筏三百艘,轉運不絕。經營茶葉者,皆為下梅鄒氏!

          水運十分繁榮的下梅茶市,其主要水運通道是當溪與梅溪溝通,直達崇陽溪。當溪是一條人工小運河,穿過下梅村,將村莊一分為二,營造了水鄉風光。

          梅溪有許多優美的傳說。梅溪流經遙山,對岸就是五興亭。五興亭的名字由來,傳說與朱熹有關。遙山是下梅的一道風景,此山如一具屏風,橫遮西照。當年朱熹前往武夷宮授課,中午途經遙山頂上,駐足路亭處歇腳時,忽然被梅溪灣和渡津頭的景致吸引住了,他來了興致,問弟子:“吾看此處景致絕佳,頗具文昌意象”。弟子問:“先生從何說來?”朱熹說:“我等儒生,心境興致常被山光水色所引發,吾今興致所在,便是一興《詩》,二興《書》,三興《禮》,四興《易》,五興《春秋》,可謂五興也!睆拇,后人便依了朱熹的意思在遙山頂上修了一座“五興亭”。五興亭,是朱熹提示后人不能忘了《五經》這個的經典。如今遙山古道已荒廢,公路從山腳經過,伴著梅溪水逶迤西去。

          梅溪一度成為山西榆次車輞的常氏,進入下梅茶市采購武夷巖茶的重要水路,梅溪是晉商常氏與下梅鄒氏聯合販運武夷茶到恰克圖起程的“茶商水道”。

          風水碑

          山環水抱聚寶盆, 青龍白虎遙山橫。 財源廣進流不去, 鄉關肘里雞犬聞。

          這是一首描寫下梅村風水意象的詩。清嘉慶年間,大學士軍機大臣王杰來過下梅,他贊美下梅道:“雞鳴十里街,日出千鼎煙”。據此可知,清代的下梅已有千戶人家了,人口編圖已是“萬戶候”的十分之一了。從白巖崗俯瞰下梅,四面八方向下梅延伸的九座山岡似九條蛟龍,同時潛首下梅村盆地,因此,清代下梅首富鄒氏茂章,為了以文韜武略來涵養九只蛟龍,建了文昌閣,藉此鎖住蛟龍的靈性,讓它接受文昌帝君的教化,讓下梅村的后人文運亨通,科第崢嶸。

          下梅地形,是武夷山典型的一個小盆地。下梅俗稱“鍋莊”,意指下梅地形如一口鍋,村莊座落其中。下梅村四面山環,一面水抱。四周山麓層疊,內層山峰的海拔平均高度在600多米以上,南面的蘆峰海拔高度在900米以上,北面的夏主嶺峰也在800米以上。而東面的黃竹嶺與西面的后山嶺海拔高度只有400米左右。下梅先民為什么要選一個南、北兩面高而東、西兩面低的盆地作為村落居住地呢?一是勘輿家們考慮到日照因素。東、西方向是太陽升落位置,下梅東、西方向山峰相對低矮,有利長時間日照,最大限度地為村落全方位提供長足的日照。而南、北山峰相對高,有利于減弱秋冬冷空氣對流的侵擾。下梅村落中有當溪穿村而過,又有梅溪環繞村莊南北,村莊整體上蘊藏著“山氣剛,川氣柔”的風水意象,堪稱“鐘靈毓秀”之地。

          【龔灘】到龔灘去撒把野

          風景名勝

          龔灘鎮境內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龔灘古鎮1處;重慶市級風景名勝區有阿蓬江風景區、烏江畫廊2處。

          龔灘古鎮

          龔灘古鎮主要景點有“大業鹽號”老屋、石柱風景區、土家吊腳樓群、三教寺、川主廟、楊家行、古代巴人文化遺址蠻王洞、東漢僰人懸葬、烏江纖道、鐵圍城遺址!按髽I鹽號”老屋是龔灘代表性的民居建筑。20世紀初,“大業鹽號”老屋在烏江洪水沖毀后重建;自建成后近100年間,歷經多次洪水沖刷仍能結實如故。土家吊腳樓群臨江而立,吊腳樓全系木料支撐、穿斗而成的梁架結構,屋高三五丈許,二至三層。

          【龍潭】古龍夢里的龍潭古鎮

          風景名勝

          龍潭街道擁有8千米的黃金長江岸線,坐落著中國內河最大的萬噸級遠洋深水港——南京港龍潭港區(龍潭港),龍潭街道已成為華東地區沿江開發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陣地。

          龍潭街道是“金箔之鄉”,金箔制品早已打入歐洲、亞洲等國際市場。2006年6月“南京金箔鍛制技藝”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一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龍潭是歷史古鎮,有500多年的建鎮歷史。龍潭老街依舊古色古香,保存完好,康熙、乾隆下江南時,由此經過去寶華山隆昌寺。龍潭境內有人文歷史景觀多處,岳飛抗金地——黃天蕩;古龍潭水馬驛站遺址已列入保護;民國北伐戰爭中的龍潭戰役留有會師亭。

          【閬中】大隱隱于閬中

          風景名勝

          綜述

          閬中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境內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閬中古城、錦屏山、天宮院、滕王閣、東山園林等5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1個(老觀鎮),國家歷史文化名村1個(天宮院村),國家自然濕地公園(試點)1個。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個(紅軍紀念園)。 境內有閬中古城5A級旅游景區、天宮院4A級旅游景區和嘉陵江山、鳳舞天宮2個省級旅游度假區,古城內有漢桓侯祠、貢院、道臺衙門、中天樓等著名景點,古城周邊有錦屏山、魁星樓、白塔山、東山園林等知名景區,鄉村有鳳舞天宮、楊家河、老觀古鎮等旅游熱點。

          主要景點

          閬中古城景區

          閬中古城景區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景區面積1.78平方千米。古城融山、水、城為一體,城址選擇,街道布局,重點建筑,典型地體現了古代城市建筑的風水理論,被建筑學家稱為“風水古城”。主要景點有漢桓侯祠、四川貢院、華光樓、清真寺、93條古街道、一大批明清古院落和手工作坊、古玩字畫、名特小吃、科舉文化四大特色街區。

          錦屏山景區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錦屏山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閬中古城嘉陵江南岸,與古城隔江相對,兩峰連列如屏,花木錯雜似錦,故稱錦屏山。自古為風光絕勝之地,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稱。唐吳道子繪三百里《嘉陵江山圖》,即以錦屏風光為軸心。杜甫、陸游均有詩作贊嘆。主要景點有呂祖殿、杜工部祠堂、陸放翁祠、張憲祠、八仙洞、碑林等。

          天宮院景區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天宮院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天宮鄉境內。景區面積10余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52%,景區內有天宮院古建筑群、袁天綱墓、李淳風墓、羅盤廣場、推背園、天宮古鎮、西河古街、西河觀光區、九曲太極水等景點和“九龍朝圣”“二龍捧珠”“麒麟奔太陽”等風水佳局。

          滕王閣景區

          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滕王閣景區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閬中古城北玉臺山南麓。“512”汶川特大地震致使景區內的唐代石塔、滕王閣大殿嚴重受損。2011年修復重建后,作為城市公園開放。景區面積擴大到0.27平方千米,主要景點有唐代石塔、滕王閣大殿、頤神洞、慈氏洞、摩崖題刻、“萬丈丹梯”等。重現了杜甫《滕王亭子》中所描繪的“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尚可攀。春日鶯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間”勝景。

          東山園林景區

          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東山園林景區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閬中古城嘉陵江東岸大像山和塔山上。景區面積約0.14平方千米,由大佛寺、狀元洞、白塔三部分組成。主要景點有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黃家亭子、摩崖石刻、讀書崖、瑞蓮池、明代白塔、香城宮等。

          老觀古鎮景區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老觀古鎮景區位于閬中古城東北45千米的省道302線上,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南朝梁天監八年(509)置白馬義陽郡及義陽縣,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為奉國縣,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撤縣。明代置奉谷鄉,民國二十九年置老鸛鄉,后為老觀鄉,1985年改為老觀鎮。主要景點有歷史街區、奉國寺、北魏石獅、老君山和“中共蒼溪縣委”“蒼溪縣蘇維!薄凹t三十軍軍部”“紅四方面軍八十九師醫院”“李先念舊居”等。

          四川構溪河國家濕地公園

          構溪河發源于蒼溪兩溪鄉和龍山鎮之間僑盤山,流經閬中龍泉、千佛、石灘、二龍、涼水、西山、解元、金城、妙高、在河溪鎮匯入嘉陵江,境內流長79千米,流域面積達658平方千米,其中林地233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為43.1%。構溪河上游為高山峽谷,河床呈“V”字型,下游多丘陵,河床呈“U”字型,流速上急下緩,在河水轉彎處,形成寬闊的自然湖泊。2001年,市林業局將構溪河流域鄉鎮森林資源納入A類天然林資源保護,并在構溪、石灘、千佛、龍泉4鎮設“構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站”。2011年3月,國家林業局批準構溪河為國家自然濕地公園(試點)。濕地保護區內,野生動物有鴛鴦、水獺、金雕、露絲鳥等129種,樹木有紅豆樹、千年古柏等64科126屬461種。

          【福寶】凈化靈魂的福寶場

          主要景點

          回龍古街(四川方言劇—傻兒司令拍攝點):含回龍街、正街、集市上等多條古建筑保留完整的景點。

          福寶古鎮景色

          福寶古鎮的三宮八廟,即:清源宮、萬壽宮、天后宮,五祖廟、土地廟、張爺廟、禹王廟、火神廟、燈棚、王爺廟、觀音廟。它們布局合理,且格局基本完好,大都設有戲樓、廂樓、天井、板壁,框架穿隼,雕梁畫棟。除王爺廟、燈棚、觀音廟未在回龍街外,其余的廟宇占了回龍街的2/5。

          回龍橋

          回龍橋建于道光二十年,全長25米,橋面寬4米,拱高6米,橋的中央部位鐫雕有一條龍,橋中掛有劍,雄跨于白色溪上(回龍河),橋街全用大青石鋪就,欄桿是大青石雕刻成歇山式房頂式樣,是當時福寶大漕河唯一的一座石拱橋。

          【麗江】枕著麗江入夢

          主要景點

          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位于麗江市區北面約15千米處,南北長35千米,東西寬25千米,雪山面積960平方千米,景區面積263平方千米,有著名的陽春白雪、綠雪冰川奇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省級旅游開發區。區內有冰川公園、云杉坪、甘海子、牦牛坪、玉峰寺萬朵茶花樹等景點。

          老君山景區

          老君山景區處于玉龍雪山、三江并流、蒼山洱海三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結合部,是玉龍雪山崗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景區主要由老君山九十九龍潭、金絲廠金山玉湖、黎明美樂丹霞地貌、新主天然高山植物園等片區(景點)構成,總面積715平方千米。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后期),坐落在麗江壩中部,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最具納西族風格的古代城鎮,地處云貴高原,海拔2416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千米。199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金沙江

          金沙江,以驚險、雄奇、壯美的虎跳峽景觀為代表,有“長江第一灣”、石鼓鎮、寶山石頭城等景點。

          瀘沽湖

          瀘沽湖湖面海拔2680米,面積為50多平方千米,平均湖深45米,最深處93米,湖水清澈蔚藍,可見度12-14米,是中國最深的淡水湖之一。

          【大理】在大理風花雪月

          風景名勝

          洱海

          洱海古代文獻中曾稱為“葉榆澤”、“昆彌川”、和“西洱河”,位于云南大理郊區,洱海是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洱海共有三島、四洲、五湖、九曲,湖水清澈見底,自古以來一直被稱作“群山間的無瑕美玉”。洱海,雖然稱之為海,但其實是一個湖泊,據說是因為白族人民沒有見過海,為表示對海的向往,所以稱之為洱海。

          銀都水鄉

          大理州銀都水鄉新華村是依原生態自然村落建成的國家AAAA級景區。新華村原名石寨子,坐落于云鶴古城以北7千米處,距麗江機場12千米,村子總面積16.88平方千米,全村有1149戶人家,5227人,白族占總人98.5%,是一個典型的白族寨子。農家小院內家家戶戶甘泉簇涌,環繞著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村落,是現世界上最大的泉眼群。景區因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優美的自然景觀,被世人稱之為“大理的小別院、麗江的后花園”。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是古南詔國舊址,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內保存有大量的清、民國時期的民居及武廟、文廟、杜文秀帥府、五華樓、蔣公祠、坐客白家、龍泉巷等古建筑。大理古城現已成為大理旅游發展的核心景點。

          西門街古建筑群

          西門街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劍川縣金華鎮西門街,由何可及故居、張勉宅院、昭宗祠組成。何可及故居始建于明天啟四年(1624年),典型四合院,由門樓、正房和東西廂房組成,占地面積364.97平方米。張勉宅院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為兩進院,由正房、過廳、南廂房組成,占地面積404.61平方米。昭宗祠始建于明崇禎二年(1629年),為三進院,由祠堂、過廳、門樓組成,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構架,單檐硬山頂,占地面積1086.2平方米。三處建筑均為明代中晚期的建筑遺存,特色濃郁。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

          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背靠著大理蒼山龍泉峰,面對洱海,南接大理最高學府大理大學,北連“千年古街”大理三月街,被白鶴溪和梅溪環繞其間,東距大理古城1.5千米,占地面積274畝,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整個景區由大理國、遼國、西夏國、女真族部落四個國家組成。于2002年為拍攝央視版40集電視連續劇《天龍八部》而專門投資興建,它按照“大理特點、宋代特色、藝術要求”三結合的原則,參照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風格進行規劃和設計。景區主要景點有大理國城門、皇宮、鎮南王府、大理街、大小遼街、西夏王宮、珍瓏棋局等。

          蒼山

          蒼山又名點蒼山,是世界地質公園,面積約為500平方千米。位于滇中高原與滇西橫斷山的結合部,處于云嶺山脈的南端,歷次的地殼運動造就了它磅礴的氣勢。蒼山十九峰夾十八溪形成梳狀的地貌。最高峰馬龍峰,海拔4122米。蒼山由于山勢陡峭,氣候的垂直差異極大,具有寒帶、溫帶和亞熱帶的垂直氣候,植被茂密,孕育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蒼山是第四紀末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山中盛產五彩斑斕、天然的大理石。蒼山無論在地質學、生態學和生物多樣性等學科領域中,都有較高的科學價值,被公認為世界物種多樣性的關鍵地區之一。

          劍川石鐘山石窟

          石鐘山石窟位于劍川縣南部的石鐘山。石鐘山古時候稱為中山,因有形如巨鐘的紅丹霞巖,故稱為石鐘山。石窟分石鐘寺、獅子關和沙登箐三個片區,共計16窟139尊造像,是我國最南方的一個石窟群,有“南天瑰寶”之稱。石鐘山石窟在內容上可分為南詔王室造像、外國人造像及原始崇拜造像等幾類,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已成為大理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之一。

          佛圖寺塔

          佛圖寺塔位于大理市下關鎮羊皮村北側的佛圖寺前,地處大理蒼山斜陽峰麓,北鄰陽南溪,南距下關三千米,東距214國道約500米。佛圖寺塔,現當地俗稱蛇骨塔,名由白族民間流傳的“白族英雄段赤城舍身斬螨”的故事而來。塔高30.7米,為十三級密檐式方形磚塔,塔基為二層臺方形基座,下層臺邊長19.7米,高1.2米,用毛石壘砌,條石壓沿。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世祖平云南碑

          元世祖平云南碑位于大理市大理鎮西門村委會大紙房村東北側,座落在大理古城西門外一千米許的點蒼山中和峰之三月街場上,地處南詔、大理國故都羊苴咩城遺址西南隅。碑歷元、明、清三代至今已700多年,一直保存在原地,此碑是云南元碑中的精品。碑文記述唐天寶年間,唐三次派兵討伐南詔等史實詳細,史論確切,對研究元代初年政治、軍事及云南地方史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和城遺址

          太和城遺址,位于大理市下關太和村,地處下關(南詔時期的龍尾關)至大理之間的蒼山佛頂峰麓,南距下關6千米,北與大理古城相隔7千米。這里是大理壩子中蒼山與洱海之間陸地距離較短的咽喉要地,是由龍尾關進入大理古城的必經要道!赌显t德化碑》碑高3.02米,寬2.27米,厚0.58米。青石質,正書,文字剝蝕嚴重。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北郊,蒼山東坡山麓,是集蒼洱風光、文物古跡、佛教文化、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并通過ISO9001-14001國家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崇圣寺三塔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大理的標志和象征。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唐開元年間,鼎盛于宋代,以三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像、“佛都”匾、三圣金像五大重器著稱于世。三塔由一大二小組成。大塔又叫千尋塔,全稱“法界通靈明道乘塔”與南北兩小塔的距離皆70米,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勢,布局統一、造型和諧、渾然一體。

          石寶山·沙溪古鎮景區

          石寶山·沙溪古鎮景區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西南21千米,距大麗高速公路15千米,景區位于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和怒江的交通要塞關鍵節點。景區由石寶山和沙溪古鎮二部分組成,總面積達300平方千米,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石寶山景區歷史悠久,古跡薈萃,主要由石鐘山石窟、寶相寺、金頂寺、海云居、石龍民族文化村組成。沙溪古鎮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古鎮上的寺登街是世界紀念建筑遺產和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沙溪古鎮是一個縱貫2500多年古道歷史、生生不息的古道重鎮,是中國西南地區“活的樓蘭”,是一部凝固的茶馬古道歷史,是研究茶馬古道歷史的“活”標本。

          南詔風情島

          南詔風情島位于洱海東北部的雙廊村境內,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洱海三島之一。風情島四面環水,東靠著名佛教圣地雞足山,北接劍川石寶山,南連大理,西對蒼山洱海,因占據著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素有“大理風光在蒼洱,蒼洱風光在雙廊之美譽”。

          石門關景區

          石門關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總規劃面積28.2平方千米,距州府所在地大理市下關約24千米,距漾濞縣城12千米。景區集“雄、險、奇、秀、幽”的自然景觀以及獨特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情、生活習俗等人文景觀為一體,是蒼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蝴蝶泉

          蝴蝶泉位于蒼山云弄峰麓,原名“無底潭”,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蒼山世界地質公園。景區距大理古城25千米。景區內清泉甘涼、蝴蝶相容、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中國地理學家徐霞客先生在其游記中描寫了蝴蝶泉:“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蛺蝶,須翅栩然與蝶無異,又有真蝶千萬,連須鉤足……繽紛絡繹,五色煥然”。蝴蝶泉景區以“蝶、泉、樹”三絕作為主要展示景觀,其中主要景觀有蝴蝶泉、梳妝池、五龍池、對歌潭、情人湖、蝴蝶博物館、蝴蝶大世界、徐霞客雕塑、望海亭、觀泉亭、石牌坊。

        【自駕游26個中國最美小鎮】相關文章:

        中國十大最美自駕游線路07-18

        國內最美6條自駕游線路盤點08-08

        北京十大最美鄉村自駕游攻略07-20

        絲綢之路與最美國道自駕游路線推介07-05

        中國最受歡迎的十大自駕游路線06-11

        暑假中國華東地區自駕游線路推薦08-01

        中國10個最美的地方12-08

        中國十大最美海灘03-16

        中國十大最美自駕公路03-02

        小鎮工作計劃12-0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