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聞一多的愛國故事(通用10篇)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蛘呦胂蠊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聞一多的愛國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聞一多的愛國故事 篇1
聞一多,漢族,原名亦多,族名家驊,字友三。我國著名的詩人、學者、斗士。早年以《紅燭》、《死水》兩部詩集著名于世;中年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成績卓著,享譽海內外;后期對KMT反動派的專制獨裁和腐朽強烈不滿,拍案而起,成為聞名遐邇的民主斗士。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黃岡市蘄水縣(今浠水縣)下巴河鎮的一個書香門第。他家學淵源,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五歲時即進入私塾學習,十歲到武昌就讀于兩湖師范附屬高等小學。
1912年,聞一多十三歲時,便以鄂籍復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即清華大學前身)。清華是美麗的,但恰恰是令中國人感到恥辱的庚子賠款辦的。民族的遭遇和命運,似乎已注定了他要承受這種煎熬。
在這樣的煎熬里,聞一多將自己沉浸在中國的古詩詞中,在那里找到了心靈的呼應和慰藉。他在讀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句時種下了關心百姓疾苦的思想種子;他在品味屈原的冤郁絕望中,感受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責任和豪情。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遠離城中心的清華園還處于平靜之中。但是這個平靜第二天就被打破了。5月5日清晨,懸掛在食堂門口墻上的一幅手書的岳飛的《滿江紅》,吸引了清華師生的眼睛!芭l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手抄這首詩激勵清華師生的正是聞一多。
數日后,他與其他同學一起,從清華園徒步入城,發表街頭演說,宣傳反帝愛國思想。那年5月17日,他在家書中寫道:“國家育養學生,歲糜巨萬,一旦有事,學生尚不出力,更待誰人?今遇此事,猶不能犧牲,豈足以談愛國?”
這時的聞一多年僅21歲,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與個人的一切相比,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身處異鄉卻心系祖國
1922年,聞一多遠渡重洋留學美國,他的行囊里裝的還是薄薄的一本杜甫詩集。美國的發達他看在眼里,中國的貧窮和戰亂他刻在心里。在家書中,他說:“一個有思想的中國青年,留居美國的滋味,非筆墨所能形容!痹诿绹,有的中國同學去理發,卻因為是有色人種,門都沒進去,告到法院雖然勝訴,可是店老板還是要求中國學生只能偷偷地來理發。畢業典禮上,慣例是男女生成對上前接受畢業文憑,但六個中國男生只能自己結成三對走向講臺,因為沒有美國女生愿意和他們站在一起。每每耳聞目睹這些事,聞一多都會痛苦地折斷手中的筆。
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他知道,很多不堪卒讀的話語,都可以用來形容祖國的苦難,但他寫下的詩句卻是“我要贊美我祖國的花,我要贊美我如花的祖國”。有人說:“國家是腐朽的,到處丑惡,不值得愛!甭勔欢嗤葱牡胤瘩g道:“不對,只要是你的祖國,再丑、再惡,也要愛他!彼0炎约旱脑娂慕o國內的朋友們,也常常提醒道:“不要誤會我想的是狹義的家,我所想的是中國的山川,中國的草木,中國的鳥獸,中國的屋宇,中國的人”。
最后一次的講演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的槍聲,拉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帷幕。一直將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聞一多,其人生歷程也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抗日戰爭中后期,KMT統治的大后方籠罩在一片“可怕的冷靜”中。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擔負抗戰時期中國惟一的對外交通通道的昆明,因這個特殊位置,卻處于思想活躍和新意時出的氛圍中。在號稱“民主堡壘”的西南聯合大學內,聞一多的聲望和影響日益增長,成為民主教授群體中的代表。
1945年11月25日,昆明大中學校學生6000余人,在西南聯大舉行反內戰時事講演晚會。KMT反動當局動用武力包圍校園,施放槍炮,威脅群眾,激起廣大師生的無比憤慨。次日,KMT中央通訊社竟然編造假新聞,誣指這次集會是土匪騷亂。這激起了學生們的憤怒,昆明市3萬學生當天舉行總停止導航卡,抗議KMT當局破壞群眾集會的罪行。12月1日,KMT當局調動武裝特務軍警,沖入西南聯大和云南大學校園,殘酷鎮壓愛國學生,死4人,傷數十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一二·一”慘案。聞一多得知慘案消息后,悲憤至極,他嚴正指出:“‘一二·一’暴行是太兇殘丑惡,卑鄙無恥了!比之于當年的‘三·一八’慘案,兇殘的程度更進了一步,這是白色恐怖嗎?這是黑色恐怖!”
為擴大這次斗爭的影響,當時的中共南方局指示,1946年3月17日舉行“一二·一”四烈士出殯游行和公葬儀式。當日,3萬人參加游行隊伍,游行隊伍所經之處,萬人空巷,路祭不斷。聞一多始終走在游行隊伍的最前列,他在安葬儀式上悲憤地指出:“我們今后的方向是民主。我們要懲兇,兇手們跑到天涯,我們追到天涯;這一代追不了,下一代繼續追。血的債是要用血來償的!
1946年6月,蔣某徹底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KMT軍隊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發動了全面內戰。與此同時,當時的KMT政府加強了對國統區的統治,血腥鎮壓愛國民主運動。昆明這座光榮絢麗的城市,又陷入了血雨腥風的恐怖氣氛之中。
1946年7月11日夜,李公樸被KMT特務暗殺。當聞一多于次日清晨五時趕往云大醫院時,李公樸已經永遠閉上了眼睛。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是“天快亮了吧!”聞一多不相信自己的戰友會這樣快地死去。他流著熱淚,不停地說著:“公樸沒有死!公樸沒有死!”
這時的昆明氣氛異常緊張,有消息說下一個暗殺對象就是聞一多。許多朋友勸他避一避。但是聞一多卻大義凜然地說:“決不能向敵人示弱,如果說李先生一死,我們的工作就停頓了,將何以對死者,何以對人民!”
1946年7月15日上午,云南大學至公堂召開李公樸先生遇難經過報告會。聞一多毅然前往參加。出于安全考慮,報告會沒有安排他發言。就在李公樸夫人泣不成聲地報告先生被害經過時,混入會場的KMT特務乘機搗亂。聞一多見狀拍案而起,發表了氣壯山河、永垂青史的《最后一次的講演》。聞一多在講演中強烈譴責KMT特務殺害李公樸的'罪惡行徑是“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
他說:“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過用筆寫寫文章,用嘴說說話,而他所寫的,所說的,都無非是一個沒有失掉良心的中國人的話!”他誓言:“你們殺死了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你們將失去千百萬的人民!”
他向在場的人強調:“現在正是黎明之前那個最黑暗的時候,我們有力量打破這個黑暗,爭到光明!我們的光明,就是反動派的末日!”
當天下午,聞一多又趕赴《民主周刊》社,參加民盟為李公樸暗殺事件舉行的記者招待會。那天下午五時許,在返回西倉坡宿舍途中,聞一多遭KMT特務多人狙擊身亡,同行的長子聞立鶴為保護父親也身負重傷。
聞一多這個激情的詩人,這個熱血的戰士,就這樣昂首挺胸凜然不屈地迎著“黑暗的淫威”走去。他給我們留下了他最完美最偉大的詩篇。他的熱血與千千萬萬革命烈士的鮮血一起匯入了中國人民爭取解放的革命洪流,染紅了人民共和國的旗幟。他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響徹云霄的民族正氣之歌!
聞一多的愛國故事 篇2
1925年聞一多回國到北平國立藝專任教后,1926年1月即把妻子和女兒立瑛接來北平,從此開始過上了小家庭生活。高孝貞作為家庭主婦,雖然比較累,心情卻舒暢多了。
高孝貞是獨生女,她的父親思想開明,不讓女兒纏小腳,讓她和男孩一塊玩和讀書,因此她習慣了自由,活潑開放。嫁到聞家后,受到大家的諸多禮教約束,不太適應,F在來到北平,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自己做主,心中自然高興,對丈夫的照顧也熱情主動,家務之余與丈夫一起讀讀唐詩,逗逗女兒,生活自有一番樂趣;夫妻恩愛親密,進入了婚后戀愛的佳境。1926年7月,因時局變化,人事糾紛等關系,聞一多離開藝專,攜家眷離開北平回到浠水。此后他在上海、南京、武漢、青島等地任教,和妻子時聚時分,一直到1932年8月回到清華,才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在此前后,長女立瑛夭折,又生下了三個兒子(立鶴、立雕、立鵬)和兩個女兒(聞名、聞翱)。聞一多當時的薪水不菲,住房寬敞,環境幽美,他決心好好教書和研究學問。每周六晚上常帶上全家去禮堂看電影,春秋假日全家去逛頤和園,或游北海、故宮和動物園,家庭中充滿了幸福溫馨的氣氛。
但是,這樣的日子只過了五年。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日寇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聞一多的家庭,像千百萬中國人的家庭一樣,也被迫顛沛流離。
這年6月,北平輔仁大學聘請聞一多的弟弟聞家駟任教,他即回武昌接家眷來平,高孝貞攜兩個大兒子隨家駟回湖北探望久別的母親。聞一多則帶著三個小兒女留在北平。7月7日盧溝橋炮聲一響,把他們一家分隔兩地,高孝貞很著急,一封接一封地加急電報,催丈夫不惜一切,即刻帶孩子們回武漢。聞一多在北平也焦急萬分:走還是不走?要走,平漢路已不通,只能輾轉走別的路線,兵慌馬亂,路途艱難,令人害怕;如果不走,一旦北平淪于日寇之手,后果不堪設想。在舉棋不定、心亂如麻的時候,他拿起筆來,于7月15、16、17日接連給妻子寫信,傾吐在危難時候對妻子的思念和摯愛:“這時他們都出去了,我一個人在屋里,靜極了,我在想你,我親愛的妻。我不曉得我是這樣無用的人,你一去了,我就如同落了魂一樣,我什么也不能做。前回我罵一個學生為戀愛問題讀書不努力,今天才知道我自己也一樣。這幾天憂國憂家,然而心里最不快的,是你不在我身邊。親愛的,我不怕死,只要我倆死在一起!
信發出后不久,聞一多便毅然帶著三個孩子和保姆趙媽,經津浦路匆匆回到武昌。
此時,清華和北大、南開都遷至長沙,共同組成長沙臨時大學(臨大)。聞一多接到清華校長梅貽琦的信后,決定推遲按規定應享受的一年休假到長沙任教。臨時大學僅兩個多月,戰局急劇惡化,三校又奉命遠遷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聞一多利用寒假從長沙返回浠水老家安排有關事宜。
途經武昌時,老友顧毓琇來訪,顧時任教育部次長,邀請聞參加正在組建的戰時教育問題研究委員會工作。聞一多認為這是做官,不符合自己的興趣,斷然謝絕了;氐戒凰f起這件事,高孝貞非常生氣,她希望丈夫能接受這項工作,可以在漢口留下來,和她一起照顧家庭。她擔心萬一日本鬼子打來,要逃難,她一個人帶著五個孩子怎么辦?所以她反復懇求丈夫留下來,但聞一多橫下一條心,就是不答應。她越想越生氣,悶著頭流眼淚,飯也不吃,話也不說,甚至聞一多啟程回長沙那天夜里,都不起床與丈夫告別。丈夫走后,一個月也不給他寫信。
妻子氣成這樣,聞一多心中也很難過。途經武漢時,他匆匆寫了封便函,請妻子原諒。后來又多次寫信回來,叮囑妻子和孩子們各種注意事項。但是高孝貞就是不回信,自己不寫,也不叫孩子寫,這可是對聞一多最嚴厲最殘酷的懲罰。他本是個感情十分豐富的人,如今戰亂時期,不知家中會發生什么情況,心里更是牽掛著急。
他又是信,又是明信片,責備孝貞和孩子們不寫信來:“何以此次狠心至此!”1938年2月15日,他又寫了封長信向妻子解釋,說:“這里清華、北大、南開三個學校的教職員,不下數百人,誰不拋開妻子跟著學校跑?你或者怪了我沒有就漢口的事,但是我一生不愿做官,也實在不是做官的人,你不應該勉強一個人做他不愿做也不能做的事。我不知道這封信寫給你,有用沒有。如果你真是不能回心轉意,我又有什么辦法?兒女們又小,他們不懂,我有苦向誰說去?”最后說,自己就要隨學校到昆明,“如果你馬上就發信到昆明,那樣我一到昆明,就可以看到你的信。不然,你就當我已經死了,以后也永遠不必寫信來”。
高孝貞本來是心疼丈夫的,以前只是慪氣,F在丈夫來信,把道理講清楚了,而且把話說到“當我已經死了”的程度,她心軟了,馬上寫信,自己寫,也讓孩子們寫,寄到昆明。聞一多和聯大師生二百多人,1938年2月20日離開長沙,經湘、黔、滇三省,行程三千三百四十二里,其中步行二千六百多里,于4月28日抵達昆明。當天聞一多就看到妻子和孩子的'信,歡喜得不得了,馬上回信報告步行的經過,還說:“我的身體實在不壞,經過了這次鍛煉以后,自然更好了,F在是滿面紅光,能吃有睡,走起路來,健步如飛。”寫這些,為的是讓妻子放心。
因校舍不夠,西南聯大法學院暫駐滇南蒙自。5月4日,聞一多到蒙自,又接到妻子的四封信。5月5日立即回信,說:“到此,果有你們的信四封之多,三千余里之辛苦,得此犒賞,于愿足矣!你說以后每星期寫一信來,更使我喜出望外。希望你不失信,如果你每星期真有一封信來,我發誓也每星期回你一封!敝链耍蚱揸P系中一段不愉快的小插曲結束,和好如初。雖然一在滇南蒙自,一在鄂東浠水,遠隔萬水千山,但兩顆心貼得更緊了。
日軍占領上海、南京后,繼續西犯,進攻武漢,氣勢洶洶。浠水在武漢之東二百多里,是進攻武漢必經之路。孝貞和孩子們怎么辦?聞一多非常著急。逃還是不逃?不逃,日軍野蠻殘暴,后果不堪設想。如果逃,怎樣走?千山萬水,艱難險阻,帶著五個孩子的孝貞身體孱弱,又怎能擔此重擔?憂心如焚的聞一多,一封一封信去詢問和商量。逃難的多條路線、多種方案都考慮過了,不是有困難,就是有危險?蓱z的聞一多萬般無奈,只有寄希望于蒼天了。在6月13日給妻子的信中說: “我一生未做虧心事,并且說起來還算的一個厚道人,天會保佑你們!”
真好像天保佑似的,機會終于來了。聯大外語系聘請聞家駟前往昆明任教,這樣孝貞和孩子們就可和叔叔一家一路同行了。他們途經武漢,7月中旬到達長沙,下旬坐汽車前往貴陽。聞一多得知后,7月28日趕緊寫了一封信,寄到貴陽朋友處請代轉給高孝貞,信中說:“……這些時一想到你們,就心驚肉跳,現在總算離開了危險地帶,我心里稍安一點。但一想到你們在路上受苦,我就心痛。想來想去,真對不住你,向來沒有同你出過遠門,這回又給我逃脫了,如何叫你不恨我?過去的事無法挽救,從今以后,我一定要專心侍奉你,做你的奴仆。只要你不氣我,我什么事都愿替你做,好不好?”
這封信是聞一多給妻子的最后一封信。情真意切,不是情書,勝似情書,字里行間滲透著聞一多對妻子的一顆赤誠的心。
同年8月,聞一多到貴陽接家屬,順便在貴州中學教師暑期訓練班講學。9月初全家一同回到昆明。西南聯大的文法學院也從蒙自搬回來了,聞一多開了《爾雅》、《楚辭》等課程。
聞一多的愛國故事 篇3
被稱為“熱情如火”的詩人聞一多,不但寫了許多激昂的愛國詩,也寫過不少充滿柔情蜜意的愛情詩。例如在原名《愛的風波》后改名《風波》一詩中,詩人描寫 “燒的這樣狂”的愛情使人驚喜,又因怕把她失去而“放聲大哭”;又如,在《幻中的邂逅》一詩中,把愛情描寫成為“仿佛一簇白云,濛濛漠漠,擁`一只素氅朱冠的仙鶴”,“在月光里浸著”的“娉婷的模樣”,把詩人擾得“輾轉空床,通夜無睡”。在《貢臣》一詩中,詩人把愛情比喻為“我的王”,甘愿作她的“貢臣”,為她貢獻一切。詩人“悄悄地等著你的愛潮膨脹”,但是,“老等,等不到你的潮頭!”
在散文中,聞一多對女性、對愛情的歌頌就更加直率和坦露。1921年5月,聞一多在《評本學年周刊里的新詩》一文中寫道:“女性是詩人的理想,詩人眼里宇宙間最高潔最醇美的東西便是女性”,“若是沒有女人,一大半的詩——大半最寶貴的詩,不會產生了”。他還說:“嚴格說來,只有男女間戀愛的情感,是最熱烈的情感,所以是最高最真的情感!边@些都說明青年聞一多對女人和愛情充滿著浪漫的渴望和憧憬。
但是,現實生活卻強迫聞一多接受父母之命,和一個沒有“戀愛的情感”的女子結婚!
1921年底,一封封催他回家結婚的信從家鄉湖北浠水縣寄到清華園,使聞一多陷入極端的苦惱之中。
原來,將近十年以前,即1912年,十四歲的聞一多考上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時,父母為他訂了婚,對象名高孝貞,她1903年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和聞家還是遠房姨表親。聞一多考取清華后,高孝貞的父親認為這孩子有出息,便主動提出要將女兒嫁給他。親上加親,又是門當戶對,聞一多的父母欣然同意,便訂下了娃娃親。
當時,聞一多埋頭學習,并積極從事校內的各種文學藝術活動,對此事并無多大考慮,F在快畢業了,問題來了:清華是留美預備學校,學生畢業后可以公費貿學美國五年!父母怕他出國留學,就拴不住了;即便回來了,也是二十七八歲了,太大了,而且要讓高家的小姐在閨中等四五年,也不好交代。因此多次來信,催聞一多回去結婚。聞一多據理力爭,無濟于事,這對聞一多是個極大的打擊。
他在題為《十一年一月二日作》的詩中充分表現出這種痛苦的心情:“……你那被愛蜜餞了的肥心,人們講,/本是為了滋養那些嬉笑的花兒的,如今卻長滿了愁苦底荊棘——/他的根已將你的心越捆越緊,越纏越密。/……生活對你偏是那樣地兇殘;/你看!又是一個新年——好可怕的新年!/張著牙戟齒巨的.大嘴招呼你上前;/你退既不能,進又白白地往死嘴里鉆!”詩人甚至想到了死:“那也對啊!——死!你要來就快來,/快來斷送了這無邊的痛苦!……”“十一年”指的是民國十一年,即1922年,這年1月2日,可能是他被迫回家結婚的日子。他以這一天為題寫詩,大概是讓自己牢牢記住這痛苦的一天吧!
聞一多回故鄉浠水結婚時,提出不祭祖、不行跪拜禮、不鬧洞房等條件,父母可能約略知道他心里的委屈,所以同意。結婚那一天,一早起來他又鉆進書房看書,家里人硬是生拉硬拽才給他理了發,洗了澡,換了衣服,但一轉眼他又不見了。當外面鼓樂齊鳴,鞭炮震天,迎新的花轎已抬著新娘回來時,卻到處找不到新郎,原來他又鉆到書房看書了。大家七手八腳,連推帶拉,才把他擁到前廳舉行了婚禮。聞一多的這種態度,也可以說是對父母包辦婚姻一種無可奈何的消極抵抗。
蜜月期間,他對新娘了很冷淡,倒是熱心于詩的研究,最后完成了一篇洋洋兩萬余字的論文《律詩的研究》。他對結婚的不滿也并未因結婚而消減,從老家回清華以后,他于1922年5月7日寫信給弟弟家駟,痛說自己的不幸:“大家庭之外,我現在又將有了一個小家庭。我一想起,我便為之切齒發指!我不肯結婚,逼迫我結婚,不肯養子,逼迫我養子……宋詩人林和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我將以詩為妻,以畫為子……家庭是一把鐵鏈,捆著我的手,捆著我的腳,捆著我的喉嚨,還捆著我的腦筋;我不把他擺脫了,撞碎了,我將永遠沒有自由,永遠沒有生命!……我知道環境已迫得我發狂了,我這一生完了。我只作一個顛顛倒倒的瘋詩人罷了!世界還有什么留戀的?活一天算一天罷了!……”
應該指出,聞一多雖然對婚姻極端不滿,但仍然對妻子采取關心和負責的態度。蜜月過后,高孝貞按習俗回娘家,聞一多于回校途經武昌時,專門寫信給父母,要求讓她早日回來讀書。信中說:“我此次歸娶,純以恐為兩大人增憂。我自揣此舉,誠為一大犧牲。然為我大人犧牲,是我應當并且心愿的。如今我所敢求于兩大人者,只此讓我婦早歸求學一事耳!大人愛子心切,當不藐視此請也!鐑纱笕吮毓虉趟滓,我敢冒不孝之名,謂兩大人為麻木不仁也!
聞一多一向很尊重父母,講話很注意分寸、禮節,但這封信言辭相當激烈、尖銳,足見他對高孝貞讀書問題十分重視。在他的懇求下,父母后來送高孝貞進入武昌女子職業學校。1922年夏,聞一多赴美后,繼續關心妻子的學習情況,寫家信時經常詢問和叮囑,而且從精神上鼓勵妻子要有志氣,努力成為一個有學問、有本事的人。在一封家信中,他舉美國著名女詩人海德夫人的重大成就為例,說明“女人并不是不能造大學問、大本事,我們美術學院的教員多半是女人。女人并不弱似男人。外國女人是這樣,中國女人何嘗不是這樣呢?”
聞一多的愛國故事 篇4
聞一多先生有一次給學生上課時,走上講臺,先在黑板上寫了一道算術題:2+5=?學生們疑惑不解。然而,聞先生卻執意要問:2+5=?同學們于是回答:“等于……”
聞先生說:“不錯,在數學領域里,2+5=7,這是天經地義、顛撲不破的。但是,在藝術領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說到這里,他拿出一幅題為《萬里馳騁》的國畫叫學生們欣賞。只見畫面上突出地畫了兩匹奔馬,在這兩匹奔馬后面又錯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畫了五匹馬,這五匹馬后面是許多影影綽綽的黑點點。
聞先生指著畫說:“從整幅畫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馬,然而,凡是看過這幅畫的人,都會感到這里有萬馬奔騰,這難道不是2+5=10000嗎?”
學生們聽罷,恍然大悟。原來聞先生用這個簡單的算式形象地說明,文學藝術作品的容量是不能像數學公式那樣計算的。文學藝術作品貴在儲蓄,要給人們以廣闊的想象余地。在上述這幅畫中雖然只畫了七匹馬,但是,通過藝術手法,使人們感到了一種萬馬奔騰的熱烈場面,這就是想象的作用。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必S富的想象使我們的思維變得活躍和豐富起來。一切美好的創作和創造發明都離不開想象,從這個意義上講,想象使我們的思維獲得了新生。
哈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聯覺現象”,這一現象指明了一種感覺的輸入(如聽音樂)會引發另一種感覺(如看到顏色)。
比如,戴維·霍克尼用彩色繪畫來重現他在聽音樂時所看到的顏色:拉威爾的《淋浴夜色花園》在他畫中表現為黑色和粉紅色的精靈、綠色的`草地、深紅色的樹干和深藍色的枝葉。
還是布魯諾說得好:“聰明睿智的特點就在于,只需看到和聽到一點,就能長久地考慮和更多地理解!弊屛覀儚摹2+5=10000”中很好地體會這一充滿哲理的名言吧!
聞一多的愛國故事 篇5
經歷了半年多的緊張、焦慮、恐懼之后,聞一多一家總算團圓了,但還遠遠沒有安定下來。
主要是為了躲避日機空襲,聞一多在云南八年,先后搬家八次。作為主婦的高孝貞,帶著了一大群孩子,擔驚受怕,辛苦操勞,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對家庭生活最經常最巨大的威脅還是物價不斷飛漲。
據經濟學家楊西孟統計,1937年教授的月薪如為三百五十元,到1943年,月薪加各種津貼合計,只相當于1937年的八元多。因此,聯大教授當時都貧病交迫,破衣蔽體,食難飽腹。聞一多要養活一家八口,他的`月薪十天八天就花完了,經常在半斷炊的威脅中度日。飯碗里半月不見一點葷腥,糧食不夠,只好吃豆腐渣和白菜幫兒,豆腐被稱為白肉,偶爾吃上一點,就算改善生活。在司家營住時,村外有一條小河,高孝貞常帶著孩子下河撈點小魚小蝦。后來,她還開了點荒地,種上蔬菜。1940年冬天,書籍衣物典賣已盡,聞一多無奈,脫下自己僅有的狐皮大衣,拿到寄賣行寄賣,結果自己凍得發了高燒。高孝貞又心疼又著急,流著眼淚讓大兒子連夜從郊外趕進城,把大衣贖了回來。
越是艱難的歲月越見真情,聞一多夫妻的感情更加堅牢了。住在郊外的幾年,聞一多一般每周進城到學校上課兩天,頭天上午走,第二天下午回來。附近雖有馬車,但為節省,他都是步行。每逢丈夫回來那天,高孝貞早早就把家務安排好,飯菜準備好,然后帶著孩子們到村邊等候。聞一多一出現,孩子們就飛快投入父親的懷抱,你搶書包,我抓手杖,好不高興。聞一多一邊回答孩子們的提問,一邊給妻子講路上所見和城中新聞。晚上,或教孩子們背唐詩,或講屈原的故事,其樂融融。
聞一多沒有什么特殊的嗜好,就是喜歡喝茶、抽煙。隨著物價暴漲,聞一多決心戒煙,高孝貞知道后,堅決不答應。她對丈夫說:“你一天那么辛苦勞累,別的沒有什么可享受的,就是喝口茶、抽根煙這點嗜好。為什么那么苛苦自己,我不同意,再困難也要把你的煙、茶錢省出來!边@席話像一股暖流,聞一多聽了,心里熱乎乎的。
此后,茶雖沒有戒,但降低了檔次;煙則不僅降低檔次,而且改變了品種和形式。聞一多過去抽的是紙煙,為了節省開支,曾試抽用煙葉卷成的卷煙和旱煙,但都因煙性太烈,抽起來嗆嗓子、咳嗽。高孝貞看著心疼,便在農村集市上購買了一些嫩煙葉,噴上酒和糖水,切成煙絲,再滴幾滴香油,耐心地在溫火中略加干炒,制成一種色美味香的煙絲。聞一多把它裝在煙斗里,試抽幾口非常滿意,贊不絕口,常常美滋滋地向朋友介紹:“這是內人親手為我炮制的,味道相當不錯啊!”
聞一多的愛國故事 篇6
在良好家風的熏染下,聞一多的后輩們都清白做人,樸實做事,成為各自領域的專家。他們中既有學者、教授,也有研究員。無論身在何方,身處哪個崗位,他們都不忘祖輩的教導,家風、家訓的傳承已深入骨髓。有一次,聞一多次子聞立雕和夫人,回浠水參加聞一多紀念活動,夫人誤將賓館房間與自己所帶茶盒一樣的小盒帶回了北京,發現后,聞立雕專程去郵局將茶盒寄回了賓館,并附言表達了誠摯的.歉意。
聞一多長孫聞黎明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有一次,一名學者前來拜訪他,不小心將一把雨傘忘放在他的辦公室,時隔數月,聞黎明先生輾轉多次,托人將小雨傘送還那位學者手中。
正如聞一多的三子,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聞立鵬所說:“我的父親對我影響非常深遠,他用他自己的言行教導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
聞一多的愛國故事 篇7
聞一多出生于書香世家。父親聞廷政是清末秀才,長于詩詞曲賦。聞氏家族幾代同堂,家里辦有私塾,家中子弟除學習《三字金》》《四書》等傳統教材外,還學習國文、歷史、博物、修身等新課程!扒灏啄斯乃扑,筆耕世業是家風”,聞家家訓要求聞家子弟清白做人,樸實做事,心地善良,利用科學文化知識報效國家。聞一多從讀私塾起就養成了刻苦學習的習慣,一捧起書本就如癡如醉,廢寢忘食。他熱愛祖國文化,尤其與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即便是在新婚蜜月中,他也整天不出門,不是看書就是讀詩、研究詩。
在清華學校讀書時,聞一多每到暑假回家,他都把侄子們找到一起,教他們背詩作詩。誰作得好,還給誰發獎品,獎品是他自己用的筆、梳子之類的`小物件。
聞一多在抗日戰爭時期為生計所迫掛牌治印
據聞一多次子聞立雕回憶,聞一多提倡“詩化吾家庭也”,只要有時間,就教妻子和孩子們學詩,用詩歌感染和熏陶家庭成員。聞一多講詩歌出神入化,生動傳情,不僅把自身融化到詩情詩景中,“而且把孩子們和夫人,有時甚至連做飯的趙媽,都吸引進去了。”至今一提起那些難忘的日日夜夜,聞一多的子女們就會倍感溫馨,沉醉在無比幸福的漩渦之中。
聞一多的愛國故事 篇8
1922年,聞一多遠渡重洋留學美國,他的行囊里裝的還是薄薄的一本杜甫詩集。美國的發達他看在眼里,中國的貧窮和戰亂他刻在心里。在家書中,他說:“一個有思想的中國青年,留居美國的味道,非筆墨所能形容!痹诿绹械闹袊瑢W去理發,卻正因是有色人種,門都沒進去,告到法院雖然勝訴,但是店老板還是要求中國學生只能偷偷地來理發。畢業典禮上,慣例是男女生成對上前理解畢業文憑,但六個中國男生只能自己結成三對走向講臺,正因沒有美國女生愿意和他們站在一齊。每每耳聞目睹這些事,聞一多都會痛苦地折斷手中的筆。
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他知道,很多不堪卒讀的話語,都能夠用來形容祖國的苦難,但他寫下的詩句卻是“我要贊美我祖國的.花,我要贊美我如花的祖國”。有人說:“國家是腐敗的,到處丑惡,不值得愛。”聞一多痛心地反駁道:“不對,只要是你的祖國,再丑、再惡,也要愛他。”他常把自己的詩寄給國內的朋友們,也常常提醒道:“不好誤會我想的是狹義的家,我所想的是中國的山川,中國的草木,中國的鳥獸,中國的屋宇,中國的人”。
聞一多的愛國故事 篇9
上世紀40年代,在昆明聯大當教授的聞一多先生,薪水不足以養家,妻子多病,家里孩子多,生活難以維持。他不得不雕刻印章以補貼家用。久而久之,手指頭起了大疙瘩,眼睛也花了。有一段時間,家里飯桌上只有一鍋豆渣燉白菜,偶爾吃到一點豆腐,大家就都興高采烈地稱它做“白肉”。在昆明的那些年,聞一多先生一家不僅吃得苦,住得也很差。有一段時間,一家八口擠在普通農舍的樓上。晚上,小孩們打地鋪,白天卷起鋪蓋,騰出地方吃飯和讀書寫字。
有一次,一位朋友來看望聞一多,看到他們家的居住條件這樣艱苦,不禁為之動情。聞一多卻念起了杜甫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盡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冗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聞一多感慨地說:“教了好多年的`杜甫詩,只有親身體驗之后,才能領會到杜甫的心境和胸懷!
聞一多的愛國故事 篇10
1938年2月19日,長沙臨時大學的師生,在韭菜園圣經書院臨時大學召開出發誓師大會,會后即告別了三湘大地。
臨時大學師生入滇的路線有三條:大多數教師、家眷及部分女同學從長沙乘火車到香港,然后由香港渡海到越南海防,乘火車入滇;經濟條件較好的男同學和少數女同學,由長沙乘火車到廣西桂林,再由桂林乘汽車途經柳州、南寧、鎮南關進入越南,轉乘火車入滇——這一路人數最多;而最艱苦的一路,便是由湖南出發,徒步行走到昆明的"湘黔滇旅行團"了。旅行團由267名家庭貧困的男同學和11位中青年教師組成,配有4名軍事教官及隊醫等。他們將跨越湘、黔、滇三省,翻過雪峰山、武陵山、苗嶺、烏蒙山等崇山峻嶺,步行3600里。出發之前,每人發給軍裝一套,綁腿、草鞋各一雙,油布傘一把,限帶行李八公斤——主要是路上務必的生活用品。步行團的最高軍事領導,是由湖南省主席張治中推薦的原東北軍少將師長黃師岳。聞一多、曾昭掄、李繼侗、袁復禮四位教授與學校派出的指導員黃鈺生共同組成輔導委員會。初春陰雨綿綿,二百多名中國學子,腳踏草鞋,行進在泥濘的湘北大地。頭幾天還有人打傘,可細雨似乎永無停止地下著,為了行走方便,大家將油布傘往背后一擱,不撐了。棉衣濕透了,到宿營地攏一堆火烘干,第二天再穿。走到桃源縣小丘陵地帶時,淡淡的薄霧在一望無際的山丘、桃林間飄忽。學生們不由問道:"聞先生,當年陶淵明寫的那個《桃花源記》,是不是就是那里?"聞一多莞爾一笑:"那是一個古代的`傳說故事,不必須真的是作者所見所聞。但是,在陶淵明時代,那里已經是相當偏僻的地方了;可我們這天要去的地方,比這個世外桃源還遠十萬八千里呢!"在這二百多人的行人隊伍中,聞一多始終是極其獨特的一員——他不穿軍裝,不穿短襖,一路上總是套著那件灰布長衫。無論隊伍走到什么地方,人們始終看得見后頭跟著一位穿長衫的教書先生。
這年聞一多剛好四十歲。他的經歷,在他那個歲數的知識分子中間,是很有代表性的。"五四"時期他是清華的學生領導之一,1922年赴美國留學,回國后成了著名的"新月詩人"和大學教授。
這次參加旅行團,是他自己要求的。有學生問他:"聞先生,像您這樣的大教授,怎樣放著火車、輪船不坐,和我們一齊受這份罪?"聞一多笑笑說:"火車我坐過了,輪船我也坐過了。但對于中國的認識,其實很膚淺。這天,我要用我的腳板,去撫摸祖先經歷的滄桑。國難當頭,我們這些掉書袋的人,就應重新認識中國了!"
【聞一多的愛國故事】相關文章:
愛國的名人故事05-21
經典愛國名人的故事10-10
堅貞愛國的名人故事11-02
愛國名人故事07-29
愛國名人故事05-15
名人的愛國故事01-22
名人愛國故事02-15
經典的名人愛國勵志小故事02-21
關于愛國名人故事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