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振勛打造張裕葡萄酒廠的故事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張振勛打造張裕葡萄酒廠的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手起家創業:看一萬元如何變成100萬元
1987年5月,深圳第一家股票發行公司—深圳發展銀行,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在當時,對絕大多數深圳人來說,股票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對它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知,甚至抱著懷疑的態度彷徨觀望著。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剛剛離休的老干部在老同志們的再三動員下,本著對黨和國家的熱忱,下決心用自己畢生積累的一萬元錢買下股票,為國家再做一次貢獻。
那位老干部做夢也沒想到,沒有本錢的創業,兩年后,他那一萬元轉眼變成了十萬,而且,正在朝100萬元逼進。老干部吃驚之余,羞愧難當。他急忙跑到黨的紀檢部門問這錢是不是非法所得,接待的同志笑著告訴他,這些錢不是非法所得,而是你投資股票的正當收入。
“皇天不負苦心人”。所謂“皇天”,其實正是我們自己精神力量的化身。在命運的顛沛中,最可以看出人們的所愿:風平浪靜的時候,輕如一葉小舟;等到風濤怒作的時候,也會像凌空的天馬。
張弼士,別名振勛,素有中國洛克菲勒的美名,廣東潮州大浦人。17歲時家鄉鬧災荒,他告別家人,孤身逃荒,來到了荷屬的巴城(今印尼雅加達)。
畢業實習時,張弼士特別注重觀察當地和外地的經濟狀況,研究什么樣的買賣容易獲利。從買酒和稅收發家后,他又拓展到墾殖業、建筑、金融、交通、礦業、商業等各個行業。他人企業全盛時期,資金達白銀七八千萬兩,故有“蘇島富翁”之稱。在張弼士的一生中,最能說明他創業的艱辛和成就的應是張裕釀酒公司的創辦和成功。
張弼士于1892年開始籌建酒廠,一開始,他就采取穩扎穩打的方針,著手抓好原料基地的建設。幾經周折,公司耗費巨資,終于1906年建成了有124個品種,占地千余畝的葡萄園。我國當時生產葡萄酒系手工操作,設備落后,難以與歐美新的生產技術相抗衡。為提高競爭能力,他注重科學技術,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引進先進的技術裝備。
他到處物色酒師,重金聘用。幾經周折,公司終于掌握了全套設備和關鍵技術。產品出來后,對于如何開拓市場,張弼士曾煞費了苦心,首先,他注重提高產品的信譽,其次,注意研究消費者的心理,講究廣告宣傳的藝術;再次,充分利用海外華僑思念祖國、眷戀故土之情和張氏在南洋華僑中的影響,開拓國外市場,特意精制張裕酒的宣傳品向華僑廣為贈送。沒有本錢的創業,此外,廣泛結交上層人士,取得各方的支持。最后,別具特色的張裕酒,終于引起了國內外的重視和注意。
康有為曾為張裕公司寫下了“淺飲張裕葡萄酒,移植豐臺芍藥花,更復法華寫新句,欣于所遇即為家”的詩句。1912年,孫中山先生為張裕公司親筆題贈“品香醴泉”四個大字。特別是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商品比賽會上,張裕公司的白蘭地、紅葡萄酒、瓊瑤液和益壽漿獲金質獎章,“金質白蘭地”從此聞名于世。
張振勛釀酒大王的名人故事
1840年,張振勛出生在廣東大埔縣一個鄉村私塾先生的家中。雖然父親在教書之余,還行醫治病,但家中的生活仍然十分貧困。小振勛在私塾中跟著父親讀了幾年書,十三四歲時,就不得不輟學到姐夫家去放牛?墒撬珢圩x書了,一次因為看書而忘了管牛,牛吃了人家田里的秧苗,主人告到姐夫家里,要求賠償。姐夫氣得狠狠地打了小振勛一個耳光,還罵他說:“死人還能守住四塊棺材板,你連一頭牛都看不住,真是連死人都不如!”
小振勛賭氣說:“你不要太看不起人,將來我發了財……”
姐夫不等他說完,就冷笑起來,說:“你也想發財?除非太陽從西邊出!”
小振勛氣得臉色發青,轉身就跑回家去了。
父親沒有責備他,只是為難地說:“孩子呀,以后你打算干什么呢?”
小振勛想到他讀司馬遷的《史記》,其中《貨殖列傳》這一篇有許多因經商而致富的例子,就對父親說:“我想學做生意!”
因為一時沒有合適的學生意的機會,父親就把他送到一家竹器作坊去做學徒。小振勛不怕吃苦,手藝學得很好?墒窃谒16歲那年,家鄉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到處都是餓死的人,沒有人再需要竹器,更沒有人來讀書,小振勛和父親都失了業。小振勛只得每天和哥哥、弟弟一起上山挖草根,剝樹皮,供一家人充饑。正在這時,村里有個姓黃的南洋華僑回鄉探親,見災荒嚴重,就慷慨地拿出錢來,送給同村每戶人家一斗白米。鄉親們都非常感激他。張振勛很羨慕,就找到這位華僑打聽,他能不能到南洋去做工掙錢。姓黃的華僑見他身強力壯,手腳勤快,便表示愿意帶他到南洋去謀生。
張振勛興沖沖地回家,說服了父母,就隨著姓黃的華僑,登上了去印度尼西亞巴城(就是今天的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帆船。
經過十幾天的海上航行,張振勛滿懷希望踏上了印尼的土地。清澈亮藍的海水,高聳入云的椰子樹,郁郁蔥蔥的橡膠林,芬芳撲鼻的檳榔花,散發著肉香的沙茶……濃郁的異國風情使小振勛感到新奇而有趣。但是他更關心的,還是在什么地方能夠掙到白花花的銀錢。他一刻都不會忘記,家鄉的父母親人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正盼著他能多掙點錢養家糊口!
然而,當時的巴城,正處在荷蘭殖民主義者的統治下,它美麗的風光,只是富人的天堂。窮苦人在這里還是難以謀生。舉目無親的張振勛,雖然在姓黃的華僑幫助下有了一個棲身之處,但接連兩個月都沒有找到工作,最后只得去做非常艱苦而且危險的礦工。
直到3年以后,張振勛才在一個福建華僑開設的紙行當上了傭工。他深知這工作的來之不易,所以只要是老板吩咐的事,都認真踏實地去干好。有的時候,他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也從無怨言。晚上得了空閑,他總是如饑似渴地學習當地語言和業務知識。紙行的陳老板因此很看重他,先讓他當推銷員,后來又提拔他當賬房先生,把全店銀錢進出和賬務管理都托付給他。張振勛也沒辜負老板的信任,努力搞好經營,當年紙行就獲得了5萬荷蘭盾的利潤。這時,有人暗中鼓動他找機會挾帶店里的款項逃回家鄉,去過快活日子。張振勛認為這樣做是不道德的,也是沒出息人的做法,所以堅定地拒絕了。陳老板知道后,更加器重這個年輕人,覺得這是個靠得住的人,所以把自己的獨生女兒陳蘭香也嫁給了張振勛。
這年年底,陳老板因病去世,臨終之時,他把身后的事情,都托付給了張振勛。安葬了老人以后,張振勛和妻子商量如何發展今后的事業,他說,開紙行雖可以維持生活,但不會有什么大發展,這幾年來,他仔細觀察、研究了巴城的商業狀況,發展前景最好的,就該是酒行。因為,荷蘭殖民主義者花天酒地,大肆揮霍,時時離不開酒;而當地的居民中,好酒的人也很多。所以他想把紙行關閉了,改開酒行。妻子一向佩服他的精明強干,聽他說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酒行開業后,果然生意興隆。張振勛是個有心人,在接待顧客時很注意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結交各方面的朋友。連當地的最高長官、荷蘭人亨利都成了他的朋友。后來,在進行巴城酒稅和典當捐務承辦權的投標競爭時,張振勛得到亨利的幫助,輕而易舉地取得了勝利。承辦酒稅和典當捐務,利潤很大,張振勛的財富也就成倍地增加。同時,他又通過亨利的關系,把這種業務逐漸擴大到其它城市和別的商品中。短短幾年中,張振勛成了當地引人注目的大富翁。
但是,張振勛對這種發財的途徑并不滿意,他一直在尋找更有前途的發展方向。1866年,新的創業機會降臨了。當地政府為了開發附近的島嶼,號召華僑投資進行墾殖。張振勛認為,南洋的島嶼,土地肥沃,加上氣候適宜,開發的前景一定會好,這是一個大顯身手、大展宏圖的好機會!于是他親自前往同為荷蘭殖民地的葛羅巴埠,創辦了一個裕和墾殖公司。公司雇傭了一批華僑工人,開墾出一片荒地,種植椰子、咖啡、茶葉等經濟作物,并在田間套種雜糧。經過幾年的努力,原先的叢林沼澤變成了肥沃的田園。他的收入也隨之不斷增加。由于他一貫重視信譽,因此營業狀況一直很好。同時,他還包辦了荷蘭駐軍以及勞工的伙食,并且兼辦建筑修繕工程,也賺了不少錢。他在華僑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事業也越辦越大。為了加速墾荒,他一面招收當地的華工,一面寫信回家鄉,召喚鄉親們來南洋參加開發,并先后又開辦了裕應、笠旺、萬裕應三家墾殖公司。其中僅笠旺一家,就有職工數萬人,擁有資產數百萬荷蘭盾!
1875年。張振勛又去蘇門答臘經營墾荒事業,開辦了亞齊墾殖公司,先后辦起了橡膠園、茶園、魚池和銀行,成為資財累累的“蘇島富翁”。同時,他還把大量盈利投資于其它行業。在巴城,他辦有從事遠洋航運的廣福、裕昌兩家輪船公司;在日里,辦有日里銀行;在文東埠,辦有開采錫礦的東興礦務公司;在棉蘭、檳榔嶼及蘇門答臘還擁有大量房地產。經過30多年的創業奮斗,到19世紀90年代,張氏企業的經營范圍已包括農、礦、商、運輸各業,分支機構遍布南洋各地。據估計,張振勛在企業最鼎盛期間,全部海外資產約合白銀7000萬兩,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如此。這真是“富可敵國”了!
【張振勛打造張裕葡萄酒廠的故事】相關文章:
2017年張裕解百納干紅葡萄酒的價格03-30
葡萄酒廠生產實習報告03-31
葡萄酒廠生產實習總結12-27
張裕集團,張裕面經分享08-18
張裕品牌再創輝煌03-05
發蒙振落成語故事09-18
革命先烈李碩勛的愛國故事04-12
勛鹿的句子11-15
名人故事:張牧野的故事09-01
張杰勵志故事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