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移動創業者的產品思路變遷名人故事
“30秒名片秀”是一款以“社會化招聘”為目標的視頻名片應用。這款產品是“幸會”創始人蔣靜的第三個創業項目,在此之前的兩個項目分別是基于活動的社交類應用“幸會”以及基于活動的工具類應用“活動日歷”?陀^來說,這兩款產品并不太成功,但一路走來,蔣靜在不斷地調整著自己的產品觀,她笑稱為“失敗經驗”。
幸會于2011年8月上線,是中國最早的基于活動社交概念的產品。如我們所知,“人”是當今互聯網行業中最有價值的資源。在做幸會前,蔣靜已經運營了很久的移動互聯網線下活動——NTalks群音薈。她發現,在這些線下活動中,“人”的價值難以得到沉淀和傳播。所以她想做一款能夠挖掘活動中“人的價值”的產品,并希望它能夠在此基礎上自我生長,成為一個平臺。幸會上線之后,有一個不錯的開頭——通過線下運營平臺力量和線上的傳播,在初期就達到了一個不錯的用戶量,但在此之后一直缺乏爆發式增長。不僅是幸會,在此之后也誕生過許多各有優勢、特色的活動類社交App,但始終不溫不火。
蔣靜認為這種狀況是源于基于活動的社交產品有致命缺陷:
首先,在實際活動中,雖然“人”的價值很大,但這個價值需要依附在活動場景和活動主題之上,很難被剝離。
其次,在活動現場,社交實際上是活動的附加價值,而非核心價值,,并不是剛性需求。
最后,由于活動、聚會的間隔時間相對較長,難以持續的保證用戶黏性。
蔣靜也想過一些對策:和業內所有活動的“人”的資源全部打通、深入的合作,做一個足夠強大的平臺。但在實施過程中她發現,“人”的資源實際上是各個活動主辦方在辦活動時自身非常重要的一個資源,很少有主辦方愿意把這些核心數據分享出來。
2012年春節過后,蔣靜意識到了以上這些問題,但當時她對產品的想法仍局限于“活動聚會”,所以她開始嘗試另一個方向:“人”的價值如果無法通過社交產品來激發,那么能不能通過更工具化的形式展現?于是,她的第二個產品——活動日歷。與幸會不同的是,活動日歷弱化了社交因素,強化了工具屬性。蔣靜希望這款產品能以工具的形式帶動一些弱社交關系的發展(例如產品中的“看同行者”功能)。
在沒有怎么推廣的情況下,活動日歷在初期獲得了1萬用戶,但在此之后增長緩慢。蔣靜也總結了一些問題:
在中國,日歷管理本來就不是一個大眾需求,再細分到到活動日歷管理,其受眾群體就變得非常小。同時,產品并不是獨立的,雖然開發這樣一款應用本身不難, 但要實現它的價值,需要整合許多的.活動資源,對于一個只有5人的小型團隊而言,其成本較高。最后,蔣靜將這個產品賣給了魔時網,這家以舉辦城市中各種活動為主要服務的公司正好可以將活動日歷作為他們服務在線上的一個出口。
從2012年下半年起,蔣靜就開始構思下一個產品。這次她還是瞄準了“人”的價值——陌生人社交。在這個領域,早已有陌陌等基于虛擬身份的社交產品,而蔣靜打算做的,是基于真實身份的陌生人社交。她考量了當今的社交需求后發現,婚戀和求職招聘是“陌生人”社交需求最明顯的兩個領域,同時它們也面臨著革命。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資源,她決定做社會化招聘。
這次蔣靜先想明白了一件事兒:目前沒有任何一個新型招聘服務做得很好,是因為求職招聘本身不可能通過一個線上工具完全解決,產品只能力圖解決其中的某一個環節。她選擇了求助簡歷——通過視頻和聲音來傳遞信息,可以讓個人特點更易于表現。在這個思路下,30秒名片秀誕生了。
從2013年2月18日上線至今,在短短的一周內,30秒名片秀已經通過微博等社交平臺獲得了良好的傳播,其新意也得到了許多人的稱贊。但實際上,蔣靜對這款產品的期許在這個版本中并未得到完整的體現——社會化招聘的概念在產品上表達的比較模糊。這也是蔣靜接下來力圖去完善的:由于視頻信息不能被檢索,所以他們會要求用戶在上傳視頻時添加1~3個標簽,希望將這些標簽作為往后搜索關鍵字。但由于目前的數據量太小,做這件事兒的意義不大。
另一方面,蔣靜的5人團隊中缺乏在架構和數據挖掘方面有較強實力的技術人員。隨著用戶的增長,如何確保視頻通信的流暢程度?服務器對壓力的承載能力和對對數據的篩選、匹配能力都將經受考驗。
從一個出色的idea,到一個產品系統化、有價值的工具,30秒名片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個移動創業者的產品思路變遷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一個四十歲女性創業者的故事10-23
一個屢戰屢敗的創業者故事勵志文章09-14
創業者如何選產品12-07
一個產品經理找工作的心酸故事07-18
名人故事:媽媽給我一個夢10-21
女性成功創業者的故事08-19
名人故事:朱棣,一個人的戰爭12-09
名人故事的12-13
思路決定出路的勵志故事08-05
思路決定成敗的創業故事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