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5篇(熱門)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2
在古代西方人還不知道石油是什么東西時,中國老百姓已經用這種黑色液體燒飯點燈了。這要歸功于我國古代的一位讀書人,是他經過反復研究,弄清了這種東西的性質和用途,動員老百姓推廣使用。這位讀書人還給它起了一個名字:“石油”,這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這位讀書人就是北宋時期的沈括(1031—1095)。
沈括是北宋年間錢塘(今杭州市)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和科學家,在天文歷法、數學、物理、化學、地理、地質、氣象、生物、醫學等學科中都有重大成就。西方人稱他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沈括33歲到京城開封研究天文歷法。王安石變法期間,被任命為負責觀測天象、制訂歷法的司天監長官。他用自己制定的《奉元歷》代替舊歷,提出《十二氣歷》代替農歷,《十二氣歷》比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歷──格里高利歷還要合理,可惜未被采納。
沈括在物理學方面建樹很多。他通過實驗找到了使用指南針的.辦法,使針總是精確的指向南方。這是世界上關于如何使用指南針的最早記錄。此后,他在用指南針定向時,發現磁針常向東偏,不指正南,在歷史上第一個指出了地磁場存在磁偏角,這比歐洲人要早400年。他對凹面鏡成像和小孔成像的說明,對聲音振動的實驗,都處在世界領先地位。
沈括在地學方面也有不少貢獻。他到浙江東部地區考察,提出雁蕩山群峰是經過千萬年流水的沖刷而成。他經過太行山麓,見山壁中間有一條由卵石螺殼組成的堆積層時,斷定這里是古時的海邊,并推論出“大陸都是混濁泥沙沖積形成”的。這些獨到的見解,與現代科學結論有許多相通之處。
沈括晚年居住在潤州(今鎮江)的夢溪園,專門從事著述,為后人留下了一部26卷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成為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果的資料庫。像活字印刷、磁針裝置四法、水法練鋼等重要成果,就是由這本書記錄留傳下來的。這部書在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意義。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3
蘇東坡晚年流放中的春節
限于篇幅的局限,我們的目光不得不越過東坡在元?期間八年的仕宦生涯,而將目光繼續凝聚于東坡的苦難的流放,因為,詩人總是在苦難中更能閃耀人性的光輝,更能閃耀藝術的魅力,也就更為具有文學以及歷史文化考索的意義。紹圣元年(1094),年屆六旬的蘇軾被他昔日的學生而今的皇帝哲宗貶謫惠州,九月度大庾嶺,十月到達惠州貶所。兩個月后,蘇軾度過了他在惠州貶所的第一個春節。追思往事,東坡老人難免感傷:“前年侍玉輦,端門萬枝燈!榔齑┮故,鐵馬響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復舉膏火,松間見層層。”去年還在陪侍玉輦,何等榮耀,牙旗儀仗穿行繁華的夜市,鐵馬踏響在冰河之上,而今年的春節,卻在江海之上漂泊,是禪房寄身的一個山僧。雖然也有膏火可舉,卻只見層層的松木、松木的層層。如同紀昀所評:“兩兩相形,不著一語,寄慨自深!
在貶謫惠州的第三年,東坡更是一氣做了《新年五首》,先試舉其一:“曉雨暗人日,春愁連上元。水生挑菜煮,煙濕落梅村。小市人歸盡,孤舟鶴踏翻。猶堪慰寂寞,漁火亂江村。”
首句涉及古代的`一些民俗,那就是以人日的陰晴來占卜新年的是否豐收。杜甫也有《人日》詩:“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所以,東坡的“春愁連上元”,也就有了超脫個人的意思。第三句的“挑菜”,也是一種民俗,《蘇軾詩集》在此詩句下合注:“何焯曰:挑菜乃人日事。唐子西詩:挑菜年年俗!比绻f組詩“其一”重在個人心境的寂寥,“其二”則顯示了更多的不平之氣,矛頭指向占據朝廷巢枝的當道群。骸氨变炯胡,新年何所之。盡歸喬木寺,分占結巢枝! “其三”則表達自己隨遇而安的心境和對于光明前景的希冀:“冰溪結瘴雨,先催凍筍生。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莼羹!痹谡斡瓯,東坡看到了凍筍催生的信息。晉代的張翰思念家鄉的莼菜羹而辭官還鄉,蘇軾卻說,惠州豐湖所產的藤菜,足可與莼菜羹媲美,何必非要還鄉呢?因此,東坡在“其五”中說:“荔子幾時熟,花頭今已繁!邮砍y客,參軍許叩門。明年更有味,懷抱帶諸孫!
正當東坡欲終老惠州,“已買白鶴峰,規作終老計”(《遷居》)“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枝二首·其二》)的時候,紹圣四年(1097)四月,六十多歲的東坡再貶海南。只因為東坡寫了“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縱筆》)的詩句,讓執政者不快,說蘇子瞻尚如此快活?于是,根據子瞻的“瞻”字,去目而貶儋州。不過有人占卜,說儋字有人,子瞻無礙。紹圣五年,東坡在海南儋州度過了他的第一個春節,上元燈節的時候,儋州的地方長官,為了表達對于東坡老人的敬意,邀請了陪同乃父過海的蘇過共度佳節——與蘇軾一生有緣的三位女性此時都已去世,最后一位陪伴蘇軾的王朝云也在惠州去世,此次渡海,只有兒子蘇過陪伴,F在,蘇過也被邀過上元,只有東坡老人獨自度過這個貶謫海外的第一個春節。他靜靜地凝視著一輪孤月,月光照射進來,他驚訝地發現竟然有一只蜥蜴盤在窗上:“靜看月窗盤蜥蜴”,這在嶺北的中原地區是很少見到的現象,這使蘇軾更為清醒地感覺著身在異鄉、而且是萬里之遙的海外。東坡老人獨坐凝視著盤窗的蜥蜴,心中想著什么呢,他也許在盼望著惦記著兒子蘇過,“燈花結盡吾猶夢,香篆消時汝欲歸”(同上),寂寞的心境躍然紙上,他也許還想了許多,回憶著他的坎坷的一生:“搔首凄涼十年事”呀!
元符三年(1100)正月,蘇軾在海南度過了第二個春節,他在人日做了《庚辰歲人日作,時聞黃河已復北流,老臣舊數論此,今斯言乃驗,二首》,從詩題上就可以看出,在這垂暮之年的春節里,東坡老人心中想念的、惦記著的還是國家之事。北宋時期,黃河決口的問題始終困擾朝廷,神宗時期一些朝臣不顧黃河“東行河道已填淤,不可復”的事實和“水之就下者性也”的規律,一定要“回河東流”,“其役遂興”,蘇軾當時任侍讀,提出:“黃河勢方北流,而強之使東”的批評,遭到 “當軸者恨之”。此事與現代的一些違背自然規律的事件有著驚人的相似。蘇軾此詩說:“老去仍棲隔海村,夢中時見作詩孫。天涯已慣逢人日,歸路猶欣過鬼門。三策已應思賈讓,孤忠終未赦虞翻。典衣剩買何源米,屈指新蒭作上元!(其一)說自己耄耋之年,仍然獨棲海村,只有在夢中才能與在大陸的作詩孫蘇符相會。在天涯海角度過了多少個人日,已經記憶不清,如果要返回大陸,會高興地經過鬼門關。(《山水志》:“廣西容、牢二州有鬼門關。諺云:若度鬼門關,十去九不回。言多炎瘴也。”)我當年如同賈讓的三策已經應驗,證明是正確的,但是,我就如同當年孫權手下因耿直而死在交州的虞翻(《三國志》:虞翻性疏直,數有酒失,孫權積怒,放之交州,在南十余年,卒。)那樣不被赦免。海南米貴,我只能典賣衣物來買惠州何源海運來的稻米,屈指計算一下,新濾好的酒大概可以用到上元燈節吧!
五個月后,蘇軾終于返回大陸。(貶謫海南是蘇軾第一次遠離生他長他的大陸,元祐時期,朝廷曾經想派他出使高麗國,未能成行)他的心情是愉悅的:“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儋耳》)。
宋徽宗建中建國元年(1101)正月,蘇軾度過了他平生最后的一個春節,當時他正在北歸的路上。此時,東坡老人名滿天下,不僅僅是詩名的傳播,他的胸襟氣度、做人風范,以及六十多歲的老人貶謫海南蠻荒瘴痍之地居然能夠生還,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在東坡返歸北上的沿路,出現萬人空巷的奇觀:“拓得龍光竹兩桿,持歸嶺北萬人看!(《東坡居士過龍光,求大竹作肩輿……》)東坡也不無自豪地說:“問翁大庾嶺上住,曾見南遷幾個回”(《贈嶺上老人》)“竹中一滴曹溪水,漲起西江十八灘”(《東坡居士過龍光,求大竹作肩輿……》),東坡老人在其人生最后一個春節的這兩句富于哲理禪思的詩句,似乎可以作為令后人永遠玩味的遺言吧!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4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丶液,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5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 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后,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
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 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干。”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托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 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于以后帶兵打仗很有好 處。”
停了停,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里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 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并堅持不懈。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6
孔子率眾弟子周游列國時,有一段時間的處境非常悲慘。
有一次,孔子師徒被人困在陳國境內的荒野里,糧食吃光了,連續七天沒吃上飯,以至于孔子餓得昏昏沉沉地睡在車上。
孔子的弟子顏回為了救師傅,不惜拉下臉皮求乞于人,四處奔波,找來一點糧米,便趕緊拾柴燃火,燒起飯來。在飯快要煮熟時,鍋里飄出的香味使孔子來了精神,不禁抬頭觀看,正巧,他看見顏回正在用手抓出一把米飯填入口中。
過了不久,飯熟了,顏回首先盛來一碗,恭恭敬敬地捧給孔子。
孔子假裝沒看見顏回偷食之事,坐起來說:“剛才睡夢中見到我的`父親,這飯若是干凈的話,我想先用來祭奠一下他老人家!
顏回聞言忙說:“不行,不行,這飯不干凈。剛才燒飯時,有些煙塵落入鍋中,棄掉沾上煙塵的米太可惜,我便抓出來吃掉了!
孔子聞言大吃一驚,深為自己錯怪了顏回而內疚不已,這才知道“顏回偷吃”的真相,十分感慨。
孔子當即把弟子們召到跟前,說:“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
從此,孔子更加信任顏回。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7
東晉名將祖逖,從小喪父,由哥哥撫養長大。由于性格豪爽,不受管束,到十四五歲還不愿好好讀書。幾個哥哥對他的前途很擔心。
但后來情況有了改變,祖逖開始愛讀書了。他不僅博覽群書,而且經常到京城洛陽去找人探究學問。
二十四歲那年,他與好友劉琨一起到司州(洛陽東北)任主簿(主管文書),他倆志同道合,意氣相投,白天一起辦事,晚上合蓋一床被子睡覺。
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鳴聲驚醒,他把劉琨推醒說:你聽到雞鳴聲了嗎
劉琨側耳一聽,說:是啊,是雞在啼叫。不過,半夜的`雞啼聲是惡聲啊!
祖逖不同意,說:這不是惡聲,而是催促我們早點起床鍛煉,快起床吧!
兩人一骨碌從床上爬起,到院子里舞起劍來。([唐]房玄齡《晉書.祖逖傳》)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8
漢高祖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后,在返回長安途中,路經沛縣。南北征殺十余年,頭一次回到故鄉,重見故鄉父老兄弟,真是無限的感慨。這一天,高祖在沛宮擺宴,款待鄉親父老,把酒臨風,喜氣洋洋。正當這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吵嚷,高祖好生奇怪,忙放下酒杯問道:“門外為何如此吵嚷?”高祖話音一落,縣令一旁“刷”地站起,伸過頭去往外側耳一聽,才慢慢安下心來,轉身跪在地下向高祖叩頭道:“皇爺恕罪。今早卑職來拜皇爺,遇一鄉民攔路喊冤,狀告本城店主霸鵝。因奉皇詔,卑職不敢耽擱,……不想他們鬧了上來,使皇爺受驚,卑職罪該萬死,罪該萬死!”高祖聽后沉思起來,他聽說這個縣令昏庸無能,靠著做郡守的岳父才得以重用,今天我何不親眼看看這位縣令的本領!高祖暗暗拿定主意,連忙吩咐:“官清民安,民事為大,尊縣不妨即速審理!”沒等縣令回答,高祖就已離開桌案,向大家拱手招呼道:“此處為堂,我等暫且一避!”
縣令一聽,嚇出一身冷汗,心中連連叫苦。你想,一個小小的縣令,能有多大的膽量敢在皇帝面前審案?何況這樣的一個無能之輩!縣令不敢推托,只好硬著頭皮擂鼓升堂。那鄉民被差役帶到堂前跪下,哭訴道:“……二十只鵝為小民所養,指望賣鵝來購買農具開墾荒地,養家糊口。昨晚下店,不料店主霸鵝,反誣小民刁賴……求老爺為民作主哇!”
縣令聽罷,裝模作樣,手指店主大喝一聲:“店家,你平白無故霸鵝,該當何罪!”誰知那店主沒有害怕,聽到喝聲就撲通跪在地下,連忙分辯:“老爺容稟:小店家聞高祖皇爺將要返鄉駕臨,久備鵝二十只,孝敬老爺以備皇爺受用,不料這鄉野流賊,仗著如今皇爺法寬,愛民如子,就膽大包天,來得我店,見鵝起意,生下這謀鵝的歹毒之心……求青天老爺明鏡!”縣令聽完,覺得店家說的也有理,心想,這可怎么了結呀……隨后眼珠一轉:咳,村夫流民,判輕判重諒他也不敢怎樣,再說,本縣若連一個村民也治不了,在皇爺面前,不是顯得大大的.無能了么,想到這里,忙吩咐兩邊:“野夫民賊,騷擾本縣——給我拿下,重責四十,收入南牢,聽候發落!”
那鄉民毫無懼色,連聲高喊冤枉,被差役強行架出。
其中的破綻,高祖爺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心想:天下要有這樣一批“青天”,將要造成多少冤獄啊,俺這漢室江山,要不了多久就會敗在這批人手里……高祖忍著怒氣走進大堂,冷冷地問:“青天大人,此案可理清斷明了?”
縣令一聽高祖這口氣,知道不妙,嚇得渾身發抖。停了一會兒,高祖又問:“此案審理得如何了?”縣令猜不透高祖的意思,嚇得面色如土,哪里還敢哼一聲,急忙跪在地下,連連叩頭。高祖抬頭環視一周,微微一笑道:“諸位父老兄弟,縣令大人不作回復,想必案子沒有結果!既然如此,店主豈能逍遙?”說著又向眾人攤開兩手,輕輕說道:“戰場識良將,治世出英才。你們,誰能——”大家心里都很明白,皇爺想招賢理案呀!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哪個敢站出來冒這個大險呀,眾人只是你瞅我瞧,誰也不吭一聲。
這時,角落里一個身體瘦弱、雙目炯炯的人一聲高呼,雙膝跪在案下道:“皇爺萬歲,萬萬歲,恕小民無罪,俺愿一試!”
劉邦聞言大喜,忙離座向前雙手攙起。大家一見此人,不免一驚:“這不是書生李良嗎?”李良直起身,對高祖說:“要將兩家喚回,當面說清;并速將白鵝送上,俺要審鵝,鵝供為證!”“審鵝?”眾人大吃一驚,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是審鵝!二十只全審——請備二十管筆,二十塊帛,要鵝一一招供!”李良說得如此平平靜靜,連高祖也暗暗吃驚,不禁疑慮重重:此人莫不是瘋魔中邪,天下哪有審鵝一說,鵝豈能寫字招供?李良依然不慌不忙,轉身對高祖躬身一禮,說道:“請皇爺萬歲明天審察!”
第二天,李良開堂審鵝。高祖上坐,店主和鄉民跪在堂下,沛城眾位父老兄弟列坐兩旁,門外還有不少人等候著觀看稀奇。李良不急不躁,安如泰山?纯创蠹业鹊糜悬c兒不耐煩了,便回頭高聲吩咐:“將二十只鵝的招供呈來!”
話沒落音,二十個差役一人捧著一塊帛,從后堂急急走上來。這時,大家的雙眼瞪得象一對對銅鈴,目光“唰”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細細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鵝屎外,別的什么也沒有,更沒有什么“招供”!許多人由失望變得緊張起來,個個都在為李良擔心啊。
這時,李良站起來,對著布帛看了一會兒,忽的,他皺起了眉頭,一聲猛喝:“店家!如今真象大白,你開黑店,霸占民鵝,二十只鵝已將實情供出,鐵證如山,你還有何話說!”店家自知理虧,嚇得兩腿篩糠,癱倒在地,最后只得點頭認罪。李良呼叫左右差役,把店家拿下。又轉臉對驚呆了的鄉民說:“老鄉,現在物歸原主,把你的二十只鵝趕走吧,換回農具,多開荒地,好生過日子……”
李良見眾人還愣在那里,不知究竟,就指著帛微笑著說:“城里人養鵝,鵝吃的是糧食,屙的是黃屎;鄉下人養鵝,鵝吃的是青草呀,你們看,這塊塊帛上,不都是青青綠綠的嗎?”眾人這才恍然大悟。這時,只見高祖伸手拉住李良,連聲贊道:“好,好!你這才稱得上是沛縣的青天!”從此,讓李良任沛縣縣令。
李良治沛多年,百姓安居樂業。劉邦選賢的佳話,一直流傳到今天。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9
車胤囊螢夜讀
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里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這樣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為此,他非?鄲馈
一個夏夜,車胤無聊地坐在屋外納涼。這時,在草叢里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蟲子身上一閃一閃的亮光多像燈光呀!他趕緊找來一個用白紗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氣捉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口袋里。這么多蟲子發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盞小小的燈嗎?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于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感悟】
晉朝一代名臣車胤,小時候家里的條件并不好,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但他為了讀書學習,并不氣餒,用裝了幾十只螢火蟲的“燈”勤奮讀書,最后終于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古人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尚且好學不厭,現在黨和政府為我們提供一個如此良好的學習環境,對于青少年來說,就更應該努力學習,奮發向上,不要浪費了求知求學的好時光。
呂蒙讀書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卻不愛讀書。于是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大將軍了,肩上擔子很重,一定要多讀讀書,長點見識!眳蚊杀汩_始讀書。慢慢地,他發現書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東西。一次,他讀到孫臏用“減灶計”誘使龐涓輕敵,最后打敗龐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開。于是,呂蒙逐漸愛上了讀書。在軍務繁忙之余,他便一頭鉆進書堆里,如饑似渴地閱讀古代的兵法和史書。幾年下來,呂蒙的軍事才能大有長進。孫權大為高興,就讓呂蒙擔任了大都督,統領全國兵馬。
【感悟】
不論什么時候,學習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說:“生下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學習之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經歷困苦才學習的人,又次一等;經歷了困苦還不知道學習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碑斍埃嗌倌暾诮洑v困苦,在這種環境下,如果還不抓緊時間學習,可能就真的會成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才干,為今后的就業謀生做好充分的準備。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0
1、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墻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墻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墻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墻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于他從小勤奮好學,后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2、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丶液螅胰藢λ埠芾涞,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3、牛角掛書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喪,回家以后,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4、王羲之苦練書法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里洗毛筆和硯臺,后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
長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著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著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著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為什么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抬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于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體。大家都稱贊他寫的字像彩云那樣輕松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為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之一。
5、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6、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陜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于練成了岳家搶,并率領王貴,湯顯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7、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里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于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8、聞雞起舞
東晉時,祖狄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青年時代就胸懷為國立功的大志。
他有個好朋友劉琨,也是一位抱負不凡的人。他們兩個同做"司州主簿" (司州,今河南洛陽一帶,主簿,掌管文書簿籍的官吏)時,對當時內憂外患的國家危局看法相同,共同懷著光復河山的報國之志,兩個人夜間同睡一床,經常談論國家大事到深夜。
有一天半夜,忽然聽得雞啼。祖狄使用腳踢劉琨說:"你聽聽,這雞啼的聲音是多么激越昂揚,它是在叫人奮發圖強啊!"于是,倆人便披衣起床抽出寶劍,在雞啼聲中舞起劍來。 "聞雞起舞"的成語,就是由這個故事而來的。
9、孟母擇鄰
孟子的母親十分注重環境對人的思想品德的影響作用,孟子小時候,孟母為了能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后遷居三次。
據說,孟母起初帶著年幼的孟軻,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軻看見人家哭哭哀哀地埋葬死人,他也學著玩。孟母見了,說:'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不合適!"很快把家搬到了一個集,市的附近。在新家附近,孟軻看見商人們自吹自夸地賣東西賺錢,覺得很有趣,便又學著玩。孟母看在眼里,心里想道: '不行,孩子住在這里也不合適。"于是,她又尋找遷居的合適地方,很快將家搬到了靠近學堂的地方。在這里,孟軻不久就開始學習禮節,提出上學的請求了。孟母這才高興地說:"這里才是適宜我兒居住的地方。"于是,便在這里住了下來。
后來,孟子果然未負慈母心,成了有名的學者和思想家。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1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于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后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于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里。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并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于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并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時候勤奮好學,但由于家中沒有蠟燭照明,而鄰居家有蠟燭,光線卻照不到他家,于是匡衡就在墻上打洞鑿穿墻壁引來鄰居家的燭光,把書映照著光來讀。同鄉有個大戶叫文不識,家中有很多書。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傭人卻不求得到報酬。文不識對匡衡的舉動感到奇怪,問他,他說:“我希望能夠讀遍主人家的書!蔽牟蛔R感到驚嘆,就把書借給他。最終匡衡成為了大學問家。
王羲之吃墨
這個故事說的'是王羲之小時候,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里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么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忍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年幼時家境貧寒,無法上學,但他讀書心切,只好到寺院的一間僧房中去讀書。在寺廟讀書期間,他將自己關在屋內,足不出戶,手不釋卷,常常通宵達旦。由于家貧,他的生活十分艱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凍后,用刀劃成四塊,早上吃兩塊,晚上再吃兩塊,這就是“劃粥”。沒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飯,這就是“斷齏”。生活如此艱苦,但他毫無怨言,堅持專心于讀書學習。“斷齏劃粥”的典故即由此而來。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陜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激發了他學藝報國的志向。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于練成了岳家槍,并率領王貴,湯顯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2
項羽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項羽,身歷七十余戰,攻無不克;起兵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項羽這個人物的致命弱點是什么?缺乏政治遠見,一味沽名釣譽是項羽的致命弱點。他欲得天下,又圖虛名,既準備****懷王之約,又害怕世人指責。他不用范增之計,反映了他的剛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則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劉邦對項羽的評價:“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高中第二冊學習了課文《鴻門宴》,讓我們對項羽這個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原文再現】
——《鴻門宴》
素材評析
從上段節選中可見沛公能親自的忍辱屈從,這正是大丈夫的襟懷,也是他后來能成就帝業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總是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項羽,對沛公來赴鴻門宴賠罪,不但心里毫無疑惑戒備,反而出賣了為他通情報的曹無傷。不但如此,自己還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屬的傲氣,而對范增決意要殺劉邦的示意示而不見,以為劉邦早晚得臣服于他。
適用話題
項羽性格上的某些閃光點,如不畏****、不耍陰謀詭計、光明磊落應當給以肯定,此性格特點適合話題“心靈的選擇”、“誠信”、“張揚個性”、“傾聽”、“快樂幸福與思維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點如剛愎自用、缺乏遠見、軟弱、優柔寡斷等則應該揚棄,此性格特點適合話題“包容”、“人與路”、“談意氣”等。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3
祖沖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在南朝做官,因而他出生于南方。 晉朝末年,由于北方連年混戰,中原地區的人口大量遷移到南方,促使長江流域的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各方面都有迅速的發展,祖沖之正是誕生在這樣的時代環境里。祖家歷代對天文歷法都很有研究。在家庭的影響下,祖沖之從小便對天文學和數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青年時代,他便對劉歆、張衡、王蕃、劉徽等人的工作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駁正了他們的錯誤。以后他繼續鉆研,在科學技術方面作出極有價值的貢獻。精確到小數點后第六位數的圓周率,便是他其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在天文歷法方面,他曾將自古代到他生活年代為止所有可以搜羅到的文獻資料,全部整理了一遍,并且通過親自觀測和推算,做了深切的驗證。他指出當時所流行的何承天(公元370—447年)編定的歷法有許多嚴重的錯誤。因此他便開始編制另一種新的歷法。
宋大明6年(公元462年),33歲的祖沖之編好了新的歷法“大明歷”。這是一部最好的歷法,但是卻遭到了當時朝廷中最得勢人物戴法興的反對。許多官員懼怕戴法興的勢力,不敢對祖沖之新歷作公正的評定。祖沖之為了堅持真理,勇敢地與戴法興展開了辯論,他寫了一篇有名的《駁議》,逐條駁斥了戴法興的無理責難。這場辯論,實際上反映了當時科學發展過程中科學和反科學、進步和保守之間的尖銳斗爭。戴法興等人認為:歷代流傳下來的東西,都是古制,是不可革的,是“萬世不易”的,他們認為天文歷法不是“凡人”可以修改的,他們說:“非沖之淺慮妄可穿鑿”,甚至進一步責罵祖沖之是“誣天背經”。祖沖之對他們提出了尖銳的反駁。他認為日月五星的運行“非出神怪”,“是有形可檢,有數可推”,只要進行細心的觀測和推算。孟子早先所說“千年之日至(夏至、冬至)可生而致”的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祖沖之在《駁議》中寫了兩句非常有名的話“愿聞顯據,以覆理實”,“浮詞虛貶,竊非所懼”。他希望雙方都拿出真實的證據,辨明真正的.是非,至于造謠和中傷,那是他絲毫不怕的。由于種種阻礙,大明歷一直到他死后十年,在梁朝才得以頒行(公元510年)。
祖沖之除天文歷法和數學之外,對機械方面也有研究,他制造過“指南車”和“千里船”,此外,他對音律也很精通,對古代的許多書籍進行過注釋,他還寫過十卷小說,他真稱得上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科學家。關于他在數學方面的著作,最著名的要算是《綴術》,此外還有《九章算術譯注》、《重差注》等等,但這些也都失傳了。
祖沖之的兒子祖暅也是一位杰出的數學家,他繼承了祖沖之在數學和天文歷法方面的工作,并進一步發揚光大了他父親的成就。祖沖之的“大明歷”就是經過祖暅三次建議之后才被梁朝采用的。關于球體體積的計算也是作為祖暅的工作流傳下來的。祖暅終生好學不倦。傳說他小的時候,專心讀書,連打雷也不覺得,走路時思考問題,曾經撞到別人身上。
祖沖之父子的名字,不僅在國內已是受到稱道,在世界上也受到了應有的重視。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4
大一統的中國剛剛締造的時候,蒙恬沒有機會去享受一個開國功臣應得的榮華,而是肩負著更艱巨的使命——北定匈奴。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大軍攻破齊都,實現了秦始皇夢寐以求的全國統一。正當咸陽城里歡慶勝利的'時候,秦國北部邊境傳來匈奴頻繁騷擾并大舉南侵的消息。匈奴軍隊殺人放火,搶劫牲畜財物,邊疆人民苦不堪言。這時,秦國剛剛統一,人心思定,軍民厭戰。蒙恬不顧連年征戰的辛勞,接受命令“北逐戎狄”,收復河套一帶。
面對匈奴的挑釁,秦始皇選擇了蒙恬領兵出征。這里的原因大概有二:其一,青年時代的蒙恬長年在北方邊境守衛,對匈奴的戰法極其熟悉,這是那些長年征戰中原的老將們所不能比的。其二,蒙恬是秦軍里最富有進攻精神和野戰能力的將領,秦朝其他將領打的多是中原地區的攻堅戰,對于塞北草原上與匈奴的野戰并無多少經驗。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領30萬能征善戰的大軍,日夜兼程趕赴邊關。扎下大營后,他一邊派人偵察敵情,一邊親自翻山越嶺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戰,就殺得匈奴人仰馬翻,潰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發了最具決定性的戰爭。蒙恬跟匈奴人在黃河以北,進行了幾場戰爭,匈奴主力受重創。最后匈奴人被徹底打敗,向無限的北邊逃竄。史書上記載:匈奴人向北(逃竄)七百多余里。
蒙恬并沒有辜負眾望,一戰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飛魄散。賈誼也曾形容說“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這正是對河套戰役功業的稱贊。后來中原再次大亂時,匈奴卻不敢深入漢境,這不能不說與此戰有很大關系。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齊,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
秦統一六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占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其后修筑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長城利用地形,籍著天險,設制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進。后受遣為秦始皇巡游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征戰北疆十多年,威振匈奴。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5
韓信跟楚霸王打賭贏了之后,楚霸王的軍師范增對楚霸王說:“韓信這個人,要么就重用,要么就殺掉,可不能讓他跑到劉邦那塊去。”
楚霸王眼里沒得韓信,還是不肯重用他呀,韓信不得志,就偷偷跑了,想去投奔劉邦。范增聽說韓信跑了,就勸楚霸王趕緊去追。楚霸王還不想去。范增說:“這人是你的死對頭,在這塊不把他殺掉,將來要殺就難了!
楚霸王被范增說動了心,就帶了兵馬追殺韓信。韓信跑著跑著,看看楚霸上已追到跟前,就停下,頂著上風撒尿。風一吹,撒的尿,全灑在白己的臉上、身上。
楚霸王看到了,又好笑又好氣:“這人好呆,頂著風撒尿,撒在自己身上還不知道,殺他何用?白白污了自己的寶劍不說,還壞了自己的英名,還是不殺好!”
沒殺韓信,轉身就走;氐綘I里,范增問他殺了韓信沒有,楚霸王就把看到的`事說了一遍,說:“韓信是個呆子,殺他何用?”
范增說:“你上當了,這是韓信用的計,你快追上去把他殺掉,免生后患!
楚霸王是個粗人,一聽這話,帶兵又追?纯醋方,只見韓信跪在一座墳頭上,頭朝下,腳朝上,帽子蓋在墳頭上。霸王用劍挑去韓信的帽一子,真好笑死了,原來韓信披頭散發,嘴里直翻白沫。“啊呀,這人是羊癲瘋,殺不得呀殺不得,要是把這呆子殺掉,豈不是要叫天下人笑話!”楚霸王想想,還是沒得殺他,轉身回營。
范增見霸王回來,又問他殺了韓信沒有。霸王把韓信癡癡呆呆的傻樣兒講把范增聽。
范增一聽,腳一蹬:“你又上當了,這是韓信用的計。如果這人不除,霸業就不得成功,你還要死在他手中!”
楚霸王不相信。范增說:“韓信在這塊時候,他可曾犯過什么羊癲瘋?”
這一問,楚霸王明白了,趕緊帶了兵馬再追上去。韓信知道楚霸王不會放過他,沒歇一口氣,一直跑,一跑跑到三岔路口,犯愁了,往哪塊跑?朝東跑,直奔劉邦軍營,霸王必定會死追,還是跑不掉。他一想,想了一個調虎離山計落脫下一只鞋子,扔在東路口,自己回過頭來,往西路跑。
楚霸王領兵追到三岔路口,看見一只鞋子在東路口,認準韓信朝東跑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直朝東路口追下去。
韓信往西跑,楚霸王往東追,哪塊還能追上韓信?等楚霸王白跑了趟回營,韓信已跑到劉邦那塊去了。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1-07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0-19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精選10-13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05-10
中國古代誠信的名人小故事04-10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11-08
中國古代名人小故事11-06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12-26
(熱)中國古代名人故事05-10
關于中國古代名人故事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