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人故事
孔 子
【生平簡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漢族,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鬃蛹A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墩撜Z》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墩撜Z》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孔子為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和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合稱為“孔孟”?酌蟽烧咚枷氲慕Y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鬃拥娜寮宜枷雽笫烙兄钸h的影響。在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一個拜的就是孔子,全國各地也有是孔廟祭祀孔子。在朝鮮、日本、越南甚至全世界都有較大的影響。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英國歷史學家、哲學家湯恩比博士說,“拯救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的只有中國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孔子是中國的,儒學是世界的。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于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于民,實際上已打破了傳統的禮不下庶人的信條,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于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鬃拥倪@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后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范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他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須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所以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鬃拥赖陆逃闹饕獌热菔“禮”和“仁”。其中“禮”為道德規范,“仁”為最高道德準則。“禮”是“仁”的形式,“仁”是“禮”的內容,有了“仁”的精神,“禮”才真正充實。在道德修養方面,他提出樹立志向、克己、踐履躬行、內省、勇于改過等方法。“學而知之”是孔子教學思想的主導思想。在主張不恥下問、虛心好學的同時,他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同時還必須“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他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謂教師應該在學生認真思考,并已達到一定程度時恰到好處地進行啟發和開導,他又是在教學實踐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過談話和個別觀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學生的個性特征,在此基礎上,根據各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養出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多方面的人才?鬃訜釔劢逃聵I,畢生從事教育活動。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為感化學生。他愛護學生,學生也很尊敬他,師生關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國古代教師的光輝典型?鬃拥慕逃顒硬坏囵B了眾多學生,而且他在實踐基礎上提出的教育學說,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
一些專家指出,在當下復雜的文化背景中,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將進一步走向世界,并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人們所理解和接受,從而將把人類帶入一個和平、穩定、繁榮、進步的新時代。正像張岱年先生曾經說過的——“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時代過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時代也過去了,科學的研究孔子的時代到來了。”孔子是中國的,儒學是世界的。
孔子學琴
孔子在學習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子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孔子說:“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于其數”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志”。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于是,反復的鉆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師襄子,直到現在,孔子的名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仍是我們的座右銘。
孔子和兩個兒童的故事
孔子和眾弟子乘坐馬車到一個地方講學,見前面有兩個頑童坐在路中間頑耍,子貢趕緊停住車,大聲嚷道:“你這兩個頑童快讓路,這是孔夫子的車!”孔子連忙喝住子貢,下車對頑童客客氣氣地說:“我們有要事在身,借個路讓我們過去吧!”
一個頑童問:“你們有什么要事呀?”
孔子捋須笑答:“周游列國,講學傳道。”
另一個頑童接口說:“那你這個老先生一定有套本事和才學了?”
“豈敢,豈敢。”孔子連聲謙道。
那個頑童接著說:“我問你四個字!”說罷唱道:
一點一點分一點,
一點一點合一點,
一點一點留一點,
一點一點少一點。
孔子本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且精通文史,頑童豈能難倒他,很快就答出來了。
接著,孔子笑道:“老夫也回敬二位小才子四句,請問是個什么字?”旋即而吟:
一橫一橫又一橫,
一豎一豎又一豎,
一撇一撇又一撇,
一捺一捺又一捺。
孔子見二頑童抓耳撓腮答不出,勸道:“還是回學堂讀書去吧,別在路上玩耍。”說罷乘車而去。你知道各是什么字嗎?
謎底:汾、洽、溜、沙;森。
孔夫子的學問
孔夫子帶了弟子們出游。一天,路過一個村莊,只見有戶人家的大門上貼著一副對聯
家財萬貫不算富,膝下無子亦有福
孔夫子看完,想了半天,也沒弄懂是什么意思,他回頭問了:“弟子們,誰能解出這副對聯是什么意思?”諸弟子有的直搔頭皮,有的低頭不語,有的干脆搖頭表示答不出來。沒有辦法,孔夫子只好去請教戶主。
孔夫子敲門進去,向戶主說明來意。戶主答道:“老夫子見笑了,這副對聯寫的是我家事實。小老兒有閨女十個,一個閨女一干金,十個閨女就是十千金了,所以上聯:家財萬貫不算富。還有,小老兒膝下無子,常言道女婿是半子,小老兒十個女婿,個個爭先孝順我。我們老兩口常常被女兒、女婿你爭我拉地請去吃飯,比那些天天和兒子、媳婦爭爭吵吵的人家要有福氣多了。所以說:膝下無子亦有福。”
聽完戶主的解釋,孔失子不禁稱贊道:“妙哉!”再一看身后的眾弟子,個個面帶愧色。
孔夫子對他們說:“學問學問,就是又學又問。不恥下問,乃學習美德也,何必羞愧!”老師的一席話,說得弟子們個個點頭稱是。師生一行向戶主道過謝,又上路去了。
【孔子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孔子的故事(通用17篇)08-04
孔子為何喜歡顏回名人故事01-21
孔子名人座右銘03-08
孔子名人語錄09-21
孔子名人警句語錄09-23
孔子的故事簡介08-27
孔子的名言故事02-10
孔子的名人名言02-21
孔子名人句子40句精選03-06
關于孔子的小故事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