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故事優秀篇
名人之所以能成為名人,是因為他們做到了常人無法勝任的事情,是因為他們懂得常人不懂的道理。下面有YJBYS小編整理的歷史名人故事優秀篇,歡迎閱讀!
再高幾厘米就會倒塌
魏源是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學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人們常常稱贊他博古通今、造詣精深。人們所不知道的,是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英才。
這位英才的名字叫石昌化。
魏源15歲在縣試中,認識了小他一歲的競爭對手石昌化。主考官發現這兩人年齡雖小,文章都屬上佳。因為難分伯仲,便將他倆同時“拔置前茅,贊為雙璧”。第二年,魏源和石昌化又同時參加了“府試”,分別獲得冠軍、亞軍。
魏源能成功,絕對是“梅花香自苦寒來”。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甚至因為在書房里待得太久,連自己家的仆人都認不出來了。
石昌化在認識魏源后,感到自己的見識與學問與魏源還有一段差距。一心爭強好勝的他開始琢磨,自己該如何縮短差距,趕上魏源呢?
石昌化開始給自己加碼:魏源讀書讀到三更,那我就讀到五更。魏源讀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熬夜。如此拼命的他沒想到,“梅花沒香苦寒枯”。由于過分刻苦,石昌化患風寒引發癆病,進而嘔血。
身體垮了,學業也就無從繼續,這個早年與魏源站在同一起跑線的神童,因為過分苛求自己,失去了參加殿試的機會,“以病劇而不得與魏同捷”。
魏源不努力,絕對成不了魏源,石昌化過于努力,卻只成為歷史上的一個無名小卒。
你知道大樹最高能長多高嗎?科學家說,一棵大樹再怎么具有生命力,也只能長到122米到130米,不是大地撐不起它,而是它自己撐不起自己。在 130米的極限,再長一米,甚至哪怕幾厘米,都可能自己壓垮自己,轟然倒塌。其實在人生中,讀書、工作、理想都是如此。要十分努力,卻不可超出自己的能量極限,尤其不能把別人的高度當成自己一定要達到的高度,否則往往不成功,卻逼苦了自己。
魯迅與車夫的幾件小事
20世紀上葉的舊中國,人力車夫作為下層社會的一部分飽受歧視和壓迫,甚至有大學教授說:“如果詩歌描寫車夫,就是下流詩歌。”但魯迅就在這個時候寫下了震撼心靈的《一件小事》。發表于1919年底的這篇小說,讓人們感受到了高尚人格的力量: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后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
這篇小說或許有虛構的成分,而實際上,魯迅和車夫之間,曾發生過不少尋常而感人的故事。據魯迅日記記載:
1913年2月8日,“上午赴部,車夫誤地上所置橡皮水管,有似巡警者及常服者三數人突來亂擊之,季世人性都如野狗,可嘆!”。魯迅痛感世道不公,人性扭曲,弱肉強食,無理可講,其激憤之情溢于言表。
1915年5月2日,“車夫衣敝,與一元”。
1916年5月17日,“下午自部歸,券夾落車中,車夫以還,與之一元”。
1923年3月25日,“黎明往孔廟執事。歸途墜車,落二齒”。此事在日記里述焉不詳,但在《從胡須說到牙齒》一文中卻有補憶:“天氣很冷,所以我穿著厚外套,帶了手套的手是插在衣袋里的。那車夫,我相信他是因為瞌睡,胡涂……自己跌倒了,并將我從車上摔出。我手在袋里,來不及抵按,結果便自然只好和地母接吻,以門牙為犧牲了。”魯迅言語間幽而默之,并無任何責怪之意。而且這種事情無獨有偶,1912年8月7日,“午歸寓途中車仆墮地,左手右膝微傷”。魯迅對此也僅是輕描淡寫而已。后來魯迅之所以對“墜車落齒”舊事重提,其實是為有關他缺齒的傳聞澄清事實,以回擊謠言和中傷。
20世紀20年代末,新興的交通工具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開始在國內發展,很多人力車夫陷于無以謀生的困境。于是北京數千車夫組織暴動,上街搗毀電車,遭到當局的殘酷鎮壓,許多車夫慘遭殺戮。魯迅在1929年11月8日給章廷謙的信中憤慨地說:“近日之車夫大鬧,其實便是失業者大鬧,其流為土匪,只差時日矣。”
夏日的上海天氣炎熱,柏油馬路上如火烤一般,人力車夫們嗓子焦渴,有時連話都說不出來。魯迅和內山完造商定,在內山書店的門前設一茶桶,免費供給人力車夫等隨時飲用。此事在魯迅日記中亦有記載:1935年5月9日,“以茶葉一囊交內山君,為施茶之用”。
周曄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寫了魯迅晚年的另一件事:一個寒冷的黃昏,北風呼嘯,周建人一家三口去魯迅家串門。在離魯迅家不遠處,他們看到一個黃包車夫坐在地上呻吟。原來他光著腳拉車,不小心踩在了玻璃上,玻璃片插進了腳底,鮮血淋漓,傷痛難忍,無法回家。周建人問明情況,趕快跑到魯迅家里,不一會兒,就同魯迅一起拿了藥和紗布出來。“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來硼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上藥,扎好繃帶。”魯迅還送給那個素不相識的車夫一些錢,囑咐他在家多休養幾天,并且把余下的藥和繃帶給了他。
魯迅與車夫的這些事,對魯迅偉大的一生來說,只是平凡小事,但也足以反映出魯迅對下層民眾樸素而深沉的愛。
康有為曾是炒房高手
中國傳統文人,通常羞言金錢,以“銅臭味”鄙視之。故不少優秀的`文人墨客,都不事生產,不諳經營之道。但也有例外,既才華橫溢,文思敏捷,又具備超人的經濟頭腦,懂得理財?涤袨榫褪瞧渲械囊晃毁,他對房地產有著敏銳的判斷力,好幾次牛刀小試,便獲利不菲。其點子之準,下手之穩,就算現在的炒房高手,也自愧不如。
康有為流亡海外多年,其間得到了許多愛國華僑的慷慨資助,這是他得以周游列國的重要經濟保障。但他也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賺了不少錢,特別是在房地產上屢有斬獲。
比如1906年春節期間,他訪問墨西哥,受到當地隆重接待。當時墨西哥城正在籌款修筑有軌電車,他敏銳地意識到電車軌道經過的地方,必將成為人氣旺盛的商業圈,地價必定隨之飆升,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賺錢的機會,便大量購置電車軌道經過之處的地產。沒過多少日子,這些地價果然上揚了好幾倍,他輕輕松松獲得了 10多萬銀元的贏利。
應該說梁啟超也是賺錢的好手,早在1898年就以“保皇會”的名義,用入股的方式向海外華僑集資,在上海創辦“廣智書局”和“新民叢報社”。他憑借自己的知識資源,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一年收益上萬銀元。當時康有為因逃避清政府追殺而避居印度吉大嶺,經濟陷于窘境,他得知后馬上匯出1800銀元,資助康有為。
有道是“此一時,彼一時”,當康有為在墨西哥的房地產上狠賺了一筆之時,梁啟超的“廣智書局”卻陷入虧損的窘境,康有為得知后馬上寫信詢問梁啟超需要多少錢?梁啟超回信說:“每年費用3000銀元。”康有為立即匯出5000銀元:給梁啟超本人3000銀元,給梁啟超在澳門的家屬1000銀元,給梁啟超的兄弟學費1000銀元。出手之闊綽,堪與當今那些房地產老板媲美。“康梁”在政治上結為同盟早已美名遠揚,在經濟上互相施以援手,也傳為佳話。
康有為晚年經濟狀況非常富裕。1913年康有為55歲那年結束流亡生涯回國,廣東政府發還了被清朝政府抄沒的康氏家產,并加發官產作為對康有為流亡15年的賠償。資本貴在積累與增長,康有為非常清楚這一點,通過炒房地產來獲利,依然是他的拿手好戲。他于1914年6月定居上海,租賃上海新閘路16號辛家花園,每月租金120銀元,一住8年。這期間他看到上海房地產的升值潛力巨大,便馬上變賣了廣東的房產,在上海買入地皮。沒過多久,上海的地皮飛漲,康有為又大賺了一筆。接著他又投資交通干線附近的房產,同樣獲利頗豐。
1921年,康有為在愚園路自購地皮10畝,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園住宅,取名“游存廬”,十分豪華。晚年時他還在別處修建、購買了3座別墅,分別為杭州西湖的“一天園”、上海楊樹浦的“瑩園”和青島的“天游園”。“一天園”占地30余畝,歷時4年才建成。“瑩園”建成后轉讓給別人,屬于短線投資項目。青島的“天游園”原來是總督樓,康有為購買后加以改擴建,他的生命最后終結于此。
【歷史名人故事優秀篇】相關文章:
歷史名人故事(15篇)12-06
歷史名人故事15篇08-18
歷史名人勵志小故事09-17
歷史名人故事集合15篇12-06
歷史名人故事:包拯分銅錢12-11
歷史名人勵志小故事7篇09-17
歷史名人朱元璋治嘴巴的故事12-11
歷史名人李白婚戀碰壁的故事12-11
歷史名人蘇軾勵志后人的故事12-11
歷史名人李白關于力士脫靴的故事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