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經典名言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名言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們正確對待學習、生活、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名言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子的經典名言,歡迎閱讀與收藏。
孔子的經典名言1
1.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
2.剛、毅、木、訥近仁。
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4.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5.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6.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7.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0.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1.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墩撜Z·顏淵》
1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墩撜Z·衛靈公》
13.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4.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孔子的經典名言2
1.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 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仁且知,夫惡有不足矣哉!
3.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4. 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5.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忠信仁義者可行于天下。)
7. 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8. 不遷怒,不二過。(此三句意為人有過失是不可怕的,誰會沒有過失呢?但有過不改或者諱疾忌醫的態度是最不可取的,這樣的人會在以后犯同樣的錯誤,這才是令人悲哀的事。老子所謂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之謂也)
9.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
10.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1.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3. 孔子論學習
14. 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15.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6.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8.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狂暴粗野,言不及義,雖鄉鄰亦鄙之;忠信仁義,謙恭有禮,雖蠻夷之地,亦敬之。)
19.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21. 其使民也義。
22.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3.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24.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25. 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為而無孝之名也。
孔子的經典名言3
1、君子之敬而不損,以禮待人,是四海之內皆兄弟,忠貞,本篤敬之,是貌是國,行是國。你怎么能在言語上不忠,在行為上不忠呢?
2、我從人們開始,相信他們所說的。今天,我聽人們說什么,看他們做什么。
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懂的人感動,善的人安靜,懂的人快樂,善的人長久。
4、不受苦難的人不認識,不認識的人也不認識。
5、三個人必須有我的嚴老師,選擇它的好和從它,它不好和改變它。
6、知道的比知道的好,知道的比快樂的好。
7、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8、一個學者不能沒有恒心。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認為仁慈已經發揮了作用不是很沉重嗎?死后,不太遠?
9、周監獄的第二代,悲傷的在哉!
10、富有而令人向往,雖然鞭笞,我也為之。如果沒有,隨我的便。
11、氣要忘記飯,樂要忘記愁,不知道老了會不會云來。
12、你能說法語而不懂嗎?使它昂貴。用手說話的人是無言的。
13、善仁不善學,其封面亦愚;好知識不是好學問,它的封面也會擺動;誠信不容易學,它的掩護也是賊;
14、沒有利潤就沒有速度。如果你想加速,你將達不到;微小的利潤使偉大的事情不可能。
15、上面也可以是關于語言的,下面不能是關于語言的。
16、詩,可以上升,可以看到,可以群體,可以抱怨。
17、聰明的人沒有疑慮,善良的人沒有憂慮,勇敢的人沒有恐懼。
18、能與不能同語,失;不要用你的舌頭說話。知道的人從不失言。
19、不是在他的位置上,不是在他的.政治上。
20、三十歲的時候,我立場堅定;四十歲的時候,我毫無疑問;五十歲的時候,我知道自己的命運;
21、紳士不尋找食物,紳士不擔心道路。
22、美德之道,禮貌之道,羞恥之道,尊嚴之道。
23、教人們不去戰斗就是放棄戰斗。
24、富有而昂貴,是人類的欲望;如果你不遵循正確的道路,你就不會得到正確的地方。貧窮和廉價,是人類的罪惡;如果你不沿著這條路走,你就不會去。
25、給予,取其厚;事情,其中;它由它的薄而收斂。
26、政治也是,兒子帥對了,誰不敢?
27、你的父親,遠事君;更多的是以鳥類、動物和植物的名義。
28、知道了它,仁可以守它,壯可以手它,動它不以禮,不以善。
29、公義是君子之質,禮之舉,日之行,信之達。
30、大學之道,在于德,在于民,在于完善。
31、我不認識作者,我也不認識。
32、天知其死,月不忘其能,故曰學也。
33、細心結束,追求遠,民風還濃。
34、誰在乎你是否選擇努力工作?要仁得仁,又怎么貪心?
35、古語說不出,羞慚彎腰也抓不住。
36、君子的德風,小人的德草,草上的風,都會彎曲。
37、從事政治生涯的目的是什么?不正直的人是什么?
38、正直的人是公義的。看所說的,所見的,并要思想以下的事。
39、人不知道他兒子的惡,也不知道他枝條的大。
40、老年人放松,朋友們相信,年輕人放松。
41、志在道,依德,依仁,游于藝。
42、當一只鳥瀕臨死亡時,它會哭泣;臨終之人說得好。
43、正確的政事政事管理是正確的政事政事管理的基礎。如果一個人活著,他將治理國家;一個人的死亡是他的政治利益。因此,政治取決于人民。王子和大臣都彬彬有禮。這位大臣忠于國王。
44、在尊重中修煉自己,在平靜中修煉自己。
45、多聽,選擇好的,然后追隨它;多見識,多了解。
孔子的經典名言4
1、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2、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3、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4、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5、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6、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7、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8、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9、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10、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1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4、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15、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17、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8、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9、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20、巧言亂德。
21、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22、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3、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2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5、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6、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27、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28、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29、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0、禮之用,和為貴。
31、聽其言而觀其行。
3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3、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4、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35、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3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7、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3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9、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40、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41、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4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4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4、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4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46、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47、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48、(“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9、巧言令色,鮮矣仁。
5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1、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52、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53、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5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55、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56、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57、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58、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9、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6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1、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6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3、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T唬骸肮、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64、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6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66、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67、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68、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69、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7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71、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72、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73、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7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75、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76、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Yt哉,回也!
78、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79、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80、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81、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82、剛、毅、木、訥近仁。
83、君子之行也,度于禮。
84、有教無類。
85、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86、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87、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88、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89、不遷怒,不二過。
90、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91、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92、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93、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9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95、不學詩,無以言。
9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98、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99、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00、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01、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10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03、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104、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05、……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106、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07、不學禮,無以立。
10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09、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110、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1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3、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114、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1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16、放于利而行,多怨。
1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18、過,則匆憚改。
119、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2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21、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22、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123、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24、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125、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126、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孔子的經典名言5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7.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0.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意思是: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背鲎(春秋).《孟子·離婁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背鲎(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意思是: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背鲎(春秋)《孟子·盡心上》。
1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币馑际牵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4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15.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6.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19.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20.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21.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2.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23. 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鲎浴都艺Z·弟子行》。
25.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6.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27.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28.要知親恩,看你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意思是: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意思是: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背鲎(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孔子的經典名言6
一、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二、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三、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四、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六、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七、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八、放于利而行,多怨。
九、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十、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十一、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十二、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十三、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十四、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十五、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十六、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十七、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十八、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十九、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二十、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二十一、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二十二、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二十三、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二十四、 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
二十五、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二十六、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二十七、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二十八、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二十九、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三十、 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三十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十二、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三十三、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三十四、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三十五、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三十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七、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三十八、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三十九、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四十、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四十一、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四十二、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四十三、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孔子的經典名言7
1.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3.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4.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5.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6.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7.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8.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9.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0.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1. 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12. 其使民也義。
1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1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6.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17.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18. 放于利而行,多怨。
19.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0.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1.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2.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3.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4.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5.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26.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7. 不學禮,無以立。
28.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0.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31.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33.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34.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35.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6.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37.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38.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9.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40. 過,則匆憚改。
41. 不遷怒,不二過。
42.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4.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45.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46.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47.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48.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49.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0.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51.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2. 巧言亂德。
53. 巧言令色,鮮矣仁。
54. 剛、毅、木、訥近仁。
55.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6. 聽其言而觀其行。
57.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58.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59. 君子名之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60.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1. 禮之用,和為貴。
62. 放于利而行,多怨。
63. 不學禮,無以立。
6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66.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67.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8.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9.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0.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71.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72.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73.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T唬骸肮、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74.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5.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76. 過,則匆憚改。
77. 不遷怒,不二過。
78.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79.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80.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81.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82.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83.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84.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85.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86.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87.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88. 巧言令色,鮮矣仁。
89. 剛、毅、木、訥近仁。
90.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1. 聽其言而觀其行。
92.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93.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94.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95.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6.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97.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98.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99.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00. 禮之用,和為貴。
10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2.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賢人。
103.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04.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5.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106. 是可忍,孰不可忍?
107.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108.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09.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10.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
111. 賢哉,回也!
112.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113.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的經典名言8
1、博學于文,約之以禮。 ——孔子
2、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3、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孔子
4、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5、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孔子
6、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孔子
7、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孔子
8、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
9、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
10、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
1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12、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孔子
13、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孔子
1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15、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
16、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17、夫子莞爾而笑。 ——孔子
18、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孔子
19、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
20、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
孔子的經典名言9
1、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2、不學禮,無以立。
3、有教無類。
4、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5、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6、放于利而行,多怨。
7、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8、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9、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1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2、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1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4、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5、剛毅木訥近仁。
1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17、君子之行也,度于禮。
18、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19、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20、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22、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3、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24、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5、不學詩,無以言。
26、過,則匆憚改。
27、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8、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9、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1、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32、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3、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4、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35、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36、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3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8、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39、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0、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41、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42、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4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45、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47、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4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49、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50、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51、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5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3、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54、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5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56、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5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9、巧言亂德。
60、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孔子的經典名言10
孔子論學習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不學詩,無以言。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有教無類。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T唬骸肮、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于利而行,多怨。
人生態度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其使民也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孔子論學習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不學詩,無以言。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有教無類。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于利而行,多怨。
人生態度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子的經典名言11
1不學禮,無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4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8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9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0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2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4過,則匆憚改。
15不遷怒,不二過。
1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8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20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2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4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2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6剛、毅、木、訥近仁。
2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8聽其言而觀其行。
29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0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3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32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4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35好學,其蔽也狂。
3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37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38禮之用,和為貴。
39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的經典名言12
1、子曰:不遷怒,不二過。 ——孔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3、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孔子
4、學而不思則惘。 ——孔子
5、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
6、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孔子
7、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孔子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
9、孔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
10、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11、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
12、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
13、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
1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
15、孔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孔子
16、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孔子
17、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
18、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 ——孔子
19、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
20、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孔子
孔子的經典名言13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3、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孔子
4、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5、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
7、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8、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
9、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
10、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
11、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孔子
1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13、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
14、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孔子
15、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孔子
16、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子
17、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
19、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孔子
20、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
孔子的經典名言14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3、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4、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7、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8、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1、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3、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1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6、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7、不學詩,無以言。
18、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9、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20、有教無類。
21、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孔子的經典名言15
1)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過,則匆憚改。
3)不遷怒,不二過。
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孔子曰:“有教無類!
6)孔子曰:“因材施教!
7)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8)剛毅木訥近仁。
9)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0)聽其言而觀其行。
11)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2)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13)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4)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5)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6)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7)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8)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0)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孔子的經典名言】相關文章:
孔子的名言,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孔子語錄11-04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孔子名言10-15
孔子哲言孔子名言11-11
孔子名言經典12-11
孔子的名言精選10-24
經典的名言孔子11-02
孔子精選名言07-20
孔子名言精選11-13
孔子經典的名言11-10
精選孔子的名言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