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語錄(集錦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語錄都不陌生吧,語錄是指富有哲理與特殊意義的名人之言、網民言論、社會事件所產生的新詞條。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語錄才是好的語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的語錄,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子的語錄1
1、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巧言令色,鮮矣仁!
4、不遷怒,不貳過。
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0、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1、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3、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4、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6、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
18、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
20、聽其言而觀其行。
2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3、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5、小不忍則亂大謀。
2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9、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1、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3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4、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6、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7、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3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9、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0、朝聞道,夕死可矣。
4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2、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43、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44、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5、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4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1、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52、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5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5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5、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5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8、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59、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60、不學禮,無以立。
61、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6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語錄2
1、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
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4、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岡察爾
5、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6、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7、朝聞道,夕死可矣。
8、諦,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9、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墩撜Z》——孔子站在岸上指著河水說:“時光的流逝就象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去。”
11、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12、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5、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6、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17、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既是孔子對弟子的基本要求,又是《論語》做人之道的基本準則。
19、予獨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2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21、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22、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23、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浊稹墩撜Z》
2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6、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27、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8、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9、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0、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31、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32、逝者如斯夫
33、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34、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35、知我罪我,唯其春秋。
3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7、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39、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1、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42、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43、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于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4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45、割雞焉用牛刀
46、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4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48、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49、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5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5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53、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54、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55、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5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57、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58、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59、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60、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61、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6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63、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64、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65、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66、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6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68、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鬃印墩撜Z》
69、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匾膊挥。
70、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71、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72、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7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74、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75、默而識之,不厭,誨人不倦,何我哉。
76、譯文:君主要治理好國家,必須端正自己本身,嚴于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國政就不會有什么困難,如果自己不端正,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就不可能去端正別人,其國家也無法治理。
7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78、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79、孔子語錄:仕則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摘孔子《論語》
80、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8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82、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83、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8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85、小不忍,則亂大謀。
86、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8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88、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89、孔子語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墩撜Z》
90、孔子語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9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92、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93、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ň拥男男靥故庨_朗,小人的心胸則狹隘憂愁。)
9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95、10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96、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97、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9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99、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00、有教無類
10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02、但是孔子所說的仁慈和善良都是有底線和原則的。
103、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104、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105、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06、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107、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108、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如果質樸勝過了文采,就會顯得粗野,而文采勝過質樸,也會流于虛福只有外表和內心配合適當,才算得上是個君子。)
10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110、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11、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112、名不正,則言不順。
113、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ㄒ姟墩撜Z雍也》)。
114、未知生,焉知死?
115、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王安石
116、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
117、法語之言,能無從乎
11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19、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120、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121、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22、朽木不可雕也。
123、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24、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125、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126、孔子語錄: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墩撜Z》
127、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浊稹墩撜Z》
128、道不同,不相為謀。
129、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30、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131、孔子語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
132、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13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34、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135、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36、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37、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138、忠學,是修養學。
139、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鬃印墩撜Z·里仁》
140、信學,是知人辨事之學,是培養人判斷力的'學問。
141、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4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稙檎
143、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144、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
145、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146、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147、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48、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149、見得思義。
150、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51、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15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153、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154、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155、聽其言而觀其行。
156、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157、3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58、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159、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60、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161、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C哉!人焉?C哉!
162、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163、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6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65、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166、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167、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168、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169、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
170、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7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172、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
17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聰明好學,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稱他為“文”。
17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175、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76、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孔子的語錄3
1、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6、道不同,不相為謀。
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9、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2、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3、巧言亂德。
14、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15、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6、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鬃印吨杏埂
17、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8、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9、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0、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21、名不正,則言不順。
22、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3、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2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鬃印吨杏埂
2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2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2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29、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30、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3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
孔子的語錄4
1、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鬃印墩撜Z》
2、博學于文,約之以禮?鬃
3、第二要做一個有理想的人?鬃诱f過,凡事預則立。每個同學都要給自己定出一個明確的目標,有一個偉大的人生理想。如果你沒有理想,沒有目標,每天庸庸碌碌,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
4、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孔子《禮記學記》
6、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于"禮"?鬃右"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7、內不欺己,外不欺人!鬃
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
9、孔子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鬃印吨杏埂
10、時間過得真快啊,眼看六一兒童節就要來臨咯,在我們歡慶歡呼過后,高考又要來臨了!于是乎我忍不住感慨一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感慨完之后我又感嘆這個句子是多么的華麗,可恨的是它被兩千多年前的孔子給我先用掉了!哼哼!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12、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鬃
13、後之人不及孔子顔子逺矣,而常嘆仕宦不達,何愚之甚。
14、(作者簡介生于波士頓。美國思想家文學家,詩人。愛默生是確立美國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美國前總統林肯稱他為“美國的孔子”“美國文明之父”。)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16、解釋孔子從個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學,即知名學。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學,規范人們行為,使人們的言行舉止有章可循。忠學,是修養學。是培養人自覺自愿地做自己該做的事。信學,是知人辨事之學,是培養人判斷力的學問。
17、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孔子
18、愛國心再和敵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來-只有這樣的愛國心才能導向勝利。奧斯特洛夫斯基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論語》
2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22、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論語》
23、在春秋時代的文章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后人要研讀那時侯的文章,便要根據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適當地方加上標點和停頓,這樣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順而連貫的話?鬃拥奈恼聻槭裁幢缓笕艘玫梅浅6嗄?這其一當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則是因為他的語錄涵蓋的范圍非常廣,幾乎包括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一來,后來的人無論是誰,抱著什么目的,都可以從孔子的話中斷章取義地引用其中的相關部分,再加以自己個人傾向的理解和句斷,用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24、孔子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鬃印墩撜Z》
25、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鬃
26、孔子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鬃印墩撜Z》
27、春秋戰國時期,是“王道”向“霸道”轉變的時期,此時的“想象力”已經開始顯露出專業化的趨勢!袄锨f”這樣一些具有高度想象力的世外高人,已經完全脫離國家權力體系。只有孔子試圖介入權力體系,但他以放棄“想象力”為代價(他的語錄干巴巴的,都是一些老人的經驗之談,一點想象力也沒有)!獜垯
28、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孔子
2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鬃
3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鬃
31、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范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后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32、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呵飼r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
33、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鬃釉f人而無言,不知其可也。信用是一種現代社會無法或缺的個人資產。
34、益者友,損者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3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子《論語》
36、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鬃印墩撜Z》
3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38、孔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
39、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鬃用
40、一個人如同時具有孔子提倡的愛心孟子的正義墨子的實踐韓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莊子的慧荀子的自強,就一定能成為領袖。
41、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鬃
42、君子憂道不憂貧?鬃
43、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孔子
44、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鬃
45、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
46、孔子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鬃印墩撜Z》
47、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孔子
4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
49、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50、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鬃
孔子的語錄5
1、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2、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
4、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7、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8、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9、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0、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1、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14、不學禮,無以立。
15、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6、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7、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8、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19、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20、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1、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3、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2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5、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26、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8、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29、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30、當仁,不讓于師。
31、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32、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33、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34、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5、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3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7、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38、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9、子曰: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40、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41、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42、子曰: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44、孔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5、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46、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7、有教無類。
48、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9、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50、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
5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5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4、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55、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5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57、依賢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窮,馬蚿斬足而復行,何也?以其輔之者眾。
58、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59、未知生,焉知死?
60、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61、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62、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63、家語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64、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65、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不學禮,無以立。
66、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67、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68、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69、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70、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孔子的語錄6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孔子名句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孔子語錄
·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 孔子語錄 ·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 小不忍則亂大謀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名言
· :“堅持正道原則,即使對國君有所冒犯,也不能放棄正道原則;臣子事君,其實不是為了給君做事,而只是在國君之下做事,是為國為民做事,歸根結底則是為了行仁義,輔助國君推行仁政;對待任何人都不要有厭倦之心,一律以真誠相待,自己言行首先要遵守并堅持道義;發現君子就加以舉薦,發現小人就使他遠離國君;去掉你的邪惡之心,而真誠的'依據禮義與國君相處。做事需要機敏,謹言慎行,按照禮義修
養自己,并且使天下趨于禮義。這樣,即使在千里之外,也會象兄弟一樣。如果只說不做,或者行為不機敏,又不依據禮義待人,即使是住在對門恐怕也行不通。”
·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 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孔子名言 · 巧言令色,鮮矣仁!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孔子名句
·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 不遷怒,不貳過 —— 孔子名言
·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 孔子名句
·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
·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孔子名句
·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 孔子名句
·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 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名言
·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孔子語錄
·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 不學禮,無以立。
·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 孔子名句
·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 過,則匆憚改。 —— 孔子名句
· 不遷怒,不二過。
·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 孔子語錄
· 聽其言而觀其行。
·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孔子名句 ·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禮之用,和為貴。
·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 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 孔子名句
·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 孔子名言
· 有教無類。
·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 孔子名句
·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 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 孔子語錄
·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 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 孔子語錄
· 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蛎裰,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
·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 子路問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 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 孔子名句
·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孔子的語錄7
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剛、毅、木訥,近仁。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見得思義。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巧言令色,鮮矣仁!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朝聞道,夕死可矣。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寢不尸,居不容。
過猶不及。
克己復禮,為仁。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孔子的語錄8
1)以約失之者鮮矣。 ——孔子《論語》
2)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孔子《論語》
3)“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孔子《論語》
4)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孔子《論語》
5)子曰:君子不浪言。 ——孔丘
6)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孔子
7)過則勿憚改。 ——孔子《論語·學而》
8)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孔子《論語》
9)不能自強不息,不可能達到遠大的目標;不勤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可能有功效;不發自真心而有分寸地去對待他人,不可能得到他人的親近;自己不講信用,不可能使別人對自己講信用;不拿出誠心而謙遜地對待他人,不可能符合禮義。如果能夠慎重地從這五個方面去做人做事,就能夠做得長久。 ——孔子
10)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孔子
1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孔子
1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
13)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孔子《論語》
1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孔子
1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孔子《論語·子罕第九》
16)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孔子《論語》
17)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孔子《論語》
18)一個人心術要正,行為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
19)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孔子《論語》
20)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孔子《論語》
孔子的`語錄9
1、赤之悶胍玻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2、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3、見父母志有不從已諫之色,則又當恭敬,不敢違父母意而遂已之諫也。
4、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5、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
6、君子無所爭者,言君子之人,謙卑自牧,無所競爭也。
7、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8、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0、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2、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15、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1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8、皆齊大夫。崔杼作亂,陳文子惡之,捐其四十匹馬,違而去之。
19、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20、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21、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22、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3、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4、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25、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26、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27、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28、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的語錄10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同上)
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1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同上)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同上)
1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9、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21、敏于事而慎于言!墩撜Z·學而》
2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墩撜Z·為政》
23、訥于言而敏于行!墩撜Z·里仁》
24、聽其言而觀其行!墩撜Z·公冶長》
25、敬鬼神而遠之!墩撜Z·雍也》
2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語出!墩撜Z·雍也》
2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墩撜Z·述而》
28、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墩撜Z·述而》
2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墩撜Z·述而》
3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墩撜Z·子罕》
31、民無信不立!墩撜Z·顏淵》
32、君子成人之美!墩撜Z·顏淵》
3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3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36、小不忍則亂大謀!墩撜Z·衛靈公》
37、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38、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9、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
40、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41、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3、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孔子的語錄11
1、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孔子《論語》
2、唐代稱他為圣人,封為文宣王。元代加封他為“大成歪圣文宣王”,明代封其為“大成至圣先師”,清代稱其為“大成至圣文宣先師”。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論語》
4、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聽其言而觀其行。
6、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7、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鬃印墩撜Z》
8、不遷怒,不二過。
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
10、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孔子
1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
12、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孔子
13、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1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5、孔子曰:“吾欲愚人而愚之!保谑俏覇柨鬃樱哼@句話是我想愚弄人就愚弄的意思嗎?孔子曰:你想知道是什么意思嗎?笨蛋!我忽悠你呢,孔子怎么可能認識我呢!孔子更不會英文了!
1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同上)
17、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孔子《論語》
18、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9、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0、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2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保ā稙檎罚
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2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孔丘
2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已。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鬃印墩撜Z》
2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鬃印墩撜Z》
27、又因為他排行老二,也有稱為孔老二。
28、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9、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鬃釉軜I于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鬃尤ナ篮,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30、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他的語錄被收錄后,就有了現在的《論語》!
31、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32、“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論語》
3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墩撜Z·述而》
34、不貳過。(犯過的.錯誤不再重犯。)——孔子《論語·雍也》
35、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孔子《論語》
36、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7、民無信不立。 ——孔丘
38、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9、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鬃印墩撜Z》
4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輨t足以使人。
4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43、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
44、孔子曰: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45、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4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論語》
4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論語》
48、孔子被尊為“至圣”,稱為孔圣人。
49、孔子因為成長于民間,所以,他在23歲時,便開始在鄉野之間收徒講學,并提出了他最為偉大的一個教育主張:“有教無類”,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鬃哟伺e,打破了只有貴族士大夫階層才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傳統,而孔子也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辦私塾的教育家。
50、《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51、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孝經》
52、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鬃印墩撜Z》
5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同上)
54、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論語》
5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6、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孔子《論語》
57、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孔丘《論語》
58、子曰:“賜也,女以予多學而知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摘孔子《論語》
5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0、職業是教書,所以也稱“夫子,孔夫子”
6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鬃印墩撜Z》
6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63、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論語》
64、放于利而行,多怨。
65、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7、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
6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鬃印墩撜Z》
69、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
70、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
71、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妒龆罚
72、克。伐。怨。欲。
7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7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同上)
75、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能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鬃印墩撜Z》
7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77、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78、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論語》
7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論語》
80、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論語》
81、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
82、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83、孔子被尊稱為大成至圣先師。
8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85、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8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8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鬃印墩撜Z》
88、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89、孔子,春秋時期人,以子為姓,氏為孔,名為丘,字仲尼。被后人尊稱為圣人。他出生在如今的山東曲阜,而原籍則在現今的河南商丘。孔子之名不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在都被人們廣為熟知,他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90、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論語》
91、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孔子
9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鬃印墩撜Z》
93、好直不好學,其蔽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亂;好剛不好學,其蔽狂。
9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孝經》
96、君子成人之美。《論語·顏淵》
97、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鬃印墩撜Z》
98、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論語》
99、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孔子《論語》
100、叫《論語》。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全書共20篇,以語錄體為主,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及教育原則等。
101、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鬃印墩撜Z》
102、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孔子《論語》
10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10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論語》
105、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孔丘
10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同上)
107、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
108、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
109、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論語》
110、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孔子《中庸》
111、小不忍,則亂大謀。——摘孔子《論語》
11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鬃印墩撜Z》
113、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114、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115、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孔子《論語》
116、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17、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潰!泵献釉唬骸翱鬃诱f的對!”
118、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19、與朋友交,嚴而有信。 ——孔丘
120、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鬃印墩撜Z》
121、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122、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123、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論語》
124、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125、當年找工作,主考官問我哪年畢業,我本來是要說兩千年的,結果一激動說:“兩千年前”,更汗的是,主考竟然噢了一聲說:“孔子的學生吧”。
126、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丘
12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2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墩撜Z·為政》
孔子的語錄12
1、不有祝笏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不患人知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4、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7、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8、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9、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10、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1、學而不思則惘。
12、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3、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1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5、敏于事而慎于言。
16、君子成人之美。
1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1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1、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2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3、發奮忘食,樂以忘憂。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5、聽其言而觀其行。
2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27、過,則匆憚改。
28、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9、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30、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1、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32、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33、子曰: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3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35、子曰: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36、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37、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38、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39、孔因材施教。
40、放於利而行,多怨。
41、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42、吾不與祭,如不祭。
4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7、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48、朝聞道,夕死可矣。
49、君子不憂不懼。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50、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51、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52、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3、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54、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5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6、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57、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仞乎?"
58、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9、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6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罷了矣。
孔子的語錄13
1、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5、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6、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8、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9、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10、敏于事而慎于言。
1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2、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朽木不可雕也。
14、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1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6、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8、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19、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20、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22、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3、子曰: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24、子曰: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25、道不同,不相為謀。
2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7、孔不學禮,無以立。
28、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29、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3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3、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34、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焉。
35、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36、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37、父母,唯其疾之憂。
38、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39、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40、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孔子的語錄14
1、孔子語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鬃印洞髮W》
2、譯文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里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3、孔子語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
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薄独锶省
5、孔子語錄: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鬃印吨杏埂
6、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7、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來思考,卻沒有長進,不如去學習。”
8、譯文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車沒有車的邊際,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怎樣行駛呢?”
9、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薄额仠Y》
14、譯文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15、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卻不感覺滿足,教導他人不知疲倦,這些對我來說,有哪一點是我所具備的呢?”
16、譯文孔子說:“讀書卻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涂;思考卻不讀書,就會心生迷惑!
17、孔子說:“由(子路)!教給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正的知啊!”
18、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薄缎l靈公》
19、孔子語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鬃印吨杏埂
20、孔子語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鬃印洞髮W》(大學的目的,在于顯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們革除舊習,在于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21、譯文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聰明的!”
22、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23、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24、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5、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6、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7、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2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9、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0、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像這河水一樣呀!日夜不停!
31、孔子語錄: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鬃印洞髮W》
3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3、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4、譯文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35、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36、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7、孔子語錄: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鬃印吨杏埂
38、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9、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40、孔子說:“學了,然后按一定時間去溫習它們,不也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愉快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41、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3、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么被人們謚為‘文’呢?”孔子說:“孔文子聰敏好學,不認為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是羞恥,因此謚他為‘文’!”
44、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5、孔子語錄: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鬃印吨杏埂
46、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薄独锶省
47、孔子語錄: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摘孔子《大學》
48、孔子語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論語》
49、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志于學習;三十歲時做事符合禮儀;四十歲時(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歲時了解自然的規律;六十歲時一聽別人言語,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
5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1、孔子語錄:《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薄鬃印洞髮W》
52、孔子語錄: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鬃印吨杏埂
孔子的語錄15
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二、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四、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五、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六、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七、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八、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九、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十、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十一、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十二、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十三、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十四、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十五、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十六、 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十七、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十八、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十九、 不學禮,無以立。
二十、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二十一、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二十二、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二十三、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二十四、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二十五、 過,則匆憚改。
二十六、 不遷怒,不二過。
二十七、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二十八、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二十九、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三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三十一、 聽其言而觀其行。
三十二、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三十三、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三十四、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三十五、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三十六、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三十七、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三十八、 禮之用,和為貴。
三十九、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四十、 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四十一、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四十二、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四十三、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孔子的語錄】相關文章:
孔子的語錄12-27
孔子的語錄06-06
孔子語錄11-25
孔子語錄精選12-01
孔子的語錄06-06
孔子的名言,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孔子語錄11-04
孔子經典語錄04-06
孔子語錄整理11-30
孔子經典語錄03-29
孔子經典語錄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