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犯了過錯的人應當受到懲罰。但是他們之所以應受懲罰,并非因為他們犯了錯……而是為的要使日后不去再犯。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教育的名言(帶作者),更多名言請關注名言網!
1.沒有疑問就等于沒有學問。——(英)托·富勒
2.不會觸類旁通,研究哪一門學問都難有成就。——傅雷
3.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斗,……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多蒙茜洛諾爾特
4.我們還把創造認識上爭論情景的方法和組織學習討論的方法列入刺激學習和啟發學習動機的方法。……學生參與科學爭論,不但使他們在有關問題上加深知識,而且不知不覺地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蘇]尤·克·巴班斯基:《論教學過程最優化》第頁
5.頑強的回憶是一種勞動,這種勞動有時也是相當艱巨的;但是必須使兒童逐漸習慣于它,因為 遺忘的原因往往是懶于回憶被遺忘的東西;因此,對記憶痕跡漫不經心的惡習就根深蒂固了。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說那些當學生稍有遺忘就急于提示而不耐心等待的教師,是在損害著兒童的記憶。——[俄]康·德·烏申斯基:《烏申斯基全集》第卷
6.不要把課堂變成問答會。……但是,只要學生能提問題,這就是重要的條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鞏固學生對學習的內部誘因。單純地聽教師講課不能充分發動學生的精神力量。正象我們在第一次談話中所說的那樣,只有當學生自己發覺在對教材的理解上還有這樣或那樣的銜接不上的地方時,他們求知的渴望才會產生和增長起來。當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學生的警覺,當他們感到還缺少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識相互“吻合”的時候,這就是好事。——蘇]列·符·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第頁
7.學習達到透徹領悟的材料,特別是達到概括性領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會變成個人的個性結構的一個持久的部分。或者如果教師們很理解有關的基本心理學原理,那么,所有學校的學習就可能具有這種性質。——[美]莫·L·比格:《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
8.“自卑”固然不好,"自負"也不好,容易停滯。我想,頂好是不要自餒,總是干;但也不可自滿,仍舊總是用功。——魯迅:《魯迅書信集》第頁
9.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于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怎么叫用不著“講”用不著“教”?學生入了門,上了路了,他們能在繁復的事物之間自己探索,獨立實踐,解決問題了,豈不是就用不著給“講”給“教”了?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第頁
10.有了真正的方法,還是不夠的;還要懂得運用它。——(英)狄德羅
11.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法)羅曼·羅蘭
12.不能總是牽著他的手走,而還是要讓他獨立行走,使他對自己負責,形成自己的生活態度。——(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13.知識本身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英)培根
14.一個人的知識如果只限于學校學習到的那一些,這個人的知識必然是十分貧乏的。——于光遠
15.要啟發兒童的學習興趣,當這種興趣已很成熟的時候,再教給他學習的方法。這確乎是所有優良教育的基本原則。——(法)盧梭
16.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德)愛因斯坦
17.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前蘇聯)高爾基
18.我把教育定義如下:人的智慧決不會偏離目標。“所謂教育,是忘卻了在校學得的全部內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領”。——(德)愛因斯坦
19.能培養獨創性和喚起對知識愉悅的,是教師的最高本領。——(德)愛因斯坦
20.不好的教師是給學生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使學生找尋真理。在第一種情況下,運動是由上而下進行的;在第二種情況下,運動是由下而上進行的。前者是學生由頂峰開始,努力走向基礎;后者是從基礎開始,學生站在基礎上面,然后進到終點,升到頂峰 。——[德]阿·第斯多惠:《第斯多惠教育文集》,摘自達尼洛夫《教學論》
21.經驗證明,小學首先應當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小學最重要的任務是授予學生一定范圍的知識和技能。學習的能力包括一系列與掌握知識有關的技能:會談會寫會觀察周圍世界中的種種現象會思索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說,這些技能是工具,沒有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識。——[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將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
22.教育者的能動作用,表現在運用精神的和物質的教育手段,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長期的影響,來達到自己預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動性,則是自己努力學習與善于接受教育者對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響。教育過程是否能夠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發揮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兩個能動作用和這兩個能動作用是否結合得好。——于光遠:《教育認識現象中的“三體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年
23.懂得還不等于已知,理解還不等于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一想,檢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確,并且嘗試把所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踐。——[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一》上,第頁
24.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識既開,物欲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人凡有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讀。——清張伯行:《養正類編》
25.雖然偶然的失敗,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包括受懲罰的失敗,對學習的進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當經常的成功,還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們提出:“學習以成功為動力。”除非動機是非常強烈的,連續的失敗就會使學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礙進一步努力的程度。——[美]M·L·比格:《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
26.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行知書信集》第頁
27.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德]阿·愛因斯坦《紀念愛因斯坦譯文集》第頁
28.疑而后問,問而后知,知之真則信。故疑者,進道之萌芽也。——明陳獻年。摘自清·黃宗羲《明儒學案·白沙學案·語錄》
29.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書簡》
30.雖然偶然的失敗,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包括受懲罰的失敗,對學習的進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當經常的成功,還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們提出:“學習以成功為動力。”除非動機是非常強烈的,連續的失敗就會使學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礙進一步努力的程度。——[美]M·L·比格:《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
31.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當我聽到或者讀到對人的個別對待的態度這些詞的時候,它們在我的意識里總是跟另一個概念——思考——聯系在一起的。教育——這首先是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發現(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發現),而沒有發現就談不上教育工作的創造性。—[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信三三》上,第頁
32.師生年齡有差別,知識有差別,身份有差別,人格無差別!——儲昌樓
33.前后不一致是教育中最嚴重錯誤之一。——【英】斯賓塞
34.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美】愛因斯坦
35.天才不過是不斷思索,凡有頭腦的人,都有天才。——【法】莫泊桑
36.我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中得來的。——【英】達爾文
37.我們想使兒童變得聰明賢良磊落的人,用鞭撻以及別種奴隸性的體罰去管教他們是不合適的。只有萬不得已的時候,和到了極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爾使用。反之,用兒童心愛的事物去獎勵兒童,去討取兒童的歡心,也應該同樣小心的避免。
38.——洛克〈教育漫話〉第頁
39.兒童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之后,尊重與羞辱對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如果您能使兒童愛好名譽,懼怕羞辱,你就是他們具備一個真正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會永遠發生作用。——洛克〈教育漫話〉第頁
40.鞭撻或呵斥是應該謹慎地避免的。它只是彌縫了目前,使傷口結上一層皮膜,對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沒有觸到。只有出自內心的羞恥心和不愿見惡于人的畏懼心,才是一種真正的約束。——洛克〈教育漫話〉第頁
41.兒童的過錯有時不能不加以斥責,因而斥責不獨應當出之以嚴肅的不任情的詞句,并且應當背著別人私地里去執行;至于兒童受到贊揚的之后,經過大家一番傳播,則獎勵的意義就更大。而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于自己的名譽就愈看重,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名譽的人,因而更會小心地去維持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是你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便會失望,而制裁他們的工具也就沒有了,他們愈是覺得自己的名譽已經受了打擊,則他們設法維持別人的好評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洛克〈教育漫話〉第頁
42.如果誰希望自己的兒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應十分尊重他的兒子——洛克〈教育漫話〉第頁
43.因為兒童應該很少受到鞭笞的懲罰,所以我覺得斥責過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結果,差不多也是同樣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時可以減少孩子對父母的尊敬。——洛克〈教育漫話〉第頁
44.你的舉止應溫和,即使懲罰他們,態度還是要鎮定,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為是合理的,對于他們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洛克〈教育漫話〉第頁
45.“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
46.“我的基本原則永遠是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同時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馬卡連柯
47.評價不是為了排隊,而是為了促進發展。——《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
48.成績主要說明學習起點的新狀況,而不是提供終結性的結論。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學校。——《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
49.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
50.把美德善行傳給你的孩子們,而不是留下財富,只有這樣才能給他們帶來幸福——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德)貝多芬《貝多芬語言》
51.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法)愛爾維修
52.教育的偉大目標不只是裝飾而是訓練心靈,使具備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經驗的累積。——(美)愛德華茲
53.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 ——(前蘇聯)馬卡連柯
54.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美)愛因斯坦
55.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已經就受到教育了。——(法)盧梭《愛彌兒》
56.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法)盧梭《愛彌兒》
57.名譽雖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則和標準……但是它離德行的真正原則和標準是最近的……它是一種指導兒童和鼓勵兒童的正當方法。——(英)洛克《教育漫話》
58.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形成學生的堅強的性格,能培養學生責任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養學生抵制引誘和戰勝引誘的能力。——(前蘇聯)馬卡連柯《論共產主義教育》
59.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后果。——(法)盧梭《愛彌兒》
60.犯了過錯的人應當受到懲罰。但是他們之所以應受懲罰,并非因為他們犯了錯……而是為的要使日后不去再犯。——(捷克)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61.兒童的道德感必須首先從他們富有生氣和純潔的情感所引起;然后他們必須練習自我控制,并教導他們關心一切形成關于他們的地位和環境所應有的道德權利和義務的正確的觀念。——(瑞士)裴斯泰洛齊《葛篤德怎樣教育她的子女》
62.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待兒童沒有同情,他們就變得沒有同情;而以應有的友情對待他們就是一個培養他們友情的手段。——(英)斯賓塞《教育論》
63.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著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如果教師誘導兒童學習好榜樣,鼓勵仿效一切好的行為,那末,兒童身上的所有缺點就會沒有痛苦和創傷地不覺得難受地逐漸消失。——(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64.研究應當以語文為,還是應當以科學的專業教育為主呢?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見解,這一切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過體操和走路訓練了他的肌肉和體力的耐勞性,以后他就會適合任何體力勞動。思想的訓練以智力和手藝方面的技能鍛煉也類似這樣。因此,有個才子講得不錯,他對教育下了這樣一個定義:“如果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里所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么留下來的就是教育。——[德]阿·艾因斯坦:《論教育》,《紀念愛因斯坦譯文集》第頁
65.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與人互相關系,莫大于行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適當之行為,即以德育為中心是也。顧欲求行為之適當,必有兩方面之準備:一方面,計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靜之頭腦判定之;凡保身衛國之德,屬于此類,賴德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顧禍福,不計生死,以熱烈之感情奔赴之;凡與人同樂,舍己為群之德,屬于此類,賴美育之助也。所以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蔡元培美學文選》第頁
66.教員不是拿所得的結果教人,最要緊的是拿怎樣得著結果的方法教人。——梁啟超:《教授法》
67.當人的世界觀統帥著他的思維感覺意志活動等一切精神生活領域時,知識就變成了起作用的東西。在創造性勞動中培養思維,這是教學技巧的重要表現,憑借這種技巧,教養使人變得聰明起來。——[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論個性的全面發展》
68.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學學半。”其此之謂乎?——《禮記·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