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評語新寫法
老師如何給學生寫評語,其實是一門藝術。我國歷來缺少對學生評語的專門研究,但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卻是帶普遍性的。
傳統的寫法類似于“ 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遵守紀律、上課專心聽講、希今后戒驕戒躁,爭取更大的進步、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成績較好、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勞動積極、有集體榮譽感。 ”已經非常普遍了。
然而從1998年2月開始到2000年2月,由華東師大教育系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和江蘇省無錫市揚名中心小學教師共同組成的“教育研究自愿者群體”,進行了一場對“教育性評語”的為期兩年的探索和實驗。
研究發現,典型的面向家長的評語,目的是為了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以便和班主任配合,更好地教育孩子。學生在這里,被視為介于學校與家長之間的“第三者”。 而真正面向學生的評語,無論是語氣還是行文都應該使學生意識到,評語是老師對自己的評語,是為自己而寫的評語。
一個有趣的發現是,不少學生記得最清晰的、最喜歡的往往是那些最符合、最代表他個性特征的那些句子,比如“你體弱多病”,你“虎頭虎腦”,“你是一個粗心大王,好好的試卷上常常因為你的粗心而得不到滿意的.分數”,“你個子雖小,卻有驚人的爆發力,所以體育一向是你的特長,同學們每次都非選你當體育委員不可”等等。
調查結果證實了以往評語中帶共性的問題:評語主要面對家長,而不是面向學生,忽視對學生的教育意義;在評語結構中,偏重對學生行為的評價,忽視對學生個性的評價;
老師們以后不乏試試從另一種方面來評價自己的學生: 力求寫出“這個人”來
那么要怎么寫呢?多年從事教育科研工作的陳桂生教授曾將之概括為三原則:
一是寫給學生看:只考慮對學生個人的影響,不考慮別人的印象。
二是寫出“這個人”:讓學生知道他自己以及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
三是寫這個人的“新起點”:包括新的進步或退步,新的生長點,即在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聯結點上對他作出評價。
陳教授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那是著名哲學家黑格爾當年從神學院畢業的時候,他的老師給他寫過一則評語:
“黑格爾,健康狀態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辭令,沉默寡言,天賦高,判斷力健全,記憶力強,文字通順,作風正派,有時不太用功,神學有成績,雖然嘗試講道不無熱情,但看來不是一個優秀的傳道士,語言知識豐富,哲學上十分努力。”
老師以平靜的語氣,真實客觀地刻劃出了黑格爾“這個人”,他的個性、能力、取向以及弱點和不足。可以說,這份評語就是在寫黑格爾,寫給黑格爾看的。
今天看來,這份評語仍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每一份評語只是針對“這一個”孩子而寫的,那些與眾不同、充滿個性化的描述、那些豐富多彩、色彩斑斕的語言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
在寫出“這個人”的同時,具有教育意義的評語是不可忽略的,這應該是評語的核心。
與傳統的評語不同,“鼓勵”成為評語的基調。老師運用發展的眼光,通過鼓勵的方式與學生交流,對學生的發展和所取得的成績表示認同,使學生形成健康的自我認識,更好地把握自己未來的發展。
與籠統的希望也不同,體現一定“教育性”的具體意見顯得更為重要。這些有價值的、有針對性的建設性意見,對學生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圍繞“教育性評語”試驗目標,課題小組對試驗班級的老師提出了評語寫作的具體要求:針對性要強;內容要具體;評價要準確;以鼓勵為主;用語要活潑、簡潔;在鼓勵之中指出缺點。同時要求老師針對評語中提到的關于學生的優缺點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采取一系列教育措施,真正達到促進學生不斷進步的目的。
以前老師撰寫評語一般沒有性格這一項指標,而現在針對學生寫評語,“性格”的描述就成為老師必寫的一個方面。
同樣一項“能否按時完成作業”的評語指標,老師能根據不同同學的情況具體區分為:“不完成作業”、“交上來的作業令人感到舒服”、“你的一篇篇答案正確的作業,因你的字而大打折扣”,“作業的準確率高,書寫很工整”等等。
就連學生是否“遵守紀律”,老師也不會一言以蔽之,而會將守紀的程度、課內與課間、一貫與偶爾、主動與被動等不同層次的差別細致地區分開來。
更多有關傳統學生評語請點擊:
【學生評語新寫法】相關文章:
學生論文答辯評語寫法09-12
新中學生評語08-23
關于員工評語的寫法10-07
新三好學生社區評語11-29
對新入職員工評語10-30
領導對新入職員工評語09-14
新入職員工的工作評語02-13
大學生實習證明寫法參考09-07
小學生日記的寫法11-18
關于對新入職員工的評語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