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京華聯超市集體崩潰之謎
北京華聯綜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為一家全國性擴張的超市連鎖企業,主營大型綜合連鎖超市和生鮮超市,在全國19個省市均擁有店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在京華聯超市集體崩潰之謎,歡迎閱讀。
在京華聯超市集體崩潰之謎
2007年元旦,北京正值嚴冬。
對于上海華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聯超市)北京的員工而言,正在經歷另一場職業的寒冬——北京門店集體停業。
現在,華聯超市北京的六鋪炕、和平里等門店已經清空。
雖然華聯超市極力回避“集體停業”這一說法,但由于北京門店虧損嚴重的現實,大規模收縮已經是不得不面臨的現實。五年前,殺入京城豪言“要開100家連鎖店”的華聯超市何以在僅開滿“30家”的時候就揮淚退出?
黯然離京
2001年2月,上海華聯超市與北京西單、超市發合作,進入北京市場,組建西單上海華聯超市(北京)有限責任公司。
這一合作在當時一度被業內所看好。
事實上,在組建新連鎖公司之前,華聯超市在京就已開出數家門店,因為業績良好,合資由此順利成行。
2003年,已經是羽翼漸豐的華聯超市北京子公司,實現了與北京商界多方位進一步合作,以標準超市、便利店、大賣場三種業態規模開拓北京市場。
兩年之后,華聯超市在北京已有標準超市30家、便利店20多家的業態規模。
但物美超市在北京有32家綜合超市、10家大賣場、29家便利店,而家樂福、易初蓮花等外資超市也正逐漸擴大在京市場,因此,要在北京市場分得一杯羹也并非易事。
2005年,華聯超市面臨越來越殘酷的競爭格局。虧損陡然來臨。
這是中國 零售業全面開放的第一個年頭,外資零售業大舉擴張,國內超市的生存環境惡化。
這一年,華聯超市在北京遭遇了第一次虧損:—1707.68萬元,凈利潤同比下降51.49%.
這也占據了華聯超市全部虧損額度的1/4.按照華聯超市方面的理解,連鎖超市行業主要依靠規模盈利,但其在北京的便利店店面較小,網點數量不多,資產總量偏低,因此盈利能力十分有限。
嚴重而持續的虧損導致了華聯超市發展戰略的變化。
從去年春節開始,華聯超市相繼關閉北京的一些便利店。上半年,關閉了近20家,占華聯在京開設店面總數的1/3.
當時業界傳言,華聯將退出京城。
2006年11月,華聯超市方面證實,北京共有30家超市將面臨全面停業整頓。
上海華聯超市北京分公司經理李松全公開表示:“上海華聯超市要做調整,要退出這個市場,然后怎么退是一個調整的過程,但是這只是一個戰略調整!
合并疑云
也許,合并?晌????兇?偷淖鈧苯佑行У姆絞健?/P>
在華聯超市撤離北京的同時,關于華聯與聯華的合并也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
百聯集團自2003年成立以來,同時隸屬于其旗下的兩家連鎖企業一直就被業內所關注。
但因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因此相關各方都對此三緘其口。
2005年6月,百聯集團原董事長張新生首次公開表示,聯華和華聯將進行整合。上海華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湯琪日前就北京門店關閉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關門是因為“公司正在制定下一步的方案”。記者近日致電詢問“方案”進行狀況,他說,“因為方案由百聯集團制定,而且牽涉到上市公司聯華超市,所以現在還沒有消息!
但從現有的狀況來看,整合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
一個最重要的背景是,華聯超市在2006年8月已經正式退市。
新華傳媒成功借殼華聯超市上市,華聯超市的超商資產剝離出上市公司。如果百聯集團希望繼續以華聯超市為基礎繼續擴張,則沒有必要將其上市資格拱手讓人。
同時,在去年百聯集團的人事大調整中,“聯華系”高管已經主掌了百聯超商事業部的各個要職。而此前聯華超市副總張國宏、謝定鈞已經到華聯超市擔任總經理和副總經理職務。
而聯華旗下的品牌總體呈擴張之勢。
聯華董事總經理良威在不久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說,2006年下半年,聯華還將新開出300家門店,其中超市90家,世紀聯華大賣場13~14家,便利店200家。從資金安排上,70%資金將投入在以世紀聯華為品牌的大賣場。
為了配合合并,聯華超市還從2005年開始,先期投入1.2億元建設世紀聯華供應鏈信息系統。據悉,這一系統合同為期6年,將針對聯華和華聯提供一個全新的供應鏈信息平臺。
因此,整合被認為在情理之中。
合理的猜測認為:在華聯超市北京各門店超市關閉整頓之機,以地區為單位開始進行整合將不失為一個良好的時機,以借被動為主動。
現在業界公開的說法是合并具體將分兩個步驟:上海市內,將兩家超市因早年競爭需要布置的網點調整為一致對外的網點布局;上海以外的市場,則以效益為原則關閉部分虧損門店。同時,也不停止拓展新店的步伐。
超市業之困
競爭的加劇,令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外商的沖擊。
上海超市連鎖企業的統計數據表明,2006年大型綜合超市的收入增幅也在大幅下滑,在門店數量與去年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在三季度保持了30%的增長。
中信證券分析師陳宸指出,其中大部分的收入增長來自于家樂福等外資大型綜合超市,外資大賣場的門店數量低于內資企業,但市場份額超過了內資企業,可以說已經主導了上海的大賣場。
由于這些企業的全國擴張策略,大量一級城市已經接近這樣的競爭狀態。
其實,中國的超市零售完全是照搬國外的經驗模式發展起來的,因此一開始該業態在很多方面都面臨水土不服的問題,但隨著業態開始細分、零售商逐漸適應本土消費需求而慢慢擁有自己的行業特色。
中國超市業態按經營面積和功能差異,分為大賣場、標準超市、便利店和折扣店。
現在,聯華被認為在標準超市業態轉型方面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高檔生活館、生鮮超市和社區超市成為其轉型的三大方向,門店改造后收入增長超過100%.
從這個角度上講,華聯與聯華的整合似乎更能化解華聯超市的全面虧損危機。
華聯超市不營業原因
華聯超市近期的一些門店不營業的原因在于其母公司華聯商廈正在醞釀一場轉型。公司計劃將百貨業務重塑為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高端奢侈品商場,以此方式重返市場焦點。這家以傳統百貨模式運營的商廈,正面臨銷售模式的挑戰。自2016年開始,位于北京的華聯商廈陸續關閉了馬家堡、安貞、廣安門以及五道口等門店,僅存望京一家仍在營業。但遺憾的是,望京的華聯商廈也于今年關閉,標志著北京市內的所有華聯商廈均已暫停營業。
對于在華聯商廈租賃店鋪的品牌來說,它們面臨著兩種選擇。第一條路徑是搬遷至高端奢侈品商場。多數連鎖品牌傾向于采取這一策略。然而,對于那些非連鎖品牌而言,由于高端商場的租金較高,它們中許多不得不選擇關閉門店。
【在京華聯超市集體崩潰之謎】相關文章:
世紀華聯超市員工培訓08-22
五華聯社面試10-12
超市:行業巨頭集體變軌?07-02
北京退兵在京入戶指南09-05
快要崩潰的說說01-10
崩潰的說說心情05-18
崩潰心情說說11-23
心情崩潰的句子08-17
心情崩潰的句子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