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求職陷阱多又多!找工作要小心
年味越來越淡了,但各種花樣翻新的大、中、小型招聘會接踵而至,一些“急聘”在節后也會突然增多,求職火爆現象又會呈現在我們面前。對于成千上萬剛剛畢業走出校門,開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則需謹慎選擇。更有不計其數的跳槽者甚至在校生準備放飛理想,謀求大的發展,計劃找份工作,打工賺錢。為了保護求職者,記者親身體驗,將招聘會中的所見所聞歸納整理,兩類六種求職陷阱曝光,提醒經驗尚缺的求職者對于招聘會存在的種種問題,擦亮眼睛:
一、招聘陷阱第一大類:虛假職位信息
1、以招聘之名盜取個人信息
當對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證明材料時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單位"透露有關任何你的隱私信息,一旦發現侵權跡象應當即報案。
2、借招聘之名儲備人才
應聘單位的確需要人,但不是現在。對此類招聘,求職者權當作是一次鍛煉和競爭的機會,切不可對結果抱太大希望。
3、以招聘之名非法斂財
調查顯示,職場中最大的騙局當屬收取保證金、押金,其比例占到了28.16%。法律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向應聘者收取任何費用(包括押金或保證金),所以,那些任職初期需要先繳各種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規模很小、態度惡劣卻敢開口收取服務費的中介機構,不用多想,一定是想騙取求職者金錢的非法組織。遇到交錢時就應當瞪大眼睛、提高警惕,牢牢到按住錢包是求職應聘過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
二、招聘陷阱第二大類:通過招聘對應聘者進行壓榨
1、以招聘之名誘人犯罪
對這種騙術,動腦稍加思考就應有所懷疑。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談,反復強調招聘職位輕松便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誘你加入傳銷、色情及其它非法機構。
2、招聘時設下薪酬陷阱
(1)先界定薪酬的上下限,并協商支付方式。盡量減少薪酬中的“軟性成分”,或者試行一個月后重新規劃。(2)應聘時多個心眼,不清楚的地方要問明白。比如,一年是十二薪還是十三薪?試用期待遇如何?時間多長?加班時間費用如何計算?如此種種,問清楚就不會糊里糊涂地上當,吃了啞巴虧。
3、粉飾職位信息騙取勞動力
求職者虛榮心的作祟是遭遇此類問題的主要原因。不要被聽上去體面的職位所迷惑,仔細詢問職位的工作內涵和細節,是求職者在與招聘者面談過程中必須要做的。
有很多學子及應聘者在找工作時接連遭遇招聘陷阱,不是要交培訓費就是要交押金,不僅工作還沒著落,冤枉錢卻花了不少。所以,中國質量萬里行再次提醒求職者:施才華、找工作、求發展雖然心切著急,但一定要瞪大眼睛想想清楚,小心“招聘陷阱”。保護好個人權益,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先交200元押金,回去等錄用通知,結果卻是音訊全無。這樣的陷阱在求職過程中屢見不鮮。一份調查顯示,70%的人在工作之時遭遇過騙局。打工也要打假,求職過程中的種種騙局不得不防。
你中過哪些招?
“保證金”騙術受害者居首
收取保證金、提供虛假職位信息、假借試用期騙取廉價勞動力、以招聘為名推銷產品……求職陷阱無處不在,招數也層出不窮。
智聯招聘和新浪招聘聯合進行的調查顯示,最容易讓求職者中招的騙術,是在招聘時以各種名義收取保證金或押金,然后巧立名目不予退還。 28.16%的受調查者承認,自己曾經在求職中遭遇過這類騙局。其它依此是虛假職位信息(17.37%);利用試用期騙取廉價勞力(14.21%);以入職培訓名義騙取費用(12.11%);不按規定提供有關保險和福利(11.05%);招聘是假,賣產品是真(6.32%);以能力考核的名義騙取免費勞動 (6.32%);打著“高薪誠聘”的旗號實為色 情 服務(2.37%);單位突然人間蒸發(2.11%)。
智聯招聘職業顧問的建議是,凡是簡單聊兩句,草草應付面試后就說你被錄用的招聘,往往重視的是你的財而不是才。一般他們的理由是,一旦求職者臨時反悔,造成的損失應該由求職者分擔,但求職者往往在交錢后就被告知招聘職位已經滿了,但錢也不退還了。另外更加隱蔽的收費還包括服裝費、檔案管理費、培訓費等等本應是用人企業承擔的成本。求職者需要注意的是,國家明確規定,用人單位不得以收取押金、保證金、集資等作為錄用條件,因此遇到這類情況,求職者需要謹慎考慮。
哪種騙局最可恨
“試用期”騙局人人喊打
最讓人難以防備的職場騙局,是利用試用期騙取廉價勞動力,在試用期后便以各種理由辭退求職者,卻不必負任何法律責任。調查顯示,這也成為求職者最為痛恨的一種職場騙局(20.26%)。此外依此是打著“高薪誠聘”的旗號實為*****(16.84%);收取保證金、押金(15.26%);單位突然人間“蒸發”(12.11%);虛假職 位 信息(11.32%);以能力考核的名義騙取免 費 勞動(8.42%);招聘是假、賣產品 是真(5.53%);以入職培訓名義騙 取費用(5.53%);不按規定提供有關保險和福利(4.74%)。
智聯招聘職業顧問分析,利用試用期騙取廉價勞力之所以令人切齒,主要是它的形式比較普遍,而用人機構往往振振有辭,將沒有通過試用期的責任推到求職者身上。
這類騙局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各種理由告訴求職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無奈之舉,從而再以很少的薪水繼續招聘同樣也不會熬過試用期的新人,周而復始,降低成本。面對這樣的招聘,求職者不要輕信用人單位的口頭承諾,任何試用期的要求和考核應該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同時也要考察一下該單位現在用人的情況,如果人來人往,怨聲載道,還是吸取前車之鑒,另尋明主的好。
另外一種手段就是非法延長試用期,才半年合同,試用期卻有3個月。試用期本意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相互了解、相互選擇的期限。但是一些單位為了減低用人成本,利用試用期的低薪“了解”得沒完沒了。其實關于試用期,勞動部《關于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早已做了規定,勞動合同期限少于6個月的,試用期不得超過15天;勞動合同長于6個月但短于1年,試用期不超過30天;勞動合同長于1年但短于2年,試用期不超過60天。
騙子無孔不入
哪里是“求職安全港”
通過哪些途徑,才能最大程度上避開求職騙局?在你遭遇的招聘騙局來自哪里的調查中,直接來自用人單位的占據了(27.89%);來自職業介紹所的有(25.79%);來自網絡招聘(23.16%);大型招聘會(14.21%);咨詢公司(8.95%)。相對而言,通過現場招聘會和咨詢中介公司,遭遇陷阱的幾率比較小。
在幾大求職者常用的求職方式中,現場招聘會的受騙幾率較小,但因為太過雜亂,求職成功率低,很難成為求職者首選的求職方式。相對而言,網絡招聘雖然以免費瀏覽申請、大量的職位信息、隨進隨入的方便性和個性化的搜索、查詢功能吸引了大量的求職者和招聘企業,但由于覆蓋面過廣,提供的職位可信度和有效性也遭到了眾多非議。而職業介紹所出現的問題則更為普遍,許多非正規職介所混跡其中,一張桌子一部電話就能開張,讓執法部門防不勝防。被騙者即使單獨投訴,受騙金額達不到認定詐騙罪的標準,*****也無法立案,因此建議求職者去勞動保障部門開辦的非贏利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尋找機會。
大多數人自認倒霉
求職者權益誰來維護?
奇怪的是,雖然大多求職者對職場騙子深惡痛絕,但是調查發現,32.66%的求職者對此卻往往自認倒霉,不了了之,40%的人也僅僅向親朋好友發發牢騷,采取行動捍衛自身權益的人寥寥無幾。
在求職過程中受騙后,總是將責任歸于自己糊涂,與其四處申訴,不如繼續把精力放在尋找下一個工作機會,大多求職者之所以對職場騙局不了了之,還是因為找工作四處奔波后已身心疲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避免更多麻煩。特別是外地求職者,更是對此缺乏勇氣。因此,勞動監察部門加強對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權益的監督,才是徹底鏟除職場騙子的主力。而對廣大求職者來說,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作為求職者雖然不能放過一個機會,但面對魚龍混雜的求職市場,對于輕而易舉的職位誘惑,伸手可得的高薪機遇,還是得小心翼翼。
【求職陷阱多又多!找工作要小心】相關文章:
小心這些求職陷阱11-16
畢業生找工作小心掉入“陷阱”11-22
節后應聘小心求職陷阱11-17
網上求職小心落入陷阱11-26
找工作謹防求職陷阱11-10
崗位求職“陷阱”多11-28
求職陷阱種類多11-12
初入職場小心求職“陷阱”11-18
小心網絡求職背后有陷阱04-18
招聘“陷阱”多求職當警惕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