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遭遇實習陷阱該怎么辦
“我遇到了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習單位要求我每月拉到100萬元的開戶款! ”“我到底是在實習,還是賣身為奴了? ”“我到劇組實習,本想學習場景調度,沒想到卻被要求跑龍套扮尸體,演不到位還挨了罵! ”暑假開始,踏上實習崗位的各校大學生表示遇到了和想象完全不同的實習生活,其中不乏陷阱、騙局,或是冷暴力、無所事事。高校就業專家對此建議:實習生更應該學會鑒別,勇于放棄.專家的建議固然有理,大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確實應該通過全面了解實習單位而作出理性的判斷,如若發現遭遇實習陷阱,就該立即走人。但與此同時,大學生們也必須正視,實習的過程貴在對自己有足夠的認識,切不可只因在自我預期和實習現狀中找不到平衡點就萌生退意。有時候,你所認為的“不可能”,或許正是進入某個行當、承擔某份工作所必須經歷的磨礪。
實習,顧名思義,是在實踐中學習,即到生活中去了解如何將自己的所學應用到實踐中,這一般也是學生在正式工作前必經的階段。細看文章中大學生在實習階段的抱怨,不難發現,這和以往一些新聞報道中剛畢業的大學生的表述口吻非常相似。以在證券公司實習的小風為例,他對所在行業需要的品質概括是“臉皮厚,服務好,會忽悠”,但換個角度,何嘗不能說要在這個行業干,要“懂得堅持,講究服務、熟悉業務”?而當他抱怨“好不容易接到的大客戶,又要‘進貢’給師傅,也就白忙活了一場”時,他需要明白這正是團隊分工的需要——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但一口氣哪能吃成胖子,在業務不夠熟練的時候,當然需要讓師傅去接待大客戶。這看似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但他日他人也會“為你作嫁衣裳”。
人們常說,大學是個象牙塔。確實,學校與職場、學習與工作、學生與員工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在角色的轉化過程中,人們的觀點、行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適當的調整。很多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人,往往遭遇這樣的尷尬,他們要么覺得自己的能力沒有被挖掘,要么做成一點事情就覺得自己很能干,從這方面來說,大學生目前在實習階段遭遇的困難,是讓他們提前感受踏上社會之后所要經受的心理落差,有利于他們在正式工作時更快地適應社會。
當然了,對于部分企業布下的實習陷阱,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部門必須出手。根據有關規定,目前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實習,與實習單位建立的關系在法律上不屬于勞動關系,因此不受《勞動法》保護。要改變大學生實習期間的權益保護的“真空”現狀,出臺一部詳細、嚴格的法律法規或行政規章制度,也顯得十分迫切。
【遭遇實習陷阱該怎么辦】相關文章:
老實農民遭遇畢業求職“陷阱”11-29
學生求職遭遇手機陷阱被騙七千11-21
大學生求職遭遇招聘陷阱11-11
5成上班族曾遭遇求職陷阱11-20
畢業求職者曾遭遇畢業求職陷阱11-28
五成求職者遭遇過求職陷阱11-13
五成上班族曾遭遇求職陷阱11-08
在職場遭遇排擠該如何應對?02-16
遭遇應聘難題怎么辦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