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揭秘《中國好聲音》爆紅幕后 四位導師分工明確
《中國好聲音》,一個自荷蘭引進、由浙江衛視重新打造的歌唱選秀節目,一夜之間就紅了。上周五晚,該節目在浙江衛視播出第一集,其官方微博粉絲一夜激增至18萬,包括馮小剛、張梓琳、張靚穎、李玟、陳建州在內的一眾明星大半夜紛紛力挺。
雖然節目組不能幸免地遭遇了大多數熱門綜藝節目都遭受過的質疑———“身份造假”、“找托”,但節目的網上點擊率依舊有增無減,網友對幾位選手的關注度依舊居高不下。在花樣玩盡的音樂選秀節目中,號稱“回歸音樂本質”的《中國好聲音》,究竟是如何憑借“聲音”留住觀眾的?“用聲音來講故事,用聲音傳遞力量。聲音中蘊含了太多東西,包括人生經歷和夢想!”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節目主持人華少、節目組宣傳總監陸偉不約而同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臺前】
臺前,你們能看到的一共有15個人———1個主持,4個導師,還有10位選手。這15個人的表現力,直接決定《中國好聲音》的成敗。
1個主持,不為人知
“不露面不代表沒有存在價值”
舞臺角色:在聚光燈下出現的15個“主角”里,有一個人是維系觀眾、選手、導師三方的紐帶,也是在后場與選手及親友團溝通的橋梁。然而,在一個半小時的賽事里,他的“戲份”加起來不過幾分鐘。在觀眾眼里,他就是一個“播廣告”的;在微博上,他的視頻片段直接被剪掉。對于不看電視的網友來說,不少人甚至不知道有他的存在……他,就是主持人華少。
被網友視為“雞肋”,華少從一開始便心知肚明:“節目播出后,不少觀眾在網絡上給我留言,問我‘在節目中起什么作用’、‘為什么變成了廣告播報員’,還說‘干脆不要主持人好了’。”對此,他感到難過但只能一笑置之:“節目錄制過程非常辛苦,常常要從早上10點到凌晨兩三點。有一天凌晨3點,我下班后發微博,有點驕傲也有點難受地說:‘在節目錄制過程中我想偷偷表揚下自己,累得心甘情愿也是一種幸福……’主持是個技術活,我不露面不代表沒有存在的價值,我在幕后的付出,對節目也有一份功勞。”
《中國好聲音》幕后請來荷蘭原版節目《The Voice》團隊來指導,在他們看來,主持人的作用非常重要。華少說:“外國導演不擔心評委導師,卻擔心主持人。他和我溝通了2個小時,告訴我說主持人雖然不上場,但應該是對節目和選手故事最了解的人。他說,在引進該節目的幾十個國家里,除了美國之外,選手‘釋放情緒’都是很困難的事,而在中國則更難,因為中國人習慣壓抑情緒。”在整個溝通過程中,國外導演反復強調一個關鍵詞———Warm:“他強調在主持中一定要溫暖,這是節目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華少舉了個例子:“有一期節目中來了一個外形不怎么好,但對自己的歌聲很自信的女孩。當她沒有得到四位導師的認同時,她很強勢地表示:‘你們一定會后悔的!’雖然在臺前很拽,但到了后臺她就崩潰了,開始懷疑自己。作為主持人,我問了她一句話:‘臺上的你是不是真實的你?如果是,那你仍有成長空間;如果不是,你無需為那個表現不盡人意的自己哭泣。’最后她是笑著離開的。對于我們臺前幕后的工作人員來說,分享選手的真實經歷比工作更有成就感。”
4個導師,分工明晰
“核心魅力是明星身份的顛覆”
舞臺角色:相比起當下的其他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的明星團隊顯得有點另類。在這里,他們不叫“評委”,而叫“導師”;在點評環節,他們不犀利、不毒舌;在爭搶選手時,他們會內部“廝殺”,只為博得選手青睞……不得不承認,劉歡、那英、庾澄慶和楊坤的四人組合,顛覆了以往“毒舌、煽情、專業”三大評委鼎足而立的模式。其實,在看似模糊的陣線里,四人也有著明確分工。
在節目組宣傳總監陸偉眼里,《中國好聲音》最大的核心魅力是明星身份的顛覆。“在傳統的音樂類節目里,明星是一個‘評論者’的身份;而在這檔節目里,當評委轉過椅子面對選手的時候,恰恰就把明星由一個評論者的身份轉變成老師的身份,他們瞬間從居高臨下變成了求賢若渴。明星的身份對普通觀眾來說是遙遠的,但老師是很親切的,尤其是老師們為了爭奪一個優秀的人才而互相爭吵的過程更是讓人親切。你想啊,當你發現那英和劉歡都搶著要你,而且你還擁有選擇權,這種模式多么有魅力!”
從一開始,節目組就對四個導師的人選給出了標準:“第一,不需要毒舌評論;第二,不需要煽情。”陸偉說:“我們希望這檔節目是一個溫暖勵志的節目,而不是靠罵、靠吵來讓人關注的節目。”而最有趣但也最難把握的是“搶人”環節,因為不能溫情脈脈。“我們生怕四個明星會拘束,中國人嘛,很難在節目上表現出你死我活。我們最怕他們會謙讓,所以跟他們強調一定要‘搶’。當然,他們也不是那種惡狠狠地搶,而是那種很輕松、彼此插科打諢地搶。”
確定人選的時候,節目組依照的是國外模式:“我們需要兩名一線大牌,對應的是那英和劉歡;需要一名年輕人喜歡的明星,對應的是庾澄慶;還需要一個出身草根的歌手,對應的是楊坤。至于現場的分工,我們并沒有給出任何要求,否則會使得真人秀的感覺喪失。我們只是說,哈林你做過綜藝節目,可以考慮走輕松調侃的幽默路線;劉歡你是大師,所以應該是比較專業的、沉穩的;那英大姐本來個性就很豪爽,所以把大氣的個性充分展現出來就可以;而楊坤經歷過許多坎坷和波折,所以在跟學員對話時可以體現出感性的一面。”當然,最終的呈現結果還是與預期有偏差,尤其是原本預計走“感性”路線的楊坤,最終因“三十二場演唱會”的段子生生變成了喜感路線。“我們也完全出乎意料!但是我們覺得也挺好的,產生了一種很輕松很愉快的節目效果。”
10個選手,各有故事
“只有四分之一的選手講故事”
舞臺角色:制作《中國好聲音》的團隊,曾制作過《中國達人秀》,對于選擇特色選手,他們甚有經驗。而對于“在最短的時間內講述一個最有力的故事”,他們更是得心應手。于是,我們在舞臺上看見了“盲人鄧麗君”張玉霞———來自臺灣街頭的她,從小視神經萎縮,卻以一首《獨上西樓》,展示了酷似鄧麗君的好嗓子;我們看到了“王子”李維真———身為云南哈尼族的第11代王子,他卻在求學路上備受欺負,一首《在那遙遠的地方》征服了導師和全場觀眾;還有“飛翔女生”趙露———平凡的鄰家女孩,一首《我是一只小小鳥》卻有著超人的爆發力。當然,還有身份受到質疑的“農民工”鄒宏宇、“美甲店老板”黃勇以及被質疑用病故親人博同情的可愛女生徐海星……
雖然故事感人,但《中國好聲音》隨即受到了網友的質疑:選手身份是否真實?節目組是否故意挑逗選手煽情?對此,節目組曾給出過書面回應,陸偉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大呼冤枉:“我們確實會給像徐海星這樣的故事在舞臺上有展現的空間,但這個量是嚴格控制的。除非是對其歌唱非常非常重要的故事,我們才允許他們在舞臺上展現,而且也不像過去很多節目那樣反復地勾勒、反復詢問。比如徐海星講述父親去世的事,我們只是給導師遞了一張紙條: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問問‘今天誰陪你來’。這是很普通、很常規的問題,也沒有明顯的指向性,而且學員能不能接上、節目能不能按照預先設想的進行,這就完全不受控了。”
陸偉表示,真正展現在舞臺上的“感人故事”,純屬選手自己性情所致,且成功率頂多四分之一:“我們5天錄完下來,差不多準備了七八個希望在舞臺上展現的故事,但只有一兩個是成功的———要不就是導師忘了問,要不就是學員在聽到問題的時候過于興奮或者是過于沮喪,腦子一片空白沒有回答上來。這些都是自然的反應,如果是刻意做出來的話,就不會有感染力。”
【幕后】
除了臺上那15個主角外,節目組沒少在幕后“看不見”的地方花心思。高價買設備、請大師,只為了讓選手的“聲音”發揮到最佳狀態。
天價椅子
作為《中國好聲音》的靈魂道具,四把導師座椅可謂奢華———從英國空運而來,底座上印有“I want you”字樣,每把造價高達80萬元人民幣。一旦導師按下紅色按鈕,“I want you”亮起的同時,本來背對選手的導師會旋轉過來與學員面對面,宣告有意將這位學員納入旗下。《中國好聲音》采用的“盲聽”模式,對導師的座椅要求非常高,它必須確保導師坐在椅子上不戴耳機、背對學員,卻能有最好的收聽效果。
放映設備
節目錄制場地專業的后臺音控操作設備、環繞全場的巨型LED屏也運用了高科技,就連每位學員腳下踩踏的舞臺,也是一面智能
LED屏幕,會隨著學員演唱時的律動而變換圖形和色彩。“既然名為《中國好聲音》,除了模式、明星之外,最關鍵的是要讓聲音受到認可。我們為此做了很大的投入,但效果是明顯的。”陸偉說。
伴奏樂隊
陸偉告訴記者,《中國好聲音》請來了一支專給一線明星伴奏的樂隊,“是由劉卓和零點樂隊的王笑冬領銜的,他們不但要給所有學員伴奏,更重要的是,他們會結合每個人的特點,對每一首歌進行重新編曲。如果兩個選手選唱同一首歌,他們就得編出兩種風格。這個工程量非常大。”
調音錄音
“張靚穎那天發了個微博,她在我們的后期工作人員名單里看到了金少剛的名字———他被稱為是國內第一調音師,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總音響師。這次他負責我們所有的音響,非常專業。”除了調音師,節目組還請來了同樣厲害的錄音師:“他叫李軍,是給王菲錄專輯的錄音師。”陸偉說,這次幕后陣容非;ㄑ荆“在常規的音樂類節目里,一般就找一些本地熟悉的樂隊,找一些在電視臺經常做音響的‘老把式’,就把這個活搞定了。但這次我們錄音錄下來有34個音軌,如果質量很差的話,最后融成單音軌的播出效果就會慘不忍睹。而現在你在現場聽很好,在電視機里聽效果也不差,這就是這支非常專業的團隊的價值。”
【鏈接】
選秀節目
紛紛變“盲”
在一片“選秀將死”的聲浪中,今年的選秀節目反而戰火重燃,愈演愈烈,大有煥發第二春之勢。除了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外,還有青海衛視《花兒朵朵》、廣西衛視《一聲所愛·大地飛歌》、東方衛視《聲動亞洲》、遼寧衛視《激情唱響》、云南衛視《完美聲音》、山東衛視《天籟之聲》、江西衛視《中國紅歌會》、深圳衛視《清唱團》、四川衛視《中國藏歌會》、湖北衛視《蓋世英雄》……十余檔音樂選秀,單從節目名稱上就紛紛打出了“選拔聲音”的新概念。
有趣的是,今年的選秀創意頻頻撞車,打出“只聽聲音”、“盲聽盲選”、“回歸本質”的大有人在。除了《中國好聲音》外,《天籟之聲》、《完美聲音》、《一聲所愛·大地飛歌》也不約而同地打出了“盲聽”、“盲選”的旗號。山東衛視《天籟之聲》采取了“盲眼選拔”的賽制,四位評委高曉松、齊秦、小柯、薩頂頂,首先背對舞臺頭戴耳麥,如被選手的聲音打動,按下席位的紅色鍵,椅子會自動旋轉半圈面對舞臺選手,只要一位評委轉身,選手就算晉級。廣西衛視《一聲所愛·大地飛歌》,請來郭德綱擔任主持人,高曉松、蔡國慶、孟庭葦三位明星擔任導師,觀眾則在背對舞臺無法看到演唱者的情況下決定是否轉動轉盤,如果轉盤上超過60%的觀眾被選手的聲音打動,轉盤就開始轉向舞臺。
而在眾多打出“盲聽”“好聲音”旗號的選秀節目中,只有《中國好聲音》火了。隨之而來的,是“造假”、“博同情”、“節目組挖選手”等一連串負面新聞。前不久,《中國好聲音》曾被指以“特殊手段”挖走了3個《一聲所愛·大地飛歌》的選手,此舉引發了后者的嚴正聲明,但接著網上卻爆出有2位來歷不明的選手跑到浙江衛視節目錄制現場“求被挖”的鬧劇。為此,廣西衛視在7月13日的《人民日報》上刊登了半版廣告,廣告中的“拳頭”形似廣西衛視《一聲所愛·大地飛歌》的標志,“剪刀”則神似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其中的含義不言而喻。前日,《天籟之聲》導演又跳出來憤怒指責《中國好聲音》挖選手。正所謂“人紅是非多”,《中國好聲音》能不能撐得住,還得拭目以待。
【揭秘《中國好聲音》爆紅幕后 四位導師分工明確】相關文章:
《中國好聲音》的模式創新11-22
《中國好聲音》的成功之道04-16
《中國好聲音》對險企的借鑒07-26
《中國好聲音》成功因素探析07-26
中國好聲音為什么會火07-26
中國好聲音 一本生意經07-26
企業招聘幕后秘密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