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業規劃越早越好 高校職業規劃教育更具實效
“深圳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目前開展得如何?”、“大學生就業和職業規劃究竟有哪些誤區?”、“大學生該如何設計自己的職業道路?”針對系列報道采訪中遇到的種種疑惑,以及11月9日南方日報聯合深圳三所高校進行的應屆畢業生職業規劃調查結果,記者采訪了北京和深圳著名的職業規劃專家,請他們為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把脈”。深圳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僅在起步階段
陳德明深圳大學副教授,中國勞動部破格認證的高級職業指導師,美國職業發展協會認證的中國地區首批全球職業規劃師(GCDF),國際職業指導師(ICDT)認證課程講師
“職業規劃教育發源于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達到高峰,當時整個美國都在推廣和實施‘生涯教育’。其重點放在人的全部生涯,按照生涯認知、生涯準備、生涯熟練等步驟逐一實施,使學生獲得謀生技能,并建立個人的生活形態。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職業規劃已被列入必修課,貫穿于大學教育全過程。而深圳與之相比,差距巨大!”陳德明認為,深圳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目前只處在起步階段。
他坦言,現在深圳高校職業規劃教育還存在很多不足!半m然學校已經開始關注了,但實際投入較少,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師資嚴重缺乏,了解職業規劃的教師不多,深入研究的更少;二是合適的教材嚴重缺乏,沒有符合本校實際的自編教材;三是講座零散,缺乏專業性和系統性,誰都來講職業規劃,沒有形成較為統一的觀點;四是對學生職業規劃組織扶持力度不夠。經費、場地難以保證,內部激勵系統還沒有建立起來!
職業規劃并非按自己意愿去選擇工作
對于調查中,許多同學覺得就業指導用處不大的心態,陳德明指出,“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產、就業指導與市場需求的脫節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學校就業指導的行政化體系不做根本性的改革,不主動向市場出擊,今后的路只能越走越窄”。而針對部分學生認為職業規劃是“紙上談兵”,他覺得這主要是對職業規劃的理解不全面所致。
陳德明表示,職業規劃并非就是按自己意愿去選擇工作,它其實包括五大環節:一是自我評估(知己),即客觀分析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價值觀等;二是職業機會評估(知彼),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目標就業城市、行業、職業、企業相關資訊,結合自己的情況理性評估職業機會;三是確定職業目標、路徑;四是制定行動計劃;五是反饋修正,即根據自我發展、社會變遷以及其它不可預測的因素,主動適應各種變化,及時調整、修正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的意義不在于控制變化
面對許多學生“外界環境變化太快,制定職業規劃究竟意義何在?似乎也有人當初沒制定規劃也成功了”的困惑,陳德明表示,職業規劃與成功之間并沒必然因果關系,只能說制定科學、合理、務實的職業規劃有助于成功!盁o論世界怎樣多變,從古至今,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或是組織都毫不猶豫地為自身的發展制定規劃,這是為什么?俗話說: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所以,職業規劃的意義不在于控制變化,而在于預知變化、因應變化,使職業發展之舟順利前行!”
那么制定規劃是否可理解為不在于一紙行文,而在于在制定中獲得規劃意識?“應該說,這種說法有一定合理性,但還不完全。職業規劃不但是一種先進的理念、意識,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改變了大學生傳統的學習、思維以及行動方式,使得他們主動走出‘象牙塔’,回歸到從生活、生產、社會中去學習的‘正道’,同時使他們在競爭激烈、復雜多變的就業市場中保持一份清醒與自信,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就業市場的要求!
大學生職業規劃嚴重缺位
李廷海國內著名職業規劃專家、愛未來首席職業顧問
“今年9月,我在北京25所高校進行了一次針對大學生職業規劃現狀的調查,這個以1200人為樣本的調查得出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今年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據李廷海先生介紹,調查中,有3—5年職業生涯規劃的有16.5%,有模糊想法或到時候再說的有26.8%,而不知道自己將來做什么的竟然達到52.5%。大學生職業規劃嚴重缺位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調查反映的突出問題是大學生職業規劃不夠,沒有清晰的職業目標,所以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
就業標準不能只論薪水
大學畢業生頻繁跳槽現在正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有些人工作不到1個月就辭職,李廷海表示,大學生就業和職業規劃應該避免陷入“一元化”的誤區。
市場經濟的繁榮帶來人力資源自由流通的同時,也讓金錢在社會生活和人們的價值體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現在很多大學生擇業時只比較薪水高低,把金錢放在第一位,只看重薪水、職位,而不考慮這個職位自己是否喜歡?是否合適?是否已經有所準備?”據他統計,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中,大學畢業生的穩定性都很差,在同一個職位上呆3年以上的很少。
職業規劃應該越早越好
李廷海介紹,做職業規劃首先要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成長經歷、優勢、特長;其次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和社會現實相結合;第三,實踐自己的職業目標!奥殬I規劃對人來說就像一個生命周期,分為五個階段——成長階段:15歲以前;探索階段:15—25歲;建立階段:25—35歲左右;保持階段;衰退階段。大學生職業規劃正處于探索階段,在人生的職業生涯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
李廷海建議,“對自己的成長經歷、優勢、特長的分析越早越好”。一般來說,大學四年里,大一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大二確定專業方向,有時間應該多實習,接觸社會,找到自己的職業興趣;大三嘗試職業選擇;大四如愿以償。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修正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目標。
高校職業教育應修正方法
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一個新的社會問題,每年到畢業之時,不僅僅是學生及其家長頭疼,很多高校也是使出渾身解數推銷畢業生,各個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的只是“就業信息收集者、發布者”和“招聘會組織者”的角色。雖然學校已經開始重視職業規劃教育,但李廷海直言,這種教育應該在方式方法上做出修正。
在“愛未來”進行的調查中,希望獲得個性化職業規劃指導或幫助的學生有72.3%,但是想通過專業機構作職業規劃的只有3%。這種矛盾來源于學生經濟上的非獨立性,同時反映了高校進行職業規劃教育的迫切性。
李廷海建議,高校的職業規劃課程應該具有更多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引進人力資源、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專家團隊。發揮職業規劃教育的作用重在“一個是專家團隊的組成,一個是探索、實踐和引導”。
“大規模的職業規劃競賽是不適合的,學生的參與性太低。應組織小范圍的競賽,在班級的范圍內進行,這樣大家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原載《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 孟召臣)
【職業規劃越早越好 高校職業規劃教育更具實效】相關文章:
高校職業規劃課程淪為“雞肋”?02-18
職業規劃11-29
事業與職業規劃11-29
職業規劃調整11-26
職業規劃的意義11-11
職業規劃評估01-24
職業規劃的認知06-24
重視職業規劃12-01
職場職業規劃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