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35歲喪薪病狂職場勵志文章
到了一定年紀后發現,所謂三十而立,多半是個笑話。
而三十五歲,平添各種尷尬。
“最近忙不?”在公司樓下遇到前陣子轉崗的同事,二孩爸爸,36歲的單位老員工G。
原只想寒暄兩句,他突然頓了頓。“說忙呢其實也不會,說不忙呢,每天零碎事兒也不少,主要在做那些爛尾項目唄!
“你也知道,‘老人’自家都有一畝三分地,重要業務旁人很難插進手,反正調到哪里也都差不多吧!
這幾年,周圍邁入35歲的人逐步多起來,兩極分化更加明顯。
偶爾聽聽他們吐槽,挺理解處境的。矛盾多了,猶豫多了,花錢的地方多了,無奈之處也多了。
少年情懷漸消,中年心態愈濃。
倘若二十來歲沒了工資,還能仰起頭一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高傲姿態,那么35歲后,面對職場和薪資的種種拷問,處境愈發難堪的情形更屬常見。
01
35歲,怎么會喪薪
從華為裁掉35歲以上老員工,到朋友口中提到,他所在的當年讓我們眼紅不已的公司,下半年的“簡化”人員計劃。
相比丟掉飯碗的極端情況,更多的“喪”,是喪氣的喪。
你的年齡,會讓你喪薪。
我知道這么說蠻殘酷,可身處互聯網行業多年,年齡真是個潛規則。
先不說許多企業在招聘時明確規定年齡在35歲以下,連30歲都被拖入年齡鄙視鏈了。
即便沒寫明,HR在看到出生年月一欄,也會下意識發出輕微的“嘖”,然后眼光快速掃過發現沒啥亮點,鼠標便果斷移向右上角的“×”,嗯,next one…
尤其是技能類。
合作公司招0-2年工作經驗的開發,月薪4K,可公司樓下的飯館門口赫然寫著:“誠招廚師!底薪4000元,包吃住,優秀者面議!”
白花花的IT技術人員前浪拍后浪,年輕便宜又好使。
開發快被當成技工了好么,心塞...
純技術工種,年齡優勢頂多就是前面幾年,幫你混到個“熟練工”,過了零界點就可能淪為負擔。
你的行業,會讓你喪薪。
6月份,馬爸爸在美國中小企業論壇上預測,未來30年后隨著人工智能的沖擊,人類每天只需工作4小時,失業將成為大問題。
AI已成浩瀚之勢,“自動XX機”批量進入社會后,大批藍領甚至白領的工作需求將大幅降低。
8月初九寨溝地震,全國范圍內最快發布消息的,是中國地震臺網的一個人工智能寫作機器人,用時僅25秒。
當新聞媒體從業者還身處消息的驚愕中正要打開電腦寫標題時,機器人已經麻溜兒地跑完數據采集、加工判斷、自動寫稿的全過程。
曾經看似不可取代的“手藝人”,沒準哪天就會被莫名其妙地取代。因為一夜之間,他們的經驗就不值錢了,他們的技能便沒用了。
好好的一個人,說過時就過時了。
02
35歲,喪薪為何會“病狂 ”
35歲時收入源僅依靠工資算不算失敗,姑且按下不表,但它將徹底成為你生活狀態的天花板,卻是不爭的事實。
年輕時窮的只剩褲衩,還能腆著臉說“兩腳踏遍塵世路,以天為蓋地為廬 ”。
35歲的夾心層,上有老下有小,左得消費右需還貸,工資這單一引擎,拼死都拖不動N輛馬車吧?你不焦慮誰焦慮?
怎么灌雞湯說人生永無止境也好,永遠奮斗也好,都改變不了職場最黃金的10年是25-35歲的現狀。
翻過山頭,坡度減緩。
我挺認同兩句話:第一、大多數焦慮和危機,都是因為錢賺太少。第二、缺乏規劃,未來將在某一天狠狠地懲罰你。
張愛玲說出名得趁早,掙錢同樣也是。
該賺錢的時候就得玩命賺,拖上幾年,一方面這份薪水,越來越覺得雞肋,吃不飽餓不死,就像每天的生活一樣沒勁。
另一方面,能力鈍化、思維遲緩,牽絆也隨之變多,一抬眼別人已經挖好管道開始吃睡后收入,你只好繼續賣苦力當個提桶者。
凡事都有定期,何時栽種,何時收獲,天下萬物都有定時。時間窗口一旦錯過,非常被動。
再則是對金錢的規劃。
老同事T,今年初公司擴大規?偛窟w至上海,有家有口、已是項目合伙人的他不愿前去,在38歲這年離職。
原來有創立工作室想法的T,考慮再三,最終決定到朋友公司先工作幾年。
原因很簡單——還有數額不菲的房貸得還,創業畢竟對現金收入有巨大風險。
太多人把生活捆綁在工作上,即便收入不錯,只要遇到意外亮起紅燈,現金流一斷裂,中年危機就來了,于是,你不敢停,也沒有足夠本錢“做自己”。
03
決定35歲的
是你的30歲
學會游泳是重要,但不掉入水中更重要。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
在30歲做的事,能讓你在5年后受益匪淺,也可在5年后讓你垂頭喪氣。
這取決于你是否在朝陽趨勢的領域打拼、是否有牢不可破的知識組合、是否有應對不可預測籌碼。
回頭看看開頭提到的同事G,以及另一位離開工作10年的公司、放棄穩定中層管理崗與合作伙伴自立門戶開始創業同事R, 他們前5年在做什么呢?
同事G,2012年手里的主要項目是手機報,傳統的運營商業務,當時已做了好多年。
后面的事估計你們也猜到了——短信業務被微信等互聯網大佬們按在地上摩擦摩擦,縮水得渣都不剩。
同事R,彼時負責內部運維系統的他,將重心轉移至公司的云存儲新項目,成為云計算架構師以至公司首席架構師。
雖是觸發結果的多種變量之一,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順便說下,很多人習慣逃避選擇,以為可以偏安一隅,殊不知,“不去選擇”也是選擇的一種。
你不做出選擇,就會被別人選擇,或是被社會選擇。
再次是知識組合。
《暗時間》一書提到,人的核心競爭力是他獨特的個性知識經驗組合。
專業領域技能、跨領域的技能、學習能力、性格要素。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具有相當程度的不可替代性。
到35歲,步入職場已十來年,“A中最B,B中最C”才不至于被小鮮肉們搶掉飯碗吶,夠專夠廣才夠強。
用李笑來在《把時間當作朋友》 的話說:你比別人強一點根本沒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別人強很多很多。
至于金錢規劃,趁年輕多攢資本就不必說了,懂得搭建合理的資產結構,是你與風險之間設立的一道防火墻。
再進一步:將資產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才能讓它產生最大價值。
誰也不希望“厭倦重復,質疑生活”8個字是35歲的畫卷底色,而實際上,該有的問題、該來的迷茫,大家一樣一樣的,同在地球上,共處天空下,風雨雷電不都是一一降臨眼前?
只不過如電影《教父》里的臺詞所言:
“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愿我們提早起身上路,也愿你我的35歲是充滿善意的笑容,而非黯然的一聲嘆息。
【35歲喪薪病狂職場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職場勵志文章10-14
當職場白領遭遇無薪休假11-15
職場談薪的特別提醒11-27
經典的職場說話技巧文章03-29
職場生存的指南文章03-30
職場攻薪計之“隔岸觀火”11-07
職場中常被忽視的12條真理勵志文章11-22
有關職場正能量的文章03-26
你所追求的高效,真的有效嗎職場勵志文章02-27
求職別怕談錢 職場新人“薪”情調查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