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后感大全(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生》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讀后感1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初讀此句,就似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只是,若要再深刻下去,我便悵然無措。這些詩詞掩藏下是怎樣的人,怎樣的故事,怎樣的情,我不知道。于是,縱然重復至深刻在心,總還是少了些什么。
詩詞,那么古典的稱謂,于我眼中,它仿佛成了高雅文學的代名詞。我距離它好遙遠。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就在我心中形成。我試圖追尋,卻恍然發現,彼岸盛開美麗的花朵,竟是我無法觸及的。畢竟,我讀不懂,我也不曾屬于那個世界。一旦最初的附庸風雅的新奇被枯燥的理解取締,我漸漸失去探索的興趣。
她,安意如,一個具有古典氣息的女子向我提示了那個不曾了解的世界。每首詩詞背后都有它的喜怒哀樂。即使是多愁苦的文字,也可以擁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我似是沉淪了。若說,她的文字無關風月,可是字里行間皆是情;若說她的文字即是解詩,可是你無從尋找那木板的翻譯。原來,詩中本有情,解詩,便是解情,解詩人的感情。詩人將詩視作嬰兒,投入心血,投入汗水,筑就了詩那有靈魂的喜怒哀樂。那是一種無形的精神。而她,只是一個善于洞察詩人內心的傳遞者。她像一個在詩中探索樂趣的執著的孩子。那窺探到詩中奧秘的樂趣讓她暗自欣喜。然后,她一筆一筆記錄著詩,也記錄著情,也記錄著自己。她傳遞著,展現了那個詩背后的世界,將故事繪聲繪色地描述出來。不知不覺中,我似就懂了;蛟S,她用她的視角解讀詩的涵義不一定全然正確。只是,因她,詩不再是干澀難咽的文言文。她以新的方式提供了我們新的閱讀詩的視角。
復讀,人生若只如初見,我恍然明白了,這里的憂傷緣自一種遺憾,一種心痛,一種無奈。若,人生若只如初見,是否,每時每刻都能擁有最初的美好。是呀,最初的開始總是以美好渲染氛圍,殊不知最后的'結果會是這樣的無力蒼白。
曾經想過,帝王的愛會是驚心動魄的。只是,于班婕妤,卻是那樣的淡于水。一時恩寵,轉眼即逝,當她服侍太后時,是否依然回憶起當初的濃情蜜意。陣陣冷風,陣陣嘆息,那深似大海的宮門湮沒了她一生的幸福。心痛伴隨著結果終于結束,在最后一刻,眼前耳畔似乎還是有他的音容笑貌。人生若只如初見,如果可以,就讓我忘記后來的后來,只記得昔日,我們的琴瑟和諧,山盟海誓便好。忘卻一切,因為,我們終于還是在一起了,重新開始,好么?請等我!不知道,這會不會是她最后所念想的。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似有一種魔力,它平淡無奇,可是,卻又有多少人為此不斷追憶,追憶相遇的那一刻,或是燦爛的晴天,或是纏綿的雨天,共同擁有的都是那份純潔美好。世事不變變化,人處在其間,懵懂地走著,看不清終點等待的會是怎樣的結局。是呀,命運怎會讓你知道它最終的安排。多少年后,想必每個人都忍不住嘆一句,若,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就像安意如所說的,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
《人生》讀后感2
周士淵老師的《幸福人生的自我管理》既真摯感人、催人淚下,又激動人心、催人奮進,聽后心靈受到極大震撼,并大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他研究的“習慣配方”幫助無數人將積極心理學的思想從知道質變為做到,實現了可持續的幸福。
說到管理,一般我們會先想到管理別人,聽了周士淵老師的課才認識到: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重要的管理是如何管理好自己!只有具備了管理好自己的能力,才能獲得好的結果,哪怕是一件極其小的事情,都離不開自我管理。
一、培養好習慣,成就好人生。
周士淵老人數年養成的168個好習慣,使我認識到: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
著名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正所謂觀念變,行動就變;行動變,習慣就變;習慣變,性格就變;性格變,命運就變;命運變,人的一生就改變。
法國作家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追求好的`習慣.”的確,行為習慣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每一個人的行動,習慣猶如一把雕刻刀,人的許多品性都是它的作品。
習慣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也不是幾天幾月的短期行為,它一旦形成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常常會與人相隨一生。
審視自己的生活工作學習,感覺自己應該從現在做起,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加強情緒管理
簡單地說,情緒管理是對個體和群體的情緒感知、控制、調節的過程,其核心必須將人本原理作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緒得到充分發展,人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是從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完善人出發,提高對情緒的自覺意識,控制情緒低潮,保持樂觀心態,不斷進行自我激勵、自我完善。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與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打交道,就難免會產生情緒。一個人如果無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無法穩定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相反,一個人如果能夠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表示他的情緒智商就很高。他既不會隨意發泄自己的情緒,給別人造成傷害,也不會過于壓抑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很不開心。
對于情緒的認識,我們的祖先圣人都是很有研究?鬃釉凇墩撜Z》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兩種情緒,他用這兩種情緒,很準確生動地去闡明他的思想。這兩種情緒,一個是“怨”,一個是“恥”?鬃又蕴岢觥霸埂焙汀皭u”,是希望人們做到無怨和有恥。
以上兩點是我對《幸福人生的自我管理》的認識,通過這次的研討學習受益匪淺,深感學習的重要性,因此要不斷補充各方面知識,提高自生水平,享幸福人生。
《人生》讀后感3
初讀《駱駝祥子》時,我喜愛又贊美祥子這個駱駝般勤勞、堅韌、質樸又固執的形象,又十分佩服一個為了夢想不斷奮斗,從不在困難打擊前低頭的祥子,但在故事將盡之時,那個逐漸墮落的祥子又讓我失望不已。
祥子初至北平之時,心里懷揣著一個大夢想:買車。憑著勤勞和堅韌的精神,他用了三年的時間,省吃儉用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自食其力的上等車夫。但當時中國軍閥混戰的社會環境不容他有絲毫的個人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馬亂中被逃兵擄走,失去了他心愛的洋車。
祥子并沒有灰心,他依然倔強地從頭開始,更加克己,更加勤奮地拉車攢錢。他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省吃儉用攢錢準備買新車。無奈,在干包月時,祥子辛苦積攢的錢被孫偵探敲詐去,希望破滅!翱v使黑暗吞噬了我,我也不能隨黑暗墮落”,但祥子依舊正直,頑強地重新生活。他要賣最大的力氣,得最低的報酬,要立在人生最低處,等著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擊打。
在虎妞的逼迫下,祥子與虎妞結婚了。因祥子不愿閑著,虎妞以低價給祥子買了鄰居二強子的車,祥子又有車了。因為虎妞出身太富裕了,平日缺乏運動,又不懂得保養,最終因難產而死。為了置辦虎妞的喪事,祥子又賣掉了車。又得知了自己的心上人小福子上吊自殺的消息,祥子徹底沒了寄托。
祥子的.一生充滿了隱忍與委屈。但是他努力過,堅持過,就算結果如何,也無妨了。我不禁聯想到了自己的經歷:
小時候,我學習搭建機器人。課程有些難度,需要自己編程來控制機器人做更多的動作,以及復雜的功能。那一次的程序使得我不知所措,因為機器人怎么都實現不了沿著黑線行走的任務。我去看了看程序,程序十分復雜,估計問題是在這兒了。我便決定把自己看做一個程序,去找找自己在哪一步運行卡殼的?因為什么原因卡殼?
然而,我搞得頭暈腦脹,依舊沒有搞出個所以然來。只得向老師求助。老師過來開導我道:“你把編程當成什么?”我的回答是:“當樂趣!”“是!既然當成一種樂趣,為什么不去快樂的戰勝它呢?既然,痛苦、挫折、失敗都已經向你襲來了,何必把自己搞成這樣呢?不如留住傷心,留住眼淚,把手拱起,歡迎它們!成果就算再怎么不好,也是用自己的心血創造出來的呀!”
這次,我從挫折中又站了起來,我用笑容去面對,去承受了這一切,去享受了這一切。在經過了很多天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在經過無數次失敗后,我終于成功的完成了那個程序。當我看到我的機器人在我編的程序的指揮下動作自如時,我仿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同時,我也對編程有了信心。
人生中,無處不需要隱忍。要學習祥子隱忍的精神,遇到困難,不懈怠,努力地去戰勝他們。唯有能屈能伸,能夠隱忍,努力奮斗,最終才能造就輝煌。
《人生》讀后感4
如果讓我用幾個關鍵詞來描述錢鐘書,當是:帥;思辨;幽默;謙遜。
認識錢鐘書大概是在初中的時候。當時去一個同學家,她大概也是愛書之人,藏書不少。而在“浩繁卷帙”中我一眼相中的是那本包著白色封皮的《圍城》,恍若少女一見鐘情,對著它居然還有點臉紅心跳。也許“初戀”太過暴風驟雨,也許當時閱歷尚淺并未能體會書中旨趣,借來的《圍城》并沒有仔細地閱讀,興奮勁兒過后書就被擱置了,以致于現在讓我回溯書中內容,除了主角“方鴻漸”和那句“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游戲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外,我一概都不記得了。
喜愛上錢鐘書時已經是高中了。當時不知道在哪兒看見一張鐘書先生年輕時候的照片,英倫風,書卷氣息撲面而來,帥得簡直人神共憤。我想,大抵女生也是視覺性動物,看到美好的人或事,荷爾蒙、多巴胺都會胡亂分泌,至少彼時彼境的某高中女生的確如此。
如果沒記錯,《讀<伊索寓言>》一篇被當時的高中教材收錄,文章就兒童是否該讀寓言展開論述,而喜愛鐘書先生的主要原因也是源于該文吧,其中的一些哲思至今我還在時常咀嚼。鐘書先生寫到“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個世界、什么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育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以為人事里的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事有湊巧,大學時候,老師給我解讀《道德經》,他說,“因為沒有標點,所以讀者有了更大的'解讀空間,我們現在普遍認為老子開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而我認為是‘道可,道非,常道’”。如果按照古人們“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樸素哲學觀來看,我倒覺得老師給我的解讀似乎更符合當下現實社會的邏輯。人是社會性、情景性動物,沒有純粹的好壞之分。如今,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也再不敢簡單地以“是非”“善惡”來妄斷了,沒有情境沒有證據,求知真相的過程會被太多內外在的主觀情緒干涉和影響(可能來自媒體刻意宣傳,可能基于自己日常生活經驗),正如胡適先生所說,我只敢“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或許就是錢鐘書先生給我種下的一枚思辨種子吧,當它再從外界環境和周邊人物中汲取陽光雨露時,便會生根發芽逐漸長成。
鐘書先生有三本大書——《圍城》、《談藝錄》、《管錐編》,可惜我由于心存敬意與怯意,一直沒敢翻閱,只斷斷續續地讀了一點錢鐘書的散文和關于他的生平趣事,期許自己能夠“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這其中,《寫在人生邊上》應當算是比較認真閱讀的了。所以,別的書籍我都不敢妄加評判,唯獨看過思考過的《寫在人生邊上》感覺自己還稍稍有些發言權。
《人生》讀后感5
“單純的人也許傻,復雜的人才會蠢”!}記
也許,當你手捧一本好書時,你的心才會靜下來;當你真正地看透了作者的內心,你的精神才會得到提升。我的確找到了這樣一本好書《人生哲思錄》,它以平實的語言,引經據典,道出人生一個個哲學——生與死,愛與孤獨,享受與創造......這些最平凡但又最難理解的東西。
一開始剛看到這本書時,我便盯著這五個大字看——人生哲思錄。提起哲學,總覺得晦澀難懂,枯燥無味,讀哲學書不會有多大收獲。于是,我便帶著這份喜憂參半的心情隨意翻了一下書,本想著一目十行的看完,但卻被一句話打動“如果痛苦,只因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边@句話,好像并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言語的.修飾,卻能字字打動我,令人回味無窮。
也許,我們看過許多高談闊論的書或者文章,作者在書中夸張的寫來寫去,用上高深的道理或虛假的情感,只為陳述一個眾人皆知的事實,乍讀無趣,細細咀嚼更是乏味至極,但周國平的《人生哲思錄》卻如同一枚青橄欖,初嘗味道酸澀,久嚼后方覺得滿口清香。讀這本書,總會有一種對生命淡然的感覺,很真實,也很享受,字里行間充斥著是作者獨特的見解和真摯的感情,不浮夸,不做作,但也足夠撼動人心、
“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是人生的主要目標,覺的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方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清!边@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雖然以我們現在的年齡不足以完全看透,但是對于作者來說,做到這點著實不易,一個人有追求成功的欲望是好的,但不能把它作為生活的全部。因為功名畢竟是件衣裳,穿著它雖然覺得光鮮亮麗,但只有自己知道究竟想要什么,是精神上的自我安慰還是心靈上的追求,每每讀這本書,都像在和自己的靈魂進行對話,使人愉悅。他的文字像是清涼的薄荷葉,撫慰我的心靈,又像是炎炎夏日里的一杯可樂,讓我從頭至尾清淡透頂,帶來沁人心脾的快樂。
《人生哲思錄》這本書和我們的生活那么貼近,像作者所說的“為自己寫作,也就是為每一個與自己面臨和思考著同樣問題的人寫作!弊髡呒葲]有盲目的傳達樂觀情緒,也不憤世嫉俗地批判現實,而且理性的,積極的解釋了人生哲學,讀起來不會覺得乏味無趣。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們也許無法對書中的內容做好百分之百的理解,但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有益的信息來充實自己,因為只有從現在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我們才不會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我們沒有時間等待,父母沒有時間等......
《人生》讀后感6
這是一本闡述什么是幸福的書,叔本華認為,幸福來自于我們本身的內在因素,財富地位等外在因素并不是影響幸福的根本原因。一個人之所以渴望財富,從根本上說,還是因為他內心需求所至,外在只是間接影響。
對于一件同樣的事情,一個膚淺的笨蛋可能覺得只是小事,不足為奇,但一個有思想的人也許就能看的這件事的意義所在。
歌德的這句話也是一個真理——大眾,不分貴賤,卻總是承認:眾生能夠得到的最大的幸運,只有自身的個性。如果是這樣,那我大抵上是一個不幸的人,因為我的個性實在不大好。
“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熱衷程度,與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么選擇孤獨,要么庸俗!边@句也不是第一次聽到了,是來源于叔本華么?誠然,一個偉大的思想家看起來總是孤獨的。但生活中能稱的上偉大的人畢竟是少數,然而有思想的人還是多的。比如一些閱歷豐富的驢友,他們大多喜歡交朋友,與人分享故事,但我們并不能就說他們是平庸的。我們不必成為偉人,只要不是庸人便可。
有一種人,他們的精神力量并不突出,但又超出了泛泛之輩。當這一類人無法獲得外在的快樂的時候,便會學習一門技術或是其他學科,但他們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對除此之外的任何事失去興趣,這樣的人可以說是他們的重心部分地存在于自身。而只有具有最高等的精神稟賦的“天才”,才會全身心地進入這樣的狀態。讓我思考一下,我學習藝術是因為缺乏了外在的快樂么?顯然不是,只是因為真心喜歡才去學習的,但的確無法全身心投入其中。這段很有意思。
“頭腦聰明對于一個人的幸福是主要的”和“要過最輕松的生活莫過于頭腦簡單”,如何理解這兩個矛盾的命題?
窮人與富人:窮人比起富人更容易揮霍金錢,更守不住錢財,但同時也更能夠忍受貧窮,懂得為人處世的藝術。請不要再抱怨你生長在一個貧窮的家庭。
虛榮和驕傲的差別:驕傲就是確信自己擁有某一方面的價值,虛榮則是盡力讓別人確信自己擁有某一方面的價值。虛榮使人健談,驕傲卻使人沉默。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也是虛榮的一種,事實上別人的看法對我們幸福的影響只是間接的,尤其是當我們認識到大多數人的頭腦里面,都是些膚淺的思想和渺小的念頭的時候。雖然這是一個許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要真正做到無視他人的看法,那需要多么淡然的心境,就讓我們繼續磨練吧。
傳達所見較之于傳達所想要難得多,因此阿斯姆斯說:一個人去旅行就能講故事,但是當我們與這些人深入交往以后,往往又得到另一個結論——到海外旅行的人只是變換氣候而已,他們并不曾改變思想意識(賀拉斯)。大概是說,他們只是找到了表面的資料,或許還對資料做了一些組合,但本質上他們并沒有開發新資料。所以讀萬卷書應該在走萬里路之前,而在行萬里路的時候,別忘了思考。
《人生》讀后感7
季羨林談人生,是季羨林(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談人生問題的短文的匯集,是他在望九之年發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世事滄桑,從這樣一位智識老人口中道來的人生感悟,如陳年佳釀,沁人心脾。令人愛不釋手的是,季羨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簡潔、通俗的百姓語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難以找到時下一些教科書式的人生哲學教材中充斥著的概念和說教。
在人與自然關系的問題上,季羨林贊成張載“民胞物與”的世界觀,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點。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的伙伴,對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強制的手段。也就是說,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則,人類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或懲罰。
在人與人的關系問題上,季羨林提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絕無僅有。反之,為自己著想而不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壞!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系上,季羨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滅私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正是基于這種人生觀,季羨林對人生具體境遇的態度,無論是對人生的不完滿、世態炎涼,還是對愛情、老年等等的`論述,都顯得豁達、寬容、樂觀和實用。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和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個意義和價值基于平實的真理。季羨林的人生哲學也許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是平實而真摯、引人向善、切實可行的。
人民大道被叢叢的樹葉所簇擁著,連濾過的陽光也是綠色的。
在天一書店的路上,遠遠看見兩位老人在行乞,記得很久以前他們也在,穿著樸素而破舊的衣服,臉龐干潔,微黃卻不失笑容,我都會在他們的塑料碗上放上一些硬幣,我不用理會他們是否騙我,一位活了近半個世紀的人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尊嚴,他們會出來行乞一定有他們自己的苦衷,我會盡我所能來幫助他們。
雖然我沒遇見過,但我對那些游手好閑的人深惡痛絕,也許是出自本能,他們擁有雙手卻不努力工作,擁有頭腦卻不努力思考,擁有雙腳卻不腳踏實地,這種人更應該被指責,相比于那兩位老人,早已步入垂暮之年,生活自理已成難事,行乞只是一種不得已的手段,他們理應被我們所尊重,去幫助。
我們一些人常抱怨自己的人生。環境時,卻擠得出時間去幾趟KFC,逛幾次ktv,從他們身上我看不出什么好得到的,我想他們才應該被指責,被批評。
但我常常只聽過乞丐被鄙視,卻從未聽說他們這類人被鄙視的。
這真是奇怪?
《人生》讀后感8
空檔時間,看完了麥家的新書《人生海!,腦海里不斷的回味書中的一些片段,總想寫點什么,思緒萬千,卻無從下手。
麥家說,人生太復雜,太寬廣,如果沒有一顆悲憫心,沒有一點所謂的生命的頑強,在人生面前基本上是要敗下陣來。他在這本書中塑造了多個人物形象,愛講道理的爺爺,沉默寡言的父親,滿身是迷的上校,老保長,活觀音,小瞎子……每個人的命運,都和上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跟隨一個孩子“我”,用耳朵去聽,聽爺爺父親的爭吵,聽爺爺老保長用煙酒秘密交易上校的故事,聽表哥小瞎子講上校的故事。
上校對大家來說就像一個謎,他每天不用干活,卻每天大魚大肉;他家的貓吃的比別人家孩子還要好;他是一個太監,但是又不太像;村民們一邊看不起上校,卻有什么事都會和他商量。
上校,一個聰明執著的人格爽朗,幽默,陽剛,天不怕地不怕。最愛兩只貓,一黑一白,哪怕入獄也拜托父親照顧兩只貓。他上過幾方戰場,一套純金打造的手術刀,救過幾方大人物。卻在政治的洪流中,幾度淪為罪犯,顛簸起伏。歷經抗日內戰抗美援朝多次戰爭洗禮,多次面臨死神威脅,經歷坎坷,最終擺脫不了肚皮刻字的鬼影和心魔,最終被逼得用救了無數傷員的手,割了小瞎子的舌頭挑了他的手筋,還是沒逃出會上的侮辱,瘋了,從此再也沒有了心理上的痛苦。
老保長,一個吃喝嫖賭,三句話不離女人的老家伙,卻在上校被時,拼盡性命的保護上校;在老巫頭心病難醫,身體每況愈下時,講出上校的故事,以寬老巫頭的心;在老巫頭,為洗刷兒子的清白,導致上校被捕時,立馬與之斷絕關系。
我的爺爺,一個在孫子眼里無事不曉,豁達開明,時時口出哲理的老頭,隨著事件的展開,形象一點點崩塌,他只不過是一個要面子維護他的家族聲譽的普通農村老頭兒,舉報上校,最終在周遭的唾棄下在良心的譴責下自殺身亡。
我,因為爺爺的舉報上校被捕,遭受村民的唾棄,開始了逃亡之路。非法偷渡西班牙,歷經千辛萬苦,認識了前妻,好日子才剛剛開始,前妻又車禍身亡。帶著亡妻的骨灰,流浪三年。認識現在的妻子,重新開始生活。對故鄉的眷念,22年后再次踏上故土,家已破,人已亡。記憶里那個偉岸的上校,已是智力退化至5歲的老頭,每天快樂無憂的生活著,他的妻子林阿姨帶著贖罪一心一意的照顧著上校。
這本書,看的'很揪心,那個秘密每一次都要呼之欲出,卻又峰回路轉的岔開,繼續讓上校更多故事一一呈現。小說里沒有一個完人,每個人身上都背著自己的缺陷和污點。在特定的歷史里,每一個人都在苦難里掙扎,可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的活著,就像上校,經歷了戰火,誣陷,牢獄之災,最后屈辱瘋掉,仍然努力的活著。
我們現在的生活已沒有歷史的磨難,和平的時代,快速發展的國家,讓我們能用揚眉吐氣的生活?缮畈粫肋h一帆風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遇見困難的時候,希望我們都能認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好好活著,好好生活
《人生》讀后感9
《人生若只如初見》 這是一本談論古典詩詞中絕美愛情佳句的書籍,翻看目錄,每一章節的名字就是一句句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這本書的故事上溯漢高祖與戚夫人,下至清代才子納蘭性德與沈宛,唐玄宗、陸游、溫庭筠,王昭君、楊玉環、李清照、魚玄機、于詩詞變幻中講述了古代英雄美人、才子才女的不為人知的愛情側面。她似在談詩詞,又似在談風月。她不拘泥于對古典詩詞字面的理解,也非傳統意義上的簡單賞析,而是一種風格獨特、感情豐富的散文隨筆。用清麗、感性的筆調,配以優雅、飄逸的插圖,描繪出一幕幕古典詩詞背后唯美、動人的歷史愛情畫卷,引領讀者傾聽一段段經典、震撼的浪漫往事。執迷不悔的凜然,心照不宣的釋然,讓我們在悲喜交加中恍然……
對于古典詩詞,我向來都覺得可望而不可及,欣賞它的精煉深遂,欣賞它的情愫悠長,更欣賞它的意境深遠,雖是如此,卻因它的難懂而每每遠望,不敢企及。這本書,滿足了我探知幾句名詞佳句來由和故事的愿望和虛榮。當然,收獲的可不止這么多,它是詩詞賞析,也是隨筆,引我走入了一幕幕古典詩詞背后唯美、動人的歷史愛情畫卷,傾聽一段段經典、震憾的浪漫往事,對于情,雖不能體驗,卻有了些領悟。
每一句名言都有一份凄美的愛情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有讓人嘆息的結局,都沒有滿足寫下它時的愿望,原來這些句子都是人們對于愛情美好的愿望,都是人們在擁有愛情時的牽掛思念與誓言,更是后代文人騷客下筆抒情感慨的絕好素材。可惜的是,當時過境遷,情已消逝的.時候,那些誓言與承諾只能成為讓人懷念,令人心碎的緣頭。曾經天真的以為愛了就要相守,就要生死相依,哪怕世俗不容,哪怕天難地險,也要堅定的沖破障礙,但經過了,看過了,也明白了,世事不可違,現實很殘酷。
正是這樣的一本書,寫盡了情事,也只是透過這面風月寶鑒去觀望世事。最終它超然地與情無關。就像我們與一個人相遇初見,也曾眉山目水相映,以為能夠相隨千里,卻最終錯手而過,慢慢地,慢慢地,不記得。
人生若只如初見,仿佛,這樣重要?墒,此一生,與誰初見又有什么關系呢,生是虛妄,跋涉無人之境,你看這些輪回了千年的花種,至今還在無我無他地盛開就知道了。
應了這本書,讓人對情有了一份現實的理解,書中的各式主人公,哪一對不是愛的生死相誓,哪一對不是才子佳人愛的深刻,以至產生出這流傳千百年都盛歌不衰的愛情佳句,比起我們這當代的速食愛情可是要深遠的多,只勸大家情深深意濃濃來時把握去時拋,非要求得個天長地久大圓滿的結局倒也真是個難事。有一份平和的心態,懂得擁有更懂得放棄,擁有時執著,放棄時灑脫不失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也是一種對情最好的把握方式吧!
《人生》讀后感10
最近看了張萌老師的《人生效率手冊》,在很多方面都覺得異常受用。有些方面,想跟大家分享,也希望能借此可以與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首先由于封面上作者的照片比較顯眼,很想了解下是怎么樣經歷的老師能寫出這樣一本效率手冊,于是通過百度百科,對這個作者有一些基礎的了解。她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從名校退學的學生,因為夢想成為北京奧運會志愿者,但發現到了浙江大學,離夢想越來越遠,于是毫不猶豫選擇退學。然后復讀考上北京師范大學,圓夢當上志愿者。雖然感覺很酷,但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才能做這樣的抉擇?由此可見,這本書的作者自身經歷就與大部分人的不同,放棄了相對來說平穩的道路,而愿意為了夢想不斷奮進。那我們再把視線回到《人生效率手冊》這本書上。
這本書開篇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人和人會慢慢拉開差距?大學畢業10年,20年以后,同學之間差別會很大。所有的差距都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時間的積累價值,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差距是沿著事物正常的發展規律和方向,但如果方向一開始就選擇錯誤,很可能越走越錯。你的業余時間投入到哪兒,你就是一個怎樣的人。日積月累之下,其實人和人的差距就變得越來越大。由此可見確立清晰的目標對于人生的規劃十分重要。
當然我相信在座的大部分人也都很迷茫,其中也包括我,有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一生究竟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要做出怎樣的事業、構建怎樣的人生。有人說千篇一律的人生軌跡叫做自然規律。細細觀察我們和周遭的大多數人,無不按照這樣的自然規律日復一日,單調而重復的生活著,十年后的自己可能還是這樣,一成不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你想要改變,開始進入一種高效學習狀態時,就要思考一件事——你身邊是不是有太多的負能量。他們安于現狀,無法理解你的拼搏與努力,無法理解你的積極向上,甚至對你的行為表示不解。他們常常質疑你的努力付出,對你的積極努力向上,不是言語上打擊,就是行為上脅迫,甚至讓你產生自我懷疑,你現在做的一切都是錯誤的',都是不必要的。
人與人之間有一個重要差別在于主動性。擁有智慧的人會為自己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構建正能量的朋友圈,但依然有人會被那些負面信息苦苦折磨,他們經常感到難過:為什么沒有人理解我?為什么沒有人懂我的辛苦用意?于是最終被大家同化,慢慢變成一類人。環境可以塑造人并且慢慢改變人。如果你長期在負面情緒的環境中,漸漸也會被他們同化,更可怕的是,可能連你自己都沒意識到你在慢慢被改變和同化。那么,你該如何做呢?一定要努力找到和你一樣的人。
你如何度過一天,也就如何度過一生。不要再活在為忙而忙的生活中,找準目標,管理好時間,高效的學習,鍛煉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人生的效率。我們未必要出類拔萃,但一定要與眾不同。
《人生》讀后感11
再讀《人生》時,已過而立之年。記得初讀路遙的《人生》,剛剛讀初中,彼時的年紀,只嬉笑或惋惜于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故事,對于作者煞費苦心隱蘊文中的描寫和哲思,則無法參透。當十多年后,靜心再次品讀,有種入身三分的浸入之感,久久無法平靜。
多年來,對于人生的探究是我和身邊同齡的朋友們熱議的話題,但一直無法有清楚的答案。我常常會想,我想要的是什么樣的生活?我的人生?我的價值……路遙的《人生》,通過小說的故事發展,展現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選擇,而這些選擇有出于慣性、本能、環境、也有欲望、夢想,在時間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通過行為表達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創作背景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以農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有激情、勤奮、才華、理想,在現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依然堅持努力去實現夢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虛榮充斥著他矛盾的內心,并最終被沖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于追求、熱愛生命、忠于現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著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美好寄托。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里長大,但成長環境的不同也使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文中最后,直至被去除教師資格的高加林在農田里對德順說“德順爺爺,我一開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嘗個遍,以后就什么苦活也不怕了!笨芍^一語中的',震撼人心!究其然,人最怕面對的是脆弱的自己,而最強大的則是內心的堅韌。高加林還是高加林,雖然故事結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夢想不滅,此段經歷會必會成為他最寶貴的財富。
其實,對于很多人來說,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記得自己當初因為一份不甘心,離開了家鄉優越、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報考了中央機關。等到了大城市、擠進中央機關之后才發現,現實中的榮耀遠比想象中的要骨感,而困擾卻遠比想象中的要豐滿很多。擁擠而寂寞的都市,風光而重負的工作,熱鬧而孤獨的生活,人生的矛盾在這里體現了極致,內心的糾結甚至后悔總是如影隨形。與我有相似經歷的朋友曾作過描述:回想這幾年的生活,我一直是在追求理想的生活。但是,我卻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對于每個人來說,理想的生活卻是各不相同的。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卻意味著要沒日沒夜的加班加點;呆在大城市的某一個角落,卻意味著過著一種平民的生活;在各地出差奔波,卻意味著與家人聚少離多。與以前相比,我的外表已變得樸素,內心已變得粗糙。
說實話,什么叫忙碌的不可開交,這幾年算是感同身受。有很多個晚上,我和同事們都是坐在電腦邊,核實各類數據、整理各種工作情況報告。很多不了解我們單位的人,根本無法理解,甚至難以置信在中央機關怎么會這么辛苦。工作壓力之大,神經之緊繃,都是我職業生涯的挑戰。至于逛街、美容、泡吧、看電影、旅游,盡管都不是我很熱衷的事情,但感覺已是非常遙遠的事情了。有那么一段時間里,我曾深深地迷茫過,甚至懷疑過自己最初的選擇。
《人生》讀后感12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古代的詩詞,那些經過歷史的沉淀所散發的獨特魅力是任何文字都無法企及的。工作以來總是想定下心來再細細的品讀,卻總是下定決心卻又總是擱淺。趁著暑假的時間,我翻開了安意如品讀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可誰想卻一發而不可收拾。
人生若只如初見,彼此都只是朦朧著,回憶著,而不去戳破彼此間的那層隔膜,就好像書中講的那樣,李隆基仍是他的曠世名主,楊玉環仍做她的絕代佳人,江山美人兩不相侵。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讀至此處,心中突然感慨萬千,歲月如哀歌,青春易逝,容顏易老。當鏡中人僅余一片斑白,你不曾知曉的是那個驀然回首的女子,一閃而逝刻骨的傷痛和來不及逞強便被風干的,不舍的淚。而更為無奈的是,三郎等不到鏡中人的一片斑白了,只能透過已很模糊的記憶來懷念曾經的那個她了。
而蕭郎與慧娘的故事似乎更加傳奇,從慧娘得知蕭統是太子時便已定下了之后的悲傷結局。太子是承載著整個王朝的人,是決定著今后黎民百姓命運的人。他掙不脫門當戶對的傳統,逃不出封建禮法的制約!皩m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慧娘便死于此,而蕭統亦追隨慧娘而去。一對癡男怨女,用生命譜寫了這一曲戀歌。代表相思的.紅豆便由這二人傳播開來,滲透著二人的鮮血,成了王維留給我們的千古絕唱。倘若都只是初見,沒有相知,相惜,相愛,這兩對癡情男女便也不會如今日這般,只能讓后人艷羨、哀嘆、懷念。安意如便用這般憂傷溫柔的筆觸帶我感受著,讓我沉醉,讓我悲傷,卻又忍不住感慨。
而后要提到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和劉徹與阿嬌則是有緣分相遇,更有機會廝守,卻陰差陽錯的虛度了彼此相愛的時光。從古至今,沒有人能比文君和相如更配得上浪漫二字。得不到家庭的祝福,他們可以很浪漫的私奔。而偏偏兩人又都絕頂聰明,能夠無聲的說服家人,兩人的廝守似是必然的。但天下男兒皆薄幸,無論曾經多么深愛,總會有君心淡漠的那一天,文君毅然決然的與相如決絕。她是滿懷留戀的,卻仍壯烈的與愛人訣別。直至相如纏綿病榻,兩人才冰釋前嫌。其實本沒有什么“前嫌”可言,因為文君從未真正的怪過相如。
對于一個古時的女子來說,最悲痛的便是那廂的多情手已把玩新人發,與他人結同心去了。文君可以壯烈的與君絕,而阿嬌做不到。她從小便是嬌生慣養,不懂寬容為何物,偏偏劉徹是一代帝王,是擁有弱水三千的帝王,而且做不到只取一瓢飲。阿嬌便注定了被廢的命運,只能對著冷清的金屋懷念曾經劉徹“金屋藏嬌”的誓言,寂寞的對鏡獨賞。
如花美眷,終究敵不過逝水流年。流年太現實,現實里有太多的欺騙與無奈。當年的秋風輕易就荒蕪了今人的心,今日的浮華依舊褪不盡那年的憂傷。滄海桑田,亙古不變的,只有那心頭的一抹蒼涼,和那一聲飄散在風中的嘆息:“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讀后感13
在奮斗的道路上,我們都想快起來,快一點成功,快一點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事實往往會相反:你越是著急,事情越是做不好!试S自己慢慢來,才能重新上路。
慢下來,需要把“心”松下來。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武士,路過一間弓箭坊,看到櫥窗里有一張很耀眼的弓,繃得緊緊的,弦上架著一支箭,從木質到雕花,一切都符合他理想中的完美之弓。武士立刻沖進店里,對老板說:“我要買櫥窗里的那張弓!崩习逭f:“抱歉!櫥窗里的那張弓是樣品,不賣,能賣的都在墻上掛著呢,你去挑吧!”武士四周看了一圈,發現墻上的弓都不漂亮,松松垮垮的。他對老板說:“我多付你一些錢,請一定將那張樣品弓賣給我!”老板笑著說:“你知道什么是樣品嗎?樣品不過是擺個漂亮樣子,它二十四小時都繃著,看似有力,其實早已沒有韌性了。你覺得這樣的弓還能使嗎?真正能用的弓,都是松弛的。松弛是一種函養的狀態,能讓弓弦保持著柔韌!
當今時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我們的心何嘗不像一張拉滿的弓,時刻準備著射箭?富士康的連續跳樓事件,就是超負荷、高壓力下的結果。我們需要端正心態,保持一顆平常心,創造機會去看看風景,讓心松下來。
慢下來,需要把“境”順下來。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面臨逆境。我們是被逆境壓倒還是在逆境中成長?胡蘿卜生的時候鮮鮮亮亮、有款有型,可在沸水煮上一段時間,就成了爛糊糊的一攤胡蘿卜泥。而一把干茶葉,投入沸水之前,形狀最難看,分量也最輕,而在沸水的`煎熬下,那些干燥的、皺巴巴的葉子,變得滋潤、豐美、舒展了。同時,也將無色無味的水變成了濃香的茶湯。逆境,也是上天的一種饋贈,“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逆境使人成長。
慢下來,就猶如攀登高峰時的“歇腳”,不但能遠眺山下的風景,更為攀登更高處儲備了力量。
慢下來,并不意味著放棄目標,或者對所有事情慵懶以對,它是一個調整的過程,更是一個積蓄的過程。
慢下來,更能激發對生命的熱愛。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生苦短,何不慢下腳步去感受親情、欣賞風景,何不換一種生活方式,多一點意趣、一點閑情,用心去感受生命,熱愛生活。
慢下來,更能體現自我的真性情。運用有限的時間,提高自身的修養。時刻反省自己的行為,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厚道一點;做事坦蕩、剛正不阿,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慢下來,更要激發勇氣和活力。量子基金的發起人索羅斯辦公室墻上有一句名言“我生來一貧如洗,但決不能死時仍舊貧困潦倒”,在生命的飛騰和超越中,迷茫時有發生,我們要激發勇氣,去敢于冒險,去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相信無論什么結果,經過理性的思考后的抉擇,都是內心的成長與力量。
慢下來,然后更勇敢的前進吧。
《人生》讀后感14
讀了周國平的《人生寓言》二則:《白兔和月亮》與《落難的王子》,勾起我無限感慨和深刻反思:人生應該怎樣面對財富和不幸?我想到了“塞翁失馬”的寓言故事,失馬,卻帶回了一群驃壯的胡馬;得馬,卻使得兒子摔成了殘廢;殘廢,卻逃過了上戰場的劫難,得以保全了性命。好事可能變成壞事,壞事未必不是好事。
白兔獨具審美慧心,是賞月行家,于是諸神之王慷慨決定把月亮歸屬于白兔,這似乎是天大的好事。然而白兔從前賞月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了,在她眼里,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而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梢娪袝r擁有,看起來是好事,又何嘗不是壞事?物的主人,其實也是物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這是因為白兔對月亮的審美態度已變成了一種功利關系,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有財產,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讓她的財產遭到侵犯和損害,如何還能欣賞月亮的美呢?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美感是無利害關系的快感。不是有人強調審美狀態是一種游戲狀態嗎?不是有人強調距離產生美嗎?中國的道家不是也強調一種“游于物之外”的超脫態度和閑適心態嗎?
照這么說,難道一無所有、赤貧如洗才自在嗎?我想作者想說的是很容易乃至極容易產生得失之患。關鍵是有沒有能力保衛財富,不怕別人搶去偷去,就沒有得失之患。問題是白兔實在不配擁有月亮,不配擁有而擁有,怎能泰然擁有呢?好在白兔畢竟慧心未泯,畢竟有自知之明,最后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倒是人類有些人,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
讀了《落難的王子》,我不由想到了兩句話:埃斯庫羅斯在《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里說,厄運在同一條路上漫游,時而降臨于這個人,時而降臨于另一個人。里希特的一句名言,苦難有如烏云,遠望去但見墨黑一片,然而身臨其下時不過是灰色而已。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最聽不得悲慘的故事,總是嘆息:“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然而當厄運落到了他頭上,國破家亡,又當奴隸,又成殘廢,最終靠行乞度日。當我表示同情,發出他曾經有過的嘆息時,他卻正色地說道:“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笨梢姸蜻\也并非壞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尼采在《偶像的黃昏》里就說過:那些能將我殺死的事物,會使我變得更有力。
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每天都在發生著災難。作為旁觀者,我們往往不敢設想這災難落在自己頭上怎么辦。然而我們切不可懷僥幸的心理,認為苦難只會落在別人頭上。一旦這種情形發生,你我就必須承受,往往也能承受,因為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朋友們,記住這一句英國諺語:交好運時要謹慎,遭厄運時要忍耐。擁有月亮,或許得不償失;塞翁失馬,又焉知非福?
《人生》讀后感15
翻開素雅的書面,找了個清閑的時間,靜靜地端詳它——一本借詞達意的書。它包含的情感細膩繁碎,或喜或憂,或大起大落使人嗟嘆,或表達平平淡淡才是真。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你在我生命的出現,是對我的救贖。
曾經他是那個敢指天為誓的人!吧綗o棱,天地合,夏雨雪,乃敢與君絕”如果你忘記了,他愿意再說一次。我為他們喜,世界之大,會有人把世間最純粹感情勇敢獻出,托之性命,寄之真情;我替它們悲,當魚玄機失去了李億,被溫庭筠婉拒,陳韙的背叛令一代女嬌做了囚奴——她的心死了,因妒撻死了綠翹,印證了她的一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新郎”;我為題目嘆,“知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我驚嘆于她們的狠厲決然;“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羨艷于他們的純粹認真。
我心疼他們的斷腸之思,更辛酸與于她們的可遇不可得。人生應能如初見,執子手與子老,白首不相離。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酒杯里能蹦出友誼來。
眾人皆知孟浩然與李白的知“酒”之交,對著皇帝的諭旨敢耍酒瘋的李白竟說出了“高山仰止”的敬語——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的“斷指柔腸”只為孟浩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他戀戀不舍地望著孟浩然離去的背影,悵然又無奈;王昌齡對辛漸純粹美好令人心生艷羨“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我深切地感受到他含蓄又深沉地闡述了好友不在時自己一片熾心無處安放的黯然。
我為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豁達欣慰,前路漫長,友人啊,留步吧;我更為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不舍黯然,想到“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自嘲和心酸。
天底下的朋友,怕的不是離別,是離別之后再不能的遇見。天若有情,不應留恨,應讓相思相寄,隨君直到夜郎西。
曹操憂慮地高唱著“青青子衿,深遠;蘇子瞻嗟嘆著“千古風流人物”,他嘆的何止是江山更迭,不過是一場驚濤驚動了他的'情懷,他幻想著功業與朝廷的美夢;張若虛對月沉思,凝望著浩瀚夜空詠誦了一曲人生高度的思考——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以江為硯,流水為墨,寫他,對宇宙之思。
坐下來吧,隨意看一曲香詞儂語,品其中淡景濃情。從小學機械地背著唐詩三百首,懵懂之中似乎也有所感悟;長大之后翻開了詩經,卻內心毫無波瀾麻木無知。收視創新的“中國詩詞大會”被高度追捧的背后,是我們這一代人對文化的缺失——若無缺失,何來“回歸”一說,何來熱捧?
坐下來,花一場美夢的時間,花一局游戲的時間,花一度空想的時間,拾一曲香詞傾一室芳馨,充實自己的情懷。讀書吧,仍是那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
【《人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生的讀后感01-02
《人生》讀后感12-26
《人生》讀后感03-22
人生讀后感12-27
《人生》讀后感03-11
人生讀后感12-31
《人生》讀后感12-28
《人生》讀后感(實用)07-04
人生的讀后感范文04-19
《勤奮人生》讀后感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