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業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報告(1)
2012年7月12日雅安市農村保障現狀調研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宣傳小分隊來到姚橋鎮開始我們的第一站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在姚橋鎮政府工作人員的一句話讓我很感興趣:”農村醫保就好比是政府出錢,醫院獲利,農民得保障”.他是這樣解釋這句話的:農村居民每年交10元錢,其中8元存入個人檔戶,另外2元用于大病統籌.也就是當該居民在本年內因病需要住院時,住鄉鎮醫院可報銷醫藥費用的60%,縣級醫院可報銷40%,市級醫院可報銷30%,但是報銷的最高上限是2萬元.這部分錢由政府出,直接劃給醫院,同時也減輕了農民沒錢住院的負擔.看似確實如此,三方都獲利了:政府獲得了民心,醫院獲得了利潤,農民獲得了人身保障.但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實現了”三利”了嗎?帶著上述疑問,我們開始了調查.在調查中,我們得到了另外一句話:百姓花小錢,政府獲小利.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每人每年交10元錢,確實不算一個大數目,上交的這部分錢歸誰所有呢?毫無疑問,是政府.按理說,農民交錢之后,如果需要到醫院就醫,政府就應該再把這部分錢拿出來交給醫院,才算是真正減輕了農民負擔.然而事實是怎樣的呢?
在本地的農村醫保政策中有這樣的規定:只有病人住院才能給予部分報銷,并且在當地也沒有固定的醫療點,這就意味著只有大病才能享受到醫保,而像感冒發燒之類的小病,在當地的診所醫治是得不到報銷的.然而,縱觀農村的現實,我們不難發現,百姓一年中就醫的大多恰恰就是感冒發燒之類的小病,為了不耽誤農事,他們都是在當地的診所抓點藥了事,但醫治這些不起眼的小病花的錢累計起來對他們來說也不再是小數目,所以說,事實上他們的醫療負擔絲毫未被減輕.就此看來,”農民花小錢,政府獲小利”的說法的確不是空穴來風.
那到底怎樣才能使農村醫保行之有益,真正實現”政府出錢,醫院獲利,農民得保障”呢?
從我們調查的過程中,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政策本身存在的問題.
我們首先要肯定國家實施農村醫保這一政策的利好出發點:讓所有農民都得到實惠,獲得保障.但區域的差異使之存在必然有局限性.它不可能實現貧富差距大的區域優惠措施不同,優惠比列不同.另一方面,對報銷地點,報銷方式的限制,使目標群體少之又少,因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失去了該政策存在的本質意義.
二是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政策在上傳下達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只剩下了簡單的傳達,關心的只是有多少人參與到了這項政策,而未關心到參與這項政策的百姓有幾人得到了實惠,因此說他們忽視了最關鍵的步驟:向參與者宣傳政策的意義以及如何行使他們的這一權利.這樣一來,農民只是聽說了一項政策,然后參與了,而當真正需要時卻不知該如何行使.
【農業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報告(1)】相關文章:
農業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11-09
寒假超市社會實踐報告(1)11-17
暑假社會實踐報告:暑期支教(1)11-16
寒假社會實踐報告:酒店實踐(1)11-17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范文(1)11-16
英語師范類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報告(1)11-18
2012年最新寒假社會實踐報告(1)11-18
護理專業學生實習報告(1)12-02
機械專業學生實習報告(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