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生掃墓日記三篇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這一天里,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生掃墓日記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生掃墓日記 篇1
4月1日,天空陰晴,微風兼有小雨
奶奶辭世已有二十多年。雖從未謀面,但每年的祭拜,茫然中卻多少有些溫暖。外婆離開我們也已有七載,對于外公,一直都似未曾失去過,總那么親切,那么的清晰,可也已經有三個春秋沒見到他!
一陣顛簸,我們來到奶奶的墳前。鄉間的空氣依舊那么新鮮,而這周圍的一切還是老樣兒,荒蕪的田地,雜亂無章的小樹,以及遍地的雜草。而此時濕潤的空氣,灰蒙蒙的天空,周圍死一般的沉寂,我的心是沉重的,透骨的凄涼更在全身蔓延。爸爸、叔叔、阿姨們有條不紊的忙著,交談中時;貞浧鹨恍┩,他們是在懷念。我也間歇的解到奶奶的一些生平,我知道她年輕時肯定是精明干練的,而且務農、做飯都絕對是一流的好手。爸爸兄妹五人,拉扯到大不易。作為教師的爹爹在文革期間肯定也背著不少包袱,跟著他的奶奶是無怨無悔的?赏粊淼闹酗L,大概是上天的不公吧。我知道當時的奶奶還那么的年輕,她死不暝目!在這里,我也只有默默的祝福,在天堂的奶奶能享受一下清福,能關照一下她的`兒女們。在這里,我獻上孫兒最為崇高的敬意。
清明時節雨紛紛,三月的春天總是煙雨迷蒙的。隨著鞭炮聲的漸漸減輕、停止。祭奠完奶奶的我們,帶著深深的眷念坐著車子緩緩離去。遍地的金黃給這種天氣添些許喜慶,也緩解一下沉重的人們沉重的心。伴著油菜花的燦爛我們一家人來到外公外婆的墓前。七年之前應該算是我初嘗生離死別之苦吧!此刻,外婆那慈祥的目光,那溫和的笑容,再次浮視在腦海里。她是偉大的,也是平凡的。做著平凡人做的事,卻能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我知道母親姐妹三人,都是她一手帶大的。細致入微,任勞任怨,她用她的一生承諾“奉獻”這兩個字。外公是博愛的,桃李滿天下,應該是他的寫照吧。具有知識分子典型的氣質,寫得出一手好毛筆字,總保持著一副良好的心態。很羨慕他平和、安穩,羨慕他的儒雅、高貴。似乎天生就值得人尊敬的。對人生的通徹,對名利的淡薄,對錢財的輕視。他一直都是我心中的明燈。今日你們墳前雄雄的大火,希望能夠溫暖你們的心靈,能夠慰藉你們的在天之靈,只愿這大火照亮苦苦掙扎于世人的我們遠方迷蒙的路程,指引我們走上成功、幸福的大道。只愿在這里,我們能天地相容,心靈相通。只愿這漫天飛舞的火花能夠帶上我們最真的祝福。
逝者已矣,惟愿安心;丶业穆飞,我默默的祈禱,上天應該是公正的,生前受太多的苦,流過太多的淚,死后應該是幸福的!
小學生掃墓日記 篇2
4月5日 晴 星期一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和爸爸回老家和叔叔嬸嬸們一起去仙鶴園墓地給爺爺奶奶掃墓。
仙鶴園墓地座落在玉林市區的西南方,我們騎摩托車二十多分鐘才到達。走進仙鶴園的大門,仿佛進入了仙境,那里林木蔥蔥、鳥語花香,一排排整齊潔凈的墓碑前,早已站滿了先我們而來的人們。供臺上,擺滿了供品和鮮花,香火燎燒,鞭炮四起,人們在墓前肅然起敬,緬懷著仙去的親人。
我們很快就找到了爺爺奶奶的墓碑,把事先準備好的供品擺好,還放上了茶、酒,點燃了香火,掃墓儀式就這樣開始了。首先是大人們把隨身帶來的紙錢,紙做的電視機、手表、衣服、收音機等,一一燒給爺爺奶奶,然后,我們跪在墓前給爺爺奶奶叩頭,告訴爺爺奶奶,我們來看您們了,還給您們帶來了禮物和食品,請您們受用。最后還燒了鞭炮,把茶、酒灑在了墓前,看著爺爺奶奶刻在墓碑里和藹可親的照片,我們仿佛站在了爺爺奶奶的跟前,看著他們慈愛的目光,聽著他們對我們的教誨……
掃墓儀式結束了,我們一一不舍的離開了仙鶴園。爺爺奶奶,每年的今天,我都會來看望您們的!
清明節日記350字:清明節掃墓_清明節日記350字
早上7點20分,天上下著大雨,不過似乎并未澆壞我們的心情。整整一個班的人在隊旗的指引下,我們一起上了車。車開了起來,在家紛紛拿出手機來解悶。車開了大概有一個小時,總算是到了第一個游覽地—
小學生掃墓日記 篇3
今天,我們四年級全體同學和老師一起帶著悲傷進入了一個神圣的地方。
早上,我們四年級六個班站在操場上安靜的傾聽著老師說的一字一句。然后,音樂老師讓我們練唱了一遍《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唱完歌,每個班的老師都發給自己的學生一朵小白花。我們就懷著崇敬的心情向人民公園出發。
在路上,風景優美,我們卻無心賞景,不知不覺,我們就來到了人民公園。少先隊員大隊委站在隊伍前頭說:“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背旮,另一位說:“默哀一分鐘!碑敃r,我又想起了愛國英雄為了維護國家和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視死如歸。這時,我又聽到了有人在偷偷地抽泣,這些愛國英雄為國作出的貢獻值得我們學習!默哀完畢,大隊委又說一些關于烈士們的故事。然后,我們陸續把手中的小白花恭敬的放在烈士墓的一旁。
今天,我真開心!
【【精華】小學生掃墓日記三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