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民情日記
“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是村干部需要認真落實的做一項重要工作,以下是村干部民情日記,歡迎閱覽!
村干部民情日記(1)
從2月28日開始,昌吉州“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第二批工作組684人陸續出發,奔赴基層一線開展工作。與第一批工作組進行全面對接后,新一輪住村工作全面啟動。今天我們就和您一起去感受他們住村第一天的生活。
天剛蒙蒙亮,即將啟程去往木壘縣烏孜別克族鄉大南溝村住村的昌吉州黨委宣傳干部馬文婷,就已經開始收拾行囊,丈夫早早的就為她做好了早飯。馬文婷的老公魏正江關切的說道:“平時都是你給我做的,今天得給你做一頓。去了之后要多注意身體,這兩天天氣還比較涼,穿厚一些。”
馬文婷依依不舍的回應道:“這沒問題,我帶了好幾件厚衣服,你也得注意,我不在的時候,一日三餐你得按時吃,不要讓我回來看到你又瘦了。”
馬文婷和丈夫結婚五年來,幾乎一直都是兩地分居,今年丈夫調回昌吉,可馬文婷卻又要到基層一線去工作,作為丈夫的`魏正江不免有一些擔心。魏正江說:“媳婦平時在家多一些,出遠門少,這次出去還是想的讓她多注意身體,作為一名丈夫,我會更加的支持她,做好她堅強的后盾。”
第一次離家這么久,馬文婷心里不免有些忐忑,她說:“我害怕自己不能很快適應那里的生活,有時會想家,但是我相信,我一定能夠克服困難,竭盡全力的工作,為老百姓多辦一些實事。”
早上9點20分,州黨委宣傳部住南溝村工作組驅車近五個小時后,在中午一點鐘到達了木壘縣烏孜別克族鄉大南溝村住村點。
第一批住村工作組組長、昌吉州社科聯主席馬金勇,向第二批工組組長成小鳳介紹了住村點上的情況。房間里村民送來的一面鮮紅的錦旗顯得格外耀眼。昌吉州黨委宣傳部住木壘縣烏孜別克族鄉大南溝村工作組組長、州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成小鳳說:“這個錦旗放到這,這就是激勵我們第二組的,什么時候我們一看,前面主席你們的工作做的好。”
馬金勇說:“激勵著你們繼續奮斗,這是一面戰旗。”
回到宿舍收拾行李時,成箱的化妝品引起了記者的好奇。組長成小鳳說,這是我們工作組給村民準備的新年“禮”。成小鳳說:“我們想給我們村上的女同胞帶些小禮品,在入戶的時候我們認個門,在‘三八’的時候,一起要搞個聯歡活動,到時候我們會現場發給他們不同的東西,都是一些日常用的小東西,也是工作組的這么一個心意。”
中午三點,在吃過簡單的午飯后,工作組召集村委會干部,進行工作對接、了解村里基本情況、謀劃新一年的工作重點,大家一聊就是兩個小時。下午,工作組帶著面粉、清油等,在村支書托合西的帶領下,開始了走訪入戶。成小鳳說:“我們第一天來,村上書記帶我來認個門,過后我自己就會來的,定居現在習慣不習慣……”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工作組的成員回到居住點開火做飯,在這個“新家”做了一鍋熱騰騰的哨子面。大家知道這一年,是人生征程中的一個新起點,需要他們用真心、汗水和力量去踐行,用真情實意融入到群眾中去感受。
村干部民情日記(2)
“2014年8月23日:晚上八點,我接到電話,死者的家屬及親朋好友來了幾十人,情緒不穩定,我顧不上吃飯,立刻通知李某某和我一起趕到永安市場……”祥云縣祥城鎮城東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余國光在民情日記中這樣寫道。
2000年9月,余國光當選祥城鎮城東社區居委會主任,同年12月,余國光開始把每天發生的事記錄下來,這一寫,便是十多年。
在余國光的9本200余萬字的民情日記中,與城東社區居民的“家長里短”幾乎占了大部分的篇幅。
一本本厚重的民情日記凝聚著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的心血和汗水,余國光用日記記錄著為居民服務的點點滴滴,見證了城東社區發展中的每一個腳步。
抓黨建,打造一個堅強的戰斗堡壘
“2015年6月28日下午一點,社區大會議室:學習《求是》雜志2015年11期文章《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處理好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的關系》……”只上過初中3個月的余國光在民情日記中寫到。
2009年3月,余國光擔任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十分重視社區黨建工作,將社區“兩委”、組委以上黨員干部組織起來在每月15日集中學習,要求下設黨支部每月28日集中學習,推進了學習常態化,社區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有了明顯成效。
在余國光的帶領下,社區“兩委”經多方努力籌措投入資金42萬余元,改造了黨員電教播放室、黨員活動室、黨員服務中心、圖書閱覽文化活動室等黨員活動場所和社區服務職能部門辦公場所建設,通過網絡科技輔助黨員網格化管理,并在廣大黨員中開展“每月之星”、“季度之星”、“年度之星”評選活動,黨員干部創先爭優蔚然成風。
目前,社區現有黨員194名,進入11個網格,聯系服務社區居民15006人,社區黨組織成了一個忠誠于黨的堅強戰斗堡壘,2012年被中共中央組織部表彰為“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做實事,完善社區為民服務功能
“這個為民服務大廳太方便啦,我們有哪樣事,來這里一次就可以辦好!”在社區為民服務大廳,城東社區三組的熊天存夫婦手捧熱茶,等待辦理業務。
“權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官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余國光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
在他的帶領下,城東社區投入8萬多元建成44平米的“一站式”社區為民服務大廳,設立了殘協、婦女、計生、社會救助等30多個對應服務窗口,為群眾提供政策咨詢、困難幫扶、技能培訓等服務,累計為社區居民辦理各項事務4500多件。在社區主要街道設立服務信箱、服務熱線、聯絡員,并把每周二確定為群眾接待日,幫助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在余國光的帶領下,近年來,社區班子為民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社區居民居住環境不斷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多方籌措資金125萬多元封閉改造2號水利灌溉渠,修建8米寬670米長的東盛路,為社區居民修建了一條“財富大道”,帶動了社區餐飲業、商業的發展;強化招商引資,開發利用閑置的土地,年收益23多萬元;籌措資金約60多萬元修建居民住宅區內巷道3756米……2014年,城東社區社會經濟總收入實現4203萬元,人均純收入達8054元。
解民憂,情為民所系
“2013年12月15日下午七點十分,三組村民楊鳳芝家:今天祥云一天的在下雨,下午七點下起了大雪……一個念頭在我腦海里閃現,我的掛鉤聯系戶三組的殘疾老人楊鳳芝是否有人照顧……我立刻起身打著雨傘冒著大雪急步趕往楊鳳芝家……”
社區居民楊鳳芝是祖孫二人一起生活,楊鳳芝本人因風濕病導致下肢偏癱,不能直立行走,依靠手的輔助順地面滑動,主要依靠低保生活,住房極其簡陋。在這個寒冷的下雪之夜,余國光最擔心的就是楊鳳芝的'生活。
“敲開門,看到老人的侄兒在照顧著老人,又和他一起查看了房屋后,才放心地離開。”日記寫到。
在余國光的努力下,2011年大理州信訪局一次性幫扶楊鳳芝家6萬元,用于修繕房屋和保障生活。
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從舊房翻修、社區道路修補、老舊電線改造、路燈報修,到居民家中矛盾糾紛、屋頂漏水、娃娃上學……社區居民的大事、小事、難事、開心事,大家第一個想到要找的人就是余國光。
“老百姓來找我,是看得起我才來!”余國光說,“特別是帶有情緒時,不能跟他急,要耐心地做思想工作!”
“2015年7月17日,雨……”余國光的日記還在繼續,他將每天的工作、學習記錄入到他的民情日記中。
“我不是寫給人看的,”余國光說,“來到這個崗位上后,我只是想記記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檢查自己是否虛度時光。群眾信任我,選我當,我既然來了就要認認真真做事,只求在任期內盡職盡責工作,所做的一切對得起黨、對得起老百姓,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村干部民情日記】相關文章:
村干部的民情日記06-29
村干部民情日記范文08-31
駐村干部民情日記07-04
駐村干部的民情日記07-02
精選駐村干部民情日記06-29
基層村干部民情日記07-05
駐村干部工作民情日記06-29
駐村干部民情日記范文08-31
關于駐村干部民情日記07-03
關于駐村干部的民情日記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