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三字經教案
三字經的教案怎么設計的能讓學生們感受到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呢?下面yjbys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些三字經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三字經教案一
一、教學內容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二、教學目標
1. 引領學生誦讀“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過誦讀,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從小珍惜時間、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
3. 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體會古文凝練、深厚的語言美和抑揚頓挫的音律美。
三、教學重難點
1. 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過誦讀,引導學生懂得從小珍惜時間、刻苦學習的重要性。
四、課時安排
1 課時
五、教學過程
1. 復習導入
(1)《三字經》在中華大地上流傳了千年之久,幾乎家喻戶曉。書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時孩子的蒙學教材。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三字經》等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可見其影響之深遠……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三字經》。
(2)前面我們已經背了《三字經》中的很多內容,現在我們來比比誰記得多、記得牢、記得巧。(不僅要背,還要說說怎么記的。)
[建議]
古文距離學生是遙遠的,但是,游戲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探索的欲望,使學生情不自禁地進入學習的過程之中。
2. 理解句意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三字經》里的一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自己讀,讀正確,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讀,正音。
(3)小組交流字詞的意思,以及對句子的理解。
(4)教師組織交流,重點點撥。
[建議]
新課標強調學生積極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此處句子的教學,采用引導學生自己閱讀、思考、質疑,然后小組合作、討論,最后一起交流的學習過程。既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又使學生互助合作,教師適時的點撥又恰到好處地解答了學生的疑惑。
3. 拓展閱讀
(1)朗讀相關典故,幫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義。
《大器晚成的蘇洵》和《韓愈苦讀》(見《三字經》第108-109頁)
(2)你還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請給大家講一講。
(齊白石、越王勾踐、劉邦、吳承恩)
(3) 讀讀下列與本文相關的古詩詞,說說你的感受。
長 歌 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智锕澲,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
[唐]孟郊
擊石乃有火, 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 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已運, 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 豈能長少年。
題弟侄書堂
[唐]杜荀鶴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寒夜讀書
[宋]陸游
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鈔那計年。
不是愛書即欲死,任從人笑作書癲。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4)摘抄詩中表示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的詩句,并有感情地誦讀。
(5)只要我們能堅持珍惜時間,刻苦勤學,就一定能成才。讓我們牢記這幾句話,背誦今天所學的《三字經》。
[建議]
新課標非常重視小學生古詩詞的積累和文化的熏陶。這一部分的教學希望通過學生對相關內容的閱讀、背誦、感悟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積累、深化對本次所學《三字經》中相關內容的理解,同時領略祖國傳統文化的豐厚,進而激發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4. 自由創編
(1)《三字經》是我國流傳很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三個字為一句,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每句只有三個字,但簡潔明了,含義深刻,又能讓我們一讀就懂。
現在,我們是新時代的孩子,我們也來模仿,學著編幾句流暢的《三字經》。
(2)交流,比比誰編得更好,先在小組內交流,選出最佳作品。
(3)每組的代表朗讀,評出班級“小作家”。
(4)自由選讀同學的優秀作品。
[建議]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著眼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所以,“創編”環節的設計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誦讀、積累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5. 總結延伸
(1)讀讀今天學的《三字經》,然后進行背誦比賽。
(2)課后,自由組合成小組,為自己創編的“新三字經”編歌、編曲,并歌唱。
[建議]
為語文學習增添樂趣,并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又識記了學習內容,可謂一舉多得。
六年級三字經教案二
教學目標與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并體會這部分《三字經》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2、體會原文的含義:《三字經》的第三部分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識,有數字、四時、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度纸洝返牡谒牟糠纸榻B了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物的程序,這部分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諸子的著作。
3、通過朗誦、背誦《三字經》,體會《三字經》的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激發學生閱讀中華經典的興趣,培養學生感悟經典內容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會讀、會背這兩部分三字經的內容,使學生理解這兩個部分三字經的含義,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教學方法與手段:多媒體教學、講授法
教學內容:
一、導入
跟讀第二部分,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抽查背誦情況。
二、學習《三字經》第三部分(講授與播放幻燈片同時進行)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釋詞:
(1)曰:稱為、叫做的意思。
(2)時:季節。運:運行、運轉。窮:窮盡、盡頭。
譯文: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環運轉,永不止息。
前一句,我們主要講了"三"開頭的兩句話,接下來的就是"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三字經》也在進行一種嘗試性的教育。首先教給孩子,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不停地循環往復,無窮無盡。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釋詞:方:方位、方向。應:對應、相應。中:指中央。
譯文:人們生活的環境可以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這四個方向對應存在,都以中央對應而確立的。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應乎中"這三個字,里邊到底蘊含著多少的深意?是不是像我們大家認為的,"應乎中"對照著中間,東西南北?這里面的確有值得解釋的東西。這"應乎中"的"中",大家真的都理解了嗎?
我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中國"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會講,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對嗎?不全對。中國的一個主要的含義,或者說相當主要的含義,是說我們這個國家居于世界之中。這是中國古人對世界的一個觀感,認為中國就在世界中間。
到了戰國的時候,古代的中國人,對世界的看法有了進步,就出現了另外一種說法,還是跟"四"有關的,叫"四極",也就是說四個極端、四個極邊。哪"四極"呢?東方大海、西方流沙,那個時候我們對西邊的認知可能剛剛到了今天新疆那一帶。北方千里冰雪、南方千里炎火,炎火就是熊熊大火,非常熱的地方。這叫"四極"。對于世界其他地區的了解,對地球上其他部分的了解,是隨著中外交流史的`推進,一步步增加的。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
釋詞:(1)五行:組成萬物的五種要素。(2)本:根本、本源。數:規律。
譯文:古人以木火土金水,為構成物質的五種基本特性,稱為五行,并將這五行的變化以數學的原理加以歸納,發現它們之間有相生相克的關系。
《三字經》接著講五行,水、火、木、金、土。五行的觀念,對傳統中國人的思想概念或思想觀念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五行的問題,吸引無數學者窮盡了畢生的精力,也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我在這里只能努力地用最簡單的方式向大家做個說明。
《三字經》中五行的排列是,水、火、木、金、土。按照什么排的?按照克的方式排的。五行相生相克,什么叫克呢?水克火,這沒有問題吧?古人看到著火了,一盆水潑上去,火滅了,所以水克火。火克木,木遇著火一燒就完了。然后是木,它也還克別的東西,木克土。大家看到,土里面長出樹來,樹當然比土狠了。這是按相克的順序排的,倒過來則是相生。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基礎,不僅在政治上、哲學上、醫學上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且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為什么《三字經》中說,"此五行,本乎數"呢?數,與五行又是什么關系?
"數"和五行的關系,要講起來,那可以講很久。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一下子就把問題給說清楚了。諸位如果到浙江寧波去旅游,有一個地方你一定會去的:寧波擁有一幢聞名世界的藏書樓天一閣。為什么叫天一閣呢?為什么不叫天二閣?也不叫天三閣呢?實際上,藏書樓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火,火一燒就燒完了。它不大怕蟲子,蟲子慢慢咬,一本書吃一百年,它至多鉆些窟窿。當然蟲子也能把書毀了,但主要是怕火。所以,它希望有水,希望這個藏書樓有水命,而水克火,于是就不會著火了。為什么叫天一閣,而不叫水閣呢?古人很有學問,也比較含蓄,不像咱們現在那么直白,什么話都直說,古人不會。因為,天一生水,天對應的是一,再對應的是水。這是嚴格對應的,所以這就是"本乎數"。古人相信,"天"和"一"跟水有關系,所以叫天一閣?梢哉f明什么叫"本乎數"。
在古人眼里,五行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要素,是最基本的東西。所以,五行也包含在世界萬物當中。古人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發現了這五種要素之間的某種表面的關聯,把它認定下來,根據他們當時的認識水平用它來解釋世界,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古人受到他們時代的限制,而我們則生活在現代,我們應該發現古人五行學說里合理的成分和某種哲理性的思考,去探究古人了解和解釋世界的這種努力。古人這種求知的欲望,是非常值得我們尊重的。如果我們接過古人五行學說,去做某些迷信的事情,恐怕連古人都會嘲笑我們。
六年級三字經教案相關文章推薦:
1.中班三字經教案
2.國學三字經教案
3.小學三字經教案
4.《三字經》教案
5.三字經教案怎么寫
7.幼兒三字經教案
10.小學三字經教案范文
【六年級三字經教案】相關文章:
《三字經》教案09-19
三字經教案范文09-20
《三字經》教案(精選11篇)10-19
《三字經》教案三篇10-28
《三字經》教案5篇10-28
《三字經》教案(精選10篇)10-20
三字經教案15篇09-04
《三字經》教案范文(精選10篇)09-29
《三字經》的教案設計(精選20篇)11-03
三字經教案怎么寫范文(精選9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