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跡材料
爭做向上向善好青年,為社會做一份貢獻,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跡材料,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跡材料范文(一)
石桂蓉同志是曾都區國稅局南郊稅務分局的一名普通黨員,雖身有殘疾,卻在分局身兼三職,背負著繁重的工作任務。她今年人過中年,家有老小,卻仍然多年堅持學習不放松,取得了工作及學習上的雙豐收。
在石桂蓉很小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意外,導致年幼的她髖關節錯位,加上診斷不及時、醫療條件差等原因,她不能再如正常人一樣行走和奔跑。但她沒有因此而放棄人生,她選擇了學習,并在學習中找到快樂,成就人生的價值。
“學習”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天一上班,她就象一只陀螺開始旋轉起來,統計報表、信息編報、電腦故障排除、文書審查和傳遞,征管數據的核實……除了在分局辦公室忙碌之外,還要經常往來于分局與區局之間,根本不能利用上班時間靜心讀書和思考。
在單位要高標準完成工作任務,作為一個單親母親,下班后,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需要她去監護,需要她在學習上輔導督促。當白天為單位、夜晚為孩子忙下地之后,才是真正屬于石桂蓉的學習時間。掐指算起來,一天之中,留給她學習的時間就是每晚的八點鐘之后的幾個小時。
就這樣,石桂蓉克服了工作及家庭的雙重壓力,克服了年齡的增長、記憶力的衰退等種種困難,每天堅持讀書學習至少一到兩個小時!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當別人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坐在沙發上悠閑地看著電視的時候,她正在電腦前潛心聽課;當別人約齊了朋友,在馬路上聊天散步時,她還在書桌前翻閱專業書籍;當別人早上還在甜美的睡夢之中,她已經早早將孩子送到學校后,回到家快速拿起注稅的夢想成真習題集仔細斟酌和思考……
2012年,石桂蓉的注冊稅務師考試還剩最后一門。6月,距離考試不到二十天。6月,正是分局時間任務“雙過半”的攻堅時期。6月,一年一度的固定資產清理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還是這個6月,對業務水平和細致程度要求極高的稅收調查工作任務也趕來湊熱鬧……
每天,石桂蓉的工作日程都排得滿滿的:她要完成自己三個崗位上的日常工作,要完成固定資產清理工作,仔細核對分局每一件辦公物品,大到公用樓房及車輛,小到一張桌椅廚具;要完成稅收調查工作,逐戶審核數據,打包上傳……整整三個星期,她沒有一次按點下班,經常是晚上六點半之后才回家,而帶回家的,常常是兩腿的酸脹、雙眼的干澀、渾身的疲憊,甚至蚊蟲在手臂、腳背叮咬的紅包。
但就是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之后,在回家把孩子安頓完畢之后,石桂蓉才能開始考前的最后沖刺。她坐在書桌前趕做注稅模擬考題,常常是做不了幾題就感覺困倦不已,眼皮沉重得直打架,好幾回不知不覺趴在書桌上睡著了。而后一個激靈又從小睡中醒來,匆匆去洗手間洗把臉后,重新投入當天既定的學習任務中。她不是不想睡覺,只是因為沒有完成自己定下的自學計劃,她是絕不能心安理得躺到床上閉眼睡覺的。她始終記得一位師長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當你感覺自己過得很輕松很愜意的時候,多半表明你已在走下坡路了!”
就這樣累著并快樂著,石桂蓉熬過了這個6月,在自己年滿40歲的這一年拿到了注冊稅務師證。200多名干部的曾都區國稅局,拿到這個證的不過寥寥數人。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多年的付出終于迎來了收獲的季節。2010年,石桂蓉成功躋身市局的“十佳稅收業務能手”行列。同年,在曾都區稅企合辦的“程力杯”企業所得稅知識競賽中,摘取桂冠;2011年,在全省國稅系統能手競賽中奪得第九名;2012年,通過注冊稅務師最后一門考試。
面對取得的成績,石桂蓉感到無比驕傲和快樂。她說,今后的人生之路,她會繼續學習,累并快樂著!
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跡材料范文(二)
每天早上5點半不到,他就得起床,確保6點鐘以前趕到區第一社會福利院,為老人們精心準備早餐。他,就是區第一社會福利院廚師后盾。
今年32歲的他,自2004年從部隊復員分配到區第一社會福利院以來,與鍋碗瓢盆作伴7年。
3月12日,筆者來到區第一社會福利院。“這個小伙子不錯,在福利院廚房一干就是7年,從未訴過苦喊過累,F在,他正在廚房為老人們做飯呢。”區第一社會福利院李院長介紹道。
剁得細碎的瘦肉、洗得干干凈凈的各類蔬菜、豆腐分別放在菜盆和菜籃里,一旁的蒸飯機冒著白煙,陣陣飯香撲鼻而來。
“再過半小時,米飯就蒸熟了,今天的午飯是兩葷兩素:瘦肉炒芹菜、豆腐炒青菜、燉雞蛋、素炒豆芽。”來到廚房,后盾一邊熟練地切著菜,一邊與筆者交談。
他說,老人們的腸胃、牙齒都不太好,喜歡吃軟一些和清淡一點的食物,所以飯菜要盡量做得熟爛可口,還要少辣少鹽。
每天的早、中、晚飯時間,老人們來打飯,后盾都會細心留意,如果發現哪位老人沒來,后盾一定會問問是什么原因。這幾年來,福利院老人們的一日三餐都被他時時記在心上。有一次,得知76歲的肖婆婆,因為生病沒有胃口,早餐不想吃稀飯、饅頭,他趕緊專門為其做了雞蛋面條。
為了照顧病患中的老人,后盾還細心研究制作病號飯。“誰有胃病,誰有糖尿病,誰頭疼腦熱,都要清楚。”他說,只有這樣,才能了解老人的飯量和口味,這樣老人才能吃得多一些,身體好起來也會快一些。
數年如一日,每天忍受火和油煙的熏烤,對身體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為了讓老人們每天都能吃到可口飯菜,這么多年大年三十,后盾放棄與家人的團聚時間,堅持上班。此外,沒有節假日,每月僅有的幾天輪休,也無法和妻兒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說起這些,后盾有些愧疚,他說孩子剛4歲,在幼兒園上中班,可是因為每天早出晚歸,自己從未接送過孩子上下學,自己雖然是廚師,也沒給父母做過一次像樣的飯菜,但家人從未因此責怪,總是說院里的老人更需要他。
“福利院的老人就是我的家人,家人吃好住好,幸福地安度晚年,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后盾樸實地說。
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跡材料范文(三)
她,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山村農民家庭;她,是一個普通的公路女職工,但在平凡的生活中,對身患重病的養父母不離不棄,用柔弱的雙肩撐起了養父母的一片晴空。
她,就是隨縣公路段公路養護女工王何琳。
命運坎坷,從小被人收養
1983年8月16日,一個女嬰來到了人間。嬰兒的哭聲,換來的不是父母的歡顏,而是唉聲嘆息。
這源于父母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家里已經有3個女孩,盼的'是生個男孩。后來,她被無兒無女的王明祥夫婦收養。王明祥、何明蘭夫婦在公路上幫工,后轉為正式職工。他們為人忠厚,工作積極努力,是公路沿線鄉親們眼里的“大好人”。
王明祥夫婦將這個嬰兒視為親生,并用兩人的姓氏給女兒起名“王何琳”。王何琳在這對“大好人”的關懷呵護下長大成人,養父母善良的品德與無私的愛心培養了她的忠孝品質。
傾注孝心,感恩大于一切
1999年,養父到了退休年齡,按照國家規定,子女可以頂替工作崗位,16歲的王何琳接過養父手中的石鎬、鐵鍬開始了修路養路生涯。第一次領到800余元的工資時,王何琳沒有像其他女孩一樣,為自己買漂亮的衣服、高檔的化妝品,而是給父母買了一大堆衣服和營養品。母親問:“林兒,你怎么不給自己買衣服?”“爸爸媽媽為我操勞了一輩子,我要好好報答你們。”愛美是女孩的天性,王何琳卻深知“感恩大于一切”。以后每月發的工資,她除留少量的零花錢外,其余的都交給了父母。
大概是因為出世后沒有母乳哺養的緣故,王何琳個頭不高,體質瘦弱,還沒有鐵鍬把高的她揮動著石鎬、鐵鍬修路、養路,與她的身材極不相稱,但她沒有怕辛苦,每天起早歇晚,從不遲到早退。工作之余,她更是理家的一把好手,下班一到家,接著就做家務,不讓父母插手,母親看在眼里,甜在心里,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和和美美,其樂融融。
不離不棄,久病床前有孝女
天有不測風云。2007年春,王明祥病倒了,經醫院檢查,他患有心臟病,經過1個多月的治療,病情雖有所好轉,但每年復發,一年要住兩次院,幾年下來,醫療費花去兩萬多元。2010年,王明祥心臟病加重住院,患有糖尿病的何明蘭又突發高血壓中風,癱瘓在床,生活無法自理,王何琳不得不同時照顧養母。
時值六月,老人大小便失禁,一天要擦幾次身,換幾次衣服。當時,王何琳的體重只有80多斤,要翻動150多斤重的養母十分費勁。養母昏迷不醒15天,她就連續照料15天,直到何明蘭病情稍穩定出院,她白天弄好一切,安排鄰居幫忙看護,自己從隨縣殷店鎮搭早班車去隨州中心醫院,幫養父擦洗身體等,晚上再搭末班車回家,這一干就是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王明祥從親戚口中得知何明蘭的病情后,不忍看到女兒如此奔命,待病情稍有好轉執意回家靜養……
王何琳的養母因為癱瘓一躺就是3年。由于長期臥床,不能活動,大便干燥難以排出,王何琳就戴上一次性塑料手套,硬是把干結成硬塊的大便一點一點地掏出來,八十多斤的身體要拖起一百多斤重的養母到輪椅上,再從輪椅上抱到床上,這一抱就是三年,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天天如此。
情深義重,孝感鄉里四鄰
也許是上天有意考驗這位孝順的女兒,2010年11月,王明祥病情復發加重,經常突發高燒、休克,為方便照顧兩位老人,王何琳把兩位老人一起送進了隨州中心醫院,養父住永康樓四樓,養母住世康樓十一樓,瘦小的她每天在兩樓之間穿梭,照顧兩個重病人。
一個月后,兩位老人病情才稍好轉了些,又一次出院?蛇未等她回過神來,養父病情再次發生變化,胃癌晚期,這對王何琳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雪上加霜啊。醫生叫她回家準備后事,她嚎啕大哭,撲通一聲跪在醫生面前,泣不成聲:“求求您了,救救我的父親吧!我是他養女,是他把我養大,撫育我成人,給了我一個家啊……”撕心裂肺的聲音讓在場的醫生病人感動得淚流滿面。為了讓這對父女多一天相守,醫生讓老人留下來用營養針藥進行保守治療。
幾年來,為了給父母治病,她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并以房產為抵押向銀行貸款5萬元,直到養父安詳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刻。有人勸說:“作為一個養女,你已經對得起養父母了,二老的病,都是絕癥,你何必貸款背一身債?將來你用什么還?”但她不是這樣想的,她說“親生父母嫌我是女孩,遺棄我,養父母收養了我,恩大于天!為了報答養父母的養育之恩,我要盡到子女責任”。
為了報恩盡孝,王何琳還失去了自已的愛情。曾有幾個男孩同她接觸后,得知她家中有兩位生命垂危的老人,一套空蕩蕩的房子還被抵押,還有近八萬元的債務,都臨陣退縮了。養父生病后,她的親生父母來探望過幾次,但王何琳一直無法解開心結,對他們很是冷淡。這次為了養母,王何琳第一次來到了親生父母的家里,她含著眼淚,請求親生母親幫忙照顧養母。親娘被她的孝心感動,拋開繁重的農活來到王家,照顧何明蘭。 周圍的鄰居也被這個孩子的孝心所感動。白天王何琳上班的時候,大家伙都自愿過來擔當義務“保姆”,在王明祥病逝期間,村鄰們自發的送來米面菜幫助她渡過難關,安排后事。
持續孝道,報恩路愈行愈遠
養父走了,王何琳最憂心的就是養母。為了使王何琳能安心工作,照顧好養母,中心領導特意在管理站調節了一間房子,同事們幫忙把媽媽搬到管理站來住,工作間隙,王何琳就過去看看媽媽。這樣,她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照顧養母。
三月的春養檢查是王何琳最忙碌的時候,在服侍好養母入睡后,王何琳馬上到隔壁的辦公室繪制圖表,希望能在檢查之前順利的完成任務。春寒乍暖,天氣變化無常,尤其是連續的降溫讓人吃不消,不知不覺,已是深夜2點了,王何琳給養母翻身,發覺養母身體滾燙滾燙,她給養母喂了一點退燒藥,用濕毛巾把養母的身體擦拭了一遍。為了隨時掌握養母的病情,她把養護圖表拿到床邊,趴在地上繪制,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等她醒來的時候,天已經亮了,母親還熟睡著,摸摸養母的額頭,燒退了。窗外,一束晨光正照射進來,要開始準備養母的早飯了……
如果說苦難是真情的試金石,那么堅強就是可以擊退厄運的法寶;如果孝道是人生的瑰寶,那么仁愛就能讓生活的道路灑滿陽光。
王何琳的感人事跡先后在《經濟日報》、《湖北日報》、《隨州日報》等新聞媒體上刊登,并被省公路局作為“最美養路工”代表推薦到交通運輸部。
2012年3月5日,王何琳獲得“2012感動隨州人物及隨州市第三屆道德模范”稱號。
2012年5月30日,王何琳一家獲得隨州市“十佳文明家庭”殊榮。根據她精心照顧病重養父母感人事跡改編的情景音樂劇也在當天的頒獎現場演出,反哺報恩的場景贏得了現場幾千名觀眾的熱烈掌聲。
2013年9月26日晚,由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人社局、市婦聯和隨州日報社聯合舉辦的“隨州十大女杰”評選活動落下帷幕。養路女工“公路孝女”王何琳榮獲“隨州十大女杰”之“道德女杰”。
2014年4月,“公路孝女”王何琳入選2014年度全省“好人好夢”百姓宣講團,并跟隨宣講團在全省巡回宣講。
2014年6月5日上午,全省首屆尋找荊楚“最美家庭”頒獎大會在宜昌舉行,隨州市公路孝女——王何琳榮家庭獲首屆荊楚“最美家庭”提名獎。
2014年7月2日晚,根據王何琳的事跡改編,由我局與曾都區政府共同主辦的大型紀實隨州花鼓戲《公路孝女》,作為第二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惠民展演劇目之一,在武漢珞珈山劇院濃情上演。這也是時隔25年,隨州花鼓戲再度亮相省會大舞臺。
2014年7月17,全國“第三屆幫好人萬里行”來到隨州,看望慰問了“公路孝女”王何琳,并贈與慰問金5千元。據了解“幫好人萬里行“活動的目的在于發現身邊的好人,幫好人,不讓好人孤獨,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顒右雅e行兩屆,本屆“幫好人萬里行”活動代表團將驅車途經廣東、湖南、湖北、河南等14個省份,全程約1.5萬公里,為需要幫助的困難好人送去慰問與溫暖。
2014年7月23日,由湖北省委宣傳部、省文明委牽頭組織的“湖北好人”七月榜單正式發布。我市“公路孝女”王何琳以“孝老愛親”榮獲“湖北好人”稱號。
【爭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創業好青年先進事跡材料10-22
《奮發向上 崇德向善》讀后感12-15
孝老愛親好青年事跡材料12-21
孝老愛親好青年事跡材料范文12-20
好媳婦好婆婆事跡材料02-26
青年創業事跡材料05-07
好婆婆事跡材料03-01
農村好婆婆好媳婦事跡材料02-25
《奮發向上 崇德向善》讀后感600字(通用10篇)10-14
五四青年獎章事跡材料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