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致富先進典型事跡材料(通用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事跡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跡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跡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勤勞致富先進典型事跡材料(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勤勞致富先進典型事跡材料1
陳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會工作,擔任團支書一職、平時完成好村會的各項工作之余,利用空閑時間,從事漁業、生豬方面的養殖。
農業的發展隨時代步伐而改變,簡單的病害都依靠科學,不能以傳統的防治辦法,既費時又擔誤防治的適合期,他結合實踐與交流經驗,聽取科技人員推廣新出產的藥品進行對癥下藥,做到事到功倍。在經濟市場的環境下,以最小的空間創造最大經濟利潤、投資少獲利多是農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豬市場價格下滑波動比較大,虧損現象比較嚴重,在此期間他虧損基本為零。原因是采用一條龍的效益生產,即由母豬到商品豬出市都是自產自養,可以從中提高生產效率,同時相應減少仔豬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豬價格高漲,他采用自繁自養的生豬飼養技術,平均每頭豬可增多200元的利潤。
在漁業、生豬養殖取得較好效益的同時,他沒有忘記昔日傳授自己養殖優質魚和飼養生豬技術的養殖戶,他決心幫助他們更早走向致富之路:一、迅速將自繁自養的生豬飼養技術向全村推廣,與群眾共同致富。二、更好地幫助飼養戶掌握好技術,扶持生豬飼養。他把自己在生豬自繁自養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向當地的養殖戶推廣。向本村生豬飼養戶介紹技術關鍵所在,推廣生豬自繁自養技術。在一年的推廣期間,本村現進行自繁自養的養殖戶有20多戶,年增長利潤約60萬元。
良好的政治作風作為村委干部必須具備,樹立刻苦學習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觀、世界觀,事事走在群眾的前面,在平時崗位上做好群眾表率,發揮黨員的先模范作用,絕不參占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
勤勞致富先進典型事跡材料2
張家樹,1976年2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間參加過98九江抗洪,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現為高流鎮花木協會會員,綠園花木合作社社長,家樹園林綠化供苗公司負責人,目前花木種植面積253畝,有100多個品種,主要經營常規綠化用苗為主,年銷售收入達300萬元,每年獲利30多萬元。2006年以來因成績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獲得致富帶頭人,優秀黨員,優秀十佳黨員致富帶頭人,黨員創業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2010年2月18日作為科學發展學習代表,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采播。
作為高流鎮花木協會會員,遠近聞名的花木種植大戶,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開拓進取精神,能吃苦,會鉆研,是花木種植的示范戶,勤勞致富的帶頭人。他致富不忘鄉親,積極帶動周圍群眾共同致富。幾年間共扶持26戶花木專業戶,為80多名群眾解決了勞動力出路,多次自費慰問困難戶及孤寡老人,2008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并繳納“特殊黨費”1000元,支援災區生產,受到了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
花木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高流鎮耀南村老百姓有著種花養花的傳統習慣,但過去都是零星種植且品種單一,檔次較低,群眾種花只能解決油鹽醬醋等生活補貼,并沒有起致富興農的作用。張家樹與生俱來就對花木格外感興趣,1994年12月入伍后來到浙江金華,發現金華原來是全國著名的苗木之鄉,于是利用課余時間,到當地的花農家取經學習,在當地的新華書店,購買了大量有關花木種植、培育等書藉。有點空閑就到當地的花農家無償幫工,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從基礎理論到田間地頭,他寫下了大量的心得體會,又有幸得到老花農鮑克文的親身指導。1998年在部隊退伍回來,利用在部隊所學到的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種花養花的特長,克服資金不足等不利影響,走上了艱難的創業路。首先從精心挑通過幾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手里的資金多了,經驗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開始醞釀自己更大的引進新品種,搞起了示范園,積極引導當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條依托花木產業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來,他承包綠化工程30多個,還無償為周圍群眾提供信息,幫助銷售。周圍許多群眾剛開始種花時,都是張家樹供應種苗,手把手指導種植技術,防病治蟲,聯合成品銷售等。使周圍的群眾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張家樹已連續多年被評為鎮級致富能手,成為遠近聞名的花卉狀元。經過幾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積已達200畝,每年獲利都在30萬元以上。他深知: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協會成立后,他把帶領群眾致富的突破點放在花木產業上,以做大做強花木產業來實現群眾的共同致富。
為了使廣大會員種上“放心花”,張家樹以個人名義與群眾簽訂包銷合同,讓群眾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莊組的土地全部規劃種花木。村民馬明發說什么也不愿意種,張家樹多次上門做工作,唐恒水就是不聽,張家樹又對他說“苗子種好賣給我,要是因為種花沒飯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本瓦@樣他還是想不通,張家樹和他商量,最后以當時最高價每畝280元的價格承包了他的10畝地,當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種植了金葉女貞,一年后,以每株0.55元的價格全部出售,當年獲利15萬元。村民的想法變了,馬明發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張家樹的帶領下,全組百分之八十的農戶都種起了花木。馬明發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畝,他逢人便說:“聽他的沒錯,多虧了他幫忙”。張家樹就這樣走村入戶做大家思想工作,并且和鎮里的技術人員一起,向花農無償提供技術支持,主動解決大家的后顧之憂。以實際行動把大家的思想都統一到“種花發家”這一點上,當年村里花木種植面積擴種2000多畝。
為了更好的發展花木產業,以張家樹為主的向個花木種植大戶成立了高流花木協會,以花木協會為龍頭,動員廣大村民發展花木生產營銷,發揮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形成了“協會+農戶”的良好經營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戶、2800余人從事花木生產經營,其中有80多名會員在沭陽等地承包土地,帶動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溝埃村等周邊村民發展花木產業,為鎮政府爭創“國家級花木之鄉”打下了良好基礎。長年在外的花木經紀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戶。
為了擴大知名度,暢通銷售渠道,張家樹積極在《中國花卉報》、《苗木商情》等雜志刊登廣告,本著當了帶頭人,就要有奉獻精神,廣告費全部由張家樹和幾個花木協會種花大戶分攤,沒有向普通會員要一分錢。而在售花過程中始終優先銷售群眾花木。
在生意場上以誠信經營為立身之本是張家樹的座右銘,有時協會按照貨主要求,貨到后再付款。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群眾放心,張家樹就親自跟車送貨,來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從來不克扣群眾一分錢,所有差旅費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說他是自討苦吃,但他心里卻感到踏實。
2004年春,張家樹和天津一個客戶魏玉龍簽訂34萬株紅葉小檗銷售合同,合同簽訂后一個月,他來取貨時,紅葉小檗每株市場價格比合同價漲了2角,供應苗木的協會花農說反正沒關系,仍按合同價格,按時起苗裝車發走?蛻羰指袆樱骸皠e看你們是農民,做生意卻不為小利而動,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實在,以后,我肯定還會來買貨的”。楊老板現在已是該村的回頭客。今年,他又通過傳真和協會簽訂了價值100萬元的綠化苗木合同。就這樣和客戶們加強聯絡溝通,密切了感情,并通過他們在大連、沈陽、北京、山東等地設立了銷售窗口,及時了解外地市場行情,擴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在下一步的產業規劃中,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為支撐,以適合不同地域不同氣候為多種新品種為所示目標,在下一步促進花木產業的升級換代,配合鎮政府提出的花木四期規劃,明年繼續擴大花木種植規模3000畝;努力提高花木的技術含量,打出自己的品牌;完善銷售網絡,努力實現提高城市品位,綠化山山水水,為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張家樹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引導當地群眾走上花木致富之路,帶動更多的農民在花木產業上發展致富,加快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實實在在的顯示出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勤勞致富先進典型事跡材料3
麥洪長出生于一個養蜂世家,自幼便追隨父親到各地放蜂,立志致力于發展養蜂業。2002年畢業于福建農林大學蜂學系,全國只此一間蜂學系本科,并取得了檢測上崗證。其父為了更好地發展養蜂業,于2008年6月17日組織養蜂人士,注冊了養生園蜂業專業合作社,當中的一些成員在當地的養蜂界中都有一定的聲望,并具有一定的養蜂規模。
麥洪長曾說,養蜂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于一體的事業。養蜂業提供的產品,符合富有營養,回歸自然,力求保健的世界食品消費潮流。養蜂業具有投資小、見效快、回報率高的特點,如今,養生園蜂業專業合作社在麥洪長的領導下,蜂群數量、蜂產品產量穩定增長,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蜂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已初具規模。
他領導的合作社秉承以質量為生命、以用戶為上帝、以市場為導向、以誠信為根本的宗旨,給社員訂了一個《養蜂場采蜜制度》,進行規范化管理,以高質量謀求合作社持久的發展,為了符合國家對食品的嚴格要求,本合作社更置辦了一個符合國家QS標準的加工廠。
麥洪長為了促進各地養蜂業的發展,經常到各地進行培訓,通過各類農業科技推廣計劃及項目的實施,推廣先進、適用、成熟的養蜂新技術、新品種。2009年6月被邀請到海南省參加中歐天然林管理項目擔任養蜂培訓導師,同年9月被邀請到四川寶慶縣擔任養蜂培訓導師。2009年注定是一個豐收之年,麥洪長成為了廣東養蜂學會的理事。
麥洪長并沒有滿足于目前的現狀,奔走于各地大力推進養蜂業的標準化、規;、優質化和產業化發展,逐步推動蜜蜂有償授粉,促進蜜蜂授粉形成產業。2011年,受邀參加省農業局和廣東省養蜂學會組織的會議,共同制定養蜂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勤勞致富先進典型事跡材料4
在養殖過程中,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許多好心人都給了極大的支持,特別是在用電、用水、用地等方面給予她最優惠的政策,去年還為她爭取到國家養豬補貼40萬元。她將大家的關懷記在心中,時刻不忘回報社會。她把自己多年積累的養殖技術和經驗,通過舉辦專題技術講座和編發小冊子等方式,無償傳授給周邊村民和前來參觀學習的外地群眾,并從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與養殖戶算明白賬,鼓勵他們實行科學飼養、規范管理,加快良種改造步伐。對有養殖愿望的無資金戶、特困戶,她免費提供仔豬和養殖技術,幫助他們脫貧致富。近年來,她先后扶持幫助500多戶農民走上養殖致富之路,帶動10多個村發展成為養豬專業村,是大家共認的“致富財神”。為了增強養豬戶抵御風險能力,還牽頭成立了市龍金養豬合作社,對入社的養殖戶統一提供種豬或仔豬、統一提供飼料和藥物、統一提供技術指導、統一銷售等,與養殖戶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由于事跡突出,她先后被評為、市科技致富女能手、女狀元,,被評為省科技致富女能手,被評為全國農村婦女“雙學雙比”女能手。她所負責的龍金養豬場被評為市農業龍頭企業。今年,她又因“網上養豬”獲得省第二屆農村婦女“科技創新獎”。面對成績,她沒有滿足,而是大步邁向下一個目標,建成全市最大的良種養殖場。她自信地說,希望就在眼前,夢想一定會成真。
勤勞致富先進典型事跡材料5
他,男,生于1984年,現年35歲,益民村村民,一名看似普通的農村青年,卻有著一股吃苦耐勞、永不服輸的創業精神。工作中,他務實創新,堅持不懈,奮斗不息,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生活中,他樂于助人,無私奉獻。通過他不懈的努力,在黨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實際,帶頭致富,并且不忘左鄰右舍,為改善其他村民生活和社會公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努力學習,提高自我。
雖然不是畢業于高等學府,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不但沒有自暴自棄、甘于人后,反而不斷刻苦鉆研學習文化知識,通過報培訓班等途徑是自己的文化水平逐漸提高;同時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事情敢于向別人請教,認真學習別人的良好經驗,為自己創業致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積極創業,務實創新,堅持不懈。
隨著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同時在政府大力發展經濟建設政策鼓舞下,創立了芹菜苗種植基地。創業之初總是艱難的,但他并沒有退縮,依然堅持不懈,排除困難,不但沒有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被淘汰,反而以可靠的信譽和過硬的質量以及良好的服務站穩了腳跟,事業蒸蒸日上。
三、飲水思源,富不忘本,堅持公益,回報社會。
事業的發展,使得在致富的道路上走在了前列,在艱苦的創業中,得到了村民們無私的關心和幫助,他有著濃厚的家鄉情結,飲水思源,總想著為村里的村民的做些貢獻,為村子的發展添磚加瓦。不僅如此,該基地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錄用了多名本村村民,特別是幾名家庭困難的村民,為他們提供了穩定的工作及收入,解決了這些家庭的實際困難。自創業之初,他就定下了堅持投身公益的決心,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投身于社會公益慈善事業,這些,都說明他真正把回報社會的口號當成了自己的事業。
時至今日,他的腳步沒有停下,依舊不斷的致力于增加村民實際收入的工作中,依舊不斷為村民生活的改善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依舊不斷為社會公益慈善事業貢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每當提起這個人時,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夸口稱贊。他認為,自己作為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就應該兢兢業業,堅持不懈,無私奉獻。他在村民中豎起了一面致富帶頭旗,創先鋒爭優秀,是村民學習的榜樣。
勤勞致富先進典型事跡材料6
1971年出生的劉小燕原籍廣東肇慶,1993年她為愛遠嫁到了古井鎮文樓新坑村,成為了當地的外來媳婦。結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貧、生活艱苦,劉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掙的微薄薪水來養家。
1996年劉小燕和丈夫用多年來外出打工的積蓄承包了8畝甘蔗田,正式開始了與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一開始因為缺乏種植經驗,對甘蔗的生長習性不了解,第一年他們連投下的成本都虧了。面對這巨大的挫折,劉小燕和丈夫沒有放棄。沒有資金,他們厚著臉皮向肥料店賒肥,等甘蔗收成賣出之后再還錢;沒有經驗,他們就積極往別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別人怎么種,虛心請教,如果碰到其他種植難題,他們就自己去書店買相關的書籍回來學習。憑著越挫越勇的奮斗精神,在交了連續虧損四年的學費之后,他們的甘蔗田從當初的8畝擴大到23畝,2003年再次擴大到45畝,一直到現在的50多畝,他們還充分利用甘蔗田周邊的小塊土地來種植新會柑,多樣化的種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產值超過幾十萬元。另外,劉小燕還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做起了甘蔗北運的工作,為附近的種蔗農戶提供了廣闊的銷路和市場,沒有車就自己去聯系車隊,沒有熟人幫忙就自己北上聯系想代理甘蔗批發的客戶,經過幾年的市場勘察和開發,他們一年收購的甘蔗超過了400萬斤,每年為他們帶來了40多萬的收入。2009年他們用種甘蔗掙到的30幾萬建了90幾平方的二層小洋樓。
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十幾年的打拼,劉小燕成為了當地遠近聞名的甘蔗種植大戶,F在,她的甘蔗田有53畝,畝產甘蔗1.5萬斤,年產值達50多萬元,而她的南蔗北運收購隊輻射了古井鎮十幾戶蔗農,為他們甘蔗的銷路問題找到了很好的解決途徑。另外,劉小燕的甘蔗田除了2個固定的長工之外,每到甘蔗的收獲季節還請了十幾個農村婦女幫忙打理田地和清洗甘蔗,為附近的剩余婦女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勤勞致富先進典型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防疫先進典型事跡材料04-22
師德先進典型事跡材料11-26
畜牧先進典型事跡材料11-26
互助先進典型事跡材料11-26
創業先進典型事跡材料11-26
銀行先進典型事跡材料11-26
護士先進典型事跡材料11-29
先進典型教師事跡材料09-10
先進典型工作事跡材料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