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先進代表事跡范文(精選12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事跡都不陌生吧,事跡是用于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干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的書面材料。那么擬定事跡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村振興先進代表事跡范文(精選12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村振興先進代表事跡1
當涂縣綠梅水稻種植家庭農場農場主。綠梅農場從無到有,從最初的流轉承包土地,到創建農場,再到走生態產業發展之路,他一路探索,牢牢把握農業發展時代脈搏不斷進取。
小程是一名退伍軍人,退伍安置在一家糧站工作,糧站倒閉后成了下崗職工。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沒有被生活打倒,沒有“等靠要”,而是憑借著不服輸的韌勁,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2009年,他克服資金、成本、技術等一系列的困難,流轉承包了300余畝土地,開始了水稻種植。他看出傳統耕種模式中,長期使用農藥化學肥料會對土壤成分造成破壞,污染環境,導致產品品質下降。于是,他大膽地改變本地傳統的種植模式,把用藥用肥量大的“稻-麥”模式,改為較為環保的“飼用玉米-小麥”模式。2014年他成立了當涂縣綠梅水稻種植家庭農場。
小程積極參加行業的各項技能培訓,不斷用新理念充實自己、武裝自我,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他樹立起現代大農業的理念,堅定走綠色產業發展致富之路。在他的帶領下,農場發展跨越了兩大步,一是按照“農區變成景區、田園建成公園、產品變成商品”的理念,實現“一田多用”的總體規劃,對農場的生產基地進行分期分批建設;二是緊緊依靠科技的力量,探索出生態產業增產增收新模式:“兩減”“兩節”及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技術,針對傳統的施肥用藥的浪費和污染,采取試驗新型肥料和有機肥替代,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量。肥、藥利用率提高3%以上,化肥、農藥施用量減少8%左右,利用率提高、用量減少、人工減低,生產效益提升10%以上;秸稈的處理新技術是改變廢棄傳統秸稈焚燒等處理方法,開展秸稈全量還田條件下機械播種(整田、施肥、封閉一體機使用);航空植保和精準施藥技術,采用植保無人機進行統防統治,使用農藥助劑、飛防藥劑試驗,減少農藥用量30-50%,減少空氣污染。
小程先后與安徽農科院、江蘇農科院、華中農業大學、中油所、農業部南京農機化所等科研院校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的引進與集成示范,為糧油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
農場的綠色生態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果。2016-2020年已連續四個年度實施全國油菜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項目,2018-2020年連續兩個年度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油菜化肥農藥減施”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2019年,農場生產的“稻鴨米”,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2019-2020年度實施長江流域油菜“三化”集成技術示范項目,落實“三推、三節”技術,推廣綠色生產技術與服務。2022年農場將在國家油菜產業綠色革命科技行動與“三品一標”基地的基礎上建設油菜高新技術田園綜合體,該項目已列入鄉村振興重點建設項目,重點籌備成立油菜研發中心與油菜產業科技特派團,引進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科研成果—7D健康菜籽油生產線及加工技術,擴大7D高品質健康“當涂菜籽油”產能,全面提升油菜種植效益和產品市場競爭力。
小程將項目集科研、教學、科普、休閑、示范推廣功能于一體,與各類專家團隊合作,共同建設油菜科技創新試驗示范基地、教學科普基地,引進高新科技人才團隊,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探索傳統農業向數字化農業轉型升級,創建農業高新技術田園綜合體。輻射帶動周邊農戶應用綠色生產技術,走共同致富之路。通過雇工等方式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一些農民也效仿,規模種植土地,當起了種糧大戶,小程耐心地與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帶領他們共同創業,脫貧致富,促進帶頭作用。每年承擔國家、部、省、市、縣各類現場觀摩會、技術培訓5次以上,接待各類專家、技術人員、培訓農民上千人次。
鄉村振興先進代表事跡2
馬鞍山市花子家庭農場農場主,中共黨員,花子家庭農場黨支部書記。她辭去在城里的工作,回鄉創業,她是安徽省百佳新型職業農民、安徽省省級百名農村產業女性帶頭人、馬鞍山市產業發展巾幗帶頭人。
2015年,小周辭去城里的工作,回到家鄉租賃了近200余畝耕地及山林,成立了花子家庭農場。她先利用自家房子經營起農家樂,開展“立體”種養殖,苗木地里進行林下養殖,家禽散養,糞便肥土用來種植蔬菜,利用當家塘,進行水產養殖。
她著力提升農家樂內部環境,鋪設瀝青路,安裝路燈,修建停車場,增設健身器材和休閑涼亭,四季鮮花不敗,不僅吸引來越來越多的游客,增加了他們的體驗好感,附近的村民也樂享其中;ㄗ愚r場在她的經營下,被評為省四星級農家樂、市級旅游示范點、市級家庭農場,省旅游誠信品質星級農家樂、市十佳休閑農業園。
小周在創業初期,得到了周邊村民的有力支持和幫助。飲水思源,除了自身的發展、提高外,她懷揣著濃厚的家鄉情結,帶動周邊村民一起發展,共同創造美好家園。
花子農場所在的村,青壯勞動力偏向城市就業,導致人口老齡化嚴重,農業生產活動基本停滯。農場從村民手中租賃土地,進行資源整合,建設基礎水利道路設施,美化環境,組織生產,最大效率地利用這些土地,創造財富。她及時支付土地租賃金,保障村民應有的收益;ㄗ蛹彝マr場建立統一的線下和線上農特產品銷售渠道,優先考慮村民自種自養產品,價格優于市場,不拖延不賒欠給村民的付款,讓村民滿意。農場雇傭本村村民每年超過5000人次,分長期工和臨時工,長期工每年年收入可達3萬多元,臨時用工的村民每年也可增加幾千元的收入。
農場的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農場也積極參加各項慈善幫扶,承擔起社會責任,反哺社會。每年的重陽節,小周自己親自上門,把村里的老人請到農場來,陪他們聊天、散步,請他們吃飯,發放禮物等;每年春節對本村的老弱病殘等困難戶送去慰問金及禮品;對重病患及孤兒也不忘送去溫暖;遇到不期而遇的自然災害,如大雪封路、疫情防控等方面,她都會主動在第一時間出錢出力,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小周和她的花子家庭農場,不斷的致力于增加村民實際收入的工作中,不斷為村民生活的改善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不斷為社會公益慈善事業貢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每當提起小周,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夸口稱贊。
鄉村振興先進代表事跡3
當涂縣均慶河蟹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是馬鞍山市當涂縣湖陽鎮的一名90后大學生,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2017年,他放棄大城市的高薪職位,辭職回鄉創業,成立了安徽一對活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采用“電商企業+線下門店+養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新型企業運營模式,注冊品牌商標“一對活寶”,以全新業態帶動鄉親共同致富。
能人回鄉創業,線上賣蟹新業態:小徐回鄉創業前是在某電商平臺公司負責運營管理,憑借對互聯網電商運營的研究和接受專業的農村電商知識培訓,回鄉創業第一年,他就在天貓、京東、蘇寧易購、拼多多等網購平臺開設旗艦店,進行農產品網絡銷售!八麄兿胪ㄟ^電商這種年輕化渠道,把這里的螃蟹推廣出去!粚顚殹@個品牌具有年輕、活力并且俏皮的特點,符合他們產品線上發展的定位,然后在知名電商平臺開設了一些旗艦店。因為有自己的養殖基地,真正實現產地直銷,且在品質方面把控得較好!毙⌒煺f。
“一對活寶”先后獲得“安徽省百佳好網貨”、“安徽省農村電商重點企業”、“中國十大名蟹”、“安徽省大學生返鄉創業示范基地”、“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等榮譽。在企業的示范帶動下,當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事農產品電商銷售,均慶村2019年成為首批省級農村電商示范村,湖陽鎮2020年被評為省級農村電商示范鎮。
三產帶動一產,科技養蟹新業態:農業產業發展是基石,農產品質量才是銷售的致勝法寶。為了提升產品品質和口感,小徐通過合作社建立了近6000畝一對活寶養殖基地,基地全部采取“種草、投螺、稀放、控水、混養”的生態養殖模式,為了提升養殖技術,合作社尋求當地農業部門幫助,先后與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上海海洋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長期開展“產、學、研”合作,為企業水產養殖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截至目前,企業取得授權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3項,制定企業標準9項,申報中發明專利6項,參與養殖技術項目2020年獲得“中國范蠡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通過幾年建設,產品取得了綠色食品A級認證,養殖基地目前是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年產值超過4000萬元。2021年均慶合作社在中國農民合作社500強中排名第181位。
經過近幾年快速發展,如今的“一對活寶”依托“三科”(科研創新、科技助農、科普基地),結合物聯網、智慧漁業等現代農業管理發展模式,不斷提升養殖技術、規范養殖流程、創新養殖模式、探索養殖工藝。合作社先后被認定為安徽省農業標準化養殖基地、安徽省農業科技示范園、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安徽省科技特派員工作站、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工作站,目前正向高新技術企業方向發展。“企業將持續進行研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真正做到養殖技術化、技術數字化、數字標準化、標準產業化。”對此小徐信心十足。2021年合作社入選了第三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帶領鄉親發展,集體致富新業態:一方面發展特色產業,另一方面為了帶動更多村民共同致富,小徐依托合作社與養殖戶簽訂采購協議,創新訂單養殖模式,將它們發展成為了“一對活寶”的線下貨源,合作社以高于市場價5-20元每斤收購農戶的優質螃蟹,根據協議來采購,養殖戶根據協議訂單來養殖,通過這套利益聯結機制,帶動200多戶每年戶均增收約4000元。2021年均慶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
“鄉村振興就要以產業發展實現強村富民!毙⌒煺f,“一個企業不僅自己發展起來,更要帶動村集體和村民都富起來!睘榱藟汛筠r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事業,2020年合作社積極主動改革創新,通過持股16.5%,聯合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其他養殖大戶、村民等共同投資成立當涂縣均慶供銷合作社有限公司,小徐出任公司法人。村控股企業依托1萬多畝河蟹產業基地,建設大型為農綜合服務中心,在苗種引進、農資供應、生產技術、電商銷售等方面做好“產前、產中、產后”全程參與和全方面服務。
經過2年發展,目前均慶公司已累計給村集體分紅了12萬元。同時隨著村控股企業的發展壯大,小徐再次承諾首先減少一對活寶公司所占股份,讓出股份吸引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進來,帶領大家共同發展致富。
數字農業和農村電商的興起及蓬勃發展,為年輕創業者打開了一片全新的藍海市場,作為“后浪”的90后一代,小徐滿懷感恩、無所畏懼、奔涌前行,力爭在大時代中有所作為,這是他對鄉村振興的躬身實踐,也是對現代農業美好明天的強烈表達。
鄉村振興先進代表事跡4
當涂縣太白鎮綜合文化站站長,一位基層文化工作者,他37年扎根農村,鍥而不舍,傳播先進文化,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斷豐富鄉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用波瀾不驚的平淡為百姓耕耘著一方精神家園,被百姓們親切地稱為“草根明星”。
小吳多次放棄進城工作的機會,在基層文化崗位上一蹲就是37年。小吳從小就熱愛文藝,演小品、講故事、做主持、寫書法,樣樣在行。他1985年到文化站工作,是全市同一批文化站站長里唯一到現在還沒有改行的一位。
從1985年初到文化站,小吳就表現出對文藝的熱愛。當時,鄉鎮的文化活動相當貧乏。他心里清楚,要讓村民們參加文化活動不易,必須得下足功夫,賺足噱頭才行。有一次,為了編排一臺節目,他跑了好幾個村,請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和平時喜歡文藝的骨干,才湊齊了20多演出人員。小吳倍加珍惜,一板一眼耐心地給他們編排動作,輔導演出。為了讓節目更加有影響力,小吳還把大家拉著,在附近的幾個村子巡回演出,漸漸地鎮上的文化活動濃起來了,參加活動的村民也多了起來。
如火如荼的文體活動,也佐證了小吳的“離不開”。從頭十年自導自演鄉村春晚,到第二個十年開始的農民文化體育節,小吳擔當的都是總導演的角色,每一屆都有主題、有特色、有創新,像什么“農民詩歌吟誦”、“整扁擔”、“負重賽跑”、“民俗表演”等,農味十足,魅力無窮,群眾積極參與。進入第三個十年以來,經常性的文體活動成為群眾的需求,小吳就更忙了。一年一屆群眾廣場舞比賽,兩年一屆少兒文藝匯演,三年一屆文化體育節。他都是當仁不讓的總導演。還有,聲樂、器樂、舞蹈、健身、書法、表演等6個專業培訓班輪流著幾乎天天開課,他既當老師,又當協調人。
“扎根鄉野,是為了綠透鄉野!毙墙忉屨f,“綠透”的寓意就是以文化人,成風化俗,這才是“文化草根”的功能和作用所在。37年來,小吳先后創作、改編、指導了100多首小品、表演唱、快板、三句半、詩朗誦等農村題材的文藝節目。挖掘、整理了30多項民間故事、傳統文化、民俗文藝、非遺項目,撰寫文字材料10萬多字。他編排的農村文藝題材的節目多次獲得省、市、縣表彰,整理、撰寫的具有濃郁鄉土特色的文學、文藝、民俗、非遺作品多次被主流媒體刊登、轉發。
2018年9月,由他牽頭組織的“太白鎮鄉村文化大舞臺+”志愿服務項目,結合法律咨詢、科技普及、理論宣講、移風易俗、農村政策解答等主題先后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31場次,參與活動的志愿者達3600人次,累計服務群眾11萬多人次,是太白鎮志愿服務活動人氣最旺、受眾最多、影響最廣的一項志愿服務項目。2022年2月,該項目入選2021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示范項目。
在他的帶領下,太白鎮綜合文化站先后榮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優秀文化站”。他本人先后榮獲“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個人”“中國好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全國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如今,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舞臺已經展開,“文化草根”小吳放飛鄉野的夢想將更加廣闊。
鄉村振興先進代表事跡5
博望區丹陽鎮人民政府美麗辦主任,中共黨員。有人說他是農村環境的“美容師”,有人稱他是改水改廁的“小能手”,有人夸他是廢物利用的“活智囊”。他叫小周,是丹陽鎮鄉村振興道路上的基層帶頭人。今年是他扎根在基層的第4個年頭,90年出生的他憑著一股韌勁和執著,將人生最亮麗的青春時光奉獻在美麗的農村大地上,用自己的汗水繪就出一幅宜居宜業、群眾富裕的美麗鄉村畫卷。
精準施策,驅動鄉村綠色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牽扯部門多,工作任務重,實施難度大。為打破僵局,小周同志協同各村通過不斷召開村民小組會、入戶走訪、文化宣傳、“美麗庭院”評比等方式,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實行人居環境整治志愿服務模式,采用多種激勵辦法,鼓勵并吸引志愿者參與,將人居環境整治融入到群眾日常生活。為進一步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小周提出讓每個行政村申報兩個自然村作為示范村,進行為期20天的專項提升,結束后,由鎮里進行現場驗收。對于整治到位的自然村,鎮里承諾可按照村民要求補足缺少的基礎設施。這一模式立即得到示范村村民的支持,大家紛紛提意見、出點子,一改往日“政府干、百姓看”的被動局面。為加大創新力度,小周同志組織村干部,將廢舊輪胎、石塊、竹子等物品進行統一回收,集中清洗,并涂上各種顏色的顏料,或加工成時尚工藝品懸掛在樹上,或搭建成花盆種上花花草草,形成農村特色景觀節點,既實用又美觀。2020年以來,丹陽鎮完成192個自然村的“五清一改”和“四雜八亂”專項整治工作,打造提升了104個“1.0”版本的自然村,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群眾參與、共筑共建”的鄉村環境治理提升新路子。
改水改廁,暢通鄉村文明之路:為讓文明之風逐漸吹進老百姓的心坎里,小周同志堅持把“廁所革命”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結合每戶實際需求,做好無害化衛生廁所選址、實行“一戶一方案”,確保信息登記精準無誤,大力引導農村戶用廁所從室外改到室內、旱廁改成水沖式、非標改為達標,實現改廁一戶、滿意一戶。為做好改造后廁所的管護工作,確保戶廁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整改,小周探索成立農村戶廁后期管護“1站12點”,設立以村勞務公司為主體的戶廁維修點,鎮負責經費保障,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確保農村戶廁后期管護工作常態化,全鎮改造戶廁問題即發現即維修,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常態長效,繪就鄉村美麗畫卷:為把環境衛生整治與網格化社會治理進行有效結合,小周同志積極探索“村中心——網格小組——組網格”三級環境衛生管理體系,由村黨總支書記擔任村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站長,村“兩委”成員擔任網格黨小組長,每個網格配備一名村干任專職網格員,村民組長擔任組網格長,全體村民戶和保潔員為網格成員,建立“網格長、專職網格員、村民組長、保潔員”四級包保責任制,層層壓實責任,保持整治攻勢。并成立人居環境后期管護小組,由各村書記為組長,各網格網格員和村民組長為組員,分片到人,負責常態化巡查,宣傳發動群眾主動搞好自家及周邊衛生,參與村莊環境管護,讓農村成為無數城里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如今的丹陽鎮條條都是文明街,家家都是文明戶,先后榮獲鄉村振興示范鎮、市級村莊清潔行動示范鎮等榮譽,擁有1個省級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村,2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7個市級村莊清潔行動示范村。抬頭就是藍天白云,房前就是潔美田園,推窗見綠,抬頭賞景......生活在這里,老百姓感到知足、舒心、踏實、安全。
鄉村振興先進代表事跡6
含山縣陶廠鎮司徒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中共黨員,退伍軍人,本科學歷。2002年入伍參軍,由于表現優秀,很快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榮獲個人三等功,多次受到嘉獎。2020年11月調任司徒村黨總支書記。
退伍不褪色,政治素質過硬。小蔡始終保持一個革命軍人的本色、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質,聽黨話、跟黨走,黨叫干啥就干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獻給部隊,也獻給農村。白天工作,夜間看電視新聞,熟悉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同時報考國家開放大學法學本科專業,利用電大平臺提高自己的政治、政法和文化水平。
胸中有謀劃,發展本領過硬。他始終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這個目標,勤奮學習,勇于創新,敢于擔當,一步一個腳印向這個目標奮進,取得了顯著業績:被評為馬鞍山市扶貧先進個人,也多次被陶廠鎮黨委、政府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個人。2021年被馬鞍山市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根據司徒貧困村已出列這個實情,他帶領司徒村兩委班子一起,制定出“長短結合”發展規劃。長即在村原有集體175畝油茶基地的基礎上,再擴大145畝,形成320畝栽植規模,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短即種植吊瓜子60畝,2020底收獲瓜子1萬斤,銷售額達到20多萬。2021年擴大規模再種植40畝吊瓜子,達到吊瓜子面積100畝。大力發展電商平臺,帶動農戶農產品銷售。2020年司徒電商全年銷售額43萬余元,純收入4萬余元,2021年電商銷售額突破100萬元。村集體經濟壯大收入突破100萬元。
融合法理情,治理能力過硬。他不斷充實提升自己,利用業余時間報考電大,拿到法學本科文憑。2022年4月合蕪高速擴建工程,需拆除司徒村唯一橋梁。此次拆橋導致司徒行政村19個自然村交通不能正常開展。為反對拆橋,很多村民集聚橋上,有人搭帳篷過夜,有老人帶著孩子久坐不走的。他深知不可耽誤國家工程進度,同時也要妥善解決村民出行安全等問題。他多方面調節,耐心與群眾說明重大意義,打消顧慮,并要求工程方保證人行便道和車行道的落實以及安全問題。大橋如期拆除。之后不斷有村民打來電話反映道路積水、淤泥打滑、施工車輛占道導致交通堵塞等問題,他及時與施工方聯系解決或親自去現場解決。今年受有效降水偏少、氣溫持續偏高等影響,司徒行政村內部自然村組不同程度出現了生產用水困難。其中水稻受災情況嚴重,為保民生他啟動抗旱應急機制,科學調度現有水資源,實施節水保水措施,全力做好抗旱保民生各項工作。為打贏抗旱救急這場硬仗,科學統籌、精準施策,保民生促發展。
求真務實干,工作業績過硬。經受過軍隊的洗禮、基層的鍛煉、組織的培養,他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駕馭能力、協調能力、指揮能力、處置能力日益凸現。他善于抓班子、帶隊伍、建制度、強管理,使之前工作的南峰社區一直走在全鎮前列。2020年在疫情防控、抗洪救災兩場戰斗中的表現也受到大家的肯定。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多次到武漢返鄉村民家中做工作。事后人們問他怕不怕,他想他曾當過兵,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唯有沖鋒在前,沒有其它選擇。2020年7月特大汛情期間,接到陶廠鎮黨委、政府指令,要他火速帶100名人員馳援運漕楊柳圩。到運漕后,他率領百名人員在楊柳圩羊尾巴出險地段整整苦戰一夜,終于化險為夷,完成了這項特殊的任務。
勿以小不為,品行作風過硬。作為一名村官,勿以官小而不為,當好村官有作為。有作為,必須守規矩、講公道、道德品行好;有作為,必須作風民主、處事公正、誠實守信、甘于奉獻。他自擔任基層黨組織負責人起,嚴于律己,做到既勤政更廉政,真正做到立黨為公,一心為民,敬業愛崗,這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軍人,在關鍵時刻更要承擔起的責任。
鄉村振興先進代表事跡7
馬鞍山“十月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共黨員。2007年和弟弟創辦了馬鞍山“十月豐”食品有限公司并擔任總經理;2014年,小王加入黨組織;2016年公司成立黨支部,他擔任黨支部書記。
學無止境——在技術革新上不斷更新
創業中,小王堅信,一個企業的發展壯大,必須上下求索,激流勇進,要不斷創新、打造品牌,利用科技創新讓產品迸發出市場競爭力。2016年,公司成立了科學技術協會,同年和安徽省農產品加工協會與合肥工業大學合作,成立了專家服務站。2020年10月,“十月豐”食品有限公司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上下求索——在經營管理上不斷創新
創業十多年來,公司一步一個腳印,在“食品安全”上求生存,在“品牌效益”上求發展,在“科技創新”上求突破,在“舌尖美味”上求聲譽。2020年6月,“十月豐”被安徽省農業產業化工作指導委員會認定為安徽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回報社會——致力鄉村振興
作為企業支部書記,小王歷來對企業黨建工作尤其重視。要求全體黨員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持“三會一課”,按時交納黨費,強調要求企業黨員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平時,他以身作則,加強自身學習的同時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主動幫扶慰問貧困殘疾人士和關心困難職工生活。
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他勇擔社會責任。帶動周邊農戶致富,尤其幫助貧困殘疾人士脫貧,與善厚集社區9戶困難戶簽訂了扶貧協議,2018年每戶當年分紅3080元。在“百企幫百村”活動中,資助皂角貧困村生產資料,積極參加“慈善一日捐”活動,疫情防控期間,慰問抗疫一線醫務人員,抗洪搶險的時候,慰問在善厚鎮的人民子弟兵,資助困難優秀學子,為“和州紅”公益項目捐贈款項,慰問困難殘疾人士等,近年來共捐贈各類款項、贈送慰問品,達十萬余元。
小王帶領公司在和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將投資6000萬元新建標準化廠房20000平米。今年將收購訂單辣椒400萬斤,帶動2000種植戶,就業人員150人增收。
鄉村振興先進代表事跡8
2016年4月10日,受市委辦指派,小劉來到了省定貧困村——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四年來,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扎根瑤鄉、甘于奉獻,唱響了一曲新時代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雄渾樂章,讓村民們收獲了脫貧奔康的成果:目前,上東村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年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村集體收入由扶貧前每年約2.7萬元增至39萬元,實現從貧困村向小康村、從“后進村”向“后勁村”、從產業空心村向網紅打卡地的蛻變。
用真情贏民心,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力
上東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是龍門縣藍田瑤族鄉最大的少數民族村,但這里的貧困卻在省里“掛了號”:全村因病、因殘、因智致貧現象突出,集體經濟薄弱,交通閉塞,公共基礎設施缺乏,群眾生產生活困難……
得知被派駐上東村時,小劉既興奮又焦急。市委要求將上東村打造成省級扶貧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這就意味著,上東村的扶貧工作不僅要做得好,還要出新、出彩。作為軍轉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給自己立下軍令狀:不拔窮根不摘窮帽絕不收兵!
要改變貧困,先改變自己。從機關到鄉村,扎下根來,才能把“兩條心”變成“一條心”。白天走訪貧困戶了解情況,晚上熬夜歸整扶貧資料,一到上東村,小劉就忙活開了。
初來乍到,有些村民對這個從機關下來的扶貧干部打了個問號,猜想小劉是不是來“鍍金”的。但小劉決心以真心贏民心,凝聚脫貧攻堅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讓他很快就融入了上東村。他主動深入村民家中,噓寒問暖拉家常,了解村民們的家庭成員和收入情況、致貧原因等,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47戶172人(其中,有勞動能力貧困戶35戶153人,無勞動能力5戶12人,五保戶7戶7人);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共尋致富良策,與貧困戶同勞動。四年來,小劉通過自己的社會關系為上東村貧困群眾籌措扶貧慈善款和物資共計100余萬元,幫助群眾解決各種實際問題300多人次。最讓村民們感動的是,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小劉始終同村黨員干部奮戰在防疫一線,為了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健康甘當守護者。
小劉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獻深深打動了上東村村民。如今,村民們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內生力得到了進一步激發。
謀良策出實招,鋪筑產業興村新路徑
治窮要治根。產業扶貧是鏟除窮根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
上東村是龍門縣的水源保護地,被列為禁養區和禁采區,注定難以走工業化發展道路。如何打好產業扶貧這張牌,最大限度地將現有的資源稟賦轉化為現實財富?小劉認為,產業扶貧只有因地制宜、對癥下藥,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長效穩定脫貧。
在實際調研與論證的基礎上,小劉與村“兩委”班子一道謀思路、出主意,找準產業興村突破口。他立足該村溫泉、百竹園、古樹林等自然生態資源和瑤族特色文化優勢,加快推進以溫泉為重點的少數民族特色生態旅游產業和多種產業相結合的農村產業發展新路徑。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目前,該村發展的主要產業有鄉村生態旅游、光伏發電、生態種養、廣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小劉還為上東村爭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個出入口,為今后大型溫泉項目落地奠定了交通優勢。村民們稱他這是為上東人民做了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小劉還通過建立致富帶頭人人才庫,請相關技術和業務專家對致富帶頭人進行培訓,培養了一批懂技術、通電商、會管理的致富帶頭人,成立專業合作社3個。四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他和村“兩委”班子、村民們一道通過開辟切實可行、合理有效的產業發展新路徑,幫助上東村和貧困戶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長效、穩定的脫貧致富之路。
抓黨建促和諧,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
“送錢送物,不如建個好支部”。四年來,小劉以省、市、縣《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的實施方案》為指導,突出重點抓好基層組織建設,以標準化、規范化的“美麗黨建”體系引領上東村黨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針對上東村黨支部在外務工流動的黨員較多、經常性教育難組織的特點,村黨支部建立了“上東村黨員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時發布村黨支部的工作動態、時政教育內容、黨的理論知識等,為在外的黨員搭建起一個學習教育的便捷平臺。與此同時,該村黨支部注重發展培養黨員,近三年來發展3名30多歲的大學生預備黨員和2名30歲左右的入黨積極分子;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民主管理黨員等相關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黨務村務,著力解決班子“執行力、戰斗力不強”、組織生活不規范等問題。
四年來,通過抓基層黨組織建設,上東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隊伍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黨建促和諧,如今的上東村各項社會事務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該村也先后榮獲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設示范點”“惠州市先進基層組織”等稱號。小劉堅信,在黨建的引領下,上東村的黨員干部一定能成為未來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的主力軍。
如今的上東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勁頭更足了。
上東村的蝶變有目共睹,而小劉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讓當地村民們感動。2021年4月,因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方面表現突出,小劉獲評為廣東省鄉村振興先進個人,被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通報表揚。
鄉村振興先進代表事跡9
小東,1974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伍,綏德縣中角鎮延家川村黨支部書記。作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他充分發揮黨支部領導核心作用,秉持軍人保家衛國的責任意識,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解群眾之所困,以“三變改革”為有力抓手,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全村居民脫貧致富,以改善人居環境及精神文化建設為重點,帶領村委班子成員,迎難而上、扎實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延家川村打造成為環境美麗、農民富裕、產業興旺、品質提升的美里鄉村。
2018年3月,綏德縣中角鎮延家川村退役軍人小東當選了該村新一屆黨支部書記。他上任當村支書,意味著他要放棄常年在西安經營的高薪酬生意。小東猶記每次回到村里,鄉親們圍住他問長問短,看著老鄉們期盼的眼神和延家川村貧窮落后的面貌,他的內心五味雜陳。這些年,無論走多遠,最惦記的還是這個生他養他的老地方,他決定放棄西安的事業,回到生他養他的地方,讓鄉親們也富起來,讓延家川村舊貌換新顏。
凝聚班子的戰斗力
自18年換屆任職后,發現村里存在問題很多,也很嚴重,如一盤散沙,可如何要處理好這些問題的整合,對我這樣的一個新手真的也是難上加難,經村兩委多次和村里的老黨員,老同志群眾代表探討,研究,商議后,最終我們把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得到了妥善善解決,村風,村貌有了很大的變化提高,村里現在不但團結安定,文明和詣,還被列為先進重點文明村。只有解決好問題安穩,才能有下一步的發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開展脫貧攻堅以來,該同志始終戰斗在脫貧攻堅一線,完成了全村92戶188人脫貧,帶領群眾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終堅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換取貧困戶的放心”,經常“到戶中、面對面”入戶了解農戶困難,對本村所有貧困戶的家庭實際情況均能做到“情況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貧困戶當做自己的親人,針對貧困戶的困難需求,能夠及時到戶了解并幫助解決,在當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評。
產業發展創益明顯
他上任后發現,延家川村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全村土地閑置荒蕪,村集體經濟落后,主導產業薄弱,在家群眾增收困難,村民人心渙散。面對這樣的現狀,他帶領村兩委班子在深入學習中轉變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過程中,結合“三變”改革,圍繞盤活集體資產、農村土地、林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資源要素,激活發展潛能,先后到山東壽光考察溫棚種植,陜南革命老區柞水,天津毛家裕,楊凌農高會等地學習考察;為了使“死資源”變成“活資產”,他決定流轉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個長效穩定的收入。2018年9月成立綏德縣中角鎮延家川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采用三變改革六步法,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2018年11月,合作社流轉川地60畝來發展蔬菜大棚項目,建成標準大棚27個,同時大棚基地設施配套400噸蓄水池,管網,電,路,太陽路燈等均己建設安裝完成,帶動全村387戶1089人增收,同時,大棚種植項目雇傭貧困勞動力20余人,戶均家庭務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這樣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時還能壯大集體經濟,盡早實現全村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轉土地100畝用于栽培高標準、高品質紅薯,預計穩定增產40%,可直接帶動20戶62人增收。腰包鼓起來,日子美起來。看著鄉親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他說,再苦再累都值了。
基礎設施大變樣
村民富裕起來后,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能落后,他多方爭取,積極協調,依托政府和社會力量,解決了鄉親們吃水難的問題,新建3口水井,維修2處水井;同時打造村委陣地,對陣地會議室打造和墻面,亮化燈,廣場運動器材的安裝打造,全村路燈的更換90多盞,熱水器56個,新式電表370余戶,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為全村新建廁所235戶;同時發展紅薯產業一百畝,建成可容納30人的幸福家園,爭取200萬包大棚河提解決了父老鄉親們的出行難,用電方便問題,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設施建設,面貌煥然一新。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2019年中秋節,舉辦了延家川新民風表彰暨中秋大會,為了調動村民們的積極性和凝聚力,評出10名個人先進進行表彰,通過表彰,大力弘揚道德模范的無私奉獻精神,教育引導廣大村民,以道德為榜樣,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從而弘揚社會正氣,倡導時代新風,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質,深入推進全村公民道德建設,助力脫貧攻堅。同時營造出勤勞致富光榮、安于貧困可恥的社會新風氣,形成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尚。
團結老兵共創共建戰疫一線勇敢逆行行
作為延家川村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為更好地服務退役老兵、團結退役老兵,他采取網格化管理模式,同時建檔立卡,每一名退役軍人一戶一檔,收集訴求與建議,定期召開座談會,交流紅色基因故事、致力軍人精神傳承。將優秀退役軍人延維浩選為村環境衛生監督員,號召退役軍人群體參與村集體建設,以軍人精神的引領示范作用營造全村積極進取氛圍。
戰役一線勇敢逆行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他沖在疫情防控一線,為群眾筑起一道堅固防線。他從臘月二十八接到鎮疫情防控工作任務后,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帶領村兩委成員,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沖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帶頭做好疫情防控宣傳,通過網格細化,班子成員與網格員一起挨家挨戶走訪宣傳,確保戶戶到位、人人知曉。為切實把“內防輸出、外防輸入”落到實處,在村各出入口設立卡點,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嚴格排查勸返外來車輛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間,他總是主動值夜班,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其他同志,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力量。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始終堅守著軍人的性格和氣質、紀律性和無私奉獻精神,時時處處彰顯著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養和赤膽忠誠,是退役軍人中的優秀代表,是一面旗幟。作為村黨支部書記,他始終牢記黨的初心與使命,不計個人得失,為了全體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不遺余力。
鄉村振興先進代表事跡10
小李,男,1962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古河鄉石橋頭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石橋頭村共有178戶、560人,黨員41名,村“兩委”班子成員5人。近年來,該同志按照古河鄉黨委“黨建作引領、產業筑基礎、美麗搭載體、鄉風提內涵”的鄉村振興工作思路,團結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堅持以為民服務為己任,勤奮務實、開拓創新,狠抓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落實,帶領石橋頭村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蹦繕诉~出了堅實步伐。
一、強黨建,打造引領鄉村振興的堅強堡壘
人看人,戶看戶,群眾看支部。自2009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以來,特別是鄉村振興工作實施以來,該同志認真落實“三會一課”、黨員先鋒指數管理等基層黨建工作制度,打造堅強有力的村黨支部和黨員隊伍,積極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首先從“兩委”班子抓起,按照鄉黨委的工作部署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為更好推動工作,該同志多次自費組織黨員干部和群眾代表到灤南縣、昌黎縣等地的`美麗鄉村建設先進村學習考察,引導大家開闊眼界、拓展思路,認識差距、比學趕超。注重發揚民主,征求黨內外群眾意見,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制定了符合石橋頭村實際的鄉村振興創建方案。同時,組織開展了村內環境衛生整治黨員義務勞動,黨員志愿服務和黨員結對幫扶等活動。村干部一心為民謀發展,黨員先行先試做示范,也調動起群眾參與村內各項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育產業,筑牢支撐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
鄉村振興,必須有產業做基礎。該同志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深入分析市場前景,結合村民多年形成的農業生產實際,為石橋頭村確定了皮毛動物養殖和果菜種植“兩條腿走路”的產業發展方向。依托遠程教育、黨員之家開設“專家大講堂”,定期聘請農技專家來村為群眾免費傳授養殖技術,組織村內養殖能手和一般農戶開展結對幫扶,引導廣大農戶改變傳統養殖觀念。2018年,全村狐貍、貉子等皮毛動物養殖量達到2萬只,石橋頭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皮毛動物養殖大村。為改變單一養殖結構,拓展農民增收致富途徑,該同志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帶頭人到周邊地區參觀考察,結合本村實際加快產業調整步伐,鼓勵村民發展黃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種植,并積極幫助棚戶引進新品種。2018年以來,全村新發展日光溫室大棚25座,棚菜面積累計發展到320余畝,棚均銷售收入達3萬元。在產業的有力帶動下,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105元。2019年,投資50萬元的壯大集體經濟項目落戶,石橋頭村建成5座高標準溫室對外承包,進一步拓寬了村集體收入來源。目前,石橋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12萬元。
三、促美麗,搭建推動鄉村振興的平臺載體
建設美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石橋頭村是2016年度省級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基礎好、起點高。近年來,該同志又提出“綠、美、亮、凈、硬”五字標準,積極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合理利用上級扶持資金及自籌資金30余萬元,建成集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普法教育于一體的村民文化活動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內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裝路燈40盞,全村路燈達到85盞,實現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內栽植綠化樹木500棵,經過近幾年的綠化攻堅行動,村莊綠化率達到了42%;清理村內及周邊殘垣斷壁6處,清理垃圾1400方,村莊更加干凈整潔;推進“廁所革命”,改造旱廁223座,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內廢舊坑塘,建成占地4畝的百姓公園,完善休閑步道、文化長廊等配套設施,并融入當地傳統民俗,村民休閑健身娛樂有了好去處;同時,對村址周邊圍墻進行美化,粉刷繪制文化墻1400平米,村莊更加靚麗多彩。
四、轉鄉風,豐富提升鄉村振興的品質內涵
鄉村振興,不僅要有物質生活的提高,還離不開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近年來,該同志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成立紅白理事會,大力倡導文明新風尚,以前紅白事大操大辦、婚喪嫁娶盲目攀比的風氣得到根本扭轉。積極參與鄉黨委、政府在全鄉開展的“美麗庭院”創建活動,培樹村民“知美、愛美、建美、護美”意識,以環境美促進精神美,村內72%的家庭達到了美麗庭院標準,20%的家庭達到了精品美麗庭院標準。每年開展優秀共產黨員、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通過選樹身邊典型,在全村營造見賢思齊、孝老愛親、向上向善的濃厚氛圍。同時,團結村內有成就、有威望的鄉賢組成村民調解委員會,村民之間的矛盾在村內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將矛盾“吸附在當地”。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多年來,石橋頭村保持了和諧穩定,未發生一起上訪事件。
鄉村振興先進代表事跡11
2016年4月10日,由市委指派,小劉來到省定貧困村龍門縣東村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4年來,他不忘初心,記住使命,扎根瑤鄉,甘于獻身,唱響了新時代消除貧困和振興鄉村的雄渾樂章,給村民們帶來了消除貧困的成果。目前,上東村勞動力貧困家庭年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的村集體收入從扶貧前每年約2.7萬元增加到39萬元,從貧困村到小康村,從后進村到后進村,從產業空心村到網紅打卡地的變化。
用真相贏得民心,激發消除貧困的內在力量。
上東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是龍門縣青田瑤族鄉最大的少數民族村,這里的貧困在省里掛號:全村生病、殘疾、智力貧困現象突出,集體經濟弱、交通堵塞、公共基礎設施不足、大眾生產生活困難……
得知被派往東村時,小劉興奮焦急。市委要求將上東村建成省級扶貧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表率。這意味著上東村扶貧工作不僅要做好,還要做好新的、優秀的工作。作為軍轉干部,他深感重任肩膀,心里暗暗地給自己立了軍令狀:不拔貧窮的帽子決不接受士兵!
要想脫貧,先改變自己。從機構到鄉村,只有扎根,才能把兩心變成一心。白天訪問貧困家庭了解情況,晚上熬夜整理扶貧資料,到了上東村,小劉忙于工作。
第一次來的時候,有些村民給這個從機關下來的扶貧干部打了個問號,推測小劉是否來鍍金。但小劉決心以真心戰勝民心,凝聚消除貧困的攻勢。從星期一到星期五,吃、住、工作都是村里的工作模式,很快就融入了上東村。他積極深入村民家,噓寒問暖家,了解村民家庭成員和收入狀況、貧困原因等,正確識別建卡貧困家庭47戶172人(其中有勞動力貧困家庭35戶153人,無勞動力5戶12人,五保戶7戶7人)經常深入田地,與村民尋找財富的良策,與貧困家庭一起工作。四年來,小劉通過自己的社會關系為上東村貧困大眾籌措扶貧慈善金和物資共計一百多萬元,幫助大眾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最令村民感動的是,在2020年抵抗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小劉一直與村黨員干部奮斗在防疫現場,為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健康擔當守護者。
小劉的辛勤工作和真相深深感動了上東村村民,F在村民們的等、靠、要思想消失了,富奔康的內生力進一步激發了。
尋求良策實際招募,鋪設產業興村新路徑。
治貧困要治根。產業扶貧是消除貧困根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大眾就地就業的長期計劃。
上東村是龍門縣的水源保護地,被列為禁養區和禁采區,注定很難走工業化發展道路。如何打好產業扶貧卡,最大限度地將現有資源轉化為現實財富?小劉認為,產業扶貧只有根據土地條件、對癥療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長期穩定的扶貧。
在實際調查和論證的基礎上,小劉和村兩委班尋求構想,提出構想,尋找產業興村的突破口。他立足于該村溫泉、百竹園、古樹林等自然生態資源和瑤族特色文化優勢,加快推進以溫泉為重點的少數民族特色生態旅游產業和多種產業相結合的農村產業發展新路徑。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目前該村發展的主要產業有鄉村生態旅游、光伏發電、生態種養、廣告租賃、竹制品加工等。此外,小劉為上東村贏得韶新高速出入口,為今后大型溫泉項目落地奠定了交通優勢。村民們說他為上東人民做了現代、工作千秋的好事。
小劉通過建立財富領導人才庫,請相關技術和業務專家培訓財富領導人,培養技術、通電商、會管理財富領導人,建立專業合作社3人。四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他和村兩委班子、村民們通過開辟切實可行、合理有效的產業發展新途徑,幫助上東村和貧困家庭形成造血功能,走上長期穩定的脫貧致富之路。
抓住黨建促進和諧,描繪美麗鄉村的新畫卷。
送錢送貨,不如建個好支部。四年來,小劉指導省、市、縣加強黨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實施方案,強調基層組織建設,以標準化、規范化的美麗黨建設體系引領上東村黨建設,建設不去的扶貧團隊。
針對上東村黨支部在外務工流動的黨員多、經常教育困難組織的特點,村黨支部建立了上東村黨員之家的微信群,在小組中及時發表了村黨支部的工作動態、時政教育內容、黨的理論知識等,為在外黨員建立了學習教育的便利平臺。與此同時,該村黨支部重視發展培養黨員,近3年發展3名30多歲的大學生預備黨員和2名30多歲的入黨積極分子,嚴格執行三會一課、民主評議、民主管理黨員等相關制度,重視制度管理黨務村務,致力于解決班級執行力、戰斗力不強、組織生活不規范等問題。
四年來,通過抓住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發揮了上東村黨支部的戰斗要塞作用和黨員隊伍的先驅模范作用。黨建促進和諧,現在上東村各社會事務呈現出繁榮景象。該村也相繼榮獲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設示范點惠州市先進基層組織等稱號。小劉堅信,在黨建的帶領下,上東村的黨員干部一定能成為未來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的主力軍。
現在的上東村,產業繁榮,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富裕奔走的力量更充分。
上東村的蝶變有目共睹,而小劉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讓當地村民們感動。2021年4月,因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方面表現突出,小劉獲評為廣東省鄉村振興先進個人,被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通報表揚。
鄉村振興先進代表事跡12
含山縣華軍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小潘,中共黨員。他抓住國家土地承包、土地流轉給農業生產帶來無限活力和發展空間的機遇,從承包100畝流轉土地開始,到2010年合作成立華軍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全縣率先推行現代農業生產技術。
他先后投資300多萬元,購置了插秧機、收割機、大馬力拖拉機等農業機械,建起了一座標準化育秧工廠,水稻生產全部實行機插、機耕、機收,并專門蓋起了一座日烘干60噸稻谷的現代化烘干房,為社員和周邊農民提供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做到一、二產高度配合。
他聯合當地6家農業企業,流轉承包土地1萬多畝,實現耕、種、收全程機械化,并承擔了農業部水稻高產創建項目、省級糧食生產發展項目、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活動、水稻新品種展示、“含山大米”品牌創建等各類農業試驗示范項目。多次承擔省、市、縣現場觀摩會,他的專業合作社每年純收入80多萬元,還每年為到社工作的農民支付工資70多萬元,先后獲得安徽省省級示范農場、市級優質糧油標準化示范區稱號,被命名為“新型職業農民實訓基地”。
小潘始終不忘“示范帶動”作用,自覺地把“爭取社會效益最大化”當作自己的追求。開展再生稻全程機械化豐產增效集成模式示范。從2019年開始,小潘的華軍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承擔含山縣乃至馬鞍山市首家再生稻全程機械化豐產增效集成模式示范項目,實現節本增效、一種雙收,每畝可在原水稻生產單產的基礎上增加純收入500元。
他成為含山縣現代農業生產的領軍人物,含山縣響當當的鄉村振興帶頭人。
【鄉村振興先進代表事跡】相關文章:
鄉村振興優秀個人先進事跡11-20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跡(通用15篇)11-19
鄉村振興先進戶事跡范文(精選8篇)11-19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跡簡介(精選5篇)11-19
鄉村振興先進戶事跡(通用12篇)11-19
鄉村振興的典型事跡11-20
鄉村振興先進事跡材料(精選5篇)08-17
鄉村振興先進集體事跡簡介(精選6篇)11-18
服務鄉村振興先進事跡(通用5篇)11-18
鄉村振興先進事跡范文(通用10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