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退伍最美家庭事跡(通用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說到事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跡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跡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跡的材料。擬事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退伍最美家庭事跡(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退伍最美家庭事跡(通用5篇)1
小周,20xx年入伍,服役于濟南陸軍學院,20xx年從部隊轉業至淄川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處工作;丈夫王建春,20xx年入伍,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20xx年從部隊轉業至淄博星辰供水有限公司工作。這對軍人轉業夫妻,尊老愛幼,團結鄰里,樂于助人,是小區和村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
01家庭和睦,鄰里團結
轉業后他們,家愛我,我愛家,一個幸?鞓返募彝バ枰總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夫妻二人時常帶著孩子與老人一起散步、閑談,在小區里,他們也是熱心幫助大家,深受鄰里們的好評。正是這些平凡的小事,像催化劑使他們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快樂,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的文明家風。
02愛崗敬業、助人為樂
小周夫妻二人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后,繼續傳承著部隊的優良傳統,小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多次被評為最美城管人、優秀共產黨員、單位先進工作者,丈夫王建春多次被評為“三好職工”。生活中他們更是熱心腸,熱心公益、助人為樂,20xx年國慶期間,王建春在太河水庫大壩游玩時,利用部隊學到的急救知識,施以人工呼吸全力搶救8歲落水兒童,得到了周邊群眾的稱贊。臺風利奇馬期間不顧身體感冒、發燒,加班加點的'保障災后供水。夫婦兩人相互扶持、勤奮學習、忠于職守,為自己的事業勤勤懇懇,深受領導同事的好評。
03尊老愛幼、家中模范
在完成本職工作同時,小周還努力做一個“好女兒、好兒媳、好媽媽、好妻子”,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其樂融融。她工作之余陪伴父母、公婆、照顧年幼的孩子,陪著孩子一起成長進步。給孩子做榜樣,教育孩子從小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孝順老人,注重對年幼的兒子人生觀、價值觀等的培養,培養孩子謙遜、講禮貌、節儉的好品質。
這就是小周一家,充滿愛心、善心、樂于助人和諧美滿之家。
退伍最美家庭事跡(通用5篇)2
小杜,男,32歲,2009年參軍,2011年退役。2019年作為延慶退役軍人報名參加新中國成立70年大閱兵。疫情來襲,他又全心投入到延慶抗疫阻擊戰之中,彰顯出黨員軍人本色。這都源于良好家風的傳承,一家人相互鼓勵、互相支持,用真心真情,書寫出小家大愛的動人詩篇。
一人參軍,全家光榮
“爸,我想去當兵”高中畢業工作一年后,小杜終于說出了自己醞釀已久的念頭。“一人參軍,全家光榮。想去就去,爸支持你。因為當年你爺爺的反對,我沒能參加越南自衛反擊戰,你這也是替我圓夢了!倍艁砻窆膭顑鹤。小杜的父母都是農民,但與人為善、勤勞質樸、樂觀豁達、吃苦耐勞、擁黨愛國的情懷已經滲透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浸潤到每個家庭成員的內心深處。只要是自己想做的、有意義的事,家人都支持,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一家人總能齊心協力,共同進退。
在家人的支持下,小杜如愿以償地成為了內蒙古邊防部隊的一名戰士。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平生第一次出遠門就到了沒有水、沒有電、沒有信號的邊防一線,那里方圓幾百公里都是無人區,用電靠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水要從很遠的地方用桶運過來,大雪封山只能用雪水做飯。冬天頂著風雪、踩著幾十公分厚的積雪、冒著零下30度的嚴寒,夏天頂著火辣辣的太陽、承受著30多度的高溫徒步巡邏,皮膚被曬爆了皮、凍出血口子是常事,但為了守護好祖國的每一寸土地,小杜不僅堅持了下來,還獲得了優秀士兵稱號和集體三等功,2011在執行軍事任務中表現突出,火線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立志要向他的班長一樣參加國慶大閱兵。
小杜的父母每次給兒子回信,都是滿滿的驕傲和自豪。母親雖然心里心疼孩子,但卻總是鼓勵他,讓他安心服役,保家衛國,不要惦記家里。孩子傳遞的軍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家人,父親在北京開出租,不知道送還了多少次手機、錢包和衣物;母親勤儉持家,誰有困難都幫一把,是村里出了名的好人緣,特別是對待公公,雖然是丈夫的養父,但比親生的還親。每天三頓熱乎飯按時送到炕頭上,衣服被褥經常曬洗,80多歲的老人至今身體硬朗,屋里沒有一點異味,來串門的都夸老爺子好福氣。他們家先后獲得了軍屬光榮之家、延慶區文明家庭和首都最美家庭等稱號。
有夢就去追,別讓自己后悔
小杜退伍后,一直保持軍人本色,三次被預備役部隊召回執行任務,2014年參加的北京衛戍區“建制連”比武考核還拿了戰術標兵,輕武器操作、射擊和3公里越野三項都是第一。
2019年3月,他的很多戰友都要去參加代號為“1910”的軍事活動,唯獨他沒有接到通知。10年前在部隊他就錯過一次,現在只有這一次機會了,可他又很矛盾:妻子腰椎受損,正要做手術,兩個孩子,一個上幼兒園,一個才幾個月,父母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太好,這一系列問題又讓他憂心重重!坝袎艟腿プ罚瑒e讓自己后悔!困難是暫時的,不用擔心我和孩子”妻子含淚說。“家里有我和你爸呢,放心去吧,能趕上不容易”母親也堅定地說。在家人的支持鼓勵下,他終于向前跨出了一步。
3月8日,農歷的二月初二,很多人還沉浸在過節的喜慶當中,小杜已經奔赴通州區預備役高炮師,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受閱動作基礎考核訓練。來到這里之后,他才知道什么是差距,除了剛從儀仗隊回來的老兵,就是有過受閱經歷的班長,唯獨他一個退役十年了,年齡偏大,隊列動作成了“零基礎”,只能留在預備隊。
在高炮師集訓的這段日子,每天都要訓練10幾個小時。晚上,他又給自己加了兩個小時,補齊短板。教練員還經常和他開玩笑:“老哥,差不多得了,實在不行,回家哄孩子吧,何必在這兒受苦”。越是這樣,他越不放棄。高炮師訓練實行全程淘汰制,不能有一點瑕疵。一次,他盡管發著近39度的高燒,也沒敢請病假。在夢想的支撐和刻苦的努力下,小杜終于從一名預備隊員轉正成為一名準受閱隊員。
5月25日,小杜進駐南口閱兵村,每天都是快節奏的生活,高強度的訓練。三伏天,每天頂著38度的太陽,腳下踩著高溫的柏油馬路,站軍姿有的同志站著站著就睡著了,最難受的就是端著7斤重的槍,一個劈槍動作,原地不動,保持45分鐘,一天下來,手都是麻的、木的,練出了老繭、磨出了血泡,每天三套衣服能擰出七八斤的`汗水,皮鞋踢壞了好幾雙。訓練的6個月他只回過一次家,每次與愛人通話,他也是匆匆忙忙。
為了解除小杜的后顧之憂,小杜的父親天天接送上幼兒園的大兒子,母親默默地替他照顧著手術后的妻子和小兒子。妻子孟圓敬腰部手術后臥床3個月,婆婆就像照顧親閨女一樣,幫著端尿盆、擦拭身體、洗衣服,天天變著花樣給兒媳做好吃的。每天看著婆婆又要做家務、又要照顧爺爺和兒子,孟圓敬心理很不是滋味,能下地了,就偷著為爺爺收拾屋子、洗衣服,每次被婆婆看到都被數落一番:“說你總不聽,要是落下病根可怎么辦?快回屋歇著!泵蠄A敬拗不過婆婆,只能在心理告訴自己,將來要加倍對公婆好。最讓大家心焦的就是兩個孩子輪流生病,經常半夜、凌晨往北京跑,小杜的媽媽抱上大的,拉著小的,經常整夜不能合眼,抱孩子弄得肩膀麻木,這些她們從不讓小杜知道,只讓他安心訓練。
10月1日,當小杜與戰友們正步通過天安門的那一刻,全家人的血液都沸騰了。每次說起閱兵,一家人都熱淚盈眶。小杜更是通過閱兵深切感受到中國的自信與強大,感到身為軍人的驕傲與自豪,這成為他們一家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關鍵時刻就得站出來到最需要你的地方去
革命軍人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小杜完成閱兵任務,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整,就又加入到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進典型宣講團,深入到鄉鎮、街道、工委、機關單位等宣講近20次,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傳遞給更多人,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爸,區里集中醫學觀察點缺少人手,我想去隔離點做服務工作?删褪欠判牟幌履銈!薄吧頌辄h員,又是一名預備役軍人,關鍵時刻就得站出來,到最需要你的地方去,家里一切有我!蓖瑯由頌辄h員的杜來民又一次站在了兒子身后。三月中下旬,小杜又投入到新冠肺炎防疫的工作中。
“咚咚咚,您好,我是服務人員,中午飯好了,請您取一下,順便把垃圾帶出來!薄澳,您網購的物品到了,請您拿一下,還有什么需要,及時告訴我!薄罢埬浜衔覀児ぷ,再堅持一下,檢測結果出來,隔離期滿,沒問題我們會送您回家!薄@就是小杜的工作日常。
從3月23日到6月20日,他只在家隔離了14天,一直在醫學觀察點服務。每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一遍遍地重復著送餐、消毒、收垃圾、送快遞、代買生活用品等瑣碎的小事,一天來回不知要跑多少趟。不能上廁所、不敢喝水,衣服被汗水打濕,身上悟出了痱子,有過部隊生活和閱兵經歷的他毫不在乎,最讓他難受的是別人的不理解和對親人的思念,每天只能通過視頻與家人見面,二歲的二寶都與他生疏了。但“使命必達”是他作為一名黨員預備役軍人的信條,不管有多大困難,他都能克服。
“不用擔心,家里有我”這可能是小杜與家人視頻,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皟鹤釉谝痪光榮,我們也不能落后”母親向全家人發出了“命令”,一家人也在后方與兒子一起戰“疫”。
父親杜來民自發為單位修鐵鍬
父親杜來民是區婦聯機關的一名司機,每天第一個來單位,打水、消毒、收拾辦公室,從不馬虎,臟活累活搶著干。母親帥春月照顧著整個家,疫情期間,及時聯系外地在她家租房的人員不要返京,降級后,將租戶獨立安排在一個小院進行隔離,免除隔離期間的房租,并配合村委會對租戶進行監管,幫忙購置生活用品、處理生活垃圾。兒媳孟圓敬在做好防疫的同時,積極響應區創城攻堅和垃圾分類的號召,指導家人和孩子進行垃圾分類,將剩菜剩飯一部分喂狗,一部分在院子里堆肥種菜,就連兩個孩子都知道拿著菜葉去喂雞,家庭廚余垃圾實現零排放。
小杜的兩個兒子用菜葉喂雞減少廚余垃圾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軍人信念已經融入到這個退役軍人家庭每個人的血脈,面對危險、艱難與困苦,在國家榮譽和人民需要面前,一家人擰成一股繩、形成一股勁,點滴中詮釋著“小家大愛”的平凡與偉大,用微薄之力守護著家鄉這片凈土,將“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的傳統傳承發揚。
退伍最美家庭事跡(通用5篇)3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許多家庭舍小家為大家。他們是醫護人員,社工、保安、志愿者、他們是父親、兒子、母親、女兒、丈夫、妻子,他們同心同德同心上陣沖在抗疫前沿,讓世人見識了中國力量。
“勇敢堅守、最美逆行”,這是每一個最美抗疫家庭的真實寫照,更是我市退役軍人及其家人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的縮影。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他們用“家”的力量筑起了抗擊疫情的基礎防線,展現出忠誠履職、勇于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
春節,對很多人來說意味著團圓,可對作為一名退役軍人的小王來說,團圓飯就是奢望。因為他過年大多是在客戶服務的路上度過的。小王曾在空軍空降兵部隊服役13年,在部隊期間榮立三等功,退伍后從事過多份職業,居住在朝陽街道萬盛社區,曾多次被街道和社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志愿者,F在是石嘴山市退役軍人愛心服務協會理事兼理發隊隊長,同時又是大武口區朗詩德凈水器公司的一名銷售、售后、安裝服務的工作人員。
大年初一,小王本想著公司值完班以后,初二能與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但是,一場疫情,打亂了新年歡樂的氛圍。初一下午,作為一名多年熱心公益的老兵,小王接到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通知后,帶領女兒和還在上初中的兒子加入市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到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主要是做好小區人員出入登記、測量體溫、噴灑消毒等項工作。
與小王一起到社區做志愿者的,還有他的女兒及他的兒子,他們都在大武口區萬盛社區做志愿者。妻子高學玲是一家課外輔導機構的工作人員,因為身體狀況沒能參加,但是她堅定支持丈夫和孩子都當抗疫志愿者。
疫情發生后,還在上初二的兒子王閏滈和上小學的女兒王煒鈺主動請纓到社區防疫的最前線,每天對進入小區的'車輛和行人進行登記、測量體溫。父親小王問他們:“你倆這么小,就遇到這么大的疫情,你怕不怕?”兒子說道:“不怕,我要像爸爸學習,這次我們能投入全國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對我和妹妹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我們會做好我們的事,請爸爸放心!
攔截外來車輛、登記人員信息、督促居民佩戴口罩……頂風冒雪、恪盡職守,一站就是十幾天,一天十幾個小時。有時忙得就泡桶方便面充饑。妻子心疼兒子、女兒和丈夫,明天在家歇一天吧,天氣又冷,我給你爺仨做點好吃的,F在是關鍵時刻,我怎能在家待住,全民抗疫,人人有責,我也要貢獻一份力量!"小王說。
小王和他的兩個孩子還主動請纓,不懼感染風險,參加社區消毒防疫,肩背手提消毒器,對居民樓、廁所等場地進行全面消毒,有時樓上樓下上上下下幾十趟,累的渾身濕透,可是他們沒有一句怨言:只有做足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堅決筑牢抗擊疫情安全防線,才能有效地保障廣大居民群眾的安全。家庭收入不高的小王,供著兩個孩子上學,妻子又身體不好,需要經常吃藥,可是他還是主動為社區工作人員捐贈650雙手套和12箱菠蘿。
春節本來對一家人是最寶貴的?墒2020年的這個春節,我們多少像退伍軍人小王的家庭,少了一份團聚的溫馨,多了一份堅守和責任。在不同崗位守護著同樣的初心,擔負著同樣的責任。作為抗疫一線的戰士,守護著一方社會的安寧,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他們義無反顧。
退伍最美家庭事跡(通用5篇)4
小王同志現年58歲,中共黨員。現為房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軍休所軍休干部。妻子張明榮54歲,現在房縣城關鎮聯觀小學教書。小王和張明榮幾十年如一日,用他們真摯的愛呵護著這個軍人的家庭。
1980年元月,小王從房縣應征入伍,在張家口塞外部隊工作二十年整,1986年與妻子相識,次年12月與妻子張明榮結婚;楹,張明榮便挑起了這個軍人家庭的重擔。1990年8月,他們雙胞胎兒子出生在家鄉房縣,這給他們家庭帶來了歡喜。同時,也增加了家庭的重擔,沒人照顧兩個孩子。
妻子張明榮深知自己丈夫是軍人,對家照顧的少,他有他的責任,于是,照看撫養兩個孩子的責任就落在她的肩上。她一個人在家不得不請保姆照護兩個孩子。家里再困再難,她不給丈夫訴苦,依然支持丈夫的`工作。她從沒找部隊提什么條件和要求,主動承擔照顧兩個孩子的責任,自已再苦再累一人擔著。同時還照顧著年邁的公公婆婆。她本人身體也不很好,時常頭暈。但這些她都不怕,家里劈柴、挑水、種菜啥活都做。就這樣,他不把苦訴給自已的丈夫,而且還常寫信提醒囑咐自已丈夫到部隊好好工作,家里的事情不要牽掛,叮囑不能因家庭一時困難就影響部隊工作。于是乎,她既不誤學校教書,而且還當班主任。家里還要照護兩個孩子生活起居,成天忙的是不亦樂乎。在小學的班主任工作中,他從不給學校提任何額外條件和要求,認真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教學任務。他在鄉村教書29個年頭,曾多次被鄉鎮教育單位評為優秀教師。她熱愛教育事業,關愛孩子成長,她也熱愛自已這個小家庭。平時,她節儉持家,注重培養兩個孩子。孩子上中學時,她下班后騎自行車跑三十里路給兩個孩子送菜送飯。孩子們學習刻苦認真,在中學都評為優秀學生。對待老人張明榮孝敬有佳,沒有和公婆吵過嘴,因二老年老多病,她經常尋醫并給二老買藥療病,買菜買糧做飯。丈夫在部隊她全力支持他的工作,退休回到家鄉,他仍關心照顧,體貼甚微。從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到一日三餐都認認真真照顧,連服藥都不忘提醒。
小王家庭是軍休家庭,妻子張明榮與丈夫小王是80年代通過書信往來建立的愛情基礎,后來成立了軍人家庭。書信交流,鴻雁傳書,相互尊重,互相信任,相互關心。夫妻倆人互敬互愛,志同道合。在事業上,他們有自已的夢想,他們愛國愛家,愛崗敬業,相互鼓勵,相互支持。在學習上,他們互幫互學,共同提高,自學成才。在生活上,他們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妻子熱愛教育事業,衷愛教育工作崗位,熱愛自已學生,關護學生成長。她在鄉村工作二十九年期間,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圓滿完了教學任務無任何差錯。丈夫小王扎根塞北,守衛邊疆,不怕艱難困苦,不怕風沙和嚴寒,在部隊保國守邊二十年整。在執行各項訓練任務中多次受到部隊首長的嘉獎,二次榮立三等功,出色的完成了領導交給的各項戰斗任務。在家庭里,他們相敬如賓,言傳身教,尊老愛幼,團結互助。在社會生活中,他們遵紀守法,愛國愛家,助人為樂,鄰里和諧。他們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熱愛社會,熱愛國家。他們的事跡由市、縣民政部門推薦還在20xx年10月,被民政部評為全國“和諧軍休家庭”。
退伍最美家庭事跡(通用5篇)5
小諶,一名退伍軍人,妻子陳美芬、兒子諶益陽,一家三口人,組成了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家庭中夫和妻賢、鄰里和睦,是鄰里羨慕的好家庭。
保持軍人本色
小諶于2011年退役后回到家鄉工作,現任楓溪鄉小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兵哥家庭農場”負責人。上任以來,他在新的崗位上延續著軍人本色。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小諶聞令而動,帶著村“兩委”干部主動放棄春節假期,第一時間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和村級青年突擊隊,進村入戶詳細摸排省外返鄉人員,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他始終秉持“退伍不褪色”的信念,堅持黨建引領,大力搶抓“銀發人才”優勢,率先成立“銀發人才”工作室,通過“產業領建”“項目領跑”“人員領管”等形式接力培養青年干部成長。他注重豐富“居民夜談會”制度內涵,拓展“夜駐曉行”機制外延,探索“五夜一行”全天候工作法,形成“找問題、辦問題、督問題”的閉環機制。
情系小珩村民
小諶是一個勤勞樸實的好丈夫,也是個村民口中的.好書記。他時刻把村里的低保戶困難戶的生產生活問題掛在心上,逢年過節都要到困難戶家中探望,每到雨季也要到低保戶家中轉轉確保他們安全度過,為村民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實現村內和諧穩定。在對待鄰里關系上,他們全家人都一直堅持著“鄰里關系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有困難,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主動提供幫助,為大家排憂解難。在部隊期間,小諶就曾榮立三等功,獲“優秀士兵”“優秀士官”等稱號。退役后,他先后獲“市五四青年獎章”“市社會扶貧先進個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退伍最美家庭事跡】相關文章:
最美家庭事跡11-12
最美退伍軍人先進事跡12-13
關于最美家庭的事跡05-09
最美健康家庭事跡03-17
最美家庭事跡范文06-21
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 最美家庭事跡材料優質04-18
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6-19
【精選】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7-05
最美家庭的事跡材料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