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春節手抄報花邊:春節日志
我日盼夜盼的春節來了。按習慣,每到過年,看電視、看電影、放鞭炮、包餃子、唱歌、跳舞、下棋……內容可多了,這些游戲都讓我們玩得興高采烈。可是今年,爸爸為了鍛煉我與人交談時的語言問題,要我向老師拜年。
那個晚上,我和家里人都興致勃勃地看《春節聯歡晚會》。這時,爸爸撥通陳老師的手機號碼問我:“你敢給你們的老師打電話拜年嗎?”“行,肯定行。你放一百二十個心好了!”看著爸爸一副懷疑我的表情,我毫不猶豫地答應爸爸。于是,我把手機拿到房間,等待著陳老師的聲音。“嘟---嘟---嘟”我漫不經心的等待著。“喂,您好。請問你是哪位?”這時出現了老師親切的聲音。“陳老師,我是您的學生朱嘉婧。祝您新年快樂,萬事如意,牛氣沖天。”聽見老師的回答,我也彬彬有禮的向老師問好……。
春節手抄報花邊圖片1
和老師講了好長一段時間,我從房間里出來。爸爸見我出來,便打趣地問:“怎么那么久才出來?是和老師拜年?還是和老師翻臉呢?”聽了爸爸的話,我輕輕地把手放在嘴前,神秘地說:“這是我們師生之間的秘密,不許任何人知道哦!”說完,我和爸爸哈哈大笑。我感激爸爸,是爸爸讓我知道了與人交流時要有禮貌。
壓歲錢的傳說一
羊年春節手抄報花邊:“壓歲錢”從何而來?源于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竹響聲驅“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陔,因被壞人背走,于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后才發展為“壓歲錢”。
春節手抄報花邊圖片2
羊年春節手抄報花邊:壓歲錢的傳說二
它最早出現于唐朝宮廷,當時宮中有散錢之風。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云:唐玄宗天寶年,“內廷嬪妃,每于春時,各于禁中結伴三人至五人擲錢為戲。”王建在《宮詞》中載:“宿妝殘粉未明天,總立昭陽花樹邊。春日內人長打白,庫中先散與金錢。”從春日“擲錢為戲”,到“散與金錢”,后又發展到贈“洗兒錢”。據司馬光《資治通鑒》稱,楊貴妃生子時,“玄宗親視之,喜贈貴妃洗兒錢”,以賀喜驅邪。至宋、元,便形成一種民俗。它與正月初一春節結合,形成早期的“壓歲錢”。但當時還沒有流通的貨幣,而只是一種特制的“壓歲錢”。
每逢春節,長者往往要給晚輩們壓歲錢,而且多用一些連號的新紙幣,這個帶有濃厚節日色彩的習俗緣由何在,為什么要用連號的新紙幣,恐怕很少有人知曉。
羊年春節手抄報花邊:春聯大全橫批
民安國泰逢盛世 風調雨順頌華年 橫批:民泰國安
精耕細作豐收歲 勤儉持家有余年 橫批:國強富民
發憤圖強興大業 勤勞致富建小康 橫批:科技致富
歡天喜地度佳節 張燈結彩迎新春 橫批:家庭幸福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鴻福步步高升 橫批:好事臨門
萬事如意展宏圖 心想事成興偉業 橫批:五福臨門
和順門第增百福 合家歡樂納千祥 橫批:歡度春節
冬去山川齊秀麗 喜來桃里共芬芳 橫批:新年大吉
春滿人間歡歌陣陣 福臨門第喜氣洋洋 橫批:五福四海
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歡度春節
春色明媚山河披錦繡 華夏騰飛祖國萬年青 橫批:山河壯麗
歡天喜地度佳節 張燈結彩迎新春 橫批:家庭幸福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繡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凈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