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畜豬為首 一年春占先 橫批:六畜興旺
人開致富路 豬拱發財門 橫批:日度小康
盛世千家樂 新春百家興 橫批:歡度佳節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豐年 橫批:年年有余
百年天地回元氣 一統山河際太平 橫批:國泰民安
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萬象更新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歡聲 橫批:喜氣盈門
歲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華個個歡 橫批:皆大歡喜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繡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丹鳳呈祥龍獻瑞 紅桃賀歲杏迎春 橫批:福滿人間
和順一門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橫批:萬象更新
黃鶯鳴翠柳 紫燕剪春風 橫批:鶯歌燕舞
綠竹別其三分景 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回大地
年年順景則源廣 歲歲平安福壽多 橫批:吉星高照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喜迎新春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樓 橫批:四季長安
一帆風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凈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一年好運隨春到 四季彩云滾滾來 橫批:萬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喜迎新春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爭光 橫批:歡度佳節
守歲的來歷
守歲,起初是為驅趕“百鬼”,好讓人們過個太平年。后來,人們漸漸剔除了它的迷信成分,便成了千家萬戶溫馨祥和的家庭年會。梁朝徐君傅在其《共內人夜生守歲》一詩里形象地描述道:“歡多情來報,賞主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必成灰。”反映了我國1 4 0 0 多年前人們是夜歡樂暢飲和伴燭待旦的情景。盡管貧富不一,富貴人家守歲十分豪華,“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貧窮人家也少在此夜悲嘆,倒是振作精神,樂迎新歲。
春節的歷史
春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是歷史上關于歲首春節的生動寫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了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于春節的記載,有慶祝歲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的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后,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于歲首春節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農閑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春節的傳說
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