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句“新年快樂”不足以表達我深深的祝福,我打算再送一個省略號給你,內含所有字面不能表達的意思,一切盡在不言中。新年快樂。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猴年小學二年級新年手抄報吧,希望你會喜歡!
少數民族過春節
拉祜族
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過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過小年。臘月三十晚上要殺豬、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對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歲的習俗。
滿族
滿族過春節時要貼窗花、貼對聯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餃子,餃子講究有褶的,不能捏光邊的"和尚頭"餃子,恐日子過"禿"了。餃子要碼得橫豎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財路四通八達,餃子不能擺成圈,恐日子過得沒有門路。
畬族
猴年小學二年級新年手抄報
畬族過春節要舂糍粑,取其諧音,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時)運,日日粘粘(年年)甜。畬族祀奉"盤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盤古祖圖"(根據盤瓠傳說繪成的畫像),講述祖先創業的艱辛。
土家族
土家族過春節要跳"擺手"。過去跳擺手舞時,要先在"擺手堂"掛三籠帳子,帳內掛豬頭、豬肉、香燭和野豬的頭、蹄等,然后由身穿紅色法衣頭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帶關搖擺吶喊,男女老少都參加,拜了神后再跳舞,F在土家族除了跳擺手舞外,還要耍龍燈、耍獅子、表演戲劇和武術等。
佤族
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賀,特別要向寨子里的長者拜年。拜年時,雙方互贈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團結和睦。滄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節日晚上聚在廣場跳圓圈舞,老年婦女則穿長裙,幾十個人為一隊,手搭前人雙肩,邊唱古老的歌曲邊輕移舞步。
小結
猴年小學二年級新年手抄報
漢族、滿族和朝鮮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差不多,全家團圓,人們吃年糕、水餃以及各種豐盛的飯菜、張燈結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在有些地區人們沿襲過去祭祖敬神活動,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豐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節叫做“白節”,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過藏歷年。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是過“古爾邦節”。春節也是苗族、僮族、瑤族等的盛大節日。
《“年關”來歷》
每逢春節即將來臨之際,社會都流行“年關”的說法。“年關”到底從何而來?在不同時期又有著怎樣不同的意思呢?。
關于“年關”的來歷,社會上流傳有多種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最易被公眾所接受。
猴年小學二年級新年手抄報
這一說法是個傳說: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散居在深山密林中。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來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諸如吃“年夜飯”、全家人守歲等過“年關”的辦法。
當然這只是傳說。事實上,在古時,人們靠天吃飯,收成不好就要向地主借糧,年前得還,期限是年前,還不了就等于借兩年。因而對于一些貧苦的群眾來說,過年就象過關一樣,過得了是萬幸,過不了就得賣兒賣女或者逃荒。
發展到今天,“年關”的意思豐富了許多,甚至有“年關綜合征”的說法。對于職場人而言,本來規劃好的目標在這一年卻未能實現,或是在工作中并不如意,“年關”就成了他們跳槽的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