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清明懷思手抄報內容和資料
一、關于清明節的資料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2006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節令食品
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后,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征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鲍I給祖靈,掃墓完畢后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干后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在浙江湖州,清明節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干糧。俗話說:“清明粽子穩牢牢!鼻迕髑昂,螺螄肥壯。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鞭r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將螺螄殼扔到房頂上,據說屋瓦上發出的滾動聲能嚇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養蠶。清明節這天,還要辦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沒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孫們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葷以魚肉為主,素以豆腐青菜為主,酒以家釀甜白酒為主。浙江桐鄉河山鎮有“清明大似年”的說法,清明夜重視全家團圓吃晚餐,飯桌上少不了這樣幾個傳統菜:炒螺螄、糯米嵌藕、發芽豆、馬蘭頭等。這幾樣菜都跟養蠶有關。把吃剩的螺螄殼往屋里拋,據說聲音能嚇跑老鼠,毛毛蟲會鉆進殼里做巢,不再出來騷擾蠶。吃藕是祝愿蠶寶寶吐的絲又常又好。吃發芽豆是博得“發家”的口彩。吃馬蘭頭等時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二、清明節作文內容:
今天是傳統的清明節,我們一家回家鄉祭祖。一路上下著蒙蒙細雨,路高低不平,終于到家鄉了。家鄉里的人已經做好了飯給我們吃。飯后,大家都去祭祖了。
祭祖的路上,大家都拿著祭品;有的人拿著香、蠟燭和炮竹,還有的人抬著一只油膩膩的乳豬。我怕草叢中有蛇,于是我就拿著一根竹子,準備打草驚蛇。
大家在祭祖時,有的在燒祭品;有的在除草;還是的在點燃炮竹。炮竹聲在山間回蕩著,散發出來的煙好像一層層厚厚的白霧。
祭完祖,我們就回家了,我又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清明懷思手抄報內容和資料】相關文章:
清明手抄報內容資料06-23
清明網上祭英烈手抄報資料內容和圖片07-14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資料09-02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資料03-24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資料04-03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資料06-21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內容07-07
清明節的手抄報內容資料10-08
清明節的手抄報資料內容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