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手抄報內容:猶懷屈原
記得在那個初夏的端午那晚,剝開一個粽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著大人講那熟悉卻百聽不厭的故事,不過一切還得以“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說起:
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這個年代涌現出了一個愛國人士——屈原,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落于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作品獨具風貌,對后世影響深遠。
仿佛眼前出現了那個人:頭戴巍峨之冠,身著蘭草香服,披發行吟,時而悲嘆,時而沉吟。他亦如他的文,散發出幽幽馨香,遍染層林。他是感時傷懷,他亦憂國憂民,司馬遷稱贊他:“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浩,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他就這樣徜徉于汩羅江邊,國家的滅亡,百姓的哭聲,都化作他眼角的淚滴,流入江底。他是千古傳唱的歌者。如果不是深入地了解他,誰又能知道他的內心,誰又能知道他的凄苦,誰又能去學習他的節操,誰又能理解他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