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的故事:
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則學文)
時間: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人們很佩服他。名聲也越來越大。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并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學習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種空余時間: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弟子規的故事:
孟母斷機(父母教須敬聽)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經)。孟子小的時候,并不太珍惜學習的機會,有一天讀書厭倦了,就跑出學堂去玩。后來孟子的母親知道了,就在織布的時候,突然很生氣的樣子把織布的梭子折斷,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問母親為什么生氣。母親說:“織布要一寸一寸地織,才能織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斷了,不去織它,還能織成一匹布嗎?你的學業也一樣啊,你還沒有學成就厭倦了,怎么能夠成為有用的人呢!”孟子聽了,明白了做學問的道理,從此發奮學習,終于成為一代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