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1、來源于《三國演義》緩兵之計三顧茅廬錦囊妙計寶刀未老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2、來源于《西游記》火眼金睛半路出家倒打一耙搖身一變青紅皂白叫苦連天
3、來源于《紅樓夢》無精打采無法無天鬼鬼祟祟橫行霸道心神不定丟三落四
4、來源于《水滸傳》進退兩難死心塌地逼上梁山壯志凌云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5、來源于《史記》完璧歸趙樂極生悲指鹿為馬背水一戰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6、來源于歷史故事圖窮匕見(xiàn)(荊軻)臥薪嘗膽(勾踐)樂不思蜀(劉禪shàn)精忠報國(岳飛)破釜沉舟(項羽)指鹿為馬(趙高)入木三分(王羲之)背水一戰(韓信)程門立雪 (楊時) 兩袖清風(于謙)聞雞起舞(祖逖tì)
7、各種各樣的“快”一目十行(看書快)大步流星(走路快)狼吞虎咽(吃飯快)雷厲風行(辦事快)乘風破浪(航速快)瞬息萬變(變化快)風馳電掣(車速快)一揮而就(寫字畫圖快)對答如流(回答問題快) 稍縱即逝(時機消失快)一瀉千里(水流快)
8、成語之“最”最遙遠的地方——天涯海角最懸殊的區別——天壤之別最昂貴的稿費——一字千金最荒涼的地方——不毛之地最難做的飯——無米之炊最長的腿——一步登天最大的手——一手遮天最徹底的變化——翻天覆地最徹底的勞動——斬草除根最大的被子——鋪天蓋地最寬的視野——一覽無余最高明的醫術——藥到病除最危急的時刻——千鈞一發最長的一天——度日如年最厲害的賊——偷天換日
春景詩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 葉紹翁 《游園不值》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 賀知章《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
六字成語
遠水不解近渴【注音】yuǎn shuǐ bù jiě jìn kě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莊子出游的路上見到車轍里的一條活蹦亂跳的鯽魚求救,鯽魚要莊子找一升水來救它的命,莊子說到吳國和越國去,路過錦江時給它帶很多水來救,鯽魚急了,那只是遠水不解近渴,等到錦江的水來它已變成魚干了。
【典故】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 俄n非子·說林上》
【解釋】遠處的水不能立刻解決口渴的問題。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緩不濟急
【相近詞】遠井不解近渴
【相反詞】雪中送炭
【成語舉例】
◎ 春宇是生意人性情,也覺著遠水不解近渴,也就沒叫上學。
◎ 技術人才那里來?本廠培養,當然應該,但遠水不解近渴;外邊調人,可解燃眉之急,但是由于種種條件所限,費勁不小,進展不大。
老死不相往來【注音】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認為相鄰的兩個國家彼此可以望見,兩國雞狗的叫聲都可以聽見,各自吃自己的國家豐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風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來。司馬遷認為這種老死不相往來的思想行不通。
【出處】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呵·楚·李耳《老子》
【解釋】指彼此不聯系,不交流情況。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彼此一直不發生聯系
【相近詞】互不來往
【反義詞】你來我往
【成語例句】
◎ 在經濟組織結構方面,必須改革條塊分割、城鄉分割、部門與地區分割、內貿與外貿行業之間老死不相往來,或是按行政地區管理經濟、管理外貿的體系。
◎ 本來在城市的社區里,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現象不足為奇,家里再養了一只寵物后,人們寧可把時間花在寵物身上,而不愿搞好鄰里關系、參與社區活動,更有甚者,因為寵物而導致人際關系的惡化。
◎ 無論是亞當、夏娃的后裔,還是伏羲、女城的傳人,于繁衍生息的同時總是在試圖跨越高山大海、雪域荒漠,改變由于天各一方造成的老死不相往來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