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手段
錄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號、官名、書名等專有名詞,都可照原文抄錄。此外,古今詞義一致,人們熟知的詞,如“山”、“火”、“車”、“問”、“逃”等,也無需翻譯。
釋
這是用得最多的一種手段;運用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語來解釋古文中的單音節詞語。對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的活用,用法多樣的一些虛詞等要特別注意,一定要聯系上下文,選準它的確切解釋。
理
調整、理順譯文的詞序。大多數文言詞句的詞語排列次序和現代漢語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原次序譯作“苛酷的統治兇狠比老虎”,這不符合現代語習慣,應把“比老虎”調整到“兇狠”之前。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內容,使譯文通順、明確。如“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口技》),其中“撫尺”和“一下”之間缺一個動詞“響”,翻譯應加上。又如“嘗貽余核舟一,……”(《核舟記》),譯文時,句前應加主語“王叔遠”,“一”字之后應加量詞“枚”。
刪
有些詞語僅有語法作用而無法譯出的,可刪去不譯。如“夫大國,難測也”(《曹劌論戰》)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銘》)中的“之”,“學而時習之”(《論語》)中的“而”都屬于這一類。
縮
文言文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用了繁筆,翻譯時可將其意思凝縮。如:(秦)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現代漢語中很難找到四種不同說法來譯“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三個短句,在翻譯時可凝縮為“秦有并吞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總之,我們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譯題,除了要扎扎實實地掌握古漢語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外,還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識,我們才能更準確、更明白、更符合現代漢語規范地譯出古文,做到“信”“達”“雅”。
語素
按是否能單獨回答問題分類
(一)自由語素
能單獨回答問題的語素(如“好”、“來”等),這種語素的構詞能力強,既能單獨成詞,又能與其他語素聯合構成詞語,且在句子中的位置靈活。
(二)粘著語素
不能單獨成詞成句的語素(如“歷”、“語”、“視”等),但能作為構詞成份與其他語素組合成詞。
按是否有詞匯意義分類
(一)實語素
有實在意義的叫做實語素,表示時間、地點、處所等,又叫做詞根語素。
(二)虛語素
沒有實在意義的叫做虛語素,它只表示某種語法意義,又叫做詞綴語素,有前綴、后綴(漢語中沒有中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