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手抄報中學生:中秋節吃什么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可見中秋節當然吃月餅了。
但是根據各地的習俗不同,吃的東西也五花八門。有吃栗子,吃田螺,吃山芋,吃柚子,吃鴨子,吃南瓜,飲桂花酒,食藕盒子,吃中秋蟹等。但是此次中秋節,據我了解湖南安陵書院舉行的中秋節賞月活動很有特色,光吃的就能使你養生歸原,名菜如下:臨武鴨、東江魚、洞庭湖大閘蟹、桂陽壇子肉、馬田豆腐、永興香螺、檳榔芋頭、沅陵板栗等。
吃月餅“中秋佳節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每當風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際,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
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品味家的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
吃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有錢人家吃月餅,窮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風俗。
“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腳下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只扁圓形野瓜。她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兩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體也好了。黃花姑娘就把瓜子種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發芽,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這是從南山采來的,就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這一天,江南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吃田螺至于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鐘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
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梢娢覈嫻鸹ㄡ劸频哪甏,也是相當久遠。
中秋節手抄報中學生:中秋習俗趣聞之丈母娘“盤女婿”
在孝感,中秋節除了有賞月吃月餅等傳統習俗外,許多地方還流行一種十分有趣的“盤女婿”趣俗。孝感民間認為:“不要田,不要地,只要一個好女婿”,“不怕衣兜兜飯(指討米)吃,只要選個好女婿”。由此可見,那些岳父岳母對挑選女婿是很慎重和認真的。
中秋節這一天,準女婿們都要到岳母家去“送節禮”,乘此機會,丈母娘全家人,甚至還有熱心的親戚、四鄰,都會加入到“盤”(戲耍、使其出洋相)新女婿的隊伍中。
“盤女婿”既是一種對新女婿的親昵之舉,更重要的是對他的能力和智力的一種測試,以檢驗其是否符合“好女婿”的標準,而“盤”的結果,也往往會影響丈母娘是否愿意把女兒許配給這個年輕人。
“盤女婿”一般的形式是:當新女婿未進門之前,女方家先焚香燃燭,滿堂有金碧輝煌之氣。
新女婿進入女方堂屋,先要禮拜女方祖先、二老。這時,堂前讓女婿跪拜用的被墊中大都塞有石頭、劈柴等硬物,盲目下跪的女婿則會感到雙膝刺痛,但又不敢吱聲,在一邊觀察的人早已是笑破了肚皮。當然,大多數女婿早有所防,先俯身抖出石頭、劈柴,然后再行叩拜之禮。本來,新女婿只跪拜女方祖先,但有的司儀為了“盤”女婿,故意把女方侄兒名字也喊了,沒提防的女婿極有可能把女方的侄兒當祖先拜了,等到女方都哄堂大笑之后,新女婿已是紅頭臉赤的,好不尷尬。
緊接著是招待新女婿吃東西,丈母娘為了再“盤”一下,就煮了五個雞蛋:如果新女婿只吃兩個,則是罵了自己;如果吃三個,則是罵了女方———那是大錯特錯的。所以,新女婿為了討好丈母娘,寧肯自己吃兩個。如果只打三個,是讓你吃完,打了四個,則只能吃一個,打六個雞蛋是最好選擇的:吃三個留三個罷了。有時,姨姐姨妹們為了捉弄準姐夫,暗中把一串線穿在煮好的雞蛋里,新女婿用筷子一夾,往往會弄得拖泥帶水的,直把準姐夫“盤”十分狼狽,她們則十分開心。
孝感南部湖區的青年人等女婿一進門時,則會用湖泥、牛糞等臟物往新女婿身上“搭”,以至讓新女婿身上污漬斑斑,這樣的事,新女婿只能笑嘻嘻地接受,因為湖區流行有“搭(泥巴)發,搭發,越搭越發”的俗諺。
一通“盤女婿”下來,新女婿的應對技巧,是決定丈母娘是否“錄用”自己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