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小學語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說課稿
一、說教學理念
語文學習目標,是多維的,是立體的,不僅有知識與能力的目標,還有過程與方法的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所以,在設計這課時,我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深的句子,受到情感的熏陶與感染。三維目標實現的最終途徑還是讀,各種形式的讀,默讀、朗讀、感情讀,邊讀邊想象等,并把自己讀的感受與同學交流、討論,遵循課標的這些精神、理念,本課教學設計的最大特點就是入情入景地讀,動心動情地讀。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別人成長的故事,讓學生在閱讀時受到啟發,思考自己成長中的問題。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少年周恩來立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志向,引發學生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激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大業聯系在一起;二是引導學生學習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2、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以人為本,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模范、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4)實施綜合性學習,了解名人或自己熟悉的人的成長故事,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本課采用的是第二課時。教學中,我把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定為教學重點。把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定為教學的一個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讀
感悟法、討論法和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從而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四、說教學設計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
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
從內容上看,課文涉及很多方面,諸如:沈陽的繁華、熱鬧;街
道上燈紅酒綠;伯父的擔心與提醒;周恩來的不解與困惑;中國婦女的悲慘遭遇;周恩來的思考;課堂上大家關于為什么而讀書的討論和周恩來令魏校長為一振的胸懷和報負。如果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逐個串講,不僅耽誤時間,聽起來也是索然無味。經過一番琢磨,我發現在這些看似沒有聯系的場景與事件背后卻有著一條內在的隱線,即:中華不振使少年周恩來立下宏偉志向。教學只要能緊緊抓住“中華不振”深入解讀,必然會牽一發而動全身,讓每一個文字都因為“中華不振”而立在學生眼前,活在學生心中。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第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教師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了解周恩來嗎?不僅全中國的人愛
戴他,全世界都了解他,在他逝世的時候聯合國為他降半旗表達哀悼之情。(補充對周恩來贊揚的資料)周恩來12歲時說的一句話令人喝彩。(板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什么他的回答能受到當時校長的喝彩呢?學習第三部分體會在修身課上周恩來讀書目的的與眾不同,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欲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為周恩來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所折服。然后質疑:周恩來為什么會立下這樣的抱負呢?引起學生思考,學生探究之心馬上被調動起來。
第二、整體感知,初步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
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拋出問題“有一個詞語能概括出周恩來為什么讀書”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自瀆課文一二部分,學生很快就能找出“中華不振”。然后分別體會這兩處句子的內在聯系。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之下發現第一次是伯父提到 “中華不振”,而第二次是他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然后教師追問:“究竟是什么事情讓周恩來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激發學生繼續探究。
第三、細讀品味,落實思維、語言、情感、價值觀等教學目標這一
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動學生相互交流、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從而體會周恩來思想變化的過程,再補充租界的課外資料,激發學生作為中國人深藏于心的愛國情感。
1、讀中思。在中學段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本段內容是課文重點內容,是周恩來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的直接原因,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然后總結,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讀中品,讀中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師給學生足夠
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新,三次談體會,三次談疑問,讓學生體會那位婦女的可憐及中華不振,從巡警的 “不懲處洋人卻訓斥中國婦女”的做法中體會中國巡警的可悲及中華不振,從圍觀者的“拳頭和只能勸勸那個婦女”的表現中體會中華不振。然后更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品味語言,這一段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3、拓展資料。通過資料的展示和閱讀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當時
我國貧窮落后、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社會現實,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體會周恩來當時的心理感受。
4、想想說說?梢宰寣W生結合自己的感受來想“周恩來的沉思”,
既利于學生在頭腦中與周恩來產生相同的情感體驗,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由于學生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所以就能體會到參與的樂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悅。這樣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會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這里,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第四、激發立志,情感升華
本課的人文性特點很突出,以周恩來的成長立志為樣本來激發學
生立志,為了讓學生明白他們立志的重要性,我又引出了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的詩句,讓孩子們明白少年是未來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的發展將決定未來國家的發展,以此激發孩子們立下為中華繁榮富強而讀書的志向,從而使孩子們的情感得到升華。
第五、拓展學習,繼續探究。
學生提出問題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
的淺層次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為此我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成長故事的興趣,布置了綜合性學習:了解偉人、名人成長的故事,也可了解熟悉的親人或小伙伴的成長故事可以講故事,寫文章、辦手抄報等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獲。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
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篇板書我把文中的重點詞語“中華不振”寫出來,揭示了文本的內涵。這樣做符合板書設計的目標性原則,直觀性原則等。
【小學語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說課稿】相關文章: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說課稿07-20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07-24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案01-22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反思07-21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演講優秀03-25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名言精選190句06-08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書筆記(通用29篇)11-29
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感03-30